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及提高國小生的自理能力

來源:文萃谷 6.28K

1、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點。

如何培養及提高國小生的自理能力

弄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愛是要講科學的,不講科學地愛孩子,把孩子一味地放在糖水裏泡大,並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另外,家長之間如果在教育孩子時有不同意見,可在私下互相交流,取得一致,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得面紅耳赤。

2、要善於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家庭生活中,家長應當注意教育孩子自覺地、主動地、獨立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應當教育孩子明確自己活動的目的和任務,逐步培養孩子學會自學的計劃和檢查自己的學習和活動,父母切不可包辦代替。由於國小階段的兒童自我調節、控制行為的能力還很差,所以,單單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獨立性還不夠,必須把抽象的道理和具體生動的事實結合起來,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讓孩子參加勞動,特別是服務性勞動

應當放手讓孩子參加自我服務勞動,讓其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諸如穿衣、繫鞋帶、梳頭、洗臉、吃飯、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等,父母儘量不要替孩子代做。父母還應當讓孩子經常參加一些家務勞動,如幫父母洗菜、購買物品、打掃衞生等,這是培養孩子生活處理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4、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由於國小生自我判斷的能力還很有限,他們喜歡模仿他人的行為,而不會考慮某種行為是否正確、適當。所以,父母要為兒童提供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家中收拾整潔條理,辦事獨立自主、乾淨利索,這樣,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可供他們學習的範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會逐漸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

孩子遲早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從小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是為人父母者應盡的職責,也是對孩子負責。當然,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過急,要循序漸進,要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出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讓孩子做不能做的事。

如何培養及提高國小生的自理能力 [篇2]

一、充分相信孩子,鼓勵從小事做起。

每個孩子都是能幹的,有些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孩子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或擔心這樣不會,那樣不會,很多事都替孩子擔着做着。其實別小看自己的孩子,他們年齡雖小,其實都非常能幹,很多事情都可以讓他們自己幹。

學生的好奇心很強,看見大人在做事會要求試做,如洗碗,擦桌,掃地等。這時候,一定要給他們機會,並鼓勵孩子要好好做,幹得好。讓他們覺得做事的樂趣。這樣,孩子們才會樂於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

二、家長對孩子做的事應以鼓勵、肯定為主,少指責

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有時做的事不能像大人所預料的一樣,這時,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而應該給予表揚,給他們信心,讓他們在多次的實踐中掌握方法。比如他們平時要學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整理自己的書包,保持個人的清潔衞生,勤洗手洗頭,家務的料理等。由於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

三、不包辦孩子的事情,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孩子在做事中遇到的困難,家長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幫助,讓他們及時改正,而不要為此把事包攬過來,讓孩子失去信心,從而產生依賴心理,反正有人會幫我做的,我不會幹不要緊。使他們從思想上轉變過來,改變在家依賴父母的思想。否則養成了這種壞習慣,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會形成了很大的阻礙。所以我在平時的生活中試着讓小孩自己去超市買些日用品或者零食,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家長的信任、自己的能幹。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們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鍊的機會,只有這樣,孩子的自理能力才能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