《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37W

《蝙蝠和雷達》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1課的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在閲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8個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啟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並積累。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

3、瞭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着普遍聯繫,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祕的。

2、理解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學習1、2節

1、(出示飛機夜航的畫面)晴朗的夜空出現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紅一綠的兩盞燈。接着傳來了隆隆聲,這是一架飛機在夜航。

引發質疑: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

2、出示: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板書:蝙蝠(蝙蝠雖然是哺乳動物,但非常愛吃昆蟲,所以“蝙”和“蝠”都是蟲字旁)

3、讓我們一起來讀讀1、2節。

4、飛機是交通工具,蝙蝠是動物,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因為飛機上有——雷達。

板書:雷達

(簡介雷達)無線電檢測和測距,是利用微波波段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白天黑夜均能探測遠距離的目標,且不受霧、雲和雨的阻擋,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特點,並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僅成為軍事上必不可少的電子裝備,而且廣泛應用於社會經濟發展(如氣象預報、資源探測、環境監測等)和科學研究。

5、揭示課題:蝙蝠和雷達(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

蝙蝠在夜裏飛行,不僅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發現(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2、指名交流。

3、相機學習生字“蛾”、“摹”

摹仿:照某種現成樣子學着做。本課是指科學家根據蝙蝠探路的原理髮明瞭雷達。

過渡語:原來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設計而成的。那麼雷達究竟和蝙蝠有什麼相似之處呢,我們先來看看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到底是什麼?

  三、深入研讀,感悟體會

  1、學習第6、7節。

(1)默讀第6、7節,用波浪線劃出: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

(2)交流,出示: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出的_______。

雷達的_______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隨機板書:天線嘴巴無線電波超聲波熒光屏耳朵)

(3)引讀第7節:

科學家摹仿——,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通過——,無線電波遇到——。駕駛員從雷達的熒光屏上,能夠——,所以——。

  2、學習第4、5節。

(1)蝙蝠夜裏飛行的祕密是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才發現的。我們來看看科學家是怎麼做實驗的,板書:試驗(試驗是指嘗試着去做,以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等;實驗一般指為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二進行的活動,也可指通過一些操作演示讓別人直觀瞭解)思考:做了幾次試驗,每次實驗的條件、經過、結果分別是怎樣的?

(2)完成閲讀芳草地第2題。

試驗情況記錄表

試驗條件
試驗情況第一次試驗矇住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
第二次試驗矇住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
第三次試驗封住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
試驗結論
(3)交流,結合三次試驗的內容,分別用“證明”一詞練習説話。

用造句的`方法理解詞語:證明

(4)總結填空:科學家的( )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敏鋭的眼睛,而是( )。

(5)敏鋭就是感覺靈敏,眼光尖鋭。而靈敏是表示動作快而靈活的。

完成詞句活動室第1題。

  四、總結全文,拓展學習

1、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中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正是在科學家那種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研究問題、善於從事物中受到啟示和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的帶動下,出現了“仿生學”(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和性質以及工程技術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學)

2、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到動物的一些特點的啟發而發明的?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