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留守兒童健康的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1.44W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由於各種原因,年輕的父母把孩子留在家鄉,交給爺爺奶奶代養,使這些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由於家庭教育和監護的不到位,他們成長中極易產生價值上的偏離和心理髮展的異常,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並進一步影響到家庭的和諧,社會的穩定。解決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培養問題,不僅關係到未來人口的素質,也關係到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關於留守兒童健康的調研報告

  一、 xxxx區留守兒童現狀。

據統計,目前xxxx市xxxx區共有留守兒童347人,分佈在全區的各個國小,以農村的村小尤為突出。針對這一現狀,xxxx年6月區婦聯向湯山城鎮太河國小的68名學生每人贈送了一套校服,及圖書、文具、排球等物品,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存在欠缺。留守兒童中有近90%是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由於是隔代撫養,祖輩們只能給予孫輩物質生活上全方位的滿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引導。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很難承擔起對孫輩的監護和教育的責任。

(二)留守兒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儘管有90%的外出務工父母經常與孩子聯繫,但有的半年與孩子聯繫一次,有的一年才回家探親一次;有的常年在外,孩子與父母之間相處的時間很少,親子之間缺乏溝通交流的機會。XX年6月,區婦聯籌集到50張面值50元的固定電話卡,免費贈送給湯山城鎮的留守兒童們,讓孩子們在休息日給外出的父母打電話,報平安,溝通親情,增加感情。

(三)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開始顯現。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2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當遇到問題時多數會自己解決,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於孩子正處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沒有家長的正確引導,很可能產生不良後果。

(四)留守兒童學習狀況不容樂觀。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低,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對孩子的學習缺乏約束;另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他們因自己文化少,就希望子女出人頭地,不切實際地向孩子提出只要成績好要什麼給什麼,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花錢大手大腳。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知識水平偏低,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有效的輔導,而且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

(五)行為失範,甚至出現道德滑坡。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説謊、打架、欺負同學、偷盜等行為,有的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

  三、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城市化進程是不可扭轉的,留守兒童問題必然會出現,如果不引起學校、家庭、社會各界廣泛地關注,這一代留守兒童勢必影響着國家未來的發展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通過調查,對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責任。一是加快我區的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讓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解決就業問題,從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二是加強輿論宣傳。特別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外出務工家長對子女成長的監護責任和教育責任,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打工緻富與子女教育的關係。

(二)完善學校教育。對於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羣體,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外,要更多地瞭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狀況,關注他們的成長變化。加強與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聯繫,多開展家訪,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健康成長。組織豐富多彩的課餘文化活動,吸引留守兒童參加,讓他們在健康有益的活動中幸福成長。

(三)突出家庭教育。家長要樹立孩子的健康發展需要家長全面關懷的理念,孩子在幼兒時期,父母尤其是母親不應該離開孩子,外出務工要儘量帶孩子隨身就讀或把孩子寄養在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時,做到在外地期間多聯繫孩子,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儘可能多地回家與孩子見面,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

(四)注重社會教育。強化社會關愛,充分發揮婦聯的作用,組織機關幹部、老師和社會愛心人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開展 “愛心媽媽”、“家教志願者”、“代理家長”等結對幫扶活動,從不同方面給留守兒童精神關愛,彌補家庭親情缺失,讓他們享受“家”的温暖。

留守兒童問題,是涉及一代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農村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我們深信: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家庭支持配合下,留守兒童會在不斷優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