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動物知識小百科

來源:文萃谷 1.76W

生物知識有很多,還有本站的生物動物知識小百科。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生物動物知識小百科,希望大家喜歡!

生物動物知識小百科

  食鳥蛛佈下的羅網

食鳥蛛是熱帶一種巨形蜘蛛,它的“巨形”,其一在它的身體,通常體長5釐米,有的甚至可達9釐米;其二在於它的胃口大,可以食鳥。蜘蛛是靠蜘蛛網來捕食的,食鳥蛛要吃到小鳥,它的網就非同一般了。

食鳥蛛在樹林的樹枝之間結網,這種蜘蛛網很結實,能經得住300克的重量。食鳥蛛在林子里布下天羅地網,不但是小鳥,就是小青蛙也落網難逃。食鳥蛛分泌毒液,將落入羅網的小動物毒死,然後慢慢享用。因為食鳥蛛的網大而且結實,一些小昆蟲,小蜥蜴也不免落入羅網,這時,食鳥蛛的胃口大開,對所有入網的獵物來者不拒,統統吃掉。

食鳥蛛多半是夜間出來活動,白天總是躲在洞穴或樹根之間。現在這種食鳥蛛已不僅僅在熱帶森林生活,它們有的已隨着運往世界各地的熱帶珍貴樹木,周遊世界了。

  水蜘蛛的“物理肺”

蜘蛛是一種典型的陸棲動物。但水蜘蛛(又叫銀蜘蛛)是其同類的唯一叛逆者——生活在水的世界。當它們潛入水中時,全身長滿的防水絨毛就會附着許多氣泡,猶如進入了一個空氣層封閉的套子裏。這奇特的氣罩使水蜘蛛成了一個水銀球,光彩照人。偶爾,它們還會用腹部的未端探出水面,托起一個大氣泡招搖過市。 水蜘蛛善於在水生植物之間吐絲結網。由於在網下儲存氣泡,使原本開展的蛛網成了鐘罩形,如同一個小型沉箱,它們便在沉箱裏安營紮寨,雌蛛還在其中產卵孵化。水蜘蛛聽擁有的氣泡羣不僅是儲氧器,還是一種製氧器——能不斷地從周圍的水中吸取氧。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物理肺”的供氧裝置。水蜘蛛在呼吸過程中使氣泡中的氧濃度逐漸下降,一旦氧含量低於16%時,溶於水中的氧便會自行補充進氣泡內來。通常蜘蛛處於休息狀態時,物理肺足以保證供氧;當耗氧量過大,水中含氧的氣泡補充就會供不應求,而氣泡內的其他氣體的比例就會隨之上升,直至大大超過在空氣中的比例為止。結果是氮開始向水中擴散,而氣泡的容積也會相應變小(由於氧被耗盡),最終,蜘蛛不得不再次拋頭露面於水上、重新為儲氧器充氧。

  水下空氣泡住所

銀蛛是一種無脊椎動物。銀蛛構築水下住所的方式、造形都極具神奇色彩。銀蛛也像其他品種的蜘蛛那樣吐絲,但它吐出的堅韌的蛛絲並不用來結網,而是用來在水下構築成一個單間——鐘形住所。為了使這一單間更堅固而充實,它啟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給這個鐘形住所充氣。銀蛛從水面上將自身腹部細毛中間的氣泡設法注入到住所裏去,而且會時不時地加以補充,以確保它能在水下住所中長久安全地生存下去。在生長浮萍和其他水生植物叢的水域中,銀蛛總能夠找到心滿意足的棲息地。如果能把銀蛛飼養在透明的魚缸裏,喂些魚蟲(水蚤)、劍水蚤、蒼蠅之類的食物,就能有幸細緻入微地觀察這位水下建築大師的傑作。

  海底鴛鴦

在中國及日本南部沿海、生長着一種大型節肢動物,外形像一隻瓢,雌雄整天形影不離,行走、吃食、休息都鈎夾在一起,這就是人們稱之為“海底鴛鴦”的鱟。 鱟生活在沙質的海底,吃蠕蟲及無殼軟體動物,也吃一些海洋植物。白天休息,夜裏活動。它的頭胸部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身後有一根堅硬的尾,活像一個帶柄的瓜瓢。每年夏季從深海游到近海,成雙成對地爬上沙灘,用它發達的步足挖穴、產卵。它的行動笨拙,在沙灘上易為人們捕獲。

鱟的眼睛是由1000個小眼組成的複眼,小眼之間有交錯的側向神經聯繫,使鱟易於看清物體,並能準確地捕食或有效地逃避敵害。它除了具有一對複眼以外,還有一對小的中央小眼。曾有科學家通過對鱟的視神經電脈衝進行研究,揭示了關於各種視覺系統功能的原理,因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鱟的血液能用來測檢人體的內毒素。細菌的內毒素侵入人體會引起中毒、休克。用鱟血做成的一種試劑,很快就能檢測出內毒素的含量,而且靈敏度極高,在一萬噸蒸餾水中,如果含一克內毒素,鱟試劑也能把它檢測出來。因此,這種試劑對醫生診斷某些疾病幫助很大,已被醫學上廣泛應用。

  螃蟹之最

螃蟹是節肢動物門的甲殼類動物。世界上最大的螃蟹莫過於日本大螃蟹,它的腿竟有1米長,身軀像一個巨大的盤子。產於歐洲的一種螃蟹也是螃蟹中的巨人兄弟,體形上比日本大蟹略小些,甲殼橫寬為12.5~25釐米,螫與螫之間的伸展距離為1.5米,體重達7千克。這種螃蟹更類似於蝦,將它稱之為蟹是因為形似,而形似又是相應的生存環境所造就的。現代分類學把它們列入了一個特殊的石蟹科,這種蟹作為海產品在每年的夏季捕撈、可加工成味道鮮美的蟹肉罐頭。 海底動物的“激光武器”

居住在海底世界的槍烏賊和烏賊能噴射出液體火焰來自衞。它們噴出的團狀液體形狀與它們自身的體形十分相似,因此具有以假亂真的迷惑性,那些追捕者經常在這種發光的替身面前捕風捉影。真假莫辨,而“障眼法“的實施者早已不知去向了。

深海蝦類也配備了類似於烏賊那樣的“激光武器”,它們嘴邊上的特殊腺體每逢危急關頭就會閃亮一道光屏。蝦類往往是羣體活動,遇到不測,蝦羣發出的無數光亮點能形成一道屏障將追捕者阻隔,而它們則利用光亮的掩護四下逃散。有些動物能把握在追獵者牙齒擒住的那一瞬間才放射光芒。這一自衞絕招常常會使攻擊者張口結舌,而獵物就乘機奪路而逃命了。

  興旺發達的昆蟲家族

昆蟲家族在動物界中是一大家族,已記載的昆蟲家族中,包括70多萬種家族成員,約佔整個動物種數的4/5。廣泛分佈在地面,土壤、空中、水裏以及動植物體內和體表。

為什麼昆蟲家族在動物界能如此興旺發達?這是由於昆蟲具有許多在自然界生存的優勢。首先,昆蟲的各種器官多種多樣,其口器有咀嚼式、咀舔式、刺吸式等;翅膀也是五花八門,其形狀、質地、翅脈等式樣繁多。其次口器和翅膀的多樣化,使昆蟲的食物種類、取食方式、繁殖方式各有所長,光是昆蟲的食性,就有肉食、植食、腐食、雜食或寄生等,食性廣泛帶來昆蟲強大的生命力以及繁殖力。昆蟲在它們繁殖過程中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態、蜕皮等環節,使它們的“寶寶”充分發育,平安長大。

以上這些優勢,使昆蟲在自然界佔據了其他更大動物所無法佔有的地位,成為動物界中數量最多、最能廣泛地適應環境條件的種類。

  昆蟲和花草之間的默契

勿忘草藍色花朵的中間有一個黃色的圈,這個圈是幹什麼用的呢?這個圈是在向昆蟲們暗示:到這兒來採蜜。原來勿忘草花的這個黃圈所在的地方,正是它分泌花蜜的地方的人口,黃色圈使昆蟲和勿忘草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勿忘草用黃圈向昆蟲示意,照着這個黃圈走吧,肯定會有收穫。其實這種默契在許多其他的花蟲之間也有。

花草的顏色和香味也是一種花草與昆蟲達成默契的方法。昆蟲從很遠的地方就可循着花香去找合作伙伴,花草的顏色引誘昆蟲前來合作。合作的對象地點確定之後,便進入實質性階段:昆蟲與花草之間通過食物——花蜜和花粉來完成默契。為了使昆蟲容易找到花蜜,花草各自準備好了特殊的“引誘”設備,在分泌花蜜的管道人口處長出與花的其他部位不同的顏色,或是深色,或是淺色,或是長成色斑,這些各式各樣的“花蜜指路牌”,指引昆蟲達到採集食物的目的地,可以吃到甜滋滋的花蜜和花粉,同時帶出一些花粉,為花草們傳宗接代盡心盡力。花草為與昆蟲達成默契使出了渾身解數,昆蟲又是怎樣來辨別這些暗示的呢?請接着往下看。

  昆蟲尋花的本領

花的顏色是引導昆蟲尋花的標誌。蜜蜂通過視覺可以在五彩繽紛的大草原中,選擇它中意的那些花。蜜蜂的視覺只能辨別4種顏色,它們只能看見黃色、藍綠色、藍色和人看不見的紫外線色,凡是能顯出以上顏色的花,都是蜜蜂採集的對象。那麼,紅花怎麼辦呢?蝴蝶是唯一能辨別紅色的昆蟲,紅花是蝴蝶拜訪的對象。還有一些高大植物所盛開的鮮紅色的花,就必須靠鳥類來傳粉了。

各類昆蟲中,蜜蜂無疑是為植物傳粉授精的“主力軍”,但蜜蜂只能辨別4種顏色,它是否能勝任呢?其實蜜蜂也拜訪白花、紅花。在人類看起來是白色、紅色的花、其實是由多種顏色混合而成的。比如一種人類看起來是紅色的罌粟花,它除了紅色外,還含人類看不見的紫外線色,蜜蜂雖看不見紅色、但它卻能辨別紫外線色。白色花實際上是由多種顏色混合之後,反映到人們視覺中為白色,而且白花幾乎都能吸收紫外線,同時反射出黃和藍色,因此,看起來是白色的花,蜜蜂看起來可能是藍綠色。這樣蜜蜂尋花的範圍就擴大了很多。 僅僅從顏色來尋花不能保證蜜蜂不犯錯誤,蜜蜂還必須根據花的形狀和氣味來辨別各種植物的花朵。幫助蜜蜂判斷花的形狀和氣味的是觸覺器官和嗅覺器官,這些器官都長在蜜蜂的觸角上。花朵的顏色在很遠的地方就吸引着蜜蜂,飛到較近的距離時,蜜蜂就根據氣味來作最後的挑選,好從相似的顏色中認出自己需要的花來。蜜蜂的嗅覺器官和觸覺器官都長在它能活動的觸角上,所以觸角所到之處,在嗅到氣味的同時,也觸及了被嗅黨的花的外形,“測量”到了花的“尺寸”。氣味和形狀對了,花就不會認錯了。

昆蟲尋花還要靠它們的味覺器官,即通過口腔中的味覺器官,判別花蜜的滋味,合口味的便是所要尋找的花朵。有趣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昆蟲的味覺器官都生在口腔裏。蒼蠅是用腿的尖端來感覺味道,蝴蝶是用腳的尖端來試味。

昆蟲尋花的本領可用色、形、味、香等4個字來概括,經過對花的顏色、形狀,氣味、滋味一系列的判別,才能從萬花叢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花。

  昆蟲的呼吸方式

昆蟲自有獨特的呼吸方式。昆蟲的體內均有一套網狀空氣導管系統,該系統縱橫交織遍佈全身,以至於頭部也佈滿了供氣管,昆蟲活脱就是一個個空洞的頭腦。 昆蟲體內的小氣管都是分級連接溝通的。其終末細管與單個細胞相連。在細胞體上,直徑不足1微米的微氣管分支能延伸至細胞原生質中。這樣一來,氧就可以一步到位地輸送到目的地。微氣管的數量分佈與細胞的耗氧量呈正比,像飛行肌那樣的大細胞裏,縱橫交織的微氣管網絡保障了它十分可觀的供氧量。

能夠獨立探測身體的缺氧部位,這是昆蟲表皮微氣管所特有的功能。直徑為1微米的微氣管是長度不足1/3毫米的盲管,當其周圍的組織耗氧量增大時,微氣管便自行擴張,長度可延伸到1毫米左右。微氣管的外口開放時間非常短暫,尤其是那些水生昆蟲的微氣管通常是關閉的,否則,流經昆蟲體內的強烈氣流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它吹乾。昆蟲體內的氧是通過皮膚或鰓直接擴散到呼吸道,再由呼吸道的網絡遍及全身。

呼吸速度極快的大型陸棲昆蟲,它們的腹肌頻率高達70~80次/分鐘,而且腹部扁平,有利於排氣。當腹肌鬆弛復原時,空氣又吸人體內。它們的呼與吸兩個動作採用不同的通道,即用胸部氣孔吸氣,排氣則用腹部氣孔。

  “嗜睡症”的傳佈者

在非洲的維多利亞湖畔,曾流行過一種奇怪的病——嗜睡症。患者的症狀表現為全身發熱,整天昏睡不醒,最後極度衰竭而死亡。這種“嗜睡病”流行速度非常快,在非洲的一些村鎮曾奪去了數十萬人的生命。後來人們研究才發現這種“嗜睡症”的傳佈者是一種微小的原生動物——錐蟲和一種叫舌蠅的昆蟲。錐蟲長約15~25微米,身體非常小,外形像柳葉,寄生在動物的血液中。它有兩個寄主,一個是舌蠅,一個是人。感染上嗜睡病錐蟲的舌蠅,通過叮咬人體,錐蟲經體表進入人體血液中,錐蟲從人的血液中吸取營養而繼續長大,當它發育到一定程度時,將沿着人的循環系統侵入腦脊髓,使人發生昏睡,因此這種錐蟲又叫睡病蟲。 錐蟲和舌蠅一類吸血昆蟲不僅在非洲傳佈“嗜睡症”,在世界別的地區還傳佈各種疾病。在中國,錐蟲與牛蟒、廄蠅傳佈一種危害馬、牛和駱駝的疾病,使這些牲畜消瘦、浮腫發熱,有時突然死亡。

錐蟲名聲極為不佳,它寄生在各種脊椎動物中,從魚類、兩棲類到鳥類、哺乳類的馬、牛,甚至人,都有錐蟲的寄生,它甚至用不着與舌蠅之類的昆蟲合作,便可直接感染各類寄主,但願這種“害羣之蟲”早日被人類征服,斷絕這類疾病的傳染途徑。

  蜜蜂的“冬季俱樂部”

為了抵禦寒冷,變温動物往往加強它們的新陳代謝。為了產生更多的熱量,蜜蜂在暴飲暴食方面具有驚人的肚量。蜜蜂沒有冬眠的習性,但作為個體,它仍然無法維持必要的體温。作為一個機制健全的社會自控羣落,蜜蜂具有戰嚴寒抗冰凍的整體實力。於是就有它們自得其樂的“冬季俱樂部”。

“俱樂部”在每年的初冬時節開始運作。只要外界氣温下降,蜂巢裏的蜜蜂就會以蜂王為中心抱成“團”,不停歇地爬來爬去,形成一個由蜜蜂的血肉之軀構築的球體。臨近蜂王的蜜蜂享用大量高熱值的蜂蜜,並釋放大量的熱能,使球體外層的蜜蜂不致於受凍。而外層的蜜蜂似乎是糾纏不清、擁擠不堪,形成一個隔熱層,使裏層的弟兄們免受風寒之苦。外層與裏層的蜜蜂之間會循環往復地互換位置,從一定程度上也調節了蜂團的温度。蜜蜂正是依靠這種團隊精神和消耗大量的蜂蜜來度過寒冷的冬天的.。

蜜蜂的幼蟲每天要接受“保姆”給予的1300多次餵食,因而獲得了豐厚的熱量。但要在單個的巢房中獨自越冬仍無法保暖。為了使蜂巢內不低於35℃的温度,工蜂以密集的聚會形式,結成嚴密的絕熱層,以血肉之軀保全幼蜂免受嚴寒的侵襲。倘若如此這般還達不到升温的目的,工蜂就像抱窩雞那樣,振翅飛舞,使蜂房迅速升温,確保幼蜂的越冬安全。

  蜜蜂的管家本領

蜜蜂的辛勤勞動是從春天開始的。它們不僅具有不辭辛勞的素質,更具有身手不凡的管理才能。從大自然中採集的花蜜含水量高達40%~60%,蜜蜂總能設法將水分降至20%以下,氣温高時這似乎並不難,天冷的時候,它們就得在蜂巢裏集體行動,用身體為蜂巢加温。一羣蜂在一個工作季節裏能釀蜜150~250千克,這就表明有180~350升水要在其“加工”過程中被蒸發掉。

釀製好的蜂蜜會被送到特殊的倉庫(蜂房)用蠟封存,以備來日之需。食物防腐通常採用的方法是高温蒸煮和容器密封,蜜蜂的高招則是給蜂蜜本身賦予了一種能分解微生物的物質,使其防腐功能更為有效。蜂蜜作為辛勤勞動的結晶來之不易。為了保衞這一勞動果實,蜜蜂從不懈怠,一有風吹草動,它們就發出報警信息,羣起而攻之。

  姬蜂養家餬口的方式

姬蜂對生兒育女所傾注的熱情和愛心不亞於動物界任何其他種類。但它們養家餬口的方式卻是別出心裁的。

姬蜂總是用螫針獵殺食物——毛蟲、蜘蛛、甲蟲或甲蟲的幼蟲,然而為了食品的“保鮮”,它從不把獵物置於死地,而僅僅是刺傷而已,然後把獵物運送到“家”中(洞穴裏)。它在獵物的身上產下一個或多個蜂卵,便撤手離去,而它的孩子們則慢慢享用獵物所提供的養分,在“家”中成長起來。

為了把握“傷而不死”的分寸;姬蜂總是選擇一個固定的部位對獵物“行刺”。螫針刺人獵物體內並觸及到它的神經節,僅射入一滴毒汁,獵物便癱瘓了,這很像是人類醫學臨牀應用的針刺麻醉術。

不少姬蜂也常有一些“不勞而獲”的不光彩行為。它們並不去冒險發起攻擊、而只是觀望同伴的冒險舉動,一旦勝利者放下獵物去覓洞時,它們就會把現成的食物偷走,佔為己有。

剛孵化出來的姬蜂幼蟲,其“保鮮”意識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它們先食用獵物肌體不重要的部分,使獵物仍保持鮮活,甚至到吃完了獵物的一半或3/4,獵物還依然活着。姬蜂這一匠心獨具的繁衍後代的方式,使其子女食宿無優。在它們沒有冰箱的居室裏(澗穴),它們的食品的新鮮程度遠非人類的罐頭食品可以比擬。

  五倍子蟲的“犧牲”精神

五倍子幼蟲的養分來源與其説是享用儲藏食物,莫不如説是把其母親的身體當成了可口的食物。作為母親,它們充分表現一種“無私”的獻身精神。

五倍子蟲在春天裏由卵孵化出幼蟲,這種幼蟲似乎是先天不足,壓根兒就不可能發育成熟,但卻能奇蹟般地繁殖後代。五倍子蟲的幼蟲在自己的體內生兒育女,而不是像通常那樣產卵。一旦他們的體內有8~13個女兒的時候,母親的肌體就會被這些女兒們從內部蠶食精光,而只剩下一個軀殼。母親這種獻身的犧牲精神並不會使女兒們感到羞愧,因為她們自身的體內也得容下10幾個女兒在蠶食。只有在秋季裏問世的一代五倍子蟲的母幼蟲,才能倖免於兒女們的蠶食瓜分而保全玉體,順順當當地蜕變成蛹,再由蛹羽化為成蟲。

  螢火蟲的求愛信號

螢火蟲發出的光是交配季節雌雄之間的聯絡信號。但不同種類的螢火蟲如果僅僅是憑“光”求偶的活,就難免不搞錯對象。

造成混亂。為此,螢火蟲就演繹出一種複雜的信號系統。雄蟲在夜色裏首先發出有節奏的閃光信號。傳遞求偶信息;在林間棲息的雌蟲便隨後發出應答信號。應答與呼叫之間有着格式固定,結構嚴密的間隔。根據不同的閃光方式以及間隔上的差異,雄蟲就能將同類的雌蟲與其他類別的雌蟲區別開來。一旦雌蟲出現應答錯誤,回答或遲或早,都會使追戀者付出極大的代價。

東南亞的螢火蟲在求偶時卻表現出一種紳士風度,它們並不急於求成,而是悠閒自在地呆在林地裏向黑暗中發出光亮。所有雄蟲不論種羣數量多少,都同步發出有節奏的閃光信號。而雌蟲則傾心關注。仔細尋找自己的意中“蟲”。經過嚴格審查,雌蟲都會如願以償。

  昆蟲家族的世界之最

新加坡竹節蟲是世界上最長的昆蟲,其細長的身體長達27釐米,倘若在安靜的狀態下充分舒展身體的話,身長可超過40釐米。竹節蟲所具有的保護形和保護色,使它在灌林叢中棲息時以假亂真。

亞馬孫巨天牛和大牙天牛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蟲。它們身長18釐米。大牙天牛的角(長顎)是專為切割樹枝所設計的,當它用鋭利的角鈎住枝條後就繞着樹枝作360°的旋轉,直至把樹枝鋸斷為止。

生長在南美洲的大灰夜蛾身長9釐米,展開雙翼有27釐米寬,體色為灰色帶有深色斑點,它們都是世界上蝶蛾類中最大的昆蟲。

  長在體外的骨胳

一般動物的骨骼部是由肌肉包裹着,肌肉外面覆蓋着皮膚、羽毛或毛皮,使骨骼在身體內部“含而不露”。但有些動物的骨骼卻暴露在身體表面。像我們吃蝦吃蟹時,感到不吐不快的蝦皮、蟹殼、蟹爪,就是它們的骨胳,這種由幾丁質構成的外殼給蝦蟹們裝了一層堅韌的“鋼盔”,因為長在身體外面,所以叫外骨胳。“金蟬脱殼”,金蟬脱的那層殼,就是它的外骨胳。那麼一些動物的角、指甲、蹄、鱗也是長在身體外面的堅硬物,這些是否也叫外骨骼呢?一般認為只有節肢動物的骨骼叫外骨骼,其他動物像脊椎動物體表的一些堅硬構造是皮膚的衍生物。

節肢動物的外骨胳使它們的身體多了一層厚而堅硬的保護殼,附着在外骨骼上的肌肉可隨着骨骼的帶動完成各種動作。這層厚殼還能限制水分蒸發,阻上有毒物質侵入體內,為節肢動物從水棲成功地向陸地過渡創造了條件。 但節肢動物的外骨骼畢竟是由體表的一些細胞分泌物構成的,構成外骨胳的成分是一些已經死亡的物質,因而它是一種比較原始、簡單的骨骼類型。而脊椎動物身體內“藏而不露”的內骨胳,是其胚胎髮育時由一些專門的組織發育而來,是由活生生的組織構成的。自然,各種功能都要大大超過外骨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