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實習報告範文錦集八篇

來源:文萃谷 1.49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野外實習報告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野外實習報告範文錦集八篇

野外實習報告 篇1

一、實驗名稱:

1、植物羣落數量特徵調查

2、西寧野生動物園動物認知實習

二、實習目的:

1、根據課堂學習的知識,通過實習活動,進一步感性的認知植物的羣落數量特徵,瞭解動物形態特徵,通過科學的方法瞭解、加深對植物羣落、動物的認識。

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培養獨立工作能力。

3、學習植物羣落數量特徵的調查方法。

4、初步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徵,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實習意義:

1、野外實習可以複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是課堂的拓展和延伸。

2、實習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和研究植物羣落的基本特徵,系統的歸納概括植物羣落的特徵。

3、通過野外實習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紀律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4、豐富大學生活,擴大知識面,激發對自然奧祕的探索,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四、實習用具:

鋼捲尺(2m);皮捲尺;方格紙;記錄表格;鉛筆。

五、實習方法:

此法開始使用小樣方,隨後用一組逐漸擴大的巢式樣方,逐一統計每個樣方面積內的植物總數,並以種的數目為縱座標,樣方面積為橫座標,繪製種——面積曲線。此曲線開始陡峭上升,而後水平延伸,有時會再上升。曲線開始平伸的一點即為羣落最小面積,它可以作為樣方面積大小的初步標準。

方法步驟

1.依實地場所的具體情況,選取兩種不同的羣落(如灌叢、草原、草甸),按巢式樣方操作過程逐級擴大樣方面積,同時逐級統計每級樣方中主物的種類數量,將表中結果在方格紙上繪製成種——面積曲線,找出最小樣方面積。

2.以最小面積作為一個樣方面積單位,設置若干個樣方,並調查植物的種類數量,種類不再增加時的樣方數量就是調查該羣落時的最少樣方數量。上述調查數據記入表-2。

3.以最小面積和最少樣方數量作為羣落數量調查時確定取樣的樣方數量的基本參考依據。

六、實習內容:

1、青海大學西山——20xx年7月

通過調查西山植物羣落數量的特徵,感性認知植物羣落特徵。

2、西寧野生動物園——20xx年7月

通過對各種動物的觀察,深入瞭解不同動物的基本特徵

七、實習地點簡介:

1、青海大學西山

青海大學西山是一座環境良好,植被類型較多的山。其中,物種豐富,可反映出不植物羣落數量特徵。

2、西寧野生動物園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是青海集野生動物觀賞、保護、科研、繁育、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具有高原特色、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共處的樂園。據説裏面有青藏高原特色動物普氏原羚、雪豹、野犛牛、白脣鹿等“土著居民”,還有長頸鹿、斑馬、河馬、阿拉伯狒狒、鯊魚、海豹、鱷魚等“異地來客”。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圈養區一改以往網鋼結構展覽方式,在視線範圍內以大幅玻璃替代,實現了通透無障礙的動物生態展覽效果;猛獸動物散養區可以讓遊客坐在車中體驗野生猛獸擦身而過的驚喜與刺激;草食動物散養區實現動物與遊客的零距離接觸,真正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與神奇;大型動物表演、鳥類特技表演讓遊客拍手叫好。

八、實驗記錄:

(一)、青海大學西山植物羣落特徵數量調查

序號 面積/ m2 植物種類

1 1/16 8

2 1/8 10

3 1/4 12

4 5/16 13

5 3/8 15

6 9/16 18

7 3/4 20

8 1 21

9 5/4 21

10 25/16 22

11 8/15 22

12 9/4 22

13 8/21 22

14 49/16 22

1、種—面積曲線

2、最少樣方數量記載表

最小樣方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種類數量 22 20 19 18 21 19 20 21 22 22

3、實習結果分析

由圖可知,本次試驗所測得的最小樣方面積在2.6平方米左右,植物的種類為22種。但此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這可能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所造成:

(1)、所選的地方不是很好,有些植物在這一區域中沒有出現;

(2)、由於本次試驗時在山上進行,地勢不平,而在實驗過程中所選的為相對較平坦的地方,故出現在較陡區域的植物沒有包括進來;

(3)、也可能是由於有些植物在幼年時期比較相像,在統計時沒有區分開來或是本就是同一種植物而把它看成是兩種,造成誤差。

(二).西寧動物園記錄

動物名 學名 特點 科 屬

東北虎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東北虎分佈於亞洲東北部。雄性體長可達3米左右,尾長約1米,體重達到350公斤左右,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

野外實習報告 篇2

實習報告是指各種人員實習期間需要撰寫的對實習期間的工作學習經歷進行描述的文本。

實習概況

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與人類活動干擾對環境與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人類迫切需要掌握生態學理論來調整人自然、資源以及環境的關係,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係,促進可持續發展。環境生態學正是隨着全球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和人類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尋求調節人類與環境之間協調發展的途徑而產生的。

通過一學期的《環境生態學》學習,我們已初步掌握了環境生態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對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發展趨勢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為加我們的實踐認識,老師精心組織安排了這次教學實習,我們也最終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

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早上八點乘坐學校班車,從學校出發經過兩個小時到達目的地——青島xx國家森林公園,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於下午四點多返回學校。這次實習中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受益匪淺。

實習內容

1、xx國家森林公園概況

xx脈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於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澗,紮營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峯環列周圍,小xx羣峯迭翠,怪石嶙峋,常年雲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雲”之説。小xx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峯陡峭,曾被前人列為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2、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類的生存,生活與生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主要表現在:

(1)森林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作用: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種基因庫。多種多樣的森林生態系統為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森林中藴藏的豐富動植物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使人類寶貴的財富。

(2)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減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徑流變為地下徑流,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森林的蒸騰作用對調節自然界的水分循環和改善氣候有重要作用。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氣含量大,並且蒸騰還可以吸收熱量,使空氣濕潤,氣温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淨化空氣、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並且森林對眼成與粉塵有明顯的過濾、組織和吸附作用,淨化了空氣;通過對大氣中某些有害氣體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的作用:其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功能可為農業生產提供生態屏障,在防護林和林帶保護下的農田,風災、旱澇災還可以得到防止或減輕。

(6)除此之外,森林還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陽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人類木材產品和林副產品。木材產品主要包括原木、鋸材、紙漿材、人造板材等;林副產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葉、花、果、莖、樹皮、樹脂、樹膠、樹液等與經濟林、以及森林動物與微生物提供的各種產品。

3、森林生態系統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的作用規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種環境中的一種類型,而森林不是單獨的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它同樣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兩者會構成相互平衡的統一整體。它們之間的作用規律有:

(1)林通過自身的生態功能與作用可以起到淨化與維持環境質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淨化空氣等的作用。

(2)森林通過涵養水源的作用可以影響局部的氣候條件,從而影響周圍境的氣候狀況,使乾燥的氣候變得濕潤,更有利於自身植被的生長。

(3)森林有時還影響環境的水文狀況,降雨量等。

(4)森林對環境的影響無處不在,反過來,環境對森林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環境的氣候狀況會影響森林植被的生長,決定植被覆蓋率,植被的狀況決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與功能,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5)環境中的生物可能進入森林生態系統,對森林中原有的物種的生存構成威脅,從而影響原有物種的生存,改變森林生態系統的物種結構。

(6)人類的作用對環境的破壞,使環境惡化,進而限制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

4、生態環境調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調查方法有:

(1)收集現有資料。從農、林、牧、副、漁業資源管理部門、專業研究機構收集生態和資源方面的資料,包括生物物種清單和動物羣落,植物區系及土壤類型地圖等形式的資料。

(2)收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有關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區、保護規劃及國內國際確認的有特殊意義的棲息地和珍稀物種等資料。珍稀和瀕臨物種保護的規定、環境瀕臨物種等資料,並收集國際有關規定等資料。

(3)現場調查。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對環境評價區進行現場調查,取得實際的資料和數據。評價區生態資源、生態系統結構的條查可採用現場勘察和網絡定位採樣分析的傳統自然資源調查方法。

5、xx國家森林公園實習成果

通過實習老師的指導,在我們進行完野外調查後,對小xx所瞭解的概況如下:

(1)平均日照率57%。

(2)地質:小xx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第二隆起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巖石以青山組火山類層十分發育,在小xx地區出巖極為廣泛,巖漿巖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巖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崗閃長巖和嶗山式花崗為主。

(3)土壤:花崗巖和片麻巖風化物為主的成土母質上發育或形成的棕壤佔的比重量大,所處的地形部位較高,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不高,較為貧瘠。

(4)植物:由於此次實習時間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連續幾個月的乾旱使許多山上多數植物特別是低等植物已乾旱枯死不能分辨其類型。小xx山腳至半山有少量土覆蓋,植物多分佈在有土覆蓋的地方。主要植物為:美國黑皮鬆(系飛機播種所形成的,佔小xx植物面積的絕大部分主要分佈在小xx山腳至半山)、刺槐、榆樹、蘆葦、茅草、野梨樹、野山楂樹等零星分佈其中。山頂巖石上生長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蘚、卷柏。由於小xx海拔僅724.9米,山腳到山頂氣温相差不超過6攝氏度因此植被隨海拔的增高變化不明顯。小xx森林植物中多為人工種植。其樹木均處在幼年期,森林結構簡單而清晰,分為喬木層(美國黑皮鬆和落葉喬木)、灌木層(藤本植物、鐵線蕨)、草本植物。

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後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鍊機會。

通過着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鍊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瞭解xx生態系統的類型和垂直變化,而且學習並掌握了環境生態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後的成果心裏還是非常愉悦。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xx旅遊開發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着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澤山,南部的小xx、大xx、鐵橛山, ,由於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乾旱貧瘠,巖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佈,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毛白楊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大豐收是開發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xx的旅遊開發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者會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xx國家森林公園煥發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和諧發展,造福人類。

野外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和意義

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的學科,研究對象是動物各類羣的形態結構、分類和有關的生命活動、發育規律、以及動物和外界環境之間多種多樣關係的科學。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能很好地認識和利用動物,使它能更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並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鑑定,瞭解其用途,以及在農業生產中的預防;掌握動物標本的採集以及製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並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鑑定,瞭解其用途;掌握動物標本的採集以及製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掌握所採集動物的種類名稱、分類地位、分類依據、採集場所、採集方法、標本製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過野外實習,不僅能夠把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聯繫到實際中,還能夠使我們對已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同時可以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培養我們對於動物學學習的興趣。

2、通過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動物(主要是昆蟲),學習採集動物標本的方法, 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類鑑定,同時學會和熟悉運用諸如圖片比照、動物分類 檢索表、主要特徵鑑別等方法進行動物分類鑑定。

3、通過對捕捉到的動物進行動物標本的浸製、剝製、乾製等的標本製作, 學會動物標本製作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4、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培養我們在今後的教學科研工作中應有的科學態度, 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團隊榮譽精神。

二、實習基本情況簡介

1、實習時間: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

2、實習地點:安徽省黃山市湯口鎮寨西浮溪村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實習地點是黃山的最南端——湯口,該地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學和科研價值,是我們進行野外實習、學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實習人員:20xx級生物科學班全體學生

4、指導教師:耿學俠、查嶺生、李學明、丁建華

三、實習要求與任務

1、認識100種以上的動物種類 (主要是昆蟲),並至少能分類到目。

2、學會並掌握描述動物的分類特徵。

3、學會利用檢索表檢索和鑑定動物的類別

4、學會製作昆蟲標本和動物錄製標本的基本方法。

四、實習內容

我們實習的內容主要為無脊椎動物(昆蟲)的野外觀察、採集、分類鑑定、標本製作與保存等。無脊椎動物——昆蟲標本的採集與製作

1、昆蟲採集工具

捕網、毒瓶(裝有乙醚或酒精,用於迅速毒殺昆蟲)、三角紙包等

2、昆蟲採集方法

本次實習中我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網捕法和燈光誘捕法,介紹如下:

(1)網捕法:分為飛網採集法和掃網採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蟲後用捕網採集,適用於善跳會飛的昆蟲。飛網法主要對象為鱗翅目(蝶類)、蜻蜓目、雙翅目(蠅類)、和膜翅目(蜂類),掃網法主要對象為竹節蟲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蟲、同翅目、脈翅目以及陸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類羣等。 捕網的使用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當昆蟲入網後,使網袋底部往上甩,將網底連同昆蟲倒翻上面來。一種是當昆蟲入網後,轉動網柄,使網口向下翻,將昆蟲封閉在網底部。

取蟲時,先用手握住網袋中部,將蟲束在網底,再將毒瓶伸入網內扣取。對於膜翅目昆蟲,應先隔着網將其彈暈再放入毒瓶中。對於鱗翅目昆蟲,應隔網用手輕捏其胸部,之後使其兩翅豎立,放入三角紙包中。

(2)燈光誘捕法:利用某些昆蟲趨光性的特點,夜間在駐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樹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盞電燈。昆蟲會趨光而至,多數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採集,用鑷子夾入毒瓶或紙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備製作標本。主要對象為蜉蝣目、廣翅目、鱗翅目(蛾類)、襀翅目。

其它的輔助方法有振落法,適用於在高大樹木上的昆蟲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蟲。搜索法,適用於躲藏在各種隱蔽的地方昆蟲。毒殺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蟲。

3、昆蟲的分類鑑定

(1)參考:指導教師的講解、徐亞君和唐鑫生《無脊椎動物學野外實習指導》

(2)方法:根據昆蟲的形態特徵利用分類檢索表和形態對比進行鑑定

4、昆蟲標本製作

(1)製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於鱗翅目昆蟲的展翅。

②昆蟲針:用於針插固定昆蟲,針由細到粗分別為0、1、2、3、4、5號。 ③鑷子:用於夾鑷昆蟲。

④標本盒(內放泡沫):用於存放標本。

(2)製作方法:展翅法、針插法等

(3)製作過程

一個昆蟲標本製作的全過程應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標籤、保存等幾個步驟。 ①清理與插針:標本必須清理,在採集昆蟲時,蟲體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蟲標本都要用昆蟲針針插固定,針插的方法依昆蟲的大小、結構、種類特點的不同而定。插針部位一般是從前胸近後緣正中略偏右一點向下插針,正好通過第二對足的基節為準。針插高度採用三級台規範。標本的留針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觀。

②整形與固定:標本插針後就進行整形與固定,包括整姿、展翅、雙重針插和粘貼針插。對蝗蟲,甲蟲等標本的觸角、步足等須一一整形。對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進行展翅,使之模擬飛翔狀態。對小型蛾子等為使其美觀,也可用雙重針插法。有些小昆蟲如瓢蟲等,可直接把標本粘貼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紙尖上蘸少許萬能膠或一般膠水。粘在蟲體前足與中足之間,在用三號針從小三角片的底邊附近插入,使它達到一般標本的高度。

③標籤和保存:每一個標本都必須附有標籤,以此説明標本的中名、學名、採集日期、地點和採集人姓名。在野外實習中,要將完整無損的標本分目上盒,在實習結束前,各組展示標本,進行考核。實習結束後,選取製作精美且符合科學要求的標本放入專門的標本盒,帶回學校標本庫。 具體的標本製作過程以蝴蝶為例:

①根據蟲體大小,選擇適當的昆蟲針,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並留有8mm長度。昆蟲針要從前足與後足中間的胸部垂直穿過。

②將針對準展翅板槽的中間垂直插下,使蟲體背面與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號昆蟲針或鑷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較粗的翅脈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後緣和身體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與胸部成一直線。

④壓上事先摺疊過的透明的壓翅條,使其前翅後緣與壓翅條上的摺痕重合。為了使標本呈自然狀,可用昆蟲針在翅基部翅脈處撥弄整形蝶翅,並把足、觸角和觸部稍加整理。

⑤檢查標本製作是否正確,有無差錯,若無差錯可把它放好以晾乾或烘乾

五、實習結果

這次實習我們共捕捉了105只昆蟲,通過鑑定之後將它們分為15個目。各目主要特徵分別介紹如下:

1、直翅目:21只,該目是野外實習昆蟲第一大目。該目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大。前翅革質,後翅膜質。後足為跳躍足。漸變態。

2、鞘翅目:17只,該目是昆蟲綱中種類最多的一個目。該目觸角多樣,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質化,在背中線處相遇,後翅膜質。無尾須。完全變態。

3、半翅目:15只。該目觸角絲狀或剛毛狀,1—5節。刺吸式口器。前翅為半鞘翅,後翅膜質透明,或兩對翅均為膜質,也有兩對翅近於革質者。無尾須,漸變態。

4、革翅目:6只。該目體長略扁。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質,很短,不能遮蓋腹部。後翅半圓形,摺疊於前翅下。尾須革質,鋏狀。漸變態。

5、螳螂目:1只。該目頭部三角形。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足為捕捉足。前翅革質,後翅膜質。尾須短,漸變態。

6、雙翅目:7只。該目觸角絲狀或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質,後翅退化為平衡棒。無尾須,完全變態。

7、膜翅目:7只。該目觸角絲狀或膝狀。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兩對膜質翅,前大後小,或無翅。無尾須,完全變態。

8、廣翅目:1只。該目觸角長,絲狀,或為櫛齒狀。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兩對膜質翅,後翅基部寬大。靜息時翅呈屋脊狀置於背面。無尾須,完全變態。

9、蜚蠊目:3只。該目體背腹扁平。前胸背板寬大,蓋住頭部。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質,後翅膜質。腹末一對尾須,漸變態。

10、蜉蝣目:4只。該目體柔弱,觸角剛毛狀。成蟲口器退化。翅1—2對。尾端有一對尾須和一箇中尾絲。發育為半變態。

11、蜻蜓目:3只。該目體細長。觸角剛毛狀。咀嚼式口器。兩對相似的膜質翅,靜息時平放或斜向豎立於背。半變態。

12、毛翅目:2只。該目外形似蛾,身體和翅面有短毛。觸角絲狀,很長。咀嚼式口器。兩對膜質翅,靜息時翅呈屋脊狀置於背面。無尾須,完全變態。

13、襀翅目:3只。該目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兩對膜質翅,前翅狹於後翅。腹末有一對長尾須,半變態。

14、同翅目:2只。該目體型變異較大,刺吸式口器,吻3節。前翅質地一致,較後翅略硬,靜止時置於背面呈屋脊狀。

15、鱗翅目:3只。該目觸角棒狀、絲狀或雙櫛狀。虹吸式口器或口器退化。兩對膜質翅,身體和翅面覆蓋鱗片。無尾須,完全變態。

六、實習心得與體會

這次動物學的野外實習時間雖然很短,卻收穫頗豐。一方面,我們領略了黃山的韻味與美麗,另一方面我們也真正的見到了許多不曾見到的動物。這次實習,不僅鞏固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而且我們將理論知識真正地運用到了實踐之中,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理解了很多以前沒有認識到或沒有明白的問題,也培養了我們對科學研究的嚴謹的態度、對生活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的協作精神。在實習的過程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組員之間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很好的完成了實習的任務。雖然實習過程比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對遇到的每一個困難,大家在笑聲中掌握知識、鍛鍊耐力,它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知識令我們難以忘懷,實習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通過這次實習,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如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紮實,交際能力較弱,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這些不足,我將會努力的克服,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自己進一步更好的發展。今後,我要充分利用在學校的時間好好學習,不僅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好,還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要把學習知識侷限於課本上,爭取做更好的自己。

野外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地點介紹:

紫溪山位於楚雄市西南20多公里,離昆明約200公里,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級旅遊景區,面積4萬多畝,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6%,海拔19000米至2502米,是目前雲南最大的天然森林公園。紫溪山一萬松林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景區內峯巒起伏,森林茂密,古木蒼天。主要景點有:德運碑、千年古藤、響水箐瀑布、仙人谷、紫頂寺、茶花園、櫻桃園、望海樓、杜鵑園、牡丹園,興建了民族村、紫霞山莊等旅遊接待設施和眾多的農家樂。

紫溪山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旱重、夏無酷暑、秋季涼爽、冬無嚴寒、有萬年古藤、千年銀杏和650餘年歷史的茶花樹。紫溪山是滇中有代表性的生物多樣性物種基因庫,有1500多種植物、136種鳥類、30多種動物。三尖山、香水月季等珍稀植物較多,綠孔雀、棕頸犀鳥等珍禽棲於林中,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植物王國和百餘種鳥獸聚集的地方。歷史上,紫溪山曾以66座林,77座寺,88座廟而享譽四方。目前有人工建造的1200畝茶花園、1500畝杜鵑園,為全國少見。

紫溪山現有3萬畝的半温潤常綠闊葉林,以滇石櫟、包石櫟、滇青岡為主要林木的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和雲南松林,其森林覆蓋率達96%,是楚雄市的重要水源林區。據調查,紫溪山自然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202種,隸屬於65個科,其中藥用植物49科,76種;珍稀植物有百年生的茶花28株,以及零星分佈的滇藏木蘭、三尖杉、香果樹、銀杏、桂花、白玉蘭香樟、木姜子、雲南含笑及杜鵑多種,還盛產松茸、雞樅等名貴食用菌。在莽莽叢林中,有很多動物生活於其間,據統計,動物中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黑頸長尾雉、綠孔雀,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的有小熊貓、蟒蛇等。

紫溪山盛產茶花,紫溪山茶花不但樹齡早,而且品種之多,花色齊全,在滇中首屈一指。民間有“雲南茶花甲天下,資溪茶花甲雲南”之説。紫溪山建有茶花園、杜鵑園、牡丹園,並重建紫頂寺、紫霞山莊、望海山莊等旅遊設施。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辦彝族馬櫻花節。資溪山風景區現在蓋起了萬松林山莊、紫霞山莊、望海山莊、民族村等賓館、飯店,接待各方來賓。

摘要:種子植物可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其種類繁多,分佈廣泛,形態各異,壽命長短差異懸殊。種子植物的生長和分佈與生活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不同的 生活環境中,形成不同生態類型的植物,種子植物在經濟建設中是一類極其重要的植物,人類的衣,食,住,行均不能離開它們。

二、 意義與目的:

1. 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生物學的形態的鑑定技術和分類方法。培養學生具備生命科學的專業基礎,以利於更好地學習和從事生物學的研究,為開始發展生態學環境學 等邊緣學科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2. 掌握一般的植物分類的理論基礎,能認識30—50科植物。掌握重要植物標本採集的基本方法,認識草本植物的特徵。

3. 掌握一般重要生物羣落的植物分佈類型;牢固掌握生物生態學和生物羣落學的理論及其內容。

三、材料與方法

1.設備與用具:氣壓表(海拔記錄儀) 標本夾枝剪 小鐵鏟捕蟲網

採集刀 標本袋採集袋採集記錄本塑料桶鋼捲尺標本瓶

水壺塑料袋 筆記本

2.藥品:常用藥品(感冒藥等) 消毒藥(酒精)蛇藥片等

3.採集方法:

(1)木本植物的採集

用枝剪剪下一枝帶葉,花或果的枝條,必要時還要採取一部分樹皮。木本植物的物候期不同,應根據物候採集。採集雌雄異株的植物標本時分別採集雄株和雌株標本,分別編號,如楊,柳等。採集的標本不宜過大或過小,以長約40釐米為宜。標本採集後先 作簡單修整,再放入採集袋中。

(2)草本植物的採集

採集草本植物時,除花果等部分必須採集外,還要採集它的地下部分。植株較小者,可挖取全株;植株較大者,可將標本折成“V。N。M”字形。如植株仍嫌過大即將剪截成帶根的下端,帶葉的中端和帶花果的上端等三部分,一起壓在標本夾內,記上同一採集號,並註明它的高度。

(3)特殊植物的採集

有些植物的.葉片及花序很大,如棕櫚科,芭蕉科植物,它們的大型葉片壓制較困難,壓制時可沿中脈的一邊剪去一半,但保留頂端:複葉可沿總軸一邊的小葉剪除,頂端的小葉也須保留。

4. 採集工作應注意事項

(1) 採集標本要注意保護植物

(2) 一些植物具毒,故對不瞭解的植物不可隨意使用,以免中毒。

(3) 注意安全,如要採集生長在險要地段的植物標本時,先要找好踏腳點,千萬不要腳踏在已經風化的巖石,枯樹或易滑的表面上,避免出事故。

5. 標本的整理和壓制

(1)編號及記錄將採集的全部標本編號,放入採集袋中。

(2)壓制 打開標本夾,在上鋪4—5層草紙,然後將修整好的標本平鋪,再將標本逐一與草紙隔開。草本植物或枝葉花較薄的植物用一張即可,否則可多用幾張,花果過大的常使其中六下空隙,可用草紙將空隙填平,才能使全部枝葉承受均等的壓力。新壓的標本需每天換幹紙一二次,五天之後,依據標本變化的程度可隔天換紙,一般經十天以後,就可不必換紙了。壓制時的第一次換紙十分關鍵,這次換紙的任務是對號,換紙,整形,墊平。將標本移至幹紙之上時,再進行一次整形修剪,除去多餘或殘缺的部分,調整葉子正反面比例。將重疊或折皺的部分展開,把標本擺放成型。

在換紙過程中,每次都要注意將葉子鋪平,並要細心輕放,避免損壞標本。發現掉落的花果,應及時將它們裝在紙袋中不可丟失。

6. 標本的製作

在標本的反面塗上一層粘貼劑,然後將標本粘貼在台紙上的適當位置,不能過高,過低或過左過右。標本粘貼後,再用針線將紙 葉脈等處縫牢,並立即用重物壓平。掉落的花果落在紙袋中,並隨即粘貼在台紙的一角,不能隨意拋掉。標本鑑定後,將鑑定籤貼在台紙的右下角,將野外記錄籤貼在台紙的左上角。

四、 科的種類(大約六十多種):

(1) 松科:雪松、華山鬆、雲南鬆

(2)柏科:圓柏、刺柏、側柏、

(3)楊柳科:垂柳

(4) 殼鬥科:原江栲、滇石櫟、栓皮櫟、槲櫟、黃櫟、滇青岡、高山栲

(5)樺木科:旱冬瓜

(6)榆科

(7)尋麻科

(8) 蓼科:頭花廖、小黑藥、拳參、金蕎麥

(9) 菊科:滇大棘、牡蒿、鳳毛菊、朱光相青、心葉兔兒風、三葉兔兒風、煙鍋頭、燈盞花、飛蓬、天明今、紫莖澤蘭

(10)脣形科:風輪菜、夏枯草、細軸香薷、雞骨柴、香茶菜、牛至(滇香薷)

(11)薔薇科:野草莓、插秧泡、三葉懸鈎子、仙鶴草(黃龍尾)、常綠薔薇、青刺尖、棠梨、多依、銀毛韋林菜(翻白葉)

(12)禾本科:白茅、莖草、雀麥

(13)蝶形花科:美麗胡只子、響鈴豆、木蘭

(14)毛茛科:氈帽銀蓮花、胡長草

(15)忍冬科:臭莢蒾、接骨木、水紅木、柔柔百、學滿草、

(16)天南星科:蟲樓、天南星、半夏、魔芋

(17)山茶科:厚皮香、細齒柃木、銀木何

(18)十字花科:草菜(19)玄蔘科:鞭打繡球(異葉紅木)

(20)茜草科:豬殃殃、茜草、薄皮木、翅頸相青、

(21)葡萄科:漄爬藤、三葉爬山虎

(22)木犀科:滇木棲蘭 (23)筧科:牛膝(24)蕁麻科:糯米(25)山蘿蔔科:和尚頭(穿續斷) (24)薯蕷科:山藥 (25)茴香科:野八角(26)鴨子草科:露水草(27)野茉莉科:楚雄野茉莉(28)桑科:地石榴 (29)龍膽科:滇龍膽、獐芽菜

(30)小荹科:天南竹、十大功勞(31)水龍骨科:二色瓦韋、帶瓦瓦 (32)莎草科:紅果莎草(33)報春花科:過路黃、珍珠菜(34)狗屎花(倒提壺)(35)鳳尾菊科:井口邊草(36)鳳仙草科:鳳仙(37)菝葜科:長唾菝葜、土茯苓(38)越橘科:米飯花

(39)杜鵑花科:造毛杜鵑、炮仗花、馬醉木、道卵葉欄燭、雲上杜鵑

(40)樟科:綠葉潤楠 (41)繡球花科:木繡球(42)柿樹科:毛葉柿、金遷(43)莢葉樹科:天門冬(44)黃羊科:清香桂 (45) 大戟科:澤膝(46)茄科:龍葵(47)敗醬科:萬壽竹、長序頡草(48)衞矛科:雷公藤(昆明山海棠)(49)金絲桃科:滇金絲桃

(50)姜科:草果藥(51)金縷梅科:蠟半花 (52)夾竹桃科:蔓長春藤(53)草本科:金)絲梅(54)木蘭科:山玉蘭(55)紫金牛科:小鐵子(56)傘形科:藁本(57)山房科:總狀山房(58)潤香科:滇潤香(59)商凡科:薄葉商凡(60)石松科:扁枝(61)柳葉菜科

五、部分科的介紹:

(一) 菊科 Compositae ,ompositae (約1000屬,25000-30000種,我國有200多屬,20xx多種)

草本、半灌木或灌木;常有乳汁管或樹脂道。葉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有齒或分裂,無托葉。花兩性或單性,5基數。

(二)脣形科 Labiatae(大約有220屬6000餘種)

通常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 花通常兩性,兩側對稱,稀多少輻射對稱;花萼鍾狀、管狀或杯狀,葉通常為單葉,全緣或具各種齒、淺裂或深裂

(三)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有660屬,近10000種)

草本或木本多年生、一年生或越年生草,莖有節與節間,節間中空,稱為稈,圓筒形,花兩性;單葉互生成2列,由葉鞘、葉片和葉舌構成,有時具葉耳;葉片狹長線形,或披針形,具平行葉脈,中脈顯著煵瘓咭侗,通常不從葉鞘上脱落。

(四)毛莨科 Ranuuculaceae 有40餘屬,1500餘種,我國有38屬,近600種)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木質藤本或灌木。葉互生,稀對生;單葉或複葉,常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

(五) 薔薇科 Rosaceae (有124屬,3300餘種,我國有51屬,1000餘種) 喬木、灌木或草本,單葉或複葉,互生,稀對生;具托葉或無。花兩性,稀單性,輻射對稱。

(六)天南星科 Araceae (115屬,20xx餘種)

草本,具塊莖或伸長的根莖,有時莖變厚而木質,直立、平卧或用小根攀附於他物上,少數浮水,常有乳狀液汁;葉通常基生,如莖生則為互生,呈2行或螺旋狀排列。花序為一肉穗花序,外有佛焰苞包圍;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

(七)茜草科Rubiaceae ( 約500屬,6000種,我國有75屬,477種) 草本、灌木或喬木,枝多帶刺,有時攀援狀;葉對生或輪生,單葉,常全葉緣,花兩性或稀單性,輻射對稱,有時稍左右對稱,各式的排列,子房下位

(八)紫草科 Boraginaceae (約100屬,20xx餘種,我國有46屬,200種)

草本,灌木或喬木,通常具糙毛。單葉互生,有時下部者對生;全緣,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稀兩側對稱。

(九)禾本科Gramirceae (約600屬,6000種以上,我國約190餘屬,1200餘種) 一年生,越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木本。禾幹有明顯的節,節間中空或實心。葉互生,兩行排列,由包於幹上的葉鞘和通常狹長的葉片組成;分佈廣泛,數量較大,常組成草場植被的主要種類成分。

(十)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共13屬,約500種;中國有12屬200餘種) 灌木、小喬木或木質藤本,很少多年生大型草本。葉對生,稀輪生,單葉,很少為奇數羽狀複葉,常具發達的小苞片。花兩性。

(十一)杜鵑花科 Ericaceae (有50屬,1300餘種,我國有14屬,700多種)

通常為長率灌木或半灌木。單葉,革質,互生、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兩性,整齊,單生或多呈總狀花序。

(十二)木犀科Oleaceae (約30屬600種;我國11屬200餘種)

常綠或落葉喬木或灌木。單葉或複葉,對生,稀互生,無托葉。花輻射對稱,兩性,稀單性或雜性,雌雄同株、異株或雜性異株,子房上位,2室,每室2胚珠,花柱1或無花柱僅具2裂柱頭。核果、漿果或蒴果、翅果。

(十三)玄蔘科 Scrophulariaceae ( 約190屬4,000餘種)

大多為草本,少數灌木或喬木。單葉對生,稀互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兩性;萼4~5裂,常宿存;花冠合瓣,2脣形,少輻射對稱,裂片(3)4~5;雄蕊多為4,2強,少為2或5枚,其第5枚常退化;子房上位,2室。果多為蒴果,少有漿果狀。

(十四)蓼科 Polygonaceae (約30屬800多種我國有15屬200多種)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為灌木或小喬木。莖通常具膨大的節。葉為單葉,互生,有托葉鞘。花兩性,稀為單性,輻射對稱,花序由若干小聚傘花序排成總狀、穗狀或圓錐狀,花有時單生;瘦果卵形,具3稜或扁平,通常包於宿存的花被內。

(十五)松科Pinaceae (有十屬230餘種。我國有10屬113種)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灌木,單軸分枝。葉條形或針形;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枝上蔟生。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具中軸,雄蕊多數,螺旋狀排列。每一雄蕊背部有2花粉囊,花粉粒有2氣囊或無;雌球花多具螺旋狀排列的株鱗或苞鱗,每株鱗腹面具2倒生胚珠,花後株鱗增大成種鱗。球果直立或下垂。種子堅果狀,有翅或無胚直立,具子葉2—16枚。 (十六)殼鬥科(山毛櫸科) Fagaceae (有7屬600餘種,我國有6屬 320餘種) 喬木,稀灌木。單葉互生;具托葉,常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話瓣,雄花聚成袤荑花序或頭狀花序,花萼4—8裂,雌蕊單生,或3朵並生於總苞內再聚成毛荑花序或頭狀花序;花萼4—8裂,雌蕊通常由3心皮合生。子房3—6室,沒室有2胚珠,花柱3—6枚,堅果單生或2—3沒集生,為木質殼鬥或總苞所圍。種子無胚乳。

(十七)毛莨科Ranuuculaceae(有40餘屬,1500餘種,我國有38屬,近600種)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木質藤本或灌木。葉互生,稀對生;單葉或複葉,常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

(十八)大戟科 Euphorbiaceae (有280多屬,8000種以上,我國約有61屬,360種) 草本、灌木或喬木,常含乳汁。葉互生或對生,常具托葉。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常成聚傘花序,常無花被,或具單花被,稀有花瓣。

(十九)杜鵑花科 Ericaceae (有50屬,1300餘種,我國有14屬,700多種)

通常為長率灌木或半灌木。單葉,革質,互生、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兩性,整齊,單生或多呈總狀花序。

(二十)杜鵑花科 Ericaceae (有50屬,1300餘種,我國有14屬,700多種)

通常為長率灌木或半灌木。單葉,革質,互生、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兩性,整齊,單生或多呈總狀花序。

(二十一)茄科 Solanceae (有80餘屬,3000種,我國有22屬,100餘種)

草本、灌木或小喬木。單葉互生;全緣,分裂或羽狀複葉,無托葉。花單生或聚傘花序;花兩性。

(二十二)莎草科 Cyperaceae (約80屬,4000餘種,我國約28屬,500餘種)

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常具根狀莖;稈中實,常為三稜型,無節,葉常3列,基生或稈生,基部常有閉合的葉鞘,或僅有葉鞘而無葉片。

(二十三)楠科 Cupressaceae(約22屬150種,我國有8屬 29種)

常綠喬木或灌木。葉交叉對生或輪生;鱗形或刺形,或一株上兼有兩型葉。球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於枝端或葉腋;雄花具3—8對交叉對生的雄蕊;雌球花具3—16枚交叉對生或3—4枚輪生的珠鱗;苞鱗與珠鱗合生。球果小型。木質或草質。熟時開裂。或肉質而合生。每種鱗具1至數粒種子。種子小,具窄翅或無。

(二十四)山茶科 Theaceae (約30屬750種;中國有15屬500種)

多為常綠木本。單葉,互生,革質,無托葉。花兩性,少數單性。子房上位,少數半下位。3~5室,胚珠通常多個。蒴果,或不開裂的核果和漿果

(二十五)十字花科 Cruciferae ( 約375屬3200種)

一年、 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很少呈亞灌木狀。基生葉蓮座狀,莖生葉互生,無托葉,

單葉或羽狀分裂。花兩性,整齊;萼片4,分離,排成2輪;花瓣4,分離,有白、黃、粉紅、淡紫、紫各色,排列呈十字形,上部開展,下部呈爪,

野外實習報告 篇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並不等於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於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瞭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鍊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煤礦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一個應用學科分支,是採礦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採礦工程專業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前必修的一門課程。地質學不僅是一門科學理論知識,同時也具有廣泛的實際意義。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科學。無論是進行地質研究還是地質知識應用幾乎都離不開野外地質觀察。通過野外地質觀察和取樣,獲取地質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和實物材料,經室內進一步研究,進而最終獲得地質知識。 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質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能力和分析能力,並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本次實習是以獲得地質現象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野外綜合觀察能力,地質思維能力,野外地質工作基本能力,啟發創新意識為目標的地質啟蒙教學實踐。

第二節 實習安排和進度

我們本次的地質認識實習工安排了兩天的時間。實習開始以20xx/9/9號,8號晚上我們領來了實習所要的工具,9號早上開始了第一天的實習。本次實習安排了兩天時間,所以實習也分為兩條實習路線。第一天的實習路線是西山實習路線,首先我們觀看了西山大斷裂,然後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過程中觀察了西山大斷裂的地層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對滇池進行了觀察。第二天的實習開始於10號,也就是第二條實習路線,澄江實習路線。早上我們到了撫仙湖,,對撫仙湖的幾個點進行了觀察和了解,對撫仙湖的形成和水環境特徵有了大體瞭解。下午我們去了帽天山澄江動物羣,在澄江動物羣參觀了化石博物館,還看了澄江動物羣的宣傳片,之後就返回學校。實習結束。

第三節 實習地的地理與交通概況

昆明西山古稱碧雞山.為碧蟯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的總稱.西山位於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區15公里,隔滇池與金馬山遙遙相對。北起碧雞關,南至海口,綿延35公里.最高峯羅漢峯,海拔2 511米。山巒起伏,彤似卧佛,故也稱卧佛山。隔水相望宛如—豐盈的女子躺卧滇池岸邊,有“睡美人”山之美稱.三清閣上鑿有龍門石窟.為昆明地區第一勝景.西山之名最早見與明天順六年(1462年),敕賜華庭山,大園覺禪寺聖旨碑“雲南府昆明縣海西山”。 滇池,亦稱昆明湖、昆明池,中國雲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積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稱螳螂川,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西山和滇池位於昆明主城區靠西,交通便利。我們本次實習是學校的交通大巴送去的,回來也是。

澄江撫仙湖位於雲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1721米,總面積為212平方公里,僅次於滇池和大理洱海,是雲南省第三大湖。平均深度為87米,最深處有157米,是雲南省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國第二大深水湖,也是雲南旅遊景點中較為特殊的一個。湖容量達189億立方米,相當於12個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蓄水量是雲南省第一大湖。撫仙湖水清澈純淨,透明度平均為8米,最大可達12.5米,是我國內陸淡水湖中水質最好的湖泊之一,居雲南省湖泊之最。澄江撫仙湖名聲鵲起是因為1992年在湖底發現“水下古城文明”,“扁形人面圖案、類似母系氏族分娩的圖騰、類似於阿拉伯數字、古羅馬字母的“0”、“1”、“Y”、“I”的符號,以及那些橫七豎八的猜不出功能與用途的刻痕、頗似青銅器一角的金屬碎片,高達19米、底長30米的五層世紀壇式建築”等等古代文明跡象,神祕的澄江撫仙湖水下建築與古

滇文明相距不遠,在歷史上它們有何關聯?為何兩處繁華的文明都先後神祕消失這些“未解之謎”和瑪雅文明、百慕大之謎一樣,引發着人類永遠在追求。但願通過撫仙湖水下古城遺址的一次次科學和嚴謹的探祕行動,能早日復原撫仙湖一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城鎮村落、祭祀活動等,讓又一箇中華文明千古流芳。

沿澄江撫仙湖山川秀麗,勝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狀如玉筍,雄偉峻峭,被稱為“玉筍擎天”;東部有温泉,當地叫熱水塘,熱水塘位於澄江縣海口鎮,泉口甚多,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湖底,湧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質含硫,是沐浴、療養的理想之地;東北面的回龍山如大象長鼻,故稱象鼻嶺;南面山間的海門河,僅長一公里多,隔山連江川的星雲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稱“界魚石”,其旁還有一塊石碑。碑上有詩:星雲湖棲息之大頭魚,撫仙湖生長的糠蒗魚,以石為界,不相往來。古往今來,“界魚石”曾吸引無數遊人,現已闢為公園,供人們遊覽。離“界魚石”西側100多米處,還有一座始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門橋,無桅杆的木船可從橋下過往於[1]星雲湖、撫仙湖間,橋身精雕細刻,美觀大方。

帽天山,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城東邊6公里處。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聞名,所謂地球生命的“寒武紀大爆發”指的就是這裏。這裏埋藏着距今5.41億年的帽天山化石羣,該動物化石羣再現了距今5.41億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實面貌,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奧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證據。帽天山化石帶,呈帶狀蜿蜒分佈,這條分佈帶長20公里,寬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

第二章 西山實習路線

第一節 西山地理地貌特徵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位於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稱的滇池湖畔,距市區15公里,北起碧雞關,南達灰灣,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等山峯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峯海拔2507.5米,最高的羅漢山高出滇池水面約620多米。西山公園東瀕滇池,西迤長坡,佔地約889公頃。西山峯巒起伏,林木蒼翠,百鳥爭鳴,澗壑流泉,雲蒸霞蔚,景色秀麗。遠眺西山羣峯,既像一尊龐大的睡佛,又似一個仰卧的少女,故稱“卧佛山”,又稱“睡美人”。明嘉靖年間楊慎在《雲南山 川志》中讚美西山“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雲橫絕頂,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與通海秀山、巍山巍寶山、賓川雞足山,合稱“雲南四大風景名山”。 全山除巖石嶙峋的羅漢崖外,均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隨高度變化森林垂直帶譜十分明顯。山體下部有以櫟類為主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體上部是雲南鬆、華山鬆為主的針葉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 的石灰巖地帶,分佈有沖天柏林和多種落葉闊葉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佈有167個科、594個屬、1086種灌喬木和其他植物,藥用植物也多達九十餘種。還生長了一些珍稀樹種,如台檜、鵝耳櫪、化 香樹、八角楓、滇紫荊、雲南樟、長柄楨楠等四季常青的樹木。1998年起,公園致力於恢復“碧雞秋色”工程,連年持續栽種漆樹、紅楓樹等彩色樹木。

第二節 滇池地理環境現狀

滇池在昆明市西南,連同湖西側的西山是著名遊覽、療養勝地。由構造陷落而成。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公尺,面積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公尺,最深8公尺。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稱螳螂川,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過去環湖地區常有洪澇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盤龍江上建鬆華壩,1268年又開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減輕環湖澇災。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個河流上先後修建十餘座大中型水庫,沿湖修建幾十座電力排灌站,解除洪澇災害,並確保農田灌溉和城市工業、生活用水。湖內產鯉、鯽、金錢魚等。

野外實習報告 篇6

一、緒言

實習時間:XX年12月20至24

實習地點:重慶市陳家橋、縉雲山、天府煤礦及北碚區水文站

實習路線:沙坪壩—歌樂山鎮—土主—歇馬—磨灘—青木關—陳家橋為第一條路線;沙坪壩—縉雲山為第二條路線;縉雲山—天府煤礦—沙坪壩為第三條路線;沙坪壩—水文站—沙坪壩為第四條路線。

實習目的:野外實習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野外實習,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理性認識,鞏固課堂教學成果,而且經過野外基本技能的訓練,還可以提高野外觀察和分析地理的現象的能力,為綜合運用地質、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識奠定基礎。

實習要求:

1、通過野外實習,認識土壤、植物的地帶性分佈規律,並能辨別土壤、植物的類型和特徵。

2、能夠辨別各類巖石的分佈規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點和掌握水循環的基本規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種地貌的形成條件及分佈規律。

實習人員:XX級地理科學專業全體同學79人與本專業何太容老師、劉春紅老師、李陽兵老師、張友明老師。

二、實習區概況

實習區為重慶市沙坪壩、九龍坡、北碚三個主城區,他們分佈於四川盆地東部,屬盆東平行嶺谷地貌區。其中沙坪壩區地處重慶西部,地勢南高北低,工業基礎雄厚;北碚生態環境優美,青山常翠,碧水長流。縉雲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上游亞熱帶闊葉林植物寶庫,這道綠色生態屏障,減少了主城區的“熱島效應”;九龍坡區地理條件優越,城市功能完備。水陸空交通便捷,是重慶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一)20日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陳家嶺、歇馬、青木關、中梁山涼風埡

實習記錄:

1、陳家嶺:緩丘帶壩地貌,細分:深溝、淺溝以及長溝、短溝;背斜、向斜

2、歇馬:紫色土是在頻繁的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其過程特點是:物理風化強烈、化學風化微弱、石灰開始淋溶。

1)樑灘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巖石不易被沖蝕,軟性的巖石容易被沖蝕,從而產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別,經過對那裏巖石的分析,結果表明:上層是砂巖,下面是泥巖,總體是一個長形崗地。從瀑布的形成來看,那裏還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圍的那個小發電站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冬天,還可以明顯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從地貌學的角度來看還涉及到“裂點”:河谷縱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點叫“裂點”,常由地殼上升或侵蝕基準面相對下降,河流產生新的溯源侵蝕,或因構造、巖性原因造成的差別侵蝕所形成。在這裏侵蝕基準面都是地方侵蝕基準面。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侵蝕後退。

2)小磨灘:隴崗溝谷隴崗砂巖——山崗泥巖——溝谷從河牀延伸是砂巖到頁巖,小磨灘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於巖性的不同,下面泥巖在長期的流水侵蝕下慢慢減少,於是後來形成了砂巖的河牀。

3、青木關:石灰巖菱形盆地,石灰巖土壤肥力差;有温泉,同縉雲山温泉形成原因相同,地處一山兩嶺一槽,縉雲山南坡。

4、中梁山:

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內發育有地表河,古時自北向南流動,直接注入嘉陵江,後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溝溯源侵蝕,切傳後300餘米的須家河組砂巖,在代家溝南的土地埡襲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斷流,向南至文星場地表始見小溪,並形成文星場地表溶蝕窪地,寬500米,溪河兩側尚存古河道的兩級階地。

2)、水庫污染嚴重,XX年時水還可以飲用,後來就逐漸被污染了,這兩年來污染是最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歌樂山上的工廠將大量的工業廢水陫到水庫,由於水庫地處歌樂山長條帶狀與平狀高丘(寨山平:從下到上紫色土、黃土所以上面栽桃樹),整個地貌形態是一個向斜。因此,污染非常嚴重,原來面積大約有500畝,現在也只有400畝了。共3頁,當前第1頁123

(二)21日—22日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縉雲山

實習記錄:1、縉雲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質地貌上,屬四川盆地川東平行嶺谷西緣華鎣山褶皺帶,走向北北東—南南西。褶皺帶系一複式背斜山脈,向東南分出瀝鼻、温塘、觀音三支背斜,構成“一山三嶺二槽”、“一山二嶺一槽”地貌地點,背斜兩翼不對稱,東陡西緩。

2、縉雲山土壤為酸性黃壤。

3、縉雲山屬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綠闊葉林的分佈範圍,故無植被類型分佈的垂直帶普表現。在人為作用與生境條件下,發育成多種多樣的植被類型。主要分佈如下:

1)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優勢種以殼鬥殼、樟科、山茶科、金縷梅科、杜英科為代表。羣落外貌終年常綠,春、夏季相變化明顯,上層喬木樹冠渾圓,林冠波狀起伏。羣落包括四個層次:喬木層、灌木層、草木層和層間植物。

2)常綠針、闊混交林:這是一類次生林向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演替的過度類型,它的喬木層一般含2—3個亞層:第一亞層多由高大挺拔的馬尾松構成單純的層片:第二、三亞層則為種類較多的常綠闊葉樹種組成,並含有少量杉木。

3)亞熱帶暖性針葉林:是我國亞熱帶東部濕潤地區四季長青的針葉林型,是常綠闊葉林分佈範圍內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區指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個羣系,共同特點是羣落層片結構簡單、層次分明、林相稀疏。

4)竹林:竹類是一類特殊的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適生於温暖濕潤地區,廣佈熱帶及亞熱帶範圍內。我國竹類豐富,近300餘種,竹林面積佔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類分喬木狀和灌木狀兩種生活型,但竹類的生物學特徵及生長規律和樹木有明顯不同,竹稈壽命短,開花週期長短不定,開花後易死亡。竹類傳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過營養體的分殖方式,根據竹類地下莖分生繁殖的特點和形態特徵,可分為三種生態類型:單軸型、合軸型和復軸型。

5)灌草叢:灌草叢是亞熱帶低山、丘陵地區廣泛分佈的一類次生植被,北碚地區灌草叢的種類組成,受母巖性質的影響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種植物羣落被另一種植物羣落代替的進程。演替包括“順向”和“逆向”兩個方面的涵義。

(三)23日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北碚水文站

實習記錄:

1、北碚水文站建於1993年,由長江水利委員領導設立至今,為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發生了自1984年以來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來水及時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兩個基本任務:

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資料,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二、防洪當好耳目為國防洪搶險服務。主要工作是算好“水帳”(有多少水量經過)和“沙帳”(多

少泥沙經過).

3、水文測站佈設:

1)測驗河段的選擇;

2)斷面、基線、高程點和測量標誌。的佈設。

4、測驗項目:水位、水温觀測、漂流流量觀測、漂流懸移質泥沙觀測、漂流泥沙顆粒分析、降水量觀測、水質水污染觀測,水文水情、降水量播報、水文資料整編、新儀器設備煌研究,比測驗試,測驗方法及研究。

(四)24日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北碚天府煤礦

實習記錄:

1、t3sj、t1j、t1f的巖性、巖深槽谷的形成。

2、觀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點及土地利用。

3、沿途觀察龍潭組各段地層特徵。石灰巖中泥土叫做碗碗土,也只有石灰巖中才能稱之為碗碗土。分化不完全的的鈣質頁巖,地層坡度與岵層坡度決定等高線向下彎程度。共3頁,當前第2頁123

野外實習報告 篇7

實習概況

本次的韶關野外實習是在大學學習了《地質學》與《地貌學基礎》課程,對各種地質構造,包括褶皺構造、斷裂構造等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且對不同時代地層的巖性、化石特徵、巖層接觸關係等了初步的知識儲備,以及學會如何使用地質羅盤、作信手剖面圖、素描圖、標本採集後,在唐曉春院長、李春生教授、葉浩老師和王芳老師等的帶領下,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兩個班的本科同學,在丹霞山、大峽谷、芙蓉山等地方,進行主要針對各種地質構造和不同時代地層的巖性、化石特徵、巖層接觸關係等的實習活動。

實習目的 野外實習是我們自然地理專業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韶關地區進行對於地質和地貌的野外實習是學習自然地理學及地質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一方面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習,初步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相關技能,並在實習中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和分析地貌現象的初步能力和嚴肅、嚴格、嚴密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修養,為將來參加地理調查或科研奠定基礎,也為今後的專業學習提供實踐動力。

實習內容之一 芙蓉山礦山公園

芙蓉山礦山公園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國家礦山公園,其目的為了恢復原來開礦留下的礦業遺蹟恢復破壞的生態,是具有礦山文化的礦山博物館。

礦山公園屬向斜下部一翼,此向斜形成於晚古生代石炭紀下統的石磴子組,是原本水平的地層由於褶皺導致層面向上傾斜形成,巖性為灰黑色中層石灰巖淺海相。用羅盤在出露巖層測產狀,測得該巖層傾向為北東37度,傾角20度

在礦山公園內向斜剖面的礦層斷層中,從斷層面兩側,通過斷層面兩側巖層是否延續性判斷斷層上下盤,斷層面上部為上盤,斷層面下部為下盤,正斷層是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逆斷層是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在該斷層中找一個標準層,發現斷層面兩側上盤上升,下盤下降,所以為逆斷層。剖面上還有些裂縫,不過由於有些裂面兩端沒有發生錯動,因而不能是斷層,只能稱為節理。

在向斜核部的芙蓉湖區域,由於巖性變為白雲巖和石灰巖,抗侵蝕能力下降,發育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而芙蓉湖實際上就是一個受喀斯特溶蝕和侵蝕形成的窪地。

喀斯特地貌有三種組合,分別是峯林谷地,孤峯盆地和峯叢窪地,而芙蓉湖就是一個典型的峯叢窪地。在地表,湖對面有峯叢地貌,兩側還分佈着不少石灰巖孤峯;()在地下,有許多溶蝕而成的喀斯特洞穴,有些洞穴被人工開挖成機耕道,而其中著名的芙蓉仙洞有三層結構,是喀斯特溶蝕洞穴的典型。

實習內容之二 丹霞山

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華縣和湞江區交界地帶,總面積約180km ?,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構成。早第三紀以後的喜山運動期中,丹霞盆地基本上繼承了燕山晚期構造運動的特徵,仍以較大規模的斷塊抬升為特徵,而無明顯的褶皺運動,因而丹霞組地層得以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產狀,在地塊抬升過程中,相對脆性的,主要由較堅硬的礫巖和砂礫巖組成的丹霞組形成了大量呈菱形的垂直節理。水流的不斷切割侵蝕使節理深度加大,同時,在懸崖峭壁的底部由堆積着許多由崩積物組成的山麓堆積物,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的丹霞組按巖性可劃分為三個巖性段,從山下到山頂巖性由粗到細再到粗,分下、中、上三段。下段為下景觀層,半山亭-錦石巖為主要景點,也是觀察丹霞組下段粗碎屑巖組成的巖溶及懸崖峭壁等地貌景觀的典型地點。上段為上景觀層,在長老峯的觀日亭不僅可以觀賞日出和晚霞,還可以觀賞丹霞組上段的砂礫巖。

實習內容之三 乳源大峽谷

乳源大峽谷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 城西南68km處的大布鎮。峽谷長約15km,深約300m.峽谷寬度介於100-1000m之間。該區域出露的巖層主要為泥盆系中下統的含礫砂巖、石英砂巖、石英巖、和第四系礫巖及砂質粘土層,另有少量泥盆系中統的片巖、頁巖、灰巖和泥盆系下統的生物灰巖,地層傾角約為5度。

峽谷頂部地形平緩,為粵北地區古夷平面的一部分。峽谷由兩組斷層形成,隨着河流侵蝕與新構造運動,屬於地塹式峽谷,在觀測點近處山頂為大峽谷頂面,屬於剝削麪,因構造陷落、地殼開裂、河流下切形成,大約300萬年左右,遠處山頂主要由砂巖、礫巖組成,受現代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抬升而成,海拔約1296.7m,峽谷附近海拔平均約1000m,至少有2-3級剝蝕面,是由於地殼階段性抬升及階段性穩定的隆起與夷平。大峽谷發育有多級裂點,形成裂點帶,説明該地殼有多次抬升或侵蝕基準面多次下降。垂直落差200餘m的埕頭瀑布就是大布河從大峽谷谷口沿梯級河牀裂點墜下形成。

實習內容之四 馬壩人遺址 馬壩人博物館

馬壩人為早期智人,馬壩人的化石是在獅子山發現的。獅子巖為可溶性 ,巨厚層(200m以上),屬於發育在水平流動帶的大型溶洞。洞內含有的石鐘乳、石筍、石柱都比較少,石鐘乳少也許是因為洞頂層薄,水裏碳酸鈣的含量少。獅子巖有3層溶洞,説明地殼階段性抬升。第一層溶洞有地下暗河,第二層溶洞有13萬年前的馬壩人頭骨化石及動物化石,第三層溶洞裏有生物化石。從獅子巖往下看,有喀斯特的地貌組合:孤峯和盆地。

馬壩人博物館的內容主要有兩部分:一樓為馬壩人遺址及附近同期化石地點出土的人類化石、文化遺物和動物化石;二樓為石峽遺址出土的各類人類文化遺存。

實習心得

在學完了大一的相應地貌地質基礎知識,我終於有機會把它應用於實習中,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看到的地質地貌基本都不是它的原始樣貌。由於受到多種因素干擾,特別是人工開鑿挖取山體,導致其受到了破壞。所以我們在鑑定考證某種地質地貌時,要謹慎細微的從多方面觀察,才有可能判斷正確。理論知識是進行户外拓展的前提,但是不可生抄照搬,需結合具體場景綜合考慮。而且,野外實習是一種苦力活,考驗的不單單是應用實踐的能力,更是對意志信念力的磨練。至今在乳源大峽谷爬的那個1368級階梯攀爬過程仍歷歷在目,雖然中途真的筋疲力盡,但是登到了最頂級,那種喜悦那種快感難以言語。那是意志力的勝利勛章。

野外實習報告 篇8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野外教學實習對本專業本科學生來説是一次啟蒙教育,是以認識為重點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為以後我們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深們對上學期所學習的關於土壤和植物的有關知識內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們環旅學院09級地理科學與地信學生在辛曉十等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淮源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為期五的野外實習考察。

這次實習主要是通過老師講解、實地考察與實際操作等方法,來識別不同的植物種類、觀察土壤剖面及劃分土壤剖面的層次(水簾洞東)、垂直帶觀察(太白嶺)、採取與製作植物樣本(桐柏山腹地)、觀察植物羣落演替的變化及對植物羣落的調查(桐柏縣城郊鄉劉灣村龍潭風景區)。

二.桐柏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概況

桐柏縣位於豫南桐柏山腹、南陽盆地東緣、國道312公路和寧(南京)西(安)鐵路縱貫縣境東西,土地面積1941km2,轄9鎮7鄉,總人口42萬。千里淮河於此處發源,南北氣候在這裏交替,桐柏山連起豫鄂兩省,中原與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桐柏地處,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遊、礦產、林果、畜牧、水產、土特產著稱,被譽為“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已探明礦藏56種,全縣人均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鹼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譽為“中國天然鹼之都”。有全國最大的露天金礦銀洞坡金礦、全國四大銀礦之首的桐柏銀礦。盛產木瓜、板栗、茶葉等農副土特產,被稱為“木瓜之鄉”。

桐柏山屬於秦嶺——大別山褶皺帶,崛起於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於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中間經過加里東運動。大致走向為西北——東南走向,其西為長江流域,東為淮河流域,其分水嶺大致為固廟——太白頂盤山公路一線。特殊的地質形成過程使地貌結構複雜,由南向北,溝谷發育,切劃深度較大。因而奇山異石較多,地下礦產十分豐富,初步探明礦藏達60種,原礦價值人均佔有量是全國人均數的14倍。這裏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質純鹼礦,有位居國內四大銀礦之首的露天開採金礦,還有在世界首次發現,被國際礦物質學會命名的“桐柏礦”和“圍山礦”。國際礦物質學會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學者到這裏考察,桐柏山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地質之謎”、“地質博物館”、“地質櫥窗”。紅石崖為景區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層,高數百米,望若紅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為景區不可多得的勝景。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一大獨特的景觀。

三.土壤地理實習(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選擇標準: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儘量減少人為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於山腳因為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

②挖掘標準:土壤剖面應挖掘一個寬 1m、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為了便於觀察剖面應呈鬥型。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實習(部分)

(一).認識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護區內有植物種類20xx多種,我們在實習的第一天主要是認識一些植物,然而我們所認識的植物卻不足100種。下面就簡單介紹下我們所認識的部分植物種類:

1、國槐:豆科,喬木,奇數羽狀複葉,葇狀花序,豆粒狀果實。

刺槐:豆科,喬木,又稱洋槐,帶托葉刺。

龍爪槐:豆科,喬木,是國槐的變種,在生長期時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狀複葉,卵形、基部圓形,兩邊都有白色柔毛、穗狀花須。

2、辛夷:木蘭科木蘭屬,又名木蘭、紫玉蘭,為中國特有植物,年幼時皮光滑,年長時皮粗超。花紫色,落葉,是優良的綠化植物,可入藥。

3、梧桐:樹幹通直,樹皮淺綠色光滑。葉子厚紙質,有缺刻,曲裂,掌狀三裂。果實是蓇葖果,屬梧桐科。

泡桐:玄蔘科,葉子紙質、無缺刻,葉子背部有絨毛,花呈喇

狀一般為紫色,枝幹有髓。

懸鈴木(法國梧桐):一般作為行道樹,果實有三球(一球的為美國梧桐)。

油桐:球形果實,大戟科,葉基有兩個紅色腺條。

4、棕櫚:棕櫚科,葉鞘纖維質,包莖,葉柄長,葉圓扇形,所以又扇子樹,掌狀深裂,葉脈為輻射狀平行脈。

5、河南楊:楊樹有20多種,葉子邊緣波浪形鋸齒狀,兩側壓扁葉尖較尖,屬楊柳科,總脈狀花絮形成的果實。

柳:楊柳科,葉子條形葉,葉脈只有一條。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樹:樟科,葉軸有狹翅,小葉有5-7片,莖上有皮刺,奇數羽狀複葉,果實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葉軸有狹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還有野山椒,它的刺較大。

8、雪松:寶塔形樹形,一束7~15針以上。

9、銀杏:叉狀脈,叉狀分枝,也有缺刻,邊緣不十分整齊。

10、楝樹:屬於楝科,奇數二回羽狀複葉,葉子是倒卵圓形,葉緣有粗鋸齒,奇數二回羽狀複葉,互生,它的果實是橢球狀,圓錐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數羽狀複葉。臭椿比它的葉基部多了兩個線點

12、枸樹:屬桑科,葉子掌狀深裂,花為粉紅色毛絨花,聚花果實。

13、枇杷:葉輪生,葉子是厚革質,葉緣是粗鋸齒,葉輪生,果實球形,屬薔薇科,葉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銀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纏繞。

15、女貞:大葉女貞的葉子光滑革質,卵狀,羽狀側脈,卵狀,葉緣是披針形,球狀花序,喬木。

小葉女貞是球狀圓錐花序,灌木,葉紙質。

16、紅葉李:屬薔薇科,灌木。

17、楓楊:胡桃科,果實帶翅,葉柄具狹翅。羽狀複葉,葉子革質。18、合歡樹:葉子較小,二回羽狀複葉。粉紅色傘房花序,小葉小,葉長有1cm左右。屬於豆科。

19、荷花玉蘭: 木蘭科,常綠喬木,葉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質,葉被帶鏽斑,花在葉後開。

白玉蘭:落葉喬木,先開花後展葉,軟革質葉。

20、側柏:柏科,屬常綠喬木,幹皮淡灰褐色,條片狀縱裂。小枝排成平面,兩中央葉與兩側葉交互對生,雌雄同株異花。

圓柏(龍柏):蠟質狀葉,葉子不在一個平面上。

翠柏:柏科,葉子只有刺狀葉形。

21、大葉黃楊(冬青):衞茅科,葉厚質,帶鋸齒。

小葉黃楊:黃楊科,葉全圓。

22、鹽膚木:漆樹科,葉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馬尾松:松科,兩針一束,針較軟,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耐瘠薄,樹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兩針一束,針較硬。

24、黃荊:掌狀複葉,馬鞭草科。

26、枸骨樹:葉盾牌形,邊緣帶刺。

27、杉樹:松科,常綠喬木。樹幹端直,樹形整齊,針狀葉,較硬。

(二).植物標本採集與製作

植物標本包含着一個物種的大量信息,諸如形態特徵、地理分佈、生態環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類和植物區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學依據,也是植物資源調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重要資料。我們可以通過標本來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標本的製作是有實際意義的。

(1)標本的採集

採集要求:①標本要大於台紙。②標本在採集過程中要選擇葉子無蟲眼和缺損的。③採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採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類植物要採全株,帶孢子囊與根莖;種子植物花、果實至少要有其一。

(2)標本的製作

① 把採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紙上,分兩種方法,一是用白乳膠粘貼、二是用針線固定(尤其是根和莖);

② 放的時候要美觀,一般把植物豎放在台紙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時,中間莖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彎成U型或Z型;

③固定葉子的時候以正面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對於比較濃密的葉子要進行修剪。剪去葉子時要留下葉柄,顯示此處有葉子。 若為複葉剪去葉子的一邊;

⑤刷保護膜:要對白乳膠進行調試,當白乳膠刷在植物上時,植物不變色方可。

(三).植物羣落樣地調查

植物羣落的調查目的是:1、識別植物羣落、2、瞭解植物羣落的結構及其動態變化規律。3、闡明植物羣落和環境因素的關係

樣方法是研究植物羣落數量特徵的主要方法。

Ⅰ樣方位置要選代表當地自然環境植被狀況

Ⅱ樣方的面積選取方法:隨機選取一個最小面積地塊,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種數與種類,然後逐漸向外擴展地塊面積,沒擴展一次登記一次新發現的種類,這樣不斷擴大地塊面積,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種為止。

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經驗來選取樣方面積。一般來説熱帶地區樣方面積較大,為100*100m,而北亞熱帶就較小了,喬木用10*10m面積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温帶一般用8*8m的樣方。

我們在劉灣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對該地進行了植物羣落的調查,採用樣方法,用標尺線山腰圍成一個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樣地,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數量。

(四).觀察植物羣落演替

生態系統的演替,是指隨着時間的推移,一種生態系統類型(或階段)被另一種生態系統類型(或階段)替代的順序過程。生態系統演替的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生態系統內部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態系統演替的主要動因。以內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內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給生態系統的各種因素。以外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外因演替。

在我們實習的地方,一進山門看見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馬尾松,因為它是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往裏走可以看見馬尾松逐漸減少,山上為常綠針葉落葉混交林,再往裏走馬尾松基本上消失,屬於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到了實習地點後,植被變成與當地氣候、水文相適應的植物並最終演替成當地的頂級羣落。

(五).山地垂直帶譜

指在山區由於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佈帶而言。從低海拔處向高海拔處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約下降0.6℃,而相對濕度卻有增加。垂直分佈的模式是從熱帶雨林過渡到闊葉常綠樹帶、闊葉落葉樹帶、針葉樹帶、灌木帶、高山草原帶、高山凍原帶直至雪線。

在我們所實習的太白嶺,海拔高度<500米屬於常綠針葉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屬於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屬於落葉闊葉林,>1000米屬於亞高山草甸和灌叢。

五. 實習總結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們在辛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山進行了為期四天的野外實習。這次短暫卻充實的實習讓我收穫頗豐!野外實習將老師課堂所講的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加深了對課堂所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的理解,培養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能力。

這次實習也是一次艱苦的行程,我們每天都要走幾十裏的山路,在這裏,我們觀賞了水簾洞風景區,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頂,還有淮河源,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前進不掉隊!我們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在行進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助,鍛鍊了大家的團隊精神,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情!

此次實習認識了很多原來經常見到卻説不出名字的植物,採集並製作了數十種植物標本,初步掌握這些動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生活習性、所屬科目、分類地位、生態分佈等知識。瞭解組織專業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學會動植物標本的採集、處理及製作,為將來從事工作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這次的野外實習使同學們對地理科學有一個基本的初步的瞭解,培養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同學們的情操,達到轉變和鞏固學生專業思想和提高從事專業工作的興趣。

通過實習,也發現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識的匱乏,對野外實習的準備不充分等問題。還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項實習條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實習還是到寶天曼效果會更好一點。

實踐出真知,地理學專業更是如此,我們的實習也正是把我們所學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逐步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