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

來源:文萃谷 1.67W

在課改的潮流中,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尤其顯得重要。人們常説:“自卑是人生的第一大敵,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決訣。”後進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他們學習基礎差而又不努力,針對基礎差,教師們常用補課的辦法;針對學習不努力,家長、教師常多用訓斥(甚至是打罵)的辦法。但往往都揚湯止沸,收效甚微,最後,老師無可奈何地搖搖頭,任其自由發展。殊不知,差的根源在於他們對學習、對自己缺乏自信心,教師只有先幫他們樹立起自信心,才能“釜底抽薪”。我從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總結出幾點體會。

談如何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

一.培養和激勵後進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進而重新找出自信。

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最大的本事就是使你的學生愛上你所教的學科。要培養和激勵後進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首先要讓他們多多體驗一下成功的喜悦。眾所周知,大多數的後進生都是因為某些老師不善於發現所謂後進生的優點,總是抓住他們的缺點不放。這樣,時間一長,優點不能被發現或肯定,而一有錯誤就被揪住不放,最後導致他們產生消極逆反心理,經常犯錯或故意犯錯,因此,被認定為“無可救藥”。但是,我們知道,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獲得成功的願望,其中也包括後進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大膽利用“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後進生和優等生一起討論學習,在檢查

討論結果的時候,儘可能多給一些機會給後進生,回答完畢後,教師應及時當場表揚。還要適當地把一些小事留給他們去負責,讓他們覺得老師重視他們,信任他們,讓他們覺得在全班同學面前也能“抬得起頭”。這樣,老師及時給予肯定和激勵,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也激勵了學習的興趣,自信心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

二.用愛心去換取學生的自信心

冰心老人説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源於愛,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促進學生心理髮展健康的動力,是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樑。教師的愛,對孩子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記得有一年,班上有個同學叫高麗,因為她患先天跛腳,由於這一原因,她平時極少與同學講話,在語文交流課上,她總是一個人默不作聲地坐在角落裏。因此,她的學習成績也很不理想,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後進生。我想,要提高她的成績,首先必須消除她的自卑心理,點燃她心中的自信之燈。因此,趁中午她未到校之前,我充滿激情地給班裏的同講張海迪的故事。講完後,我説:“同學們,我們班也有一位像張海迪姐姐那樣跛腳的同學,我們該怎樣辦?”“我們要幫助她!”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説。後來,我發現同學們跟她交流的時間多了,上課時,她也舉手發言了。時光緩緩流逝,她終於融為集體的一分子,無論何時,她的身邊總有一羣同學。一次,她鄭重其事地對我説:“老師,您和同學們那麼關心我,我一定努力學習,像張海迪姐姐那樣做個有用的人。”聽到她的話語,看到她的笑容和自信的目光,我又一次感受到後進生是多麼需要關愛啊!

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老師持有一顆火熱的愛心,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及培養和激勵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我想,“後進生”這三個字在不久的將來將會隨時光而離去。

談如何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 [篇2]

自信心是自我評價的積極態度,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緒體驗,是對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計。自信心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一個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充滿自信,才能百折不撓,不懈奮鬥,最終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可能變為現實。要轉化後進生,就得讓他們重樹自信,激發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下面就結合教學的情況談談培養學生自信心方面的幾點思考:

一、信心缺失找原因

後進生是指思想品德、學習成績都有比較嚴重的缺點,表現比較落後的學生。我所面對的後進生是國小生,他們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學習信心,其根源有客觀和主觀兩種因素。

客觀因素主要來源於家庭和學校。一方面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的大量出現,家長對孩子的過分呵護,過高期望,導致孩子對學習目標望而生畏;家長關愛的缺失,導致學生的放任自流,都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另一方面,學校過分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為趕教學進度而缺乏耐心,採用簡單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和諷刺、打擊的粗暴教育手段,使學生在學習中無法體驗成功的樂趣,最終導致學習信心的泯滅,甚至厭學。

主觀因素來源於學生。獨生子女因家長的過分溺愛,缺乏艱苦環境的磨鍊,在學習上缺乏吃苦精神。家長的過分呵護,讓他們覺得成功很容易,不願付出艱辛的勞動;留守兒童因缺乏父母的管教和督促,他們的自控力不強,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面對困難,不能克服;面對挫折,無法承受。

《談如何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