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考證陷誤區 證書多不一定藝不壓身

來源:文萃谷 2.83W

為了順利地找到工作,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課餘參加職業資格考證培訓。據尚德機構寒假前的調查顯示:105名北京在校大學生受訪者中,寒假期間準備和正在參加英語、計算機等培訓的佔70%。幾位大一新生説,剛入校就有老生告訴他們,大學四年,除了上課還要考證。但是,職業指導師提醒大學生們,在付出學費和時間參加培訓時,要避免幾個認識上的誤區。

大學生考證陷誤區 證書多不一定藝不壓身

現實——對證書期望值過高

求職——手裏攥幾個證不一定找到滿意工作

進入寒假,培訓機構會增加不少大學生學員。一個150人的英語口語班裏,80%都是大學生。問到一些學生參加學習的目的是什麼?超過半數的人表示:“為將來找工作增加砝碼。”大二學生小林説,自己比較青睞外企,就要早點做準備,爭取考過英語六級證書,再拿個高級口語證書。

“有了證書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這是一個誤區”。北京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張俊燕老師説,大多數用人單位招聘時,並沒有標明求職者應持有某某證書。一些知名的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招聘模式,通過幾輪的筆試面試,基本上就能判定應聘者是否達到崗位需求。因此,有沒有證書不起決定作用,關鍵要看實際能力。

北京師範大學的小嚴今年畢業,她通過了“託業”英語認證考試,成績也不低,符合某外資公司的招聘條件,但是,她在面試中感到,自己的英語水平還不夠。實際上,很多認證類的標準考試,都有考試技巧,中國學生的託福成績往往還高於美國學生,就是證明。至於一些用人單位要看大學生的英語四六級證書等,也是擔心學校的課程考試成績有作弊的可能。

現實——多拿證書總有用藝不壓身

求職——本科生更要重現“一專”和實踐能力

計算機等級證、教師資格證、司法考試、導遊證、駕駛證等等,在大學校園廣告欄上,佈滿了各類考證培訓廣告。一些學生或是受廣告詞的影響,或是和同學結伴,或是被父母安排,總是要考兩個證書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專業的陳磊,寒假就要晚一些回家,他正在參加物業管理師的培訓課程。他説:“父母希望我多學點本領,藝不壓身嘛。”在這之前,陳磊還通過了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考試。

“一專多能”常常被認為是人才的標準。“一專”與“多能”哪個更重要呢?中國職業教育協會副會長、高級職業指導師胡繼明建議大學生:首先要重視“一專”。胡繼明老師説,目前很多行業強調持證上崗,使得在校學生也紛紛加入考證大軍。但是,對於大學本科生而言,已經學習了4年的專業課程,若想增強就業力,應該在專業上往精深處發展,較為急迫的是提升專業的實踐水平。與其花時間金錢考一些含金量不高的證書,不如尋求本專業的實習實踐的機會。

北京郵電大學的大四學生劉濤,對於考IT類的證書有着比較清醒的'認識。他説:“現在去考計算機二級證書已沒有什麼意義,不能再跟風了。參加IT培訓先要定好自己的發展方向,再去報考技術含量高的培訓課程。我一直想從事與網絡有關的工作,前不久通過了相關的認證考試,現在已面試了幾家公司,正在選擇之中。”

追求高薪和新興職位

培訓中半途而廢者不少

一些高薪和新興的職位總會吸引眾多求職者,與之相應的培訓也自然火爆。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IT培訓規模達到27.85億元,2006年上半年同比增長33.9%。據尚德機構有關人士介紹,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前景不看好,報考一些熱門證書,但往往因基礎知識差或缺少興趣而中途退學。中國加入WTO後,近兩年興起的“報關報檢”成為熱門培訓課程。曾有學員為了追求行業前景,辭掉了原來的“沒發展”的工作,但是當他真正投身這個新崗位後,才發現力不從心,也沒有一點興趣。因此,在選擇新興職業培訓時,需要對它的工作性質有全面的瞭解,不能只是看“錢”圖“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