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遼寧國小教師資格《教育學》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來源:文萃谷 2.7W

自從教育從生產生活過程中脱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社會實踐活動,隨着教育工作日益複雜,教育經驗逐漸豐富,人們對於教育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知識要點,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2017年遼寧國小教師資格《教育學》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自從教育從生產生活過程中脱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社會實踐活動,隨着教育工作日益複雜,教育經驗逐漸豐富,人們對於教育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早在幾千年前,先哲們就有對教育問題的專門論述和精闢見解,但那時它們還未能自成體系,它們只是被包含在哲學這一龐大的知識範疇中。獨立形態的教育學產生於近代,距今只有幾百年的歷史。教育學確立為規範學科,經歷了這樣幾個發展階段: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古代哲學家、思想家對教育問題的研究,對教育的思想主張,大多散見於他們的政治、哲學著作中。這些尚未形成體系的、零散的論述被認為是教育學的思想萌芽。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我國,從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19世紀末,即從春秋戰國到清朝末年,大約有2500年;在歐洲,從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16世紀,即從古希臘到資產階級革命前,大約有2000年時間。

我們的先人很早就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我國古代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輯錄他言論的《論語》裏。孔子認為人的先天本性差異不大,個性及個體發展的差異主要是後天造成的,即“性相近,習相遠”,因此,他很注重後天的教育工作。他是教育平等的首倡者,而且他對人的發展充滿樂觀的態度,主張“有教無類”,並且主張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善於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也藴涵了很多珍貴的東西。我國戰國後期的《學記》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全文只有1000多字,它概括了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論述了教育與教學的一些重要問題,對教育的本質和作用、教育目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師生關係等問題,都進行了精闢的論述,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尊師重道”、“教學相長”、“長善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禁於未發”、“不陵節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張,對教育問題已經有了規律性認識。應該説,《學記》是集我國先秦時期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寶貴教育遺產。

在西方,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都為教育學的萌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如蘇格拉底運用的“問答法”,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教育理念,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和諧發展思想”和“兒童發展階段的劃分”主張,昆體良的《論演説家的教育》(也譯為《雄辯術原理》)和重視兒童思維與道德培養的思想,也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説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但它比我國的《學記》要晚300多年。昆體良提出了樸素的教育民主思想,猛烈抨擊當時學校中十分盛行的體罰,主張“讓教師首先喚起他自己對學生的父母般的情感”。在學習方法上,他介紹了三個順序遞進的階段:模仿一理論一練習。據此,有人也稱昆體良的《論演説家的教育》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學法著作。但是,這一時期的教育學思想還未達到“學科”水平,因為它自身還不具備獨立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和學科體系,它還僅僅是一些教育的主張和思想觀點,而這些思想觀點又多是些片段的、個別的結論,且多被包括在古代哲學的母體之中。但是,這種對教育的認識和進行的概括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有些思想都已達到規律性認識,因此説它是教育學的一種萌芽。

  二、教育學的創立階段

教育學的創立是指教育學脱離哲學母體,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一)教育學創立的條件

1.教育學的創立是由於教育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自16、17世紀開始,歐洲教育領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義務教育開始實行,教育對象範圍急劇擴大,對教師水平、教育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重商主義思想指導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旨在傳授自然科學知識、商貿知識的新型實科學校,傳統的教會學校、文法學校教育中的指導思想和使用的方法已不再適用,這促使人們去探尋和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思考和探討新的教育方式、方法。為了培養新型教師,自1684年法國首創教師講習所以來,歐洲陸續出現一些教師講習所,或者是在一些大學內增設師範課程,開始對教育問題進行專門研究。這些都對教育學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起到了促進作用。

2.實驗歸納法的提出為教育研究奠定了方法論基礎。實驗歸納法是由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的,它的出現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路,從此教育學突破了純粹的概念思辨的解釋學方法侷限。近代以前,由亞里士多德創立的古典演繹法被認為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方法,培根對此進行了猛烈批判,提出了實驗、觀察基礎上的歸納法,指引教育研究走上觀察事實、概括素材的實證研究之路,這一方法成為教育研究使用至今的基本方法。

3.教育家、哲學家們的大力推動。這一時期的一些教育家,如誇美紐斯,開始了專門研究教育問題的嘗試,還有一些哲學家,如康德、盧梭、赫爾巴特,也在自己的哲學理論基礎上,開始了對教育問題的獨立的研究。應該説,教育學的獨立是他們的努力和大力推動的直接結果。

(二)教育學創立的標誌

從17世紀到19世紀,歷經二百多年的時間和幾代教育家的努力,教育學終於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其主要標誌是:

1.從研究對象方面和研究成果方面來説,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專門的研究對象,並且產生了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和相應的研究成果,出現了教育學專著、教育學講座等專門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形式。1632年,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對教育問題進行長期、專門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大教學論》,該書是歷史上第一本以教育問題為專門研究對象的學術著作;l693年,英國哲學家洛克寫出《教育漫話》,專門闡述教育問題;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期間,數次講授教育學,研究探討教育理論問題,並於1803年發表《康德論教育》;赫爾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學》中更是深入、系統地探討了教育問題。

2.從學科的理論建構方面來説,形成了能專門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教育命題、教育原理,從而建構起具有教育學獨立學科立場的概念、原理的範疇體系。從《大教學論》到《普通教育學》,教育目的、教育原則、學校的分級、班級授課、道德教育等教育的基本概念都已形成,教育與社會、教育與自然、教育與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教育的教育性、教學過程的四個階段等基本命題和原理也都已提出。

3.從實踐方面來説,有大量的專門的教育實踐活動,有專門從事教育活動和觀察教育現象的時間、場所及相應的研究機構,有形成教育思想的實踐基礎。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們都有從事教育活動的經歷,並且相互影響。誇美紐斯做過14年的文法中學校長;從l774年到1825年這跨越半個世紀的時間裏,裴斯泰洛齊主持過多所教育機構的辦學活動;赫爾巴特在擔任家庭教師期間,則積累了日後進行理論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大量的教育經驗。

4.從研究方法方面來説,運用了更為切實有效的'科學的方法。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們的教育理論大多都是他們根據親身實踐,對教育事實進行觀察、對教育現象進行分析,最後進行綜合歸納和高度理性概括的結果。

(三)教育學創立中的重要人物

1.誇美紐斯。誇美紐斯l592年生於捷克,著名的教育家、神學家。1614—1642年,先後在捷克和波蘭的拉丁文法中學任教,後來擔任過地方教育顧問。誇美紐斯的主要貢獻是:

(1)1632年,誇美紐斯出版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為專門研究對象的著作《大教學論》。

《大教學論》全書共33章,書中主要闡述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討論了改革舊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設立新學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教學的一般原則、各科教學法、學校紀律要求;探討和設計了統一的學校制度,分析了實現教育理想的條件。這些論述為近代教育學體系構建了基本框架。正如其他學者所説:“如果各時代的關於教育學的著作全部丟了,只要留得《大教學論》在,後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做個基礎,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學。”

(2)提出了自然主義的教育思想,強調教育要適應自然,遵循人的自然發展的天性,這一思想主張對尊重兒童具有深遠的啟示意義。

(3)特別強調普及義務教育,把普及義務教育與社會和國家的變革發展聯繫起來,論證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合理性。

(4)倡導“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書式”的教學內容,對文藝復興時期過分強調古典人文學科教育,輕視近代自然科學教育的傾向進行了修正,這是西方近代發展自然科學教育的先聲。

(5)提出了學校教育制度的初步設想。在對兒童至青年期進行年齡分期的基礎上,設置了相應的學校類型和課程內容,對學校的開學、放假等進行了規定和論述,尤其是第一次論證了“班級授課制”這一迄今仍廣泛採用的學校最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

2.赫爾巴特。赫爾巴特l776年生於德國,是近代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1797—1802年,他在瑞士從事家庭教師及裴斯泰洛齊教育理論的學習、宣傳和研究工作;1802—1809年,他在哥廷根大學任教;l809—1833年,他繼康德之後在哥尼斯堡大學執掌哲學教席,講授教育學。豐富的從教經歷和深厚的理論功底,使他為教育學的創立作出了突出貢獻,主要表現在:

(1)建立了規範教育學。1806年,赫爾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學》,書中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命題和原理,對教育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使教育學具有了學科規範,使教育學從教學術的階段上升到教育學的階段,建構了較為嚴密的教育學邏輯體系。他的《普通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第一部現代教育學著作,他因而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對後世影響最大。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除“結論”外,共分三編,十四章。第一編是教育目的論;第二編是教學論;第三編是訓育論。

在教育目的論上,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目的既有統一性,也有多樣性。具體來講,教育目的分為“道德的目的”(“必要的目的”)和“選擇的目的”(“可能的目的”)兩種。在管理理論上,赫爾巴特認為,管理是教學和教育的首要條件,但它僅僅是建立外部條件和維持外部秩序,而不是要在兒童心靈中達到任何目的。在教學論上,首先,赫爾巴特強調教學和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繫,並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學的教育性”原則;其次,主張根據兒童的多方面興趣設立與之相應的課程體系,均衡地考慮到所有類型的興趣;再次,認為教學的類型可以分為提示教學、分析教學、綜合教學三種;最後,提出教學過程可以分為明瞭、聯想、系統和方法四個階段。在訓育論上,赫爾巴特認為,訓育就是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培養,但訓育問題必須與其他教育問題廣泛地聯繫起來,其先決條件是好的管理和好的教學。

(2)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並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即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為教育學奠定了科學基礎。

(3)赫爾巴特認為多方面的教育應該是統一而完整的,學生所學到的一切應當是一個統一體。赫爾巴特要求教師對學生實行嚴格管理,學生圍繞教師進行學習;學生的知識來源主要是教科書和教師的講授;教學方式主要是課堂教學,也就是通常所説的傳統教育的“三中心”,即“課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師中心”。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對19世紀以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看做傳統教育學的代表。

19世紀後半葉,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成為師範學校教育學教科書的重要內容,並傳播到歐美和亞洲很多國家,由此,他的教育理論產生了世界性影響。

在教育學的創立時期,還湧現出許多頗有影響的教育家,他們的研究活動和研究成果,也都極大地豐富了教育學的理論體系。法國的盧梭,其教育代表作是《愛彌兒》;瑞士的裴斯泰洛齊,其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與葛篤德》;德國的福祿倍爾,其教育代表作是《人的教育》,等等。

  三、教育學的發展階段

進入20世紀以來,隨着各國教育實踐的不斷髮展和來自教育學內部的批判,教育學研究不斷深入。在汲取和借鑑社會學的實證方法和心理學的實驗方法的基礎上,出現了許多新的教育學派別,教育理論競相爭鳴,教育學迅速發展。

(一)實驗教育學

實驗教育學是l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一些歐美國家興起的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法研究兒童發展及其與教育關係的理論,是一種主張定量研究的教育學。其代表人物是德國教育學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實驗教育學綱要》和拉伊的《實驗教育學》。實驗教育學的主要觀點是:

1.強調教育研究方法的實證性。反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強調概念思辨的教育學,認為這種教育學對檢驗教育方法的優劣毫無用途。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運用於教育研究。

2.強調教育實驗的嚴謹性。認為教育實驗與心理實驗沒有本質差別,堅持教育實驗分為三個階段:(1)就某一問題構成假設;(2)根據假設制訂實驗計劃,進行實驗;(3)將實驗結果應用於實際,以證明其正確性。

3.強調教育研究的定量性。主張用實驗、統計和比較的方法探索兒童心理髮展過程的特點和智力發展水平,並用實驗數據作為改革學制、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依據,從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學化”。

實驗教育學所強調的定量研究成為20世紀教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範式,近百年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教育科學的發展。但實驗教育學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機械照搬於教育學這樣一個人文科學領域的做法,是有很大的侷限性的,因為諸如教育目

的、態度、情感這樣一些涉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問題就不能通過實驗的方法來解決。因此,它在教育學研究中的“唯科學主義”傾向是應該受到批判的。

(二)實用主義教育學

實用主義教育學是l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是一種強調教育與社會生活聯繫,強調學生直接經驗和自主體驗的教育學,是在對赫爾巴特傳統教育學進行深刻批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教育學。因為它是建立於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基礎之上的教育理論,所以被認為是典型的“美國版”教育學。其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經驗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等。

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是:

1.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實用主義教育學反對赫爾巴特傳統教育學與生活相脱節的“課堂中心”,強調教育的過程與生活的過程是合一的,而不是為將來的某種生活作準備的;強調學校是一個雛形的社會,學生在其中要學習現實社會中所要求的基本態度、技能和知識。

2.經驗是一個基本的教育概念和範疇。實用主義教育學反對赫爾巴特傳統教育學與學生經驗相脱節的“學科中心”,主張課程組織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中心。教育就是學生個體經驗持續不斷的增長,除此之外教育不應該有其他目的。

3.實用主義教育學反對赫爾巴特傳統教育學壓抑兒童的“教師中心”,主張師生關係以兒童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而非領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和鼓勵學生自己的獨立發現、自主表現和自主體驗,尊重學生髮展的差異性。在美國和大部分西方國家,實用主義教育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它都是指導其教育實踐的最主要的理論思想;同時,它對20世紀整個世界的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發展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它對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的重視,它對學生經驗和體驗的重視,它對兒童的尊重,都給予教育新的意義和新的思想滋養,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其不足之處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系統知識的學習,忽視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校的特質。

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產生後,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也曾影響過蘇聯和我國的教育。在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活動課程”、“體驗教育”中,都有實用主義教育的痕跡。

(三)馬克思主義教育學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是無產階級教育學家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釋、論述教育問題,闡明教育觀點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誕生為我們認識和解讀教育的起源、發展等所有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教育問題的論述,也就是他們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學家們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教育一系列問題的研究結果,以前蘇聯和我國早期知名教育家為主要代表。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是:

1.教育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不存在脱離社會影響的教育。要把教育放到一定社會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在階級社會中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2.教育起源於社會性生產勞動,勞動方式和生產性質的變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內容的變化。

3.現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現代教育與現代大生產勞動的結合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在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關係上,教育一方面受它們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並反作用於它們,對於促進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5.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既要看到教育現象的複雜性,不能用簡單化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教育研究,又要堅信教育現象是有規律可循的。否則就會陷入不可知論和相對論的泥坑中去。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為教育學的發展奠定了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但由於種種原因,在實際的教育學研究過程中,人們沒有能夠很好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往往犯一些簡單化、機械化的錯誤,這是我們在學習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時應當特別注意的。

  四、當代教育學發展趨勢

借鑑、吸收和創新永遠是理論發展的生命力。20世紀中葉以來,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育學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

(一)教育學研究範式趨向多元

首先,教育研究的視角發生轉換。當代教育學既有宏大敍事,也傾向於選取教育內外部關係中矛盾最為尖鋭突出之處作為研究視角定位,以期解決社會發展進程中教育面臨的新困境、新課題,這樣便誕生了新的教育流派,如文化教育學、批判教育學、發展教育學等。其次,教育學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主題不斷增多。20世紀初期的教育學主要集中在對普

通學校教育過程中出現的較為微觀和具體的問題的研究上,而當代教育學的研究視野和關注點向着教育規劃、教育政策法規、教育與外部的關係等宏觀方面拓展,向着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非學校教育等研究領域延伸。再次,教育研究的方法多樣化。當代教育學突破傳統教育學的思辨方法和實驗方法,出現了行動研究、實踐研究、敍事研究等新的研究方法取向,如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倡導的“新基礎教育”就是一種實踐取向的教育學研究範式。

(二)教育學學科主體性不斷加強

教育學學科主體性是指教育學理論陳述上的規範性、嚴謹性、獨立性,它基於概念、命題、原理體系的完整建構。如果説近代教育學中包含和借用了大量哲學、倫理學、心理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那麼,現代教育學受哲學、倫理學、心理學影響的痕跡已日漸消退,教育學正在形成自己更為規範、更為嚴謹的理論知識體系和話語表徵方式。而在這一方面,當代教育學作出了更大的努力,使教育學的主體性不斷加強,這表現在:第一,強調教育學再也不是依附於哲學、倫理學或心理學的副學科,而是獨立的主學科;第二,強調教育學要不斷規範、維護和發展自己的概念、命題、原理和方法體系,以形成鮮明的學科立場,獲得內涵發展的動力;第三,強調既進行內部反思和自我批判,又吸收和借鑑其他學科的有價值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增強學科實力。

(三)教育學學科體系不斷擴充

20世紀後半葉以來,隨着教育問題領域的擴展和教育研究範式的多元化,教育學發生了細密的分化,以某一教育問題側面為獨立研究對象的新的分支學科紛紛出現,如教學論、課程論、德育論、教育史等。同時,這些相對獨立的學科又與其他學科領域裏的其他類型的學科相交叉,從而又綜合出新的學科,如教學論從教育學中分化出來後,與哲學相綜合產生了教學哲學,與社會學相綜合產生了教學社會學,等等。當代教育學成為類型多樣、內涵豐富的教育學科體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