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會工作者的重要性

來源:文萃谷 1.79W

導語:一提起社會工作者,大家立即會説:“不就是社區裏的工作者,簡稱‘社工’嗎?”其實不然,社會工作者雖然簡稱“社工”,但並不能簡單理解為社區工作者。

淺談社會工作者的重要性

社會工作者是指遵循社會工作的價值準則,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從事社會服務的職業人員。

在社會生活中,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際行動對各類困難羣體、特殊人羣進行困難救助、矛盾調處、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等,幫助他們脱離困境,在社會服務、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領域,發揮着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今天是國際社工日,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市的部分社會工作者,看看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北侖壩頭社區社工

  建立小組幫助一羣兒童走出困境

美國的一位學者在《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中寫道:一種新的職業已經並且正在我們鼻子底下日漸成熟,這就是社會工作。人們過去曾把社會工作想象成一種手挎菜籃去幫助窮人的活動,現在,社會工作是一種運用科學的方法和藝術的手段去解決各種各樣社會問題的職業。

社會工作有很強的專業性,不僅需要一對一的幫助,有時還需要建立一個小組,在小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去幫助一種類型的羣體。北侖區大碶街道壩頭社區開展困境兒童幫扶,利用了小組工作法。

壩頭社區有常住居民11000人,是典型的農居混合型社區,轄區內“危房多、無物業老小區多、木結構棚户區多”,人員結構“殘疾人多、老年人多、低保户多、矯正人員多”。

該社區的社會工作者在針對社區兒童狀況的調查走訪中發現,社區存在一些父母雙方不能完全履行撫養和監護責任的困境兒童。主要包括:父母重度殘疾或者患有重大疾病無法履行監護義務;父母離異後判定有撫養義務一方患有重大疾病或死亡無法履行監護義務;父母在服刑期間無法履行撫養義務。

  該社區的社會工作者確立了“小組工作”的服務原則。

2015年7月,社區工作者成立了“親青家園團隊”工作小組,以此小組為載體,開始了幫助困境兒童的工作。

社區工作者組織了一系列拉近社區工作者、志願者與困境兒童、困境兒童家長關係的活動。推出了歡樂時光家庭派對、雲霧山莊親子登山比賽、參觀港口博物館、舉辦“童心樂園,放飛夢想”大型户外繪畫比賽、“幫你實現六一微心願”等團體活動。

為使困境兒童的家長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掌握自己孩子的需求,提升家庭成員間的融洽度,社會工作者以“親青家園”為平台,着重在親子教育、情感溝通、法治觀念等方面開展小組活動,聘請心理教練導師等專家,舉辦了多次親子溝通沙龍,傳授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技巧。

為改善困境兒童的生活、學習狀況,“親青家園”成員聯繫協調學校及老師幫助困境兒童提高學習成績;吸納困境兒童參加社區假日學校,聘請心理學研究生對一些自卑感強、自我評價較低、情感失調的兒童進行心理疏導,讓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一系列小組活動開展後,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對服務對象開始進行個案輔導,使一個個困境兒童的生存狀況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

社區裏有一對5歲的雙胞胎,他們的媽媽因患產後抑鬱症跳樓,精神和肢體均一級重殘,常年卧牀,生活無法自理。社區工作者介入這對雙胞胎家庭後發現,雙胞胎的爸爸為了賺錢養家,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所以兩個孩子性格內向,很少與他人説話,一見到陌生人,就馬上躲到爸爸身後。

社區工作者與這對雙胞胎及其父母多次接觸後,瞭解到兩個孩子曾經因母親發病,差點被母親從醫院大樓上扔下的.往事,找到了兩個孩子膽小的根源。

社區工作者牽線搭橋,社區裏的愛心人士結對幫扶這對雙胞胎,給予他們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關心。

漸漸地,這對雙胞胎和他們的爸爸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區的各種活動上,兩個孩子成了社區晚會的小演員、愛心義賣的小義工、社區假日學校的積極分子,性格越來越開朗,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他們的父親,精神面貌大為改觀,臉上常掛着笑容。

  社會工作者胡羣澤

  幫助突遇車禍的居民規劃人生

如果説醫生的職責是為人們醫治生理上的疾病,那麼,社會工作者的職責是幫助那些在社會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的人。從最初的慈善行動發展而來的社會工作一開始就帶着鮮明的助人特徵,是充滿愛心的崇高事業。但是,社會工作發展到當代,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的救貧濟弱活動範圍,它不僅幫助陷入困境的人解決經濟上的困難,還幫他們樹立信心、提供人生規劃建議,幫陷入困境的人“扶上馬,送一程”。

兩年前,慈溪市坎墩街道清水灣社區的社會工作者胡羣澤就成功幫助過一户陷入困境的居民,不僅幫這户人家解決了物質上的困難,而且還幫助男主人找到了工作,使這個家庭有了“造血”能力,讓整個家庭變得朝氣蓬勃。

葉先生一家住在清水灣社區人和家園的經濟適用房內。年過四十的葉先生患有先天性近視,原來在杭州一家紡織企業工作,前幾年下崗回到慈溪生活。葉先生的妻子陳女士是一位智障人士,無法外出工作,兒子即將國小畢業。全家人靠葉先生打零工收入為生。

2012年8月12日,葉先生騎電動自行車回慈溪市龍山鎮老家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左腳骨折,康復至少需要六個月的時間。這使一個原本經濟拮据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事故發生後,葉先生以淚洗面、唉聲歎氣,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特別是葉先生的兒子馬上要上國中,而清水灣社區的學區學校育才中學又是一所民辦學校,學費昂貴,葉先生無力支付,這使他更加心灰意冷,產生悲觀厭世情緒。

胡羣澤和清水灣社區的另外幾名社會工作者一起開研討會,制定幫助葉先生一家的方案。大家分析認為:要幫葉先生一家走出困境,不僅要儘快改善他們一家目前的經濟狀況,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解決他兒子的學費問題,而且還要在葉先生身體康復後,運用多方資源,為他找到穩定的工作,讓他有經濟來源。只有這樣,葉先生才能樹立起生活的信心,走出車禍帶來的陰影。

胡羣澤聯繫上葉先生原來工作單位的工會和勞資科,反映葉先生家的困難現狀,使葉先生獲得了原單位的一部分經濟支持。

接着,胡羣澤向處理交通事故的交警詳細説明了葉先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希望交警在調解時,向事故另一方説明情況,力爭使葉先生獲得更多的賠償。

最後,在調解中,葉先生同意放棄傷殘鑑定,事故另一方同意在除去醫療費用之後,一次性補償葉先生3萬元。

社會工作者們得知育才中學董事長家住淺水灣社區,便上門反映葉先生家的情況,促成育才中學幫葉先生的兒子免去全部學費。

在葉先生身體康復後,社會工作者又多方聯繫,幫葉先生找工作。2013年8月,慈溪市坎墩街道民政辦主任幫助葉先生找到了福利企業三洋電子公司的工作。

現在,葉先生工作上得心應手、收入有所提高,還加入了社區志願服務隊,兒子成績優秀,身體健康,一家人過着快樂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