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第八章複習重點

來源:文萃谷 3.14W

為幫助考生們掌握好《檔案文獻編纂學》科目的考試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第八章複習重點,供參考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第八章複習重點

  一、檔案文獻考訂

1、識記

(1)偽誤檔案的概念:指存在“失真”“失實”“失時”“失辯”等現象的檔案

(2)檔案文獻考訂的含義:亦稱鑑辯或考據,是以歷史的觀點審查偽誤檔案產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探討以科學的方法鑑定檔案本身真偽,辨別檔案內容正誤、判定檔案形成事件

2、領會

(1)偽誤檔案出現的簡史

(2)考訂檔案文獻和編纂工作的關係

  二、偽誤檔案產生原因

1、識記

(1)偽誤檔案產生的歷史因素:檔案作者所處的歷史條件,決定他的認知能力,有的作者侷限與當時歷史條件,不可能正確、全面、深入認識所見到的人或事,以致誤記,使檔案真實性收到影響。

(2)偽誤檔案產生的人為因素:檔案作者處於利己目的,記載檔案內容時,有意對自己隱惡揚善,對他人污衊詆譭,導致檔案內容嚴重失實。

(3)檔案贋品的概念:有的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偽造、假託(偽造後專以別人名義發表)的檔案偽品,稱為檔案贋品

(4)篡改檔案的含義:指檔案原件為真品,旁人或後人為了自己的目的,將他人或前人的檔案內容進行刪除、塗抹、增文等,也有人篡改自己以前的檔案,企圖以現在的思想觀點取代過去的思想觀點,達到美化自己的目的。

2、領會

(1)偽《古文尚書》的產生:P173

(2)偽《竹書紀年》的出現

(3)考訂《忠王李秀成自述》要點 P175

(4)考訂《戊戌奏稿》要點

  三、檔案文獻考訂原則

1、識記

(1)敢於“非聖”的意義:即不迷信傳統觀念,為了求實,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善於懷疑

(2)“多據原檔”的重要性:考訂時應盡力以原始檔案為依據,避免因所依據材料的不確而導致考訂結論的錯誤。

(3)孤證不立的含義:指考訂檔案時,應多方求證,不能僅憑孤立的證據淺嘗輒止,草率下結論。

(4)反證的含義:指假設檔案內容中的錯誤是正確的,並按其錯誤的邏輯演繹下去,最後得出的結論明顯不能成立,反過來證明原來的內容錯誤。

(5)謙退卻疑概念:指證據不確或證據不足時,不硬行考訂,寧可懸而不斷,也不要牽強附會。

2、領會

(1)孤證不立的必要性

偽誤檔案除了其內容有問題外,也多在其外形上存在各種破綻,考訂時要充分運用書證、物證、理證、人證等各種方法,只有找出各種無法自圓其説的矛盾,使任何人皆不能斷定其真,此考訂結論才算成立。

(2)康熙“遺詔”考訂要點

A 清朝規定皇子的書寫格式

B 在清代“於”和“於”不通用

C 將遺詔中的“禎”改成“禛”,篡改痕跡顯而易見

D 清代詔書滿漢合璧,按規定漢字旁要寫滿文

E 胤禛是康熙所鍾愛

F 康熙十分喜愛胤禛之子弘曆

G 康熙晚年多病,如決定胤禎繼位,應將他留在身邊,不可能任命為撫邊大將軍

H 康熙晚年諸皇子爭奪皇位激烈,唯獨胤禛不露神色,暗中培養勢力,終得康熙的信任

(3)孤證不立的要點

A 通過檔案自身存在的矛盾考訂其真偽,利用其他文獻只能作為參考

B 無論通過“內證”還是“外證”,各結論不能互相矛盾

C “孤立不證”是考訂檔案的一般原則,也不排除有的檔案只要抓住一個重要矛盾即可判定其偽

D 要經得起反證

(4)羅爾綱先生“謙退卻疑”精神的要點

A 羅爾綱為《自述》作注,他產生許多懷疑,由於見不到原件,只有存疑待證

B 以筆跡鑑定為標準,斷定《自供》原稿是宗王親筆。

C 再次認真考訂,以充分理由考訂出這部原稿,是李秀成親筆的《自述原稿》

D 羅爾綱認為《自供》最後“如知”之後“還有四千字左右”是“被曾國藩撕毀了”

(5)考訂檔案文獻注意事項

A 防止繁瑣考證

B 運用綜合知識進行考訂

C 避免“誤考

3、應用:考訂檔案文獻應當遵守的原則

A 敢於“非聖”

B 多據原檔

C 孤證不立

D 謙退卻疑

  四、外形考訂

1、識記

(1)外形考訂的概念:通過考訂檔案的來源、載體、筆跡字體、寫作用語、書寫規則、避諱字樣、印璽等檔案的外部特徵,發現其與檔案形成的時代特徵和作者情況是否存在矛盾,以確定檔案真偽。

(2)考訂檔案來源的含義:按檔案的形成、流傳、收藏、開放及編纂的路線,逆向溯源。

(3)考訂檔案載體的含義:主要發現它和形成時的生產水平及作者自身狀況是否一致,若出現矛盾,可能是偽品。

(4)考訂檔案用語的含義:某件檔案用語在措辭上和作者文風相牴牾着,此檔案值得懷疑,可能是贋品,應結合其他方法考訂。

(5)檔案書寫規則的含義:作偽者或不諳其書寫規則,或由於疏忽,出現破綻,在考訂檔案時,若發現某檔案的書寫規則與當時政權之規定或約定俗成的寫法不同,則此檔案可能是偽品。

(6)避諱概念 P194

2、領會

(1)紙張檔案載體簡況

明清地方的官府、衙門,多用黃色竹紙

民國時期檔案用紙,逐漸使用機制紙

偽滿檔案多用日本產的富士紙

解放後的檔案用紙,重要文件用宣紙,一般文件用書寫紙、打字紙等

(2)考訂檔案字體的方法

A 檔案字體主要包括檔案作者手跡和印刷字形,這是檔案外形考訂重要方面

B 根據已知作者的筆跡和待考作者筆跡核對,判斷是否同出一人之手,進而確定檔案真偽,考訂檔案手稿多以此方法作為定論。

C 用辯證的觀點認識到考訂手跡的侷限性

D字形考訂是根據檔案印刷品所用之書體或字型與該種書體字型最早出現和使用的時間有無矛盾,從而考訂其真偽。

(3)考訂檔案書寫規則的方法:作偽者或不諳其書寫規則,或由於疏忽,出現破綻,在考訂檔案時,若發現某檔案的書寫規則與當時政權之規定或約定俗成的寫法不同,則此檔案可能是偽品。

(4)避諱和考訂檔案的關係

A 為考訂檔案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B 考訂檔案時若發現某字應當諱而未諱,或不必諱而避諱,從而可確定真偽。

(5)避諱簡史

避諱風俗,其餘周朝,盛於唐、宋、明、清達到極點,民國以來,避諱制度被廢除

3、應用:通過檔案外形考訂其真偽正誤的方法

A 考訂檔案來源

B 考訂檔案載體

C 考訂檔案字體

D 考訂檔案用語

E 考訂檔案書寫規則

F 考訂檔案中的諱字

G 考訂檔案引文

  五、內容考訂的範圍

1、識記

(1)內容考訂的概念:通過對檔案文獻的作者情況、所述事實、時間記載及反映的典章制度和常理公理等內容進行考訂,發現檔案文獻記述內容本身是否存在矛盾,其內容和客觀史實是否相悖,以判斷檔案文獻記載內容的正確或錯誤,進而確定檔案本身真偽,在歷史學和史科學中稱“考據”

(2)檔案上時間的種類:A 檔案形成時間 B檔案內容中涉及的時間

(3)常理公理的含義:稱之“人之常情”,本質是事物最一般的發展規律

2、領會

(1)檔案作者不實或作者不清的考訂方法:

A 作者不實:不少檔案作者姓名是錯誤的,但但檔案是真品,不妨礙選入彙編,也有的檔案作者不實,因此考出檔案是偽品,不應選入彙編

B 作者不清:有一部分檔案存在“作者不清”,即檔案是真的`,只是搞不清作者何人,將作者考訂清楚,是檔案內容考訂的重要內容。

(2)考訂檔案所述史實的方法

A 檔案內容中有關他人的史實不實

B 和作者本人有關的“史實”不實

(3)考訂檔案記載時間的方法

A 檔案上的時間,一種是檔案形成時間,另一種是檔案內容所涉及的時間

B 檔案的形成時間必須是檔案內容發生時間之後,如檔案形成時間在檔案內容發生之前,即先有的檔案,此檔案為後人偽造

C 有的檔案內容中涉及的時間和史實不符,往往系作者不諳歷史所致,找出二者之間的矛盾,即可考訂出檔案之偽。

(4)考訂檔案內容中反映出的典章制度的方法

典章制度是某種政治制度所作出的強制性法規,任何人都要遵守,檔案是一定社會制度的產物,其記載的事物必須符合當時的典章制度,如果不合,可斷定檔案之偽。

(5)從歷史常識方面考訂檔案內容是否合乎常理公理

不少檔案作偽者不大掌握歷史知識,因而偽造出的檔案內容有違歷史常識,也就不合常理公理。

(6)從受文者需要方面考訂檔案內容是否合乎常理公理

檔案內容不合常理的另一重要現象,是作偽者以作者身份向受文者講述的一些事情,是受文者不需要或受文者熟知的,該檔案內容不是為了給受文者看而是給廣大讀者看,這就不合常理了,即名義上甲給乙寫的文件,實則是為了給丙、丁等眾人看,此檔案必偽無異

3、應用:通過檔案記載內容考訂其真偽正誤的方法

A 考訂檔案作者的情況

a.作者不實 b 作者不清

B 考訂檔案所述史實

a.檔案內容中有關他人的史實不實

b.和作者本人有關的“史實”不實

C 考訂檔案記載時間

D 考訂檔案內容中反映出的典章制度

E 考訂檔案內容是否合乎常理公理

a.從歷史常識方面考證

b.從受文者需要角度考證

  六、檔案形成時間考訂的方法

1、識記

(1)考訂檔案形成時間之必要

A 檔案的形成時間,是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件檔案,如果沒有形成時間,就很難判斷其史料價值

B 對檔案形成時間不加考訂即盲目利用,就會出現以此時形成的檔案説明彼時之歷史的荒唐現象

C 檔案的形成時間有無、全缺或正誤,直接關係到該檔案能否選入彙編,及在彙編內的編排

(2)內證的含義:即通過檔案自身提供的線索,發現有無成為確定本檔案形成時間的證據。

(3)外證的含義:指利用本檔案以外的其他文獻作為依據,考訂出該檔案的形成時間

2、領會

(1)利用內證考訂檔案形成時間的方法

(2)利用外證考訂檔案形成時間的方法

(3)內證和外證結合考訂檔案形成時間的重要性

“外證”配合“內證”,往往有助於判斷出確鑿無誤的文件形成時間,故外證也普遍被考定者所重視,但一般來説,內證必外證更可靠,總之,考訂檔案形成時間,要充分利用檔案本身及其他文獻所提供的一切線索,盡最大努力考訂出檔案准確的形成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