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彥讀理解答案與翻譯

來源:文萃谷 1.37W

張中彥,字才甫。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經略陝西,中彥降,除招撫使。從下熙、河、階、成州,授彰武軍承宣使。王師得金、洋諸州,以中彥領興元尹。師還,為秦鳳經略使。秦州當要衝而城不可守,中彥徒治北山,因險為壘。築臘家諸城,以扼蜀道。皇統初,為寧州刺史。宗室宗淵毆死僚佐樑鬱。鬱遠人,家貧無能赴告者。中彥力為正其罪,竟置於法。改彰德軍節度使,均賦調法,奸豪無所蔽匿,人服其明。正隆,營汴京新宮,中彥採運關中材木。青峯山巨木最多,而高深阻絕。中彥使構崖架壑,起長橋十數裏,以車運木,若行平地,連通汴梁,明年,作河上浮樑。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彥手製小舟才數寸許,不假膠漆而首尾自相鈎帶,諸匠無不駭服,其智巧如此。浮樑鉅艦畢功,中彥召役夫數十人,治地勢順下傾瀉於河,取新秫秸密佈於地,復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眾乘霜滑曳之,殊不勞力而致諸水。逾年,除南京留守。時淮楚用兵,土民與戍兵雜居,訟牒紛紜,所司皆依違不決。中彥得戍兵為盜者,悉論如法。為臨洮尹兼熙秦路兵馬都總管。鞏州劉海構亂,既敗,籍民之從亂者數千人,中彥惟論為首者戮之。西羌吹折、密臧、隴逋、龐拜四族恃險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彥論方略,中彥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彥自行勢必不可即至積石達南寺酋長四人來與之約降事遂定賞而遣之。還奏,上大悦,遣張汝玉馳驛勞之,賜以球文金帶,用郊恩加儀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號輟市,立像祀之。

張中彥讀理解答案與翻譯

(節選自《金史·列傳第十七》)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彥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彥/自行勢必不可/即至積石達南寺/酋長四人來/與之約降/事遂定/賞而遣之/

B.中彥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彥自行/勢必不可/即至積石達南寺/酋長四人來/與之約降/事遂定/賞而遣之/

C.中彥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彥/自行勢必不可/即至積石達南寺/酋長四人來與之/約降事遂/定賞而遣之/

D.中彥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彥自行/勢必不可/即至積石達南寺/酋長四人來與之/約降事遂/定賞而遣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師,天子的軍隊,國家的軍隊,此指宋的部隊,與陸游《示兒》“王師”義同。

B.浮樑,此措浮橋,用船、筏或浮箱聯結起的橋,與《琵琶行》“浮樑”義不同。

C.留守,官名;此指軍隊離開南京向別處進發時,留駐張中彥鎮守,行監管之責。

D.郊恩,皇帝到郊外祭祀天地,禮成後施恩於臣下,張中彥因此加官為儀同三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中彥多處征戰,善於防守。他跟從睿宗攻下熙、河、階、成州,被任命為彰武軍承宣使;任秦鳳經略使時,遷移治所,修築營壘,扼守入川通道。

B.張中彥聰慧工巧,善於營建。他讓人崖谷架樑,於深山中運出大木;製作的小船模型,讓工匠都驚服;大船建好後,用巧法不怎麼費力就拖船入水。

C.張中彥治理果決,寬嚴相宜。他敢於懲治犯法的朝廷宗室宗淵,依法懲處盜竊的戍卒;劉海作亂平定後,他未追究跟從的百姓,只處死了首惡劉海。

D.張中彥威信過人,受到擁戴。西羌四個部族依仗地勢,不服管轄,他親自前往,酋長四人求見,不戰而降;去世後,百姓號泣罷市哀悼,立像祭祀。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改彰德軍節度使,均賦調法,奸豪無所蔽匿,人服其明。(5分)

(2)時淮楚用兵,土民與戍兵雜居,訟牒紛紜,所司皆依違不決。(5分)

10.B

11.A【解析】“此指宋的部隊;與陸游《示兒》‘王師’義同”錯。由原文“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經略陝西,中彥降,除招撫使”知,張中彥降金,“王師”指金朝(古代女真族建立的王朝)的部隊。

12.C【解析】“只處死了首惡劉海”錯,原文説“籍民之從亂者數千人,中彥惟論為首者戮之”,“為首者”指“民之從亂者”中的帶頭的,不是指劉海。

13.(1)後來他又調任彰德軍節度使,實施平均賦調的徵收制度,土豪劣紳沒有辦法逃避,人們都歎服他的英明。(“改”“均”“無所”“蔽匿”各1分,句意1分)

(2)當時淮楚地區打仗,當地百姓與戍守的兵卒雜居在一起,訴訟的狀紙頭緒紛繁,經管的官員都對應該依從還是違背某一方而猶豫不決。(“用兵”“訟牒”“所司”“依違”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張中彥,字才甫。年輕的時候,因為父親的關係在宋朝為官。金睿宗進軍陝西的時候,張中彥投降,被金任命為招撫使。跟從金睿宗攻下熙、河、階、成州,被任命為彰武軍承宣使。金兵攻佔金、洋等州。朝廷讓張中彥兼任興元尹。軍隊撤回之後,擔任秦鳳路的經略使。

秦州處在交通要道而城池不易防守,張中彥把治所遷移到北山,依據險要地勢來修築營壘,又修築了臘家等幾個城堡,扼守進入四川的通道。皇統初年,張中彥擔任寧州刺史。金朝的宗室宗淵打死了部屬樑鬱。樑鬱是偏遠之地的人,家中貧困沒有能上告的人。張中彥盡力

為他公平處理,最終將罪人宗淵依法治罪。後來他又調任彰德軍節度使,實施平均賦調的徵收制度,土豪劣紳沒有辦法逃避,人們都歎服他的英明。正隆年間,營建汴京新宮,張中彥採運關中木材。青峯山大樹最多,但是山高谷深道路阻絕。張中彥派人在崖谷架木,搭起長

達十幾裏的長橋,用車運送木頭,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樣,一直通向汴梁。第二年,建造黃河上的浮橋。起初造船的時候,工匠不知建造的方法,張中彥親手做的小船才幾寸來長,不借助膠漆而船的首尾自相鈎連,各位工匠無不驚服,他的智慧和工巧就像這樣。用來架起浮橋的大船建好,張中彥叫來幾十個役夫,順着地勢鏟成斜坡一直到河邊,取來新秫秸密密排布在地上,又用大木頭在它的.旁邊做好攔擋(防船滑脱),凌晨監督役夫們趁着有霜濕滑拖船,沒有怎麼費力就把它拉到水裏。過了一年,中彥被任命為南京留守。當時淮楚地區打仗,當地百姓與戍守的兵卒雜居在一起,訴訟的狀紙頭緒紛繁,經管的官員都對應該依從還是違背某一方而猶豫不決。張中彥查得戍守的兵卒盜竊的,都依法論罪。後來擔任臨洮尹兼熙秦路兵馬都總管。鞏州劉海作亂,失敗以後,統計的跟從作亂的百姓有數千人,張中彥只是給

為首的論罪並處死了他。西羌的吹折、密臧、隴逋、龐拜四族依仗着地勢奇險,不服從管轄,朝廷派侍御史沙醇之到張中彥處討論處置的方略,張中彥説:“這些羌人服從反叛沒有常性,如果不是我張中彥親自前去,這種形勢一定不能解決。”張中彥當即到了積石達南寺,酋

長四人來求見,張中彥同他們約定招降的辦法,事情終於定下來,賞賜他們後就讓他們走了。他回來上奏朝廷,皇上很高興,派張汝玉騎快馬到驛站慰勞他,賜給他球文金帶,用同三司一樣的加恩禮。他因病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五。百姓號泣罷市哀悼,並立像來祭祀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