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的物理百科知識

來源:文萃谷 2W

古時候沒有鐘錶,人們根據太陽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中國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計時。河南省登封縣告成鎮現存元代的一個觀星台遺址,它台高約9.5米,台下有長約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這是當時先進的計時建築。

鐘錶的物理百科知識

用日影測時受氣象限制,很不方便。於是人們發明了漏沙計時的沙鍾,燃香計時的火鍾,滴水計時的水鍾。我國北宋蘇頌等人發明了水運儀象台,它是最早採用齒輪的機械計時儀,被已故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譽為現代天文鐘的鼻祖。

17世紀中葉,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1656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利用這一性質製出了第一個實用的機械擺鐘,從此人類掌握了比較精確的測量時間的方法。1658年英國物理學家胡克發明了有擺輪的懷錶,1760年具有時、分、秒三個針的懷錶問世,機械錶更加具有實用價值。最精確的'機械鐘要數1920年問世的邵特鍾,它一晝夜誤差只有千分之一秒,被當時的天文台用來作天文鐘。

但是機械鐘怕震,一次小地震就可能使它停擺或產生較大的誤差,而且它的精度不能再提高了。20世紀30年代石英鐘問世了,它一晝夜誤差只有萬分之一秒,充當了天文鐘的角色。

後來人們發現某些物質的分子或原子有更為穩定的計時功能,於是出現了原子鐘。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鐘1949年在美國造出。原子鐘運行3000多年才產生1秒的誤差,所以目前天文台使用的都是原子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