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培養國小生自改能力

來源:文萃谷 2.42W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明確地提出了要學會修改自己作文的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這一規定改變了以往的傳統做法,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自能”的新的學習要求。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自我修改能力是寫作過程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文章草稿寫好後,要通過自我反饋,發現並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提高習作水平。寫作時艱苦的腦力勞動,不可能一蹴而就。文質兼美的作品要靠反覆的琢磨,認真修改,才能寫出來。其實,自我也是學習寫作的有效方法。在習作過程中,只有經歷自己的一番深入思考,反覆斟酌,才能提高逐漸明白為什麼這樣寫好,那樣寫不好,慢慢摸索到作文的規律,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自覺性。

談談如何培養國小生自改能力

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強弱是衡量其獨立習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教學生修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寫”,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發展智力,增強寫作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品嚐成功的過程中養成認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一篇好文章,與其説是寫出來的,不如説是改出來的。作為國小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呢?我認為訓練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激發興趣,培養自改意識

有的國小生害怕作文,對修改就更不感興趣。況且,讓國小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並非易事,難度較大。要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須從激發學生自改動機,培養學生自改意識做起,並且將這一工作貫穿作文教學過程的始終。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各種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來影響學生。例如:我國古代文人賈島“推敲”的典故。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就是幾經斟酌修改後才定下來的。魯迅先生對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達到一百六十多處。著名小説家楊沫花了六年的心血,重寫修改六、七次而寫成的《青春之歌》。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時間,改過十二次,以及托爾斯泰七遍修改文學鉅著《戰爭與和平》。這樣例子舉不勝舉。我根據國小生們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結合班隊會,把這些故事講給學生聽,也可以讓學生蒐集這方面的故事,開故事會。無形中,就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融於這些故事之中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自改作文的意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閲讀中外名人關於修改文章名言警句。比如:“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把可有可無的字詞、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契科夫)“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四遍,這還不夠。”(托爾斯泰)體會大詩人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名言深刻寓意,領會詩人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錘鍊精神,使學生認識到古今中外好的文章、著作往往是在不斷錘練中產生的事實,提高學生對自改能力重要的認識,激發積極自改習作的行為興趣,培養自改意識。

二.自我修改,自我完善

自我修改的時機有兩種。第一,在課內作文,依據提綱寫了草稿以後,先進行自我修改再抄寫,同時對修改符號也要統一,給學生一個很好的示範,使他們終身受用。在課外練筆,也在寫成文章後就進行自我修改,寫文和修文融合一體,使修改成為寫作的重要環節。第二,寫了草稿,放置一段時間再修改。由於時間的間隔,有助於克服定勢思維的影響,能更好的發現問題。課內的作文,時間性強,只有在前一種時機進行自我修改。對課外練筆和時間性要求不強的習作,可以讓學生在第二種時機進行自我修改。 自我修改的具體方法大致有三種。第一,反覆吟誦。“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學生習作完成後,讓學生反覆朗讀,自我【請不要亂説話,詞語被禁止】,憑藉語感,發現自己習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並加以修改。學生邊讀邊聽邊想邊改,即運用視覺,又運用聽覺,試聽結合,促進思維批判性的發展。第二,默讀分析。採用默讀的方式,邊讀邊推敲、揣摩,多問幾個為什麼。它可以放慢速度讀,或來回掃視,逐字逐句的分析,修改有毛病的語句,使語句通順連貫,內容具體;它也可以快速地讀,看看文章的結構佈局是否合理,詳略是否得當;它還可以跳讀,把各部分的內容聯繫起來,或把重點詞句加以歸類分析,考慮中心是否突出,文章的內容是否符合題意要求等。第三,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通過放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藉助語感,看看自己的習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個內容,同樣一個意思,能不能換上一種具有時代氣息的

説法或用上掌握的詞彙、句式及修辭手法進行潤色、提高。學生通過反覆朗讀,經歷了發現—修改—提高的三個過程,有效地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談談如何培養國小生自改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