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實習報告模板10篇

來源:文萃谷 3.18K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野外實習報告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外實習報告模板10篇

野外實習報告 篇1

第一章:緒言

(1)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

少華山自然地理概況:少華山山勢主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巖漿侵入的火成巖、變質巖構造,即屬於太白、華陽巖基組成的秦嶺主體東秦嶺位於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拼合帶———秦嶺造山帶的東段。該區構造巖漿活動強烈。少華山區的巖石大部分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等火成巖,同時又有少數的沉積巖和變質巖。其褶皺形態多樣斷層形式多樣其中南坡嚴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為温帶落葉及闊葉林。

(2)實習任務

①掌握野外觀察,描述巖石的一般方法,觀察描述實習區域常見巖石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點。

②觀察少華山地貌及地理現象:河流山體特徵。

③觀察巖層產狀要素,褶皺和節理。

④使用地質羅盤測巖層產狀。

(3)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一方面使我們獲得實習區基本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使我們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訓練,培養和提高我們觀察分析野外地理現象的特點。

(4)實習工具:

鐵錘、地質羅盤、放大鏡。

(5)實習要求

認真觀察地理現象,實習期間大膽細心。合理使用測量儀器,要有科學嚴謹的實習精神。野外注意安全,進入山區注意防火事宜。

(6)實習地點:陝西省渭南市華縣境內少華山,

第二章:巖石。

少華山由於是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所以那裏的巖石多以火成巖為主,其中白色花崗最常見,也有肉紅色的花崗巖, 少華山區的巖石主要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等火成巖。其中玄武巖是典型的噴出巖多呈黑色風化面黃褐色或灰綠色。細粒或隱晶結構呈斑狀結構並長有氣孔、杏仁等構造。火成巖根據其化學成分及礦物成分排列,分為超基性巖. 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根據巖石產狀,分為深成巖.淺成巖和噴出巖。花崗巖是分佈最廣的深成巖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並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花崗巖是分佈最廣的深成巖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並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

第三章:構造。

實習地區構造概況:少華山在大一級地質構造中屬於秦嶺構造帶,進一步劃分屬於東秦嶺地質構造帶。

少華山隸屬於秦嶺山系,是由於渭河地帶地殼下陷同時又由於上古時期形成古地台時的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以及印支運動等,其中海西運動的影響之為明顯: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隨着廣泛的巖漿侵入活動秦嶺及其周圍山脈相繼隆起。少華山山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巖漿侵入的火成巖、變質巖構造,少華山區域內地質構造較為複雜,斷層構成複雜,背斜較易觀察,向斜成山不明顯。巖層層理較清晰。巖石表面風華嚴重,節理較為明顯。

野外實習報告 篇2

班級: 姓名: 學號:

以前也曾在野外搭帳篷住過,生活過,比較喜歡爬山、遊山玩水,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但是像這種的野外生存也是第一次經歷,經歷了幾項若干活冒險動,還有這種飲食的情況也是第一次在外經歷,挺有趣的,也增長了不少見識,鍛鍊了很多,挺難忘的。

野外生存前一天,老師跟我們發放了一點食物,回到宿舍準備着在外可能會用到的東西,比如小刀、手電等。還有衣服,野外的天氣不好説,變化很大,要帶一些外套,以免天氣過冷。

週五那天下午,我們開始出發,我也是到了後來才知道,自己準備的食物根本沒有帶,只帶了兩瓶水、3個麪包、3根香腸,3包方便麪,匆匆的忘記了,這的確是一個挑戰。當 第二天發現沒有吃喝的東西時,歎氣了,還有一天,什麼都沒有了,後來呀,不得不借的別人的一點水,以免強度過後來的時光。

週五下午5:50左右,歷經2個小時,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道觀河。我們開始搬運物品,搭建營地。第一天晚上,我們組一起煮泡麪。點火、燒水、放面,這就是團隊合作,一起動手,但不幸的是就在馬上要把面盛出來時,不小心,我們的面都倒在了地上,挺悲劇的。還好鍋裏還有一點,把那一點我們先給女生吃了。我們都重新煮泡麪,這一次,我們很小心翼翼,最後大家都吃到了泡麪,勉強的補充點營養。後來説,男生住大帳篷,10個人的大帳篷,那肯定不舒服,但話説回來,野外生存就是這樣,體會各種艱苦的生活。不到9點,我們就入住了帳篷,真的挺擠的,下面凹凸不平,就這樣我們在野外第一個夜晚我們入睡了。 第二天早上6:15在鬧鐘的鈴聲下,起牀了。將要開始一天的活動。分組進行,我們組先開始去攀巖,到了攀巖地以後,無不驚歎“這麼高呀,好恐怖呀”。這的確是一個挑戰,第

一次進行這種冒險的活動,看來這的確有利於鍛鍊人的勇氣。先看了幾個人的攀巖,主要是

要事前找好將要攀巖的路線,攀巖時要找到找落地。我看了看,選擇了一條路線,還好,鼓足勇氣去攀巖,不過在攀巖中也挺害怕的,慢慢的上去了,下來的時候比較容易,兩腿叉開伸直,就迅速的下來了。雖然很冒險,但也挺有趣的。下一個項目,巖降,從一頭划槳到另一頭,這個項目,主要是在巖將中,雙手要張開向下,以免被繩索摩擦劃破。我鼓足勇氣,順利巖將成功,真的還挺刺激的,非常有趣。然後開始下一個項目——竹筏。我們來到河邊,在河邊真的很舒服呀,風輕輕地吹着,兩腳赤裸,河邊嬉戲,還有小魚,太美妙了。在這裏,老師先教我們如何扎竹筏,我們跟着老師的步驟,學着,一起合作把竹筏紮好了,下面開始每3人一組,在水上竹做飯筏。真的太有意思了,慢慢的在水中游樂,與水同樂......

我們回到營地後,開始殺雞,看着活生生的雞被我們殘忍的殺去,成為我們的晚飯,還挺可憐的。我們繼續點火、燒水做飯,一起動手,一起吃飯。

晚飯後就是篝火晚會,禮花四射,篝火晚會開始。一個組一個組的輪流表演節目,有個人演唱的,也有合唱的,歌聲嘹亮,充滿着感情,歡呼之聲與歌聲交織在一起,真的是一個美妙的夜晚。後來又進行詞語接龍唱歌,讓每個都唱歌,真的太有意思了。一直進行到了10點左右,我們開始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依然如此。早上6;15起來後,我們把帳篷、餐具整理好,進行最後一天的活動,下午就要回去了。第一項,橋降,從橋上降落下面,看起來還真刺激的,剛開始有些害怕,但在後來就很有意思了,自己還可以調節速度。冒險而有趣。之後進行最後一個活動——叢林穿越,我們在叢林裏,從這裏穿越到那裏,每30分鐘休息一次,有的坡度很陡,大家相互幫助,相互提醒,不到2小時我們就完成了叢林穿越。這樣所有的野外生存活動就都進行完了。準備返校。

這一次的野外生存真的很有意義,有些活動雖然冒險,但卻鍛鍊了我們,鍛鍊我們的信心與勇氣,還有團隊合作精神,收穫了很多。我們人生就是這樣,在不斷的穿越中實現自身

的人生價值。是一次有意義的野外生存,非常有趣,值得難忘......

野外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意義

(一)野外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學是一門與自然和社會密切想關的科學,資源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學為基礎的,所以,不論是地理專業還是資源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實地考察與研究。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於實踐,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區域考察與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實習是地理專業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加深對地理學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和綜合分析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獲取科學研究資料的重要途徑

所謂科學研究,簡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發現的事實修正現有結論為目的而進行的大量調查和實驗。因此,收集和佔有資料、特別是第一手科學資料的豐富程度,直接關係到研究者學術水平的提高,只有資料豐富才能提高科學的生產能力。地理資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資料外,地圖、航空照片、衞星照片(tm磁帶)、幻燈片、錄像磁帶等也是地理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蒐集資料有很多方面,諸如教師講課、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文獻閲讀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既要收集室內文字圖件資料,博覽羣書,選讀文獻,尤其是外國文獻原著,經常做筆記、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勞動成果,作為我們從事研究的基礎,又要有拓寬和縱深,學會從實踐中獲得資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堅持做科學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實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環節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學廣闊而富有生機的實驗室,是內容最為生動最為豐富的教育環節之一。野外實習是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不可多得的機會,面對大自然和社會的諸多地學和現實問題,將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學野外實習,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峽谷,或是寒風凜冽的高山冰川,在這種嚴酷環境下要測量準確的地理數據,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往往需要經歷艱苦的勞動,付出巨大的代價。這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還是綜合素能的提高,均會起到非凡的作用。

總之,野外實習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為以後獨立工作奠定基礎。參加實習的教師和同學必須認真對待,高度重視。

二、野外實習的主要階段

地理學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據時間的順序,一般可劃分為準備階段、野外工作階段和總結階段。其中雖以野外工作為重點,但準備階段和總結階段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由於受時間的限制,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習時間,大部分是用於野外工作的。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視準備工作或不進行野外工作的總結。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視了這兩個環節,實習才能得到圓滿的效果。

為了使野外實習取得預期效果,出發實習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十分必要。

野外實習的準備工作,一般要求在實習前的幾個月內進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幾方面:

(1)確定野外實習的地區、路線和主要實習點。指定實習隊負責人,負責實習的準備工作。初步確定實習的時間、地點、主要路線和主要實習內容,初步做出經費預算。

(2)收集有關實習地區的文獻資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圖和有關專業圖件。瞭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區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要特別注意瞭解實習區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儘量將實習內容與生產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3)進行野外預查。通過預查進一步確定實習地區和實習路線。專業指導教師要通過預查進行備課,選擇的實習方案,確定觀察路線和實習點上的實習內容,包括教師講授的內容和學生觀察與操作的內容。預查中要儘量與當地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取得聯繫,一方面通過他們瞭解區域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可以求得他們對野外實習的支持。

通過預查,還要落實實習隊的野外後勤工作,包括落實實習隊的食宿地點、交通工具等。注意瞭解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給養條件、氣候條件、衞生條件及安全保證情況等。

(4)野外實習計劃。根據教學實習目的,確定詳細的實習日程,寫出每一天的實習路線、地點及主要內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慮實習內容的合理順序,又要考慮交通和路線的條件,儘量做到經濟、合理。實習中要保留適當的休息時間,特別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學生容易疲勞的情況下,休息之後可以收到更好的實習效果。實習計劃應寫明各階段對學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學生介紹實習地區的基本狀況和主要實習內容。首先讓學生對實習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以便在野外實習和獨立觀察判斷。實習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查閲實習地區的有關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狀況的歷史和現狀等有關文獻資料和圖件,包括前人的調查報告、論文、專著、地形圖、各種專業地圖、航片、衞片、tm磁帶等。

(6)其它準備。

1、體能準備。

野外實習經常需要連續地坐車、大劑量的運動,對參加的每個人都是體能和精神上的考驗,所以,保質充沛的體能和精力是圓滿完成實習的基本保證。

2、物質準備

第一,實習過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實。

第二,實習中所需的設備、器材等的準備,如照相機、攝像機、羅盤等。

第三,常用醫療用品和藥品準備。

第四,個人生活用品以及與野外實習相適宜的着裝準備。

第五,為預防突發事件,請遵循前人從實踐中總結而來的兩條訓誡“窮家富路”和“冬天出門帶乾糧,夏天出門帶衣裳”,後者對乾旱區域更具現實意義。

(一)野外工作階段

野外階段是實習過程的主體部分,野外工作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要按實習計劃進行。在路線調查或沿途觀察中,要隨時對照地形圖,在圖上確定自己的位置,並把觀察到的特殊現象和地理界限等標記在地圖上。在途中停歇或到達觀察點時,要將沿途看到的主要現象、主要認識和主要問題記在野外記錄薄上。

(1)實習記錄。它是實習的最基礎成果,是編寫實習報告與習作論文的基本依據,因此要及時真實地記錄下來。記錄內容包括沿途觀察和實習點的觀察與描述。

(2)照相與素描。照相已成為野外實習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全面、記錄自然環境特徵。素描是自然地理實習的重要補充,它可有意識地取捨,突出重點,達到照片無法表現的效果,尤其是對地貌和植物的描述,有條件的同學可充分發揮特長。

(3)綜合分析。自然地理實習,是從要素觀察描述開始到綜合分析歸納結束。因此,野外實習要注意每一個實習點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所發生的各種相互作用的性質、過程、方向和發展規律。

(4)互相幫助,安全第一。野外情況複雜,要時刻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段活動,登山涉水,要注意上下游的變化,任何情況下不能一人單獨進行野外活動,以防不測。大家除了學習上互相切磋之外,生活上也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實習隊是一個整體,要防止掉隊發生。

(二)總結階段

野外實習的總結,一般在野外工作結束返校後進行。首先要對野外記錄及蒐集到的文字資料等進行認真地整理和分析;對野外蒐集到的大量數據資料,進行清理、統計和分析;對野外攝影進行洗印與擴印;對採集的樣品進行整理,並抓緊進行必要的室內分析與測試。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要對實習地區進行系統的區域綜合分析。主要包括:實習區地理位置的分析,實習區地理現象的描述,對類型、區域分異及其內部聯繫的描述和分析,對自然環境和地理現象的形成因素、動態過程及發展歷史的描述和分析,對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分析等等。明確實習取得的主要結論和存在的問題。

最後,學生應根據實習計劃的要求,在規定期限內提交實習報告作為野外工作的主要成果。

野外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概況:

時間:xx

地點:茶馬古道、豬兒嘴、青衣江邊、陸王溝、老君崗、龍門鄉

時間:xx

地點:太平橋、太平電站、隴西大滑坡、白馬泉、噴珠泉、上裏古鎮二仙橋

實習工具:工具箱、地質羅盤儀、錘子、鹽酸等

指導老師:xxx

  二、實習內容:

雅安市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處於成都平原向康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在此次實習歷程中,我們對雅安的雨城區、蘆山縣、上裏古鎮等處所的特徵地貌進行了觀測,初步分析了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起因以及其與農業生產利用的關係。

雅安地層狀況大都是下第三系名山羣泥巖、砂巖。且為鈣質,風化土壤容易形成中性及弱酸性土壤,滴鹽酸能看到劇烈的反應。

1.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位於雅安向斜,南東翼部位周公山向斜,北西翼部為蒙山背斜,軸線為北東走向,地層狀況為下第三系名山羣,巖層為泥巖、頁巖系紅粉砂巖。

此地在青衣江下切、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可觀察到的河漫灘及三級階地。河漫灘為洪水淹沒河牀以為的谷底部分。階地是散佈在河牀兩側呈階梯狀,具備一級或多級,已不受近代長年洪水吞沒的地區,它是河谷演化過程中的產物,是由於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沿河谷兩岸舒展,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階梯狀地形。每一級階地都是由階高空和階地坎組成。

河漫灘容易與一級階地混淆,一級階地一般不會被洪水淹沒,但是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同樣會被洪水淹沒,故可觀察到在一級階地上沒有居民點的修建。一級階地由於河流帶來的肥沃的泥土在階地上沉積,提供了良好的礦物質源,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進河岸的地方受到堆積與風華作用強於遠河岸的 地方,故沉積物的性狀出現“進粗遠細”的現象。

二級階地相對於一級階地來説,堆積時間較長,沉積物更細膩,質地更適中,不易垮塌。故可以觀察到在二級階地上分散許多居民點。從地理位置上説二級階地的地理位置不至於太低,而受洪水的襲擊,也不至於太高,影響人們的出行及居住。一二級階地均較寬闊,土壤肥沃,適宜耕作。

三級階地由於形成時間更長,位置更高,受到的風化剝蝕作用越嚴重,形成白鱔泥。

四、五級階地便成為適宜喬木生長的林地。

2.豬兒嘴

此地是標準的單面山,是下第三系名山羣地層,泥巖夾薄層粉砂巖。其順向坡長而緩,地質條件穩固,並且水系發育,合適農業生產開發利用。而其逆向坡土壤不穩固,受到風化嚴重,可以看見多個小山包,同時易發生垮塌和泥石流。從巖石中可以看到地下水出露,水流以逆向坡流向順向坡的方向流動,在順向坡可以很容易找到地下水,在逆向坡則難。

3.青衣江邊

在青衣江轉彎的地方觀察到河水的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作用,在靠近河邊的地方A也同樣有居民點。此地看不到一級階地,是由於在B面有高山,其巖石堅硬,河流對B面的侵蝕作用不強烈,而河水環流對一級階地有侵蝕。

4.陸王溝

在1979年曾發生過重大泥石流災禍,造成300多户村民除一人外出倖免於難外,其餘全體遇難的重大地質災禍。災難產生時,汽車大小的石頭飛濺出100多米。

陸王溝三面環山,處在單面山的逆傾坡,有大量的鬆散物質,很不穩固,同時,在雅安這樣一個雨城,降水是常見的,水這樣一個潤滑劑的作用下出發了泥石流的發生,造成了這次損失慘重的泥石流。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陸王溝已經修建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可以攔阻地表水的環山溝,引流入河的順溝,道路旁邊的堡坎較其餘地方也有所加固,另外這裏還有泥石流監測器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生物措施,樹林可以固定山體泥土。

在進行治理類似的地址災害時,不僅僅是在治理,不顧其他諸如人文、社會、經濟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確保在保護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應該考慮到百姓的生活,爭取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取得較好成績,其措施才是長遠的。在陸王溝對面,我們可以看到蒙泉院斷裂層的雅安向斜昂揚端,此地就是雅安向斜的末端。

5.老君崗

在老君崗可以看見裸露的下第三系名山羣泥巖、粉砂巖。此地可以看到球狀風化、碎屑風化以及泥巖風化。粉砂巖較泥巖硬度大,用錘頭本別敲打粉砂巖和泥巖,可以看到泥巖非常容易形成碎屑而脱落,而粉砂巖更堅固,不容易形成碎屑。泥巖的組成更細膩,粉砂巖組成顆粒更粗糙,故泥巖更容易被風化形成粘重的適宜耕作的優質土壤。此地粉砂巖的厚層或塊狀構造,交叉裂隙的發育,難與溶解以及其等粒結構構成了球狀風化的條件,形成了典型的球狀風化。

同時在此地學習了地質羅盤的使用並且自己動手使用地質羅盤來對巖層的產狀進行粗略測定,其產狀分別為傾角:39°,傾向:184°,走向:81°。

6.龍門鄉

(1)河流改道

在本區我們主要觀察河流改道,河流兩岸的物質分佈狀況、規律。先從河流兩岸的物質分佈也遵循一般的分佈規律,近河岸粗,遠河岸細。河流a岸的河流階地是本區最重要的生活生產區域,這裏佈局了許多農田、房屋建築。不足的是沒有設置完善的排水渠道,不利於土壤水肥氣熱的協調能力,導致農作物的生長受限,降低了經濟效益,也加劇了人地矛盾,去開墾更加多的土地來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本區地形四周高,中間低,此地的水系是從四周像中間流,形成樹枝狀水系。本區所集納的地表水滲漏到底部地層中,並逐步形成溶蝕通道和崩塌空間,造成地下巖層中大規模整體塌陷,由於地下水的不斷侵漏,所以圍塔至今還是一個巨大的活動漏斗,使之形成漏斗狀地形。在漏斗狀地形的影響下,加上雅安是雨城降水多,使本區的農田佈局受地下水的影響極大,水温低、鹽分高,對農作物的影響極大。所以本區在農業發展工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地下水的治理,也要注重地下水的高排低灌。

(2)紅星村在龍門鄉紅星村同樣可以看見許多的礫巖,農作物在礫巖表面風化很淺的土壤上耕作。可以觀察到圍繞紅星村的周圍山體的巖層都是泥巖,而此處卻有大量的礫巖沉積。因此,這些礫巖也被稱為“飛來石”。對於這些飛來石,百姓有很多種説法,有的説是女媧娘娘補天時漏下的石塊,也有説是火山爆發而噴出的火山巖。對於這些説法都只是老百姓的一種猜測或者是加以神話來解釋。而在學習地質學這門課程之後,我們瞭解到這些巖石的成分與對面遠山的成分分歧,極大可能是在數億年前的造山活動時,地殼板塊活動,使同一山體的二邊向旁邊擠壓,在宏大的壓力作用下山體斷裂,山體兩頭的巖石在斷裂霎時被偉大的推進力彈射進來,散降到到處,構成了我們看到的“飛來石”。這些礫巖大小不一,零星散落,最大的一塊有客車般大小,還有雕像在上面。這些巖石是四川唯一有記錄的“飛來石”,是常見的地質奇蹟,對研討古地質運動、結構活動以及古地殼運動有很大的證據價值。

7.太平橋

在太平橋是在蒙泉院大石板斷層和吳家山廟子崗斷層獨特作用下形成的,被隴西河下切,形成了隴西河高速路橋下的地塹地形。隴西河為幼年河,其彎曲程度大。我們在一級階地上觀察,該處的巖石偏向程度,地質條件穩定,所以可以在這裏建築高速路橋。在這裏可以看到幾級階地,周圍的農田修有排水溝,水利設施很好。穩定的地塹帶給當地人牢靠的農業耕作環境,當地農田佈設相當緊湊。

8.太平電站

來到太平電站,又一次看到了典型的下第三系泥巖夾粉砂巖層。可以看到巖層傾角相當大,接近垂直。這裏有蒙泉院大石板斷層和吳家山廟子崗斷層二處斷層,始終延長至青衣江,山體中的水系就沿斷層裂隙帶浸出,在斷層口會集淌出。這裏的地下水水質好,淨化好,甘甜,冬暖夏涼,並且有隴西河的河水彌補,水流一直。並非是有神仙的幫助,而是由於水在巖層中滲透時,礦物質對水有過濾作用,溶解有益物質,大量的溪溝對地下水有補給作用,同時由於巖層中的多層裂隙作用,控制着水量,地温相對於大氣温度來説,相對穩定,冬天時低温高於氣温,夏天時,低温低於氣温。所以這裏的水喝起來滋味很好,而且温度合適,冬温夏涼。因為巖層對水體的作用,使水温保持在十幾度,冬天比人體温度高,夏天比人體温度低,所以喝起來很爽口,並且也不會因為乾旱而枯竭。

根據地層的產狀,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地下水資源的分佈、地下水的質量,是否適宜人們飲用,會不會因為巖層中的某種物質使得人們飲用後產生某種不良反應,比如雅安的水資源富含鈣質,就是因為地層中大量的鈣質膠結,容易使人們患結石。同時瞭解地下水周邊環境,地下水流經巖層會不會有工廠的污染等一系列的問題才能造福於百姓,促進經濟發展。

9.隴西大滑坡

和陸王山一樣,隴西大滑坡也是三面環山,有大量的鬆散物質,在雅雨的作用下會發生大面的滑坡和泥石流現象,對人民的生活、生產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而相比之前看到的陸王山對滑坡的治理來看,陸王山的治理不是很完善,在以後仍然會發生滑坡和泥石流,而隴西大滑坡作為滑坡治理的示範者,這些鬆散物質還是會在重力的作用下緩慢的向下移動,但滑坡的可能性大大減小,其滑坡治理的成功之處在於,這裏建築了適合當地雨量、排水量等具體情況的豎溝,工程措施實行得很好。更重要的是這裏的生物辦法發展得很好,種植了大面積的川農大研發的優良竹子。此竹子的妙處有以下多少點:①竹子根系發達,對土體有很好的固定作用;②竹子是多年生動物,一年之內就能夠長成林;③竹子可以用於造紙,存在較高的經濟價值,可以調動農民種植的踴躍性;④春天可以收穫竹筍,為農民提供經濟來源;⑤此竹子具有葉片多,葉片大的優點,有助於竹子迅速生長等等。這些措施改善了隴西大滑坡的情形,挽回了宏大的經濟喪失。而此地是去碧峯峽的必經之地,只有有效的治理了此地的滑坡現象,才能充分利用碧峯峽的`旅遊資源。

10.白馬泉

在上裏鎮的白馬泉景緻維護區,我們儘管沒能進入山裏親自感觸山澗發出的“嗒嗒”的馬蹄聲,但是依然榮幸地觀察到了會“吐”水的噴珠泉。白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於山體外部的破碎帶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有浸透水流出,其中攙雜着大批的空氣,液體與氣體產生的共鳴便形成了“嗒嗒”的相似於馬兒在奔馳的聲音,人們將這種從山體破碎帶流出的有聲音的泉水形象地叫做“白馬泉”。

噴珠泉的形成原理與白馬泉類似,都是因為液體對空氣的緊縮,使液體流出地表的瞬間受氣流作用而收回聲音或冒出氣泡。噴珠泉因地勢較低,長年有地上水積聚到此,因此終年不幹枯。

野外實習報告 篇5

一、實驗名稱:

1、植物羣落數量特徵調查

2、西寧野生動物園動物認知實習

二、實習目的:

1、根據課堂學習的知識,通過實習活動,進一步感性的認知植物的羣落數量特徵,瞭解動物形態特徵,通過科學的方法瞭解、加深對植物羣落、動物的認識。

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培養獨立工作能力。

3、學習植物羣落數量特徵的調查方法。

4、初步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徵,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實習意義:

1、野外實習可以複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是課堂的拓展和延伸。

2、實習提高動手能力,進一步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和研究植物羣落的基本特徵,系統的歸納概括植物羣落的特徵。

3、通過野外實習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紀律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4、豐富大學生活,擴大知識面,激發對自然奧祕的探索,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四、實習用具:

鋼捲尺(2m);皮捲尺;方格紙;記錄表格;鉛筆。

五、實習方法:

此法開始使用小樣方,隨後用一組逐漸擴大的巢式樣方,逐一統計每個樣方面積內的植物總數,並以種的數目為縱座標,樣方面積為橫座標,繪製種——面積曲線。此曲線開始陡峭上升,而後水平延伸,有時會再上升。曲線開始平伸的一點即為羣落最小面積,它可以作為樣方面積大小的初步標準。

方法步驟

1.依實地場所的具體情況,選取兩種不同的羣落(如灌叢、草原、草甸),按巢式樣方操作過程逐級擴大樣方面積,同時逐級統計每級樣方中主物的種類數量,將表中結果在方格紙上繪製成種——面積曲線,找出最小樣方面積。

2.以最小面積作為一個樣方面積單位,設置若干個樣方,並調查植物的種類數量,種類不再增加時的樣方數量就是調查該羣落時的最少樣方數量。上述調查數據記入表-2。

3.以最小面積和最少樣方數量作為羣落數量調查時確定取樣的樣方數量的基本參考依據。

六、實習內容:

1、青海大學西山——20xx年7月

通過調查西山植物羣落數量的特徵,感性認知植物羣落特徵。

2、西寧野生動物園——20xx年7月

通過對各種動物的觀察,深入瞭解不同動物的基本特徵

七、實習地點簡介:

1、青海大學西山

青海大學西山是一座環境良好,植被類型較多的山。其中,物種豐富,可反映出不植物羣落數量特徵。

2、西寧野生動物園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是青海集野生動物觀賞、保護、科研、繁育、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具有高原特色、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共處的樂園。據説裏面有青藏高原特色動物普氏原羚、雪豹、野犛牛、白脣鹿等“土著居民”,還有長頸鹿、斑馬、河馬、阿拉伯狒狒、鯊魚、海豹、鱷魚等“異地來客”。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圈養區一改以往網鋼結構展覽方式,在視線範圍內以大幅玻璃替代,實現了通透無障礙的動物生態展覽效果;猛獸動物散養區可以讓遊客坐在車中體驗野生猛獸擦身而過的驚喜與刺激;草食動物散養區實現動物與遊客的零距離接觸,真正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與神奇;大型動物表演、鳥類特技表演讓遊客拍手叫好。

八、實驗記錄:

(一)、青海大學西山植物羣落特徵數量調查

序號 面積/ m2 植物種類

1 1/16 8

2 1/8 10

3 1/4 12

4 5/16 13

5 3/8 15

6 9/16 18

7 3/4 20

8 1 21

9 5/4 21

10 25/16 22

11 8/15 22

12 9/4 22

13 8/21 22

14 49/16 22

1、種—面積曲線

2、最少樣方數量記載表

最小樣方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種類數量 22 20 19 18 21 19 20 21 22 22

3、實習結果分析

由圖可知,本次試驗所測得的最小樣方面積在2.6平方米左右,植物的種類為22種。但此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這可能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所造成:

(1)、所選的地方不是很好,有些植物在這一區域中沒有出現;

(2)、由於本次試驗時在山上進行,地勢不平,而在實驗過程中所選的為相對較平坦的地方,故出現在較陡區域的植物沒有包括進來;

(3)、也可能是由於有些植物在幼年時期比較相像,在統計時沒有區分開來或是本就是同一種植物而把它看成是兩種,造成誤差。

(二).西寧動物園記錄

動物名 學名 特點 科 屬

東北虎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東北虎分佈於亞洲東北部。雄性體長可達3米左右,尾長約1米,體重達到350公斤左右,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

野外實習報告 篇6

一、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學術語。

2、通過實習,進一步瞭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羣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範圍。

3、驗證、複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繫。

4、通過觀察、解剖、描述和採集、壓制、製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鑑定植物等,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學會鑑定植物的方法。

5、瞭解常見的植被和羣落類型,加強學生對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的認識,培養我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認識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過實習,進一步培養獨立能力。

7、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徵。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培養學習科學的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鍊和提高。野外實習對於激發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習內容

1、動員大會

6月25日我們召開了野外實習動員大會。實習地點是五大連池,在大會上老師和我們説明了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習的目的和意義,並對我們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時間內容安排。老師主要告訴大家野外實習的注意事項。

2、具體行程

a、6月28是日是植物野外實習啟程的日子,早晨10點出發,下午3點左右抵達我們住處。第一天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準備。

b、6月29日是我們開始實習的第一天,目的地是筆架山。我們8點半準時出發,徒步行走了將近3個小時,由於天氣炎熱,大家走的都比較吃力,在途中稍作休息後又繼續行進。到達山腳已近中午,歇息片刻便開始爬山,筆架山沒有台階式的山路,樹木也很繁茂,山坡很陡,經大家的努力,我們終於到達了山頂。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分散採集,每個人都採到了不少奇特植物,之後便下山乘坐客車回到了旅店,休息一下我們又開始壓制標本。這天很累,但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下我們終於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務。

c、6月30日是最重充實的一天。我們7點出發,乘車去了火山熔巖冰雪洞遊覽區。到了遊覽區,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在山腳下采集了一些植物,然後老師便帶領我們參觀了冰洞。把採集的植物送回旅店後,我們又繼續參觀了藥泉湖。下午壓制標本。晚上參觀了二龍泉,並爬上藥泉山。

d、7月1日我們集體參觀了老黑山國家地質公園。

e、7月2日早晨我們乘車返還。

3、植物的形態學觀察、描述和分析,植物多樣性

我們分別對常見觀賞植物、山地植物、樹木的植物形態特徵、種類及分佈規律進行了詳細的觀察、記錄、分析和鑑定。對不認識或不清楚的植物我們就通過查閲植物誌、檢索表等進行鑑定。

4、植物標本的採集和製作

標本的採集和製作是這次實習的重要內容。標本的採集要講究技巧,必須要有花或有果的、葉子較完整的、長勢相對較好的植物才有價值。標本採集回來必須及時進行壓制。壓制時全小組都參與,這樣有利於大家都掌握壓制方法。壓制時除了要注意葉子要翻平之外,還要注意葉子應該要有正、反兩面。壓制完之後的頭三天要每天都換紙,之後可以隔一、兩天再換,直到壓幹為止。

四、實習總結或體會

記得在大一剛開學的時候,老師就跟我們説在第二學期期末要進行野外實習,從那時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認為終於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實習的日子終於到了,在興奮與期待中我們踏上了旅途。真正實習時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難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時又要穿上長衫長褲,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雖叫苦連天,大家在野外實習時卻絲毫都沒有馬虎。每到一個實習地點,大家就先認真採集植物,然後見到不認識或聽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師問個不停,為了弄清楚一個問題把老師都問到煩了也不肯停下來。在這灑滿汗水的實習生活中我們收穫了許多,覺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這短短的幾天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採集和製作標本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歎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繫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體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學在辨別這兩種植物的時候就發生了困難。我們只要摘一個枝條下來比較一下他們的葉子和枝條就很容易辨認的了:麻楝的葉子和枝條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覺,而人面子就沒有這些特徵。而且我們親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屬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稱細葉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學還採集的了有藥用價值的刺五加及的寄生植物菟絲子。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去了五大連池的風景區,山色秀麗,風景怡人,我們看到了很多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花草樹木,有些花開得特別豔麗、有些果長得很奇特、每當這時同學們就特別高興、問題也特別多。這很好地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還擴大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在國家地質公園,我們看到了在康熙年間噴發的火山經歷了幾百年歲月以後的狀態,那裏有火山楊對生命的讚歌,有火山噴發後石海的奔騰,有站在火山口俯瞰整個五大連池看到的人間仙境。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與壯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不屈。

因為我們實習的時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時候,而且我們選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條件比較艱苦,所以這次實習也很考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力。在實習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又苦又熱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互相幫助、互相協作、互相團結,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實習任務。實習中大家忙中偷樂,有説有笑,實習的道路上不僅留下了同學們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當然還有很多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這一次實習已經歸來了,我們在實習中也遇到過困難,也有苦悶的時候,但是在我不斷的努力後,我找到了更多的實習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實習經驗,不過在野外有的時候怕怕的,真的是有點發怵,不過我都克服了。大二的第二學期期末我們還要到魅力之都——大連的海邊去實習,有了這次的實習經驗,我相信,到那時我會做的更好!

野外實習報告 篇7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野外教學實習對本專業本科學生來説是一次啟蒙教育,是以認識為重點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為以後我們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深們對上學期所學習的關於土壤和植物的有關知識內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們環旅學院09級地理科學與地信學生在辛曉十等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淮源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為期五的野外實習考察。

這次實習主要是通過老師講解、實地考察與實際操作等方法,來識別不同的植物種類、觀察土壤剖面及劃分土壤剖面的層次(水簾洞東)、垂直帶觀察(太白嶺)、採取與製作植物樣本(桐柏山腹地)、觀察植物羣落演替的變化及對植物羣落的調查(桐柏縣城郊鄉劉灣村龍潭風景區)。

二.桐柏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概況

桐柏縣位於豫南桐柏山腹、南陽盆地東緣、國道312公路和寧(南京)西(安)鐵路縱貫縣境東西,土地面積1941km2,轄9鎮7鄉,總人口42萬。千里淮河於此處發源,南北氣候在這裏交替,桐柏山連起豫鄂兩省,中原與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桐柏地處,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遊、礦產、林果、畜牧、水產、土特產著稱,被譽為“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已探明礦藏56種,全縣人均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鹼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譽為“中國天然鹼之都”。有全國最大的露天金礦銀洞坡金礦、全國四大銀礦之首的桐柏銀礦。盛產木瓜、板栗、茶葉等農副土特產,被稱為“木瓜之鄉”。

桐柏山屬於秦嶺——大別山褶皺帶,崛起於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於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中間經過加里東運動。大致走向為西北——東南走向,其西為長江流域,東為淮河流域,其分水嶺大致為固廟——太白頂盤山公路一線。特殊的地質形成過程使地貌結構複雜,由南向北,溝谷發育,切劃深度較大。因而奇山異石較多,地下礦產十分豐富,初步探明礦藏達60種,原礦價值人均佔有量是全國人均數的14倍。這裏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質純鹼礦,有位居國內四大銀礦之首的露天開採金礦,還有在世界首次發現,被國際礦物質學會命名的“桐柏礦”和“圍山礦”。國際礦物質學會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學者到這裏考察,桐柏山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地質之謎”、“地質博物館”、“地質櫥窗”。紅石崖為景區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層,高數百米,望若紅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為景區不可多得的勝景。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一大獨特的景觀。

 三.土壤地理實習(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選擇標準: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儘量減少人為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於山腳因為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

②挖掘標準:土壤剖面應挖掘一個寬 1m、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為了便於觀察剖面應呈鬥型。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實習(部分)

 (一).認識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護區內有植物種類20xx多種,我們在實習的第一天主要是認識一些植物,然而我們所認識的植物卻不足100種。下面就簡單介紹下我們所認識的部分植物種類:

1、國槐:豆科,喬木,奇數羽狀複葉,葇狀花序,豆粒狀果實。

刺槐:豆科,喬木,又稱洋槐,帶托葉刺。

龍爪槐:豆科,喬木,是國槐的變種,在生長期時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狀複葉,卵形、基部圓形,兩邊都有白色柔毛、穗狀花須。

2、辛夷:木蘭科木蘭屬,又名木蘭、紫玉蘭,為中國特有植物,年幼時皮光滑,年長時皮粗超。花紫色,落葉,是優良的綠化植物,可入藥。

3、梧桐:樹幹通直,樹皮淺綠色光滑。葉子厚紙質,有缺刻,曲裂,掌狀三裂。果實是蓇葖果,屬梧桐科。

泡桐:玄蔘科,葉子紙質、無缺刻,葉子背部有絨毛,花呈喇

狀一般為紫色,枝幹有髓。

懸鈴木(法國梧桐):一般作為行道樹,果實有三球(一球的為美國梧桐)。

油桐:球形果實,大戟科,葉基有兩個紅色腺條。

4、棕櫚:棕櫚科,葉鞘纖維質,包莖,葉柄長,葉圓扇形,所以又扇子樹,掌狀深裂,葉脈為輻射狀平行脈。

5、河南楊:楊樹有20多種,葉子邊緣波浪形鋸齒狀,兩側壓扁葉尖較尖,屬楊柳科,總脈狀花絮形成的果實。

柳:楊柳科,葉子條形葉,葉脈只有一條。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樹:樟科,葉軸有狹翅,小葉有5-7片,莖上有皮刺,奇數羽狀複葉,果實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葉軸有狹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還有野山椒,它的刺較大。

8、雪松:寶塔形樹形,一束7~15針以上。

9、銀杏:叉狀脈,叉狀分枝,也有缺刻,邊緣不十分整齊。

10、楝樹:屬於楝科,奇數二回羽狀複葉,葉子是倒卵圓形,葉緣有粗鋸齒,奇數二回羽狀複葉,互生,它的果實是橢球狀,圓錐花序。

野外實習報告 篇8

今年有了植物實習的寶貴經驗,在實踐中教給我們許多課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有些植物雖然在課本上把它的特點説的非常清楚,但在實際上還是認不出來,這次實習活動確實讓我們更加清楚全面的瞭解植物,完美的結合了理論和實踐。

在第一次平山實習時,那時正值5月中旬,天氣不冷不熱,花樹茂。在吳老師,王老師和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大山裏度過了我們第一次植物實習,平山的植物物種豐富,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資源,為我們以後關於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植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楊老師憑藉他豐富的植物分類學教學經驗,為我們講解稠李鼠李的區別,接骨木水曲柳的異同,還有如何區分金銀忍冬和黃花忍冬。在那裏我們認識了刺五加、花楸、榛子、蒙古櫟、落葉松、白樺、忍冬,夾蒾等樹木。當時花開正好,正好可以認識很多花。平時經常聽老師提起的漏斗菜、白頭翁等這些經常聽到卻沒見過的花在這次實習時老師都詳細的為我們講解,在觀察實物的時候加深了我們記憶,當看到白頭翁花開時,切實體會了名字的真切可愛,白白如老翁頭髮,真的好可愛,這是書本描繪不來的。還有一些雖然不常提起但應該知道的,延胡索、荷青花、等。

農園裏的果蔬花草都是我們的心血,從草莓的開始種植,拔草,掐走莖,包含了我們園林班所有同學的全心全意的付出。我們也是從開始的什麼都不懂到後來慢慢的熟悉,離不開老師耐心的指導,後來草莓長大些了,老師叫我們去掐走莖,以前根本就不知道草莓還要摘走莖,當然後來老師告訴我們這也是為了讓草莓長得更壯收穫更多的果實,走莖長到一定成熟就能做草莓的秧苗了,相當於繁殖了,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種植草莓的過程。

在快結課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去東北地區最大的植物園--哈爾濱植物園做了一次重點認識瞭解花的實習活動。

在剛一進門處,老師讓我們注意那些地被花卉,鳳仙、海棠、還有和萬壽菊很像的孔雀草,在觀察花的同時老師還要我們仔細看那些地被花卉在園林應用上的配置,有意無意的為我們後來的植物配置奠定基礎。領略了遍地玉簪的清新,真正結合老師上課説的樟子鬆別名美人鬆,遠處看去樟子鬆筆直站着,上黃下褐色,真有美人的韻味,這是單在書本上領略不到的。在百花園裏我們看到了書上講的翠菊、麥幹菊、琉璃苣、萬壽菊、萱草、虞美人、月季、等。還看到了大葉子的梓樹,以前都沒有注意過,在這次實習中更加了解,下次看到時也知道這原來就是書上講的那種植物。

野外實習報告 篇9

12月20日早上8點,我們在匆忙的準備後,坐上了前往華南植物園的大巴。在植物園門口和老師們匯合後,開始了第一天的實習。

還在華南植物園門外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問周勁鬆老師:“這是什麼植物啊?”儘管那可能不是什麼藥用植物,但我們所有人都記下了。進園以後。老師一邊走一邊給我們講解。有的是高大的喬木,有的是匍匐的小草本。只要是老師開講,我們肯定會將老師圍個水泄不通。

這天我們在華南植物園內主要逛了藥園和温室,見到了很多很多的奇花異草,但它們的奇異性真的讓我們很難再見他們一面。一天下來,老師講解和要求我們記住的,反而是更多的是在綠化草地上或牆角石縫裏的那些所謂的雜草,就好像:黃鵪菜、一點紅等。

回到宿舍我們只能對着電腦整理照片,一會兒就完成了。

第二天,我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前往了廣州鳳凰山。同前一天一樣。周老師一下車就開始給我們講。不過這天有點不同的是:我們每個小組都帶了袋子、籃子、標籤紙和枝剪。老師一路講解植物,我們就一邊選擇性的採摘植物樣本,為的是方便我們複習和記憶。

在鳳凰山上,我們爬過了一個又一個山頭,在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看到了很多很多我們曾經以為很熟悉的植物,如鹽膚木、肖梵天花、刺蒴麻、大頭艾納香、懸鈎子、金毛狗等。

以前,我那些植物都是以平面的形式儲存在我們的腦海裏,而經過這麼一天,我們才真正地認識這些中藥,讓它們從平面變成了立體的。老師也不遺餘力地給我們講解了近200種植物,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記住這200多種,老師講得多了,我們才有印象,而且我們的筆記和採集的樣本都是很好的複習工具。這天的學習效果,比在公園逛好多了。

野外實習報告 篇10

學 號

姓 名

指導教師

二零一七年四月

中國 南京

提 綱

實習時間、地點、路線和目的等

二、實習區概況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

三、實習內容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包括地層巖性背斜、斜等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這門學科有了深刻的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大都是理論上的,往往與實際狀況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地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09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與4月23日在黃勇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工程地質實習。

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

學會對肉眼的巖石判別

瞭解湖山地區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實習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我們到達湖山地區,觀察湖山地區的地質地貌,肉眼判別巖石,採集巖石標本,並且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巖石的產狀,判斷背斜和向斜;其次,我們去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瞭解中國石文化。當天下午三點結束工程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工程地質實習內容

認識湖山地區的巖層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大約28公里,處於寧鎮褶皺束南帶,有三列山組成,其走向為北向東。自南京有公共汽車通湯山鎮、湖山地區,交通便利。於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對湖山地區進行了研究。而國內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也對此作過研究。在湖山地區所觀察到的巖石主要以沉積巖為主,還有少量的侵入巖。這裏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於觀察,在寧鎮地區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邊組、墳頭組出露較好,茅山組很不發育,僅零星可見。五通組、孤峯組發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龍潭組中下部的頁巖與砂巖暴露,易於觀察。青龍羣在棒錘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

在開始實習時,老師給我們介紹以下內容: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主要由土黃色頁巖(質感滑膩,易折斷)及泥巖組成,厚度大於293.5米;據資料,高家邊組含有多種筆石。高家邊組與上伏五峯組的接觸關係可能為整合接觸。

2、墳頭組(s2 3f )

主要由土黃色中層-厚層砂巖構成,有巖屑石英砂巖、石英砂巖等;夾有少量土黃色薄層粉砂巖、泥巖和頁巖;厚度120m;據資料,墳頭組含有王冠蟲等化石。墳頭組與下伏高家邊組為整合接觸 。

3、茅山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巖組成,夾粉砂巖等;厚度約為20餘米,呈斜層理構造。茅山組與下伏墳頭組為整合接觸。

二、泥盆系

五通組(d3w)

底部為中厚層底礫巖、下部為厚層灰白色石英砂巖夾厚層粉砂巖,上部為砂巖及粉砂巖,頂部為中厚層石英砂巖,有層間構造,如印模構造等,有風化現象,可見節理構造,成巖破碎,沒有錯位,粘土高嶺土化;厚約150米;據資料,有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但是沒有觀察到。與下伏茅山組為假整合接觸。

三、石炭系

1、金陵組(c1j)

為灰黑色為生物屑灰巖,有笛管珊瑚和假烏拉珊瑚的化石;據資料,還有始分喙石燕及金陵穹房貝等化石;厚度約為6米。金陵組與下伏五通組為假整合接觸

2、高驪山組(c1g)

雜色頁巖,砂巖,有重力負荷現象,出現撓曲;厚約46米;據資料,有腕足類化石碎片。與下伏金陵組為假整合接觸。

3、和州組(c1h)

為白雲質泥質灰巖,含少量生物碎屑;厚度約5米。據資料,本層產袁氏珊瑚、巨長身貝等化石。與高驪山組為假整合接觸。

4、老虎洞組(c1l)

為灰白色白雲巖,有紫紅色的燧石結核,質密堅硬,風化的表面有刀砍狀溶溝。厚度約12米。據資料,產不規則石柱珊瑚等化石。

5、黃龍組(c2h)

黃龍組底部為5米的巨晶灰巖。主體是灰白色略帶微紅色的生物微晶灰巖,產紡錘蜓。厚度約為55米。黃龍組與下伏老虎洞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

沉積巖

一、實習區內沉積巖的主要類型及巖性特點。

1.碎屑巖類

石英砂巖:石英呈粒狀,粒徑為1~2毫米,白雲母呈白色片狀,平躺在巖層層面上。磨得很圓,大小均一,表面光澤暗淡。

五通組底礫巖:礫石有紅色的石英砂巖,黑色的硅質巖及紅色的頁巖。

2.碳酸鹽巖類

微晶生物灰巖:金陵組灰黑色微晶生物灰巖中生物屑,結晶顆粒小,上青龍組底部出現瘤狀灰巖。

白雲巖:質密堅硬,風化的表面有刀砍狀溶溝,有紅色燧石結核,主要由白雲石礦物組成。

3.硅質巖類

硅質巖:是由硅質構成的巖石,具有色深,性脆易碎、堅硬,風化強者較輕的特點。主要可見:

層狀產出的硅質巖:產於孤峯組和大隆組,黑色.

具頁理的硅質頁巖:也產於孤峯組和大隆組,灰黑色.

呈透鏡體狀的硅質巖:分佈於老虎洞組、棲霞組,前者呈紫紅色,後者呈黑色。

4.粘土巖類

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劃。

泥巖:呈不具頁理的塊狀、層狀,緻密和固結程度較高者。顏色一般較淺,性較堅硬,遇水不易變軟,可塑性差。 主要分佈於下青龍組下部,高家邊組也有少量泥巖。

頁巖:粘土巖的一種。成分複雜,除粘土礦物,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用硬物擊打易裂成碎片。主要分佈於高家邊組、高驪山組和下青龍組下部,顏色多樣,包含紫色、黑色、灰色、綠色等。

二、沉積構造的形成及地質意義

沉積構造是指沉積巖形成時所生成的巖石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空間分佈和排列形式。

1.斜層理

層紋傾斜,可判斷古流向、確定巖層的頂和,在墳頭組和龍潭組出現。

2.縫合線

縫合線是巖石中呈鋸齒狀起伏的曲線。總的展布方向與層面平行。規模較大的縫合線代表沉積作用的短暫停頓或間斷,規模較小的縫合線是沉積物固結過程中在上覆沉積物的壓力下,由富含co2的淤泥水沿層面循環時溶解兩側物質所致。主要見於白雲巖及石灰巖,有時也出現在砂巖中。可以用縫合線來較準確地確定巖層產狀。黃龍組、船山組中可見。

隨後我開始用地質羅盤對滑坡開始測量,並且採集巖石標本。

在湖山地區實地測量完以後,我們一行人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南京地質博物館,領略中 國石文化。

地質博物館分為新館和舊館兩部分,首先我們先參觀了舊館。舊館羅列了許多地質科學家曾使用過的勘測工具,各種文物上都有些歲月的痕跡。還有地質工作人員的蠟像,偉大科學家李四光等教授的塑像,感觸頗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