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將伐顓臾》導學案

來源:文萃谷 1.39W

一.基礎知識掌握

《季氏將伐顓臾》導學案

1、給加點字注音。

顓臾( ) 冉有( ) 社稷( ) 柙( )

虎兕( ) 蕭牆( ) 相夫子( ) 櫝( )

2.請從文中找出三個成語並作解釋。

3.找出加點詞詞義不同的一項 ( )

a.無乃爾是過與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誰之過與 d.夫如是,遠人不服

4.下邊一句中加點的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

a.危險 顛簸 輔助 b.不穩定 跌倒 輔助

c.不穩定 顛簸 輔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險 跌倒 輔助盲人走路的人

5.辨析下列加點詞的不同意思

①夫顓臾,昔者以為東盟主 為: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為:

③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為: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為:

6.指出下列句子中“於”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見於孔子 於:

②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於:

③虎兕出於柙 於:

④龜玉毀於櫝 於:

⑤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 於:

⑥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於:

7.閲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⑴這是一篇對話體議論文,文中記載的是孔子與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對話,主要是孔子與冉有的對話。他們談話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縱觀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對話中堅持了兩點看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陳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話,又舉出一些比喻,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從課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張是 ( )

a.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b.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c.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一語道破了季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無乃爾是過與”語音停頓正確的項是 ( )

a無乃/爾是/過與 b無乃/爾是過/與

c無/乃爾/是過/與 d無乃/爾/是/過與

(7)“而謀動干戈於邦內”語音停頓正確的項是 ( )

a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b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c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d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項 ( )

a既來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則安之 d吾恐季孫之憂

(9).對“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一句有四種理解,選出正確的一項 ( )

a遠方的不服,不能前來和好。

b偏遠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來和好。

c本國以外的人不服你們卻不能使他們前來歸附。

d本國以外的`人不服(你們)卻不能使他們前來歸附。

二.課外提升

閲讀下面兩則短文,完成後面各題。

8.子 謂 子 貢 曰 女 與 回 也 孰 愈 對 曰 賜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聞 一 以 知十 賜 也 聞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與 女 弗 如 也

①為短文斷句。

②從下列各項中選出正確的項 ( )

a.文中兩個“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兩個“與”詞義詞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與子貢對話,提到了回與賜兩個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①為加點的字注音

a.省 b.傳

②解釋下列字的詞義。

a.謀: c.交:

b.忠: d.信:

③翻譯這則短文。

《季氏將伐顓臾》學案答案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

9.①a.xǐng án

②a.計謀,主意 b.忠誠,忠實 c.交往 d.講信用

③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沒有不忠誠的地方呢?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講信用的地方呢?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