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

來源:文萃谷 2.56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1

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關於交辦長江入河排污口清單的函》(環辦執法函〔xxxx〕708號)、《孝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孝感市長江(漢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的通知》(孝感政辦函〔xxxx〕103號)和《孝感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孝感市長江(漢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堅提升專項行動xxxx年重點工作清單>的通知》精神,確保按期完成xxxx年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年度目標,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深入開展長江(漢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在xxxx年已完成283個排污口整治基礎上,分年度完成剩餘471個排污口的整治,即xxxx年底前完成180個,xxxx年底前完成166個,xxxx年底前完成125個排污口整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整治成效,查缺補漏,強化監管信息化建設,到20xx年底前建立比較完善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長效機制。

二、主要工作任務

以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為平台,堅持目標導向,強化統籌落實,狠抓立行立改,深入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漢川市長江(漢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要求,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確保xxxx年內“紮實完成一批、優先啟動一批、提前謀劃一批”,將年度及以後要完成的.排污口整治任務達到序時進度。

同時要以長江(漢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行動為牽引,充分發揮“查、測、溯、治”行動效能,促進成果轉化銜接,針對存在污水直排等環境違法問題的排污口,運用排污口溯源監測成果,嚴格依法查處,實現長江(漢江)入河排污口有效監管。

三、工作進度安排

(一)xxxx年3月底前。制定本轄區長江(漢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攻堅提升專項行動xxxx年重點工作計劃,按季度明確工作任務及要求。

(二)xxxx年4-5月。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回頭看”,加強監測分析,查漏補缺,嚴防問題反彈,着力推動解決一批問題整改到位,嚴厲打擊一批環境違法行為。

(三)xxxx年6-8月。深入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8月底前完成應測盡測、標誌牌樹立和一批示範整治工程,迎接省專項戰役指揮部交叉執法抽查。

(四)xxxx年9-12月。按照“一口一策”整治方案要求,確保完成xxxx年計劃的180個排污口的整治任務,其它達到序時進度,並制定本單位xxxx年重點整治工作清單。

(五)加強信息報送,從3月起,在孝感市生態環境局、孝感環境保護等平台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專欄,每月公佈整治進展統計數據和典型案例(經驗做法)。各責任主體單位每月20日前向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戰役指揮部辦公室報送整治進展具體清單;各責任主體單位和各主管部門每年至少報送2篇典型案例或經驗做法。

四、工作措施

(一)定期調度整治進展。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戰役指揮部辦公室每月定期調度整治進展具體清單,全面掌握溯源整治工作推進情況,同時針對推進工作的重難點問題加強現場幫扶,並視情況報請市領導領銜督辦。每個季度末對當季度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梳理分析,確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二)建立工作提醒機制。對於工作進度緩慢、工作推進不到位的鄉鎮,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戰役指揮部辦公室將及時反饋,提醒鄉鎮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關注轄區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針對薄弱環節,進一步強化工作舉措,壓實工作責任,加快工作進度。

(三)加強現場組織推進。根據日常掌握工作情況,針對工作推進滯後的重點、難點問題,報請市領導開展現場調研,實地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各鄉鎮要以提升區域水環境質量和改善人居環境為核心,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力量配備,針對短板、弱項,開展現場攻堅,精準施策,分類整治,切實解決排污口突出問題。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2

一、起草背景

為深入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全面排查整治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根據《連雲港市淮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主要內容

專項行動包括排查、監測、溯源、整治4個方面工作內容。

(一)排查。開展全面排查,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數量及其分佈,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

(二)監測。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瞭解和掌握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情況。

(三)溯源。在監測基礎上,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

(四)整治。在排查、監測和溯源的`基礎上,制定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有效規範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通過排查整治,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排放現狀,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強化地方主體責任,確保入河排污口排放狀況得到改善,提升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三、任務分工

(一)各鎮(園區)。作為本轄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的責任主體,要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全面、深入、細緻開展轄區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推動整治工作的開展。

(二)區級有關部門。區級有關部門依據部門職責和本行業法律法規,督促指導開展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四、工作目標

20xx年底前,完成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範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為改善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奠定基礎。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3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加快解決城鎮建成區以外的農村生活污水問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在完成《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xx-2020年)》《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及《20xx年廊坊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專項推進方案》確定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根據《關於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見》、《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xx-20xx年)精神,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為原則,突出重點區域,堅持“應治盡治、就地就近”,選擇適宜模式,着力解決鄉鎮所在地、中心村、鄉村振興示範區等重點區域以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和白洋澱、大運河、潮白河流域沿線等環境敏感區域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問題和羣眾日常生活問題。人口密集、經濟條件較好、鄉村產業振興的村莊,採取管網集中歸集、終端無害化處置等集中治理模式;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莊,採取户收集、村轉運、鄉鎮集中處理的治理模式;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水量小的村莊,採取户用化糞池、沼氣池等分散治理模式;同步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最終基本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切實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一突出短板,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在20xx年底完成120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1863個村莊污水亂排亂倒得到有效管控的基礎上,到20xx年,環境敏感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全面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管理機制,全市新增473個、累計1673個村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有基礎有條件的經濟相對發達縣、人口密集區及環境敏感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其他村莊實現無害化化糞池或糞污處理站基本全覆蓋,農村廁所糞污處理率達到100%。

三、主要任務

(一)探索實施集中式污水處理

1、人口密集度高、經濟發展好的村莊推行集中處理。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結合以批准的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或縣域農村佈局規劃統籌建設排水管網基礎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制定分年度實施計劃。逐步建立健全排水系統,根據村莊地形地貌,可採用相對集中加分散處理的模式,因地制宜選擇重力流管道、真空收集管道,有條件有計劃地逐步推行雨污分流。地域上相近的村莊可採取區域統籌、聯合共建的方式建設污水處理站,實現生活污水相對集中處理。到20xx年,新增51個,累計97個鄉鎮所在地村莊完成污水收集處理系統設施建設;新增184個,累計404箇中心村;新增43個,累計130個省級鄉村振興發展示範村莊完成污水治理任務。

2、對人口規模較小、居住分散的平原村莊,實施分散收集、集中處理模式。鼓勵採取邱縣糞污一體化治理模式、吳橋“1箇中心加X個村莊統一治理”模式、武邑以鎮帶村治理模式或棗強、深州的糞污乾濕分離車治理模式等,建設集中糞污處理站,或購買玻璃鋼儲存罐、固液分離車等集中處理設施,建立户收集、村轉運、鄉鎮處理的清運處置模式,結合農業化肥減量增效、水肥一體化推廣等項目,推進糞污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確保糞污(黑水)全部得到有效治理。

(二)鼓勵城鎮近郊村莊污水納入城鎮、園區污水處理廠

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城鎮、園區周邊城鄉污水一體化收集處理機制。城鎮、園區周邊的村莊可以申請將生活污水納入城鎮、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統一處理,並加快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和連接管網建設。城鎮污水處理運營單位對廠區處理能力和農村污水水質、水量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後出具納管意見。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短期內覆蓋不到的村莊,通過建設小型人工濕地、氧化塘、無(微)動力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設施,或通過建設糞污收集處理體系(大三格化糞池)處理村莊廁所糞污並做好資源化利用,確保解決污水亂排亂倒現象。20xx年底前,按《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計劃》(冀水領辦【20xx】5號)附件3中要求,需新增152個村莊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三)統籌推進村莊污水分散治理和資源化利用

1、不具備集中收集處理、水量小的村莊,採取分户無害化化糞池、淨化沼氣池等無害化處理設施。杜絕化糞池出水直排,建立廁所糞污出水就近還田機制,通過購買抽糞車轉運還田,或澆灌房前屋後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方式,實現污水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2、探索農村生活雜排水(灰水)收集、處理及循環利用治理。積極探索完善户內污水收集、處理及回用系統建設,實施廚房廢水、洗浴廢水等生活雜排水户內有效收集,建立洗米、洗菜廢水收集—衝廁等回用系統。鼓勵參照武邑縣、故城縣等治理生活雜排水的模式,將雜排水通過有效收集+過濾沉澱池、小型人工濕地、土壤滲濾等生態化處理,尾水回用於庭院綠化、景觀及農田灌溉等模式。

(四)全面推進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

充分利用國家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按照先易後難、先點後面、先規劃後實施、先建機制後建項目的原則,依據目標任務,分區域分年度安排工作任務,在總結推廣試點示範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利用工作。20xx年底前,全市農村廁所糞污處理設施基本覆蓋到已改廁村莊,廁所糞污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五)持續整治農村黑臭水體和坑塘納污問題

1、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推進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組織排查並進行核查識別和污染源調查分析,制定治理方案,明確治理措施。對單一污染源造成的黑臭水體,納入地方黑臭水體治理名單,通過控源截污、生態修復儘快完成治理修復;對成因複雜、污染嚴重的黑臭水體,納入國家和省黑臭水體治理名單,運用綜合性的治污措施,確定完成期限。20xx年底前基本消除水體黑臭現象,建立黑臭水體治理長效管護機制。

2、持續開展坑塘納污整治。重點整治村莊周邊1000米範圍內非公共區域坑塘納污問題。廢棄坑塘有條件的合理改造為穩定塘,鼓勵通過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對坑塘溝渠等灌排系統及生態景觀進行生態化改造,重點實施岸坡整治、水系溝通、生態修復等措施,恢復坑塘溝渠水生態。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充分認識加快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一突出短板的重要意義,將污水治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落實好主體責任,成立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明確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住房和城鄉建設、衞生健康、水利等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整合資源,壓實鄉鎮政府屬地管理職責,明確產權歸屬,建立完善的設施建設、運行維護、清理及檢查等管理制度。

(二)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參照《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導則(試行)》,結合不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做好投資估算,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污水治理設施建設、運維管護費用,以中央、省和地方財政投資為引導,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吸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積極參與。同時,要做好中央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中央支持農村改廁整村推進項目財政獎補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省級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等資金的政策銜接,立足農村廁所與生活污水同步治理,協同項目佈局、資金安排、功能銜接,加強統籌配合,形成資金政策合力,要按規定使用政府專項債券,積極申請信貸支持,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落實捐贈減免税政策和公益性捐贈税前扣除政策,探索治理設施災毀保險。

(三)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建設和管護機制。各縣(市、區)政府、廊坊市開發區管委會要探索建立健全農村污水建設和管護機制。在前期長效管護機制初步建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管護制度、資金保障、隊伍建設,形成規範化、可持續的運行管護機制。通過城鄉污水治理統一運行、統一管理實行農村污水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積極推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建設和運維模式,解決建管分割問題。鼓勵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户付費制度,提高農户自覺參與的積極性。

(四)強化監督考核。強化污水治理進展和設施運行的日常檢查、調度,將治理和運行情況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完善監測體系。建立羣眾和社會監督機制,對羣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開展實地調查、分析原因、督促整改。探索以整村為單元的考核獎懲機制,嚴懲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周邊坑塘或水環境的行為。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基礎設施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按省要求將建設管護主體和使用者履約情況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營造誠實守信的農村污水治理市場環境。

(五)注重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加強工作宣傳和政策解讀,提高廣大人民羣眾受益主體的意識,增強主動參與治理設施建設管護意識。發揮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和婦聯、共青團等貼近農村的優勢,發動組織羣眾,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規民約,倡導節約用水,引導農民羣眾形成良好用水習慣,從源頭減少農村生活污水亂潑亂倒現象。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4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決策部署,強化入河排污口管控,有效改善我縣水環境質量,按照《榆林市生態環境局關於印發<黃河流域(榆林境內)入河排污口排查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環保部門已完成我縣境內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列出整治清單。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原則

(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整治重點。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突出整治重點,梯次推進。優先整治影響楊家店黃河干流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的入河排污口和各鎮污水直排口。

(二)堅持結果導向,精準整治措施。入河排污口分佈廣、

數量多、類型複雜,要針對不同類型入河排污口,結合實際,按照“一口一策”的整治原則,採取適宜的整治措施,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三)堅持責任導向,落實部門職責。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環保部門監督管理,地方政府履行屬地責任、行業部門強化行業管理”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的總體要求,明確部門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任務,夯實部門工作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入河排污口整治格局。

二、整治範圍

(一)本次整治範圍包括吳堡縣境內黃河干流和匯入幹流的各支流;我縣境內黃河干流共排查出267個口,其中246個口屬於雨洪口,21個口為排污口,需整改排口見附件2。

(二)我縣境內黃河支流有清河溝、康家塔無名溝渠、川口無名溝渠、古城路無名溪流、岔上無名溪流、石沙焉無名溝渠共排查出36個口,其中有13個口有污水排出,23個口為雨洪口及農業退水口,需整改排口見附件1。

三、整治措施

(一)接入管網一批。污水收集管網覆蓋地區的入河排污口全部接入管網進行收集。

(二)設施治理一批。督促企事業單位對合法設置的大排放量入河排污口按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達標排放。對入河排污口相對集中的要進行整合集中收集,收集後建設微型污水處理站或人工濕地處理後排放。

(三)委託處理一批。對不具備設施治理、封堵回用、接入管網條件且污水排放量較大、距離縣城污水收集管網或污水處理廠較近的入河排污口,建設截污收集池收集後拉運至縣城污水收集管網或委託縣城污水處理廠處理。

四、任務分工

(一)環保局是全縣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的監管主體,要切實履行統一監管職責,具體負責組織開展整治範圍內的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入河排污口清單和問題台賬。

(二)各鎮政府(街道辦)是轄區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管理主體,要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職責,對轄區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負總責。具體負責轄區整治範圍內的入河排污口核查溯源整治工作,建立轄區入河排污口清單和問題台賬,並按照“一口一策”的`整治原則,制定轄區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計劃),全力開展轄區居民生活入河排污口整治,配合環保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開展轄區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生產經營者入河排污口整治,確保轄區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全面完成。

(三)住建局是縣城污水收集管網覆蓋區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實施主體,具體負責縣城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包括城區洗車行業廢水排放整治工作),建立城區入河排污口清單和問題台賬,並按照“一口一策”的整治原則,全力開展城區入河排污口整治,確保城區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全面完成。

(四)工業商貿局是加油站、加氣站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實施主體,具體負責縣內加油站、加氣站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清單和問題台賬,全力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確保縣內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務全面完成。

(五)其他行業主管部門是所管行業領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監管主體,切實履行行業監管職責。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所管行業領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五、工作時限

請各部門單位高度重視,務必於20xx年9月底前報送整改進度,於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對吳堡縣境內黃河干流和匯入幹流的各支流的整改,並及時報送至縣環委會辦公室(縣環保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由縣環委會及其辦公室統籌負責組織安排、指導調度、督查考核等監督管理工作,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各入河排污口整治責任(實施)單位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也要成立入河排污口整治領導小組,落實工作職責,指定本單位副職具體負責入河排行口整治工作,夯實入河排污口整治任,確保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幹、責任有人擔。

(二)強化指導服務。環保、水利、住建、工貿等部門要根據國家相關入河排污口整治技術規範、河道管理規定和排水要求,結合排污口實際,主動服務指導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責任(實施)單位、入河排污口設置單位和個體生產經營者制定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確保整治措施的可行性、實效性和經濟性。

(三)嚴格督查考核。縣環委會辦公室要定期對各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責任(實施)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對督導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報告領導小組研究協調解決。各責任(實施)單位每月末應向縣環委會辦公室報送工作進展情況。

(四)強化聯合執法。對列入整治範圍而拒不整治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生產經營者,縣環委會辦公室組織水利、資源規劃、住建、市監、工貿、公安等相關執法單位開展聯合執法。相關執法單位要根據各自執法權限,依法實施罰款、拘留、吊銷許可證、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和查封扣押、限制生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構成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加大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同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也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責,組織開展入河排污口監督檢查,及時查處或移交入河排污口違法案件,確保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順利推進。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5

為深入推進蘇錫通園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排查整治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推動實現園區骨幹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覆蓋,根據市政府辦公室《南通市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改善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強化陸域水域污染協同治理,統籌推進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管理,從源頭上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二、工作目標

20xx年底前,完成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範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為改善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奠定基礎。

三、範圍和對象

(一)範圍。對園區所涉及的淮河流域河道,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園區涉及淮河流域2條骨幹河道為通啟運河、新江海河(詳見附件2)。根據河道級別確定向陸域延伸的距離,具體範圍為:3級河道向兩側延伸200米,5級河道向兩側延伸100米。

具體排査範圍可根據產業佈局、排污特徵等實際情況適當擴大,其中沿河工業園區、居民區、畜禽養殖等要全覆蓋。同時,加強與長江入河排污口以及近期開展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相關工作的銜接,避免重複排查,提高工作效率。

(二)對象。排查對象為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河道排放廢水的.排污口,還包括所有通過河流、灘塗、濕地等間接排放廢水的排污口。

四、工作內容

專項行動包括排查、監測、溯源、整治4個部分工作內容。

(一)排查。開展全面排査,掌握入河排污口的

數量及其分佈,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

(二)監測。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瞭解和掌握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情況。

(三)溯源。在監測基礎上,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

(四)整治。在排查、監測和溯源的基礎上,制定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有效規範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通過排查整治,全面掌握園區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放現狀,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確保入河排污口排放狀況得到改善,提升園區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五、進度安排

(一)前期準備。

結合園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分工、保障措施等,分解落實責任,全面推進排查整治工作。

(二)資料收集。

全面收集整理各類入河排污口、河岸帶、水系分佈等相關信息資料,將原來分散的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信息、污染源及入河排污口監管信息,以及水系、排污管網等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初步分析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及特點,為全面排查奠定基礎。

(三)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

綜合運用衞星遙感、無人機航測和人員現場踏勘等手段,對排查範圍及對象進行全面調查,實現應查盡查。具體採用“三級排查”方式推進排查工作,一級排查為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二級排查為人工徒步現場排查,組織工作人員對排查範圍內匯入河流、溝渠、碼頭、工業聚集區、城鎮等開展“全口徑”排查,核實確定入河排污口信息,現場人工核查時,可同步開展初步溯源和監測工作;三級排查針對疑難點進行重點攻堅,利用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對水下疑似排口以及沿線工業園區河道再次進行排查,進一步完善入河排污口名錄。

具體要求: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HJ1232-20xx)開展工作。配合省生態環境廳開展一級排查;組織開展二級、三級排查工作,20xx年7月底前完成二級排查,20xx年9月底前完成三級排查。

(四)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

在全面排查和排污口初步分類的基礎上,根據入河排污口名錄,制定排污口監測方案,開展入河排污口水質水量監測。根據實際條件,可採取自動在線監測、人工取樣監測等方式。

具體要求:參照省生態環境廳《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監測實施工作方案》要求,按照“有水必測”的原則,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工作。根據園區實際情況,細化監測方案,利用現有監測力量或委託第三方監測機構,組織開展監測工作。有污染源當年監督性監測或者在線監測數據的排污口,可直接使用其監測數據。20xx年6月底前完成監測工作。

(五)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放情況溯源分析。

在現場排查初步溯源的基礎上,對不能查清來源和監測數據異常的複雜排污口開展重點溯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

具體要求: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溯源總則》要求開展溯源工作。根據現場需要,積極探索使用暗管探測儀、管道機器人、無人船等設備。要發揮部門聯動機制,對涉及經發、規建、政社等領域的排污口開展聯合溯源。20xx年8月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並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xx)進行命名與編碼。

(六)分類整治入河排污口。

在排查、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全面疏理排污口問題清單,按照“一口一策”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分級分類推進入河排污口規範整治,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入河排污口水質逐步改善。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具體要求:按照生態環境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整治總則》《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規範化建設》和省有關技術指南,梳理問題清單,編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明確任務分工,推進整治工作。生態環境分局、經發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規建局、政社局等部門落實監督指導責任。20xx年9月底前完成“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的制定,20xx年底前完成整治任務。

(七)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工作規範體系,推動形成更加科學完備、實現動態化管理的監管體系和長效機制,防止問題回潮、反彈。

六、任務分工

園區組建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領導小組,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全面、深入、細緻開展轄區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制定整治方案,推動整治工作的開展。

園區各相關部門依據部門職責和本行業法律法規,開展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並做好以下工作:

1.園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督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推動各部門工作落實。

2.園區生態環境分局是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的牽頭部門,對專項行動實施統一調度,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現場督查和指導幫扶;申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制定專項行動具體實施方案,收集、整合排污口相關資料。組織開展二級、三級排查、監測、溯源。開展工業排污口和其他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工作。

3.園區經濟發展和科技局提供排查範圍內工業園區、工業企業清單,協助和配合園區生態環境分局開展工業園區、工業企業的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4.園區財政局負責保障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

治專項行動所需的資金。

5.園區規劃建設局提供排查範圍內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等污水排放信息及市政污水管網圖、市政雨水管網圖、閘壩、泄洪口、建築工地(包括名稱、位置、沖洗廢水排放等情況)、水系矢量圖、岸線矢量圖等相關資料,開展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城鎮雨洪排口、港口碼頭排污口、溝渠、河港(湧)、排乾等溯源整治工作。

6.園區政法和社會事業局牽頭鎮街農業條線提供排査範圍內農田入河退水口、水產、畜禽養殖等資料,開展農田、水產、畜禽養殖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7.園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排查範圍內生態紅線等相關資料,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生態紅線內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8.張芝山鎮、江海街道配合園區有關部門開展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等有關工作。

各相關部門於20xx年3月底前向園區整治辦提供資料,並在行業主管範圍內配合工作組完成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四個重點工作任務。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園區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査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基礎上,調整成立園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園區管委會分管領導任組長,園區生態環境分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統籌推進園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二)加強溝通協調。要加強統籌協調,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建立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科技、財政、規劃建設、政法和社會事業、自然資源和規劃等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長效機制,整合各部門掌握的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相關數據和信息,加強排查整治工作支持力度。聘請第三方機構對排污口的排查、溯源、檢測提供技術支持。各有關部門要明確一名聯絡員,負責工作對接、報送信息等。

(三)嚴格責任落實。要定期開展督促指導,推動工作落實,做到“有口必查、有水必測、有源必溯、有污必治”。對履職不力、進展遲緩、弄虛作假等問題突出的,採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等措施;情節嚴重的,按不同情形依法依規實行問責。

(四)強化信息公開。要建立信息公開制度,鼓勵在黨報和政府的網站開設“園區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專欄,集中展示園區整治各項工作情況,定期公開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展情況,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媒體、官方網站及政務新媒體等平台定期公開專項行動進展情況。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6

為加強和規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進一步紮實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四川省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xx〕17號)要求,制定了《四川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具體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建立“權責清晰、管理規範、監管到位”的入河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為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奠定堅實基礎,為四川美麗河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原則

水陸統籌,以水定岸。統籌岸上和水裏,根據受納水體生態環境功能,確定入河排污口設置和管理要求,倒逼岸上污染治理,實現“受納水體—入河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督管理。

明晰責任,嚴格監督。明確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落實地方人民政府屬地管理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水利、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

統一要求,差別管理。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排污口監督管理規定及技術規範,指導督促各地排查整治現有排污口,規範審批新增排污口,加強日常管理。地方結合實際制定方案,實行差別化管理。

突出重點,統籌實施。以縣(市、區)納入河湖長制管理的河流湖庫及其他不達標水體作為重點,統籌長江、赤水河流域排查成果,明確階段性目標任務,建立完善管理機制,全面規範管理入河排污口。

(三)目標任務

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啟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設工作。

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形成管理體系比較完備、技術體系較為科學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及監督管理體系。

20xx年底前,完成入河排污口規範化建設,建立全省統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

二、開展排查溯源

(四)組織排污口排查。各市(州)人民政府承擔組織實施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的主體責任,制定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及日常的監督管理。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要求,組織開展深入排查,摸清掌握各類排污口的分佈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徵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建立本行政區入河排污口名錄。排查範圍分為重點區域和一般區域。重點區域以各省級河長制河流乾流、重要支流的岸線為主,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向陸地延伸,形成網狀排查全覆蓋。重點區域以外的為一般區域,重點關注人口集中、工業聚集、排污問題相對突出、環境風險高、生態敏感脆弱區域。

(五)確定排污口責任主體。各地要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建立責任主體清單。對於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入河排污口,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組織開展溯源分析,查清入河排污口對應的排污單位及其隸屬關係,確定責任主體;經溯源後仍無法確定責任主體的,由屬地縣級或地市級人民政府作為責任主體,或由其指定責任主體。責任主體負責源頭治理以及入河排污口監測整治、規範化建設、維護管理等。

(六)同步監測研判排污狀況。按照“邊查邊測”原則,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水質、水量、污染物種類。生態環境部門結合排污許可相關要求,督促指導排污單位對本單位廢水開展自行監測,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對入河排污口開展自行監測。生態環境部門負責開展監督監測,入河排污口監測必測指標為pH、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其他特徵污染物監測指標根據需要增加。有污染源普查監測、監督性監測或者在線監測數據等有效數據的入河排污口,可直接使用其監測數據。重點區域既上岸查污染源和排污口,又同步開展相關河段水質監測,準確掌握流域水環境突出問題及成因,推動實現精準治污。

三、實施分類整治

(七)明確入河排污口分類。根據《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xx),將入河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種類型。此前按《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分類、命名的入河排污口應重新命名、編碼。醫療機構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參照工業排污口中工礦企業排污口管理。

(八)明確整治要求。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並一批、規範整治一批”要求,由各市(州)人民政府按照“一口一策”原則制定整治方案,以截污治污為重點開展整治。整治工作應堅持實事求是,穩妥有序推進。對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排污口的整治,應做好統籌,避免損害羣眾切身利益,確保整治工作安全有序;對確有困難、短期內難以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的企事業單位,可合理設置過渡期,指導幫助整治。各市(州)人民政府建立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通過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取締、合併、規範,最終形成需要保留的入河排污口清單。取締、合併的入河排污口可能影響防洪排澇、堤防安全的,要依法依規採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已按《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排查出的城鎮雨洪排口、農田退水口、溝渠、河港(湧)、排乾等,納入其他排口予以保留,由各市(州)人民政府結合黑臭水體整治、消除劣Ⅴ類水體、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及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等統籌開展整治。

(九)依法取締一批。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區域內設置的入河排污口,由屬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採取責令拆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要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合理制定整治措施,確保相關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和供水安全。

(十)清理合並一批。對於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覆蓋範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原則上予以清理合並,污水依法規範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各類開發區內企業現有入河排污口應清理合並,污水通過截污納管由園區或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統一處理。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或各類開發區外的工礦企業,原則上一個企業只保留一個工礦企業排污口,對於廠區較大或有多個廠區的,應儘可能清理合並排污口,清理合並後確有必要保留兩個及以上工礦企業排污口的,應告知屬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對於集中分佈、連片聚集的中小型水產養殖散排口,鼓勵各地統一收集處理養殖尾水,設置統一的入河排污口。

(十一)規範整治一批。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按照有利於明晰責任、維護管理、加強監督的要求,開展排污口規範化整治。對存在借道排污等情況的入河排污口,要組織清理違規接入排污管線的支管、支線,推動一個排污口只對應一個排污單位;對確需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個入河排污口的,要督促各排污單位分清各自責任,並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對存在佈局不合理、設施老化破損、排水不暢、檢修維護難等問題的.入河排污口和排污管線,應有針對性地採取調整入河排污口位置和排污管線走向、更新維護設施、設置必要的檢查井等措施進行整治。入河排污口設置應當符合相關規範要求並在明顯位置樹標立牌,便於現場監測和監督檢查。

四、嚴格監督管理

(十二)加強規劃引領。各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等規劃區劃,要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和入河排污口布局要求,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關於入河排污口設置的規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將入河排污口設置規定落實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

(十三)嚴格規範審批。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的設置依法依規實行審核制。對未達到水質目標的水功能區,除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外,應當嚴格控制新設、改設或者擴大入河排污口。可能影響防洪、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勢穩定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應徵求有管理權限的流域管理機構或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入河排污口審批信息要及時依法向社會公開。

(十四)強化監督管理。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排污口類型、責任主體及部門職責等,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原則,統籌各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入河排污口設置、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水利部門負責根據河道及岸線管理保護要求指導入河排污口設置;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指導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城市垃圾填埋場排污口排查整治;交通運輸部門負責指導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排污口排查整治;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指導農田退水口、大中型灌區排口、水產養殖排污口、畜禽養殖排污口排查整治;衞生健康部門負責指導醫療機構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對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開展監測,水生態環境質量較差的地方應適當加大監測頻次。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將排查出的農業排口、城鎮雨洪排口及其他排口納入管理,研究符合種植業、養殖業特點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模式,探索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模式。開展城鎮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的溯源治理,加大對借道排污等行為的監督管理力度,嚴禁合併、封堵城鎮雨洪排口,防止影響汛期排水防澇安全。

(十五)嚴格環境執法。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入河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入河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溯源確定責任主體,依法予以嚴厲查處。要督促指導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定期巡查維護排污管道,發現他人借道排污等情況的,應立即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並留存證據。

(十六)建設信息平台。生態環境廳依託現有生態環境信息平台,建設全省統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平台,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設置審批、日常監督管理等信息,建立動態管理台賬。加強與“三線一單”、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信息平台的數據共享,實現互聯互通。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及時報送生態環境部相關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並納入國家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各市(州)要組織相關部門,建立排污單位、排污通道、入河排污口、受納水體等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加強支撐保障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機制。省河長制辦公室、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發揮統籌協調、督促落實作用。生態環境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省衞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緊盯目標任務,加強政策協調和工作銜接,健全長效機制,督促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實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責任,及時跟進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生態環境廳對工作不力的地區進行通報。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日常監督管理,將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落實整治責任,確保排查整治工作落實到位。

(十八)嚴格考核問責。建立激勵問責機制,將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納入市(州)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並作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內容,對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等行為的,依紀依法依規嚴肅追究有關地方、部門和人員責任。

(十九)加強公眾監督。加強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引導公眾投身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加大對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增強公眾對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意識。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應通過標識牌、顯示屏、網絡媒體等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通過政府官方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台,依法公開並定期更新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信息。要建立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鼓勵公眾舉報身邊的違法排污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7

為進一步夯實我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基礎,確保已建設的設施正常運行、發揮效益,避免閒置浪費,同時為落實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反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的整改工作,根據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壽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壽政辦祕【20xx】32號)有關規定和要求,在全面排查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問題的'基礎上,制定本整改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完成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意見整改。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有序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各項整改工作的落實,因地制宜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條件,逐步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儘快發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減排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工作目標

加快設施完善改造;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水質監測的頻次,定期對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進行檢查,確保達標排放;在第三方檢測反饋問題提出整改方案的基礎上逐一落實整改,建立健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確保已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發揮應有作用。

三、主要任務

(一)解阜社區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提升泵故障、跳閘;收水管網少量進水,無格柵,標識標牌缺失;TBO系統上種植芝麻等農作物;地埋式調節池、厭氧池鋼結構池體鏽蝕。

2.整改方案:提升泵修復,恢復使用,測試TBO系統布水狀 態;增設進水格柵,完善現場標識標牌;修復TBO系統上管路、地埋式鋼結構池體除鏽防腐;穩步推進管網建設並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

4.責任單位:鎮環保工作站解阜社區

5.責 任 人:

(二)建設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時控開關控制系統,未設置時間;無標準化排口,無出水,標識標牌 缺失;收水管網無進水,無格柵,提升泵故障;潛水曝氣器兩台:一台氣量較小,另一台無氣量,曝氣盤安裝位置錯誤;太陽能無供電,電源為居民區臨時電,裸電纜從水塘穿過,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護欄高度不夠,存在安全隱患。

2.整改方案: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增設標準化排水口,完善標識標牌;改太陽能為市電、市電電纜架空敷設,消除安全隱患;更換潛水曝氣器為鼓風機池底曝氣盤重新安裝,更換提升泵;增設不低於1.5米高度護欄並加鎖管理;穩步推進管網建設並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

4.責任單位:

5.責 任 人:

(三)譚套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生化系統停運,現場只用砂濾處理污水後排放;收水管網正常,無格 柵,護欄高度不夠,存安全隱患;二氧化氯不能運行,通過時空 開關控制系統;砂濾出口漏水,無壓差表;厭氧池口堵塞大量塑 料泡沫塊,除調節池,所以池內都曝氣,大量白色泡沬。

2.整改方案:增設標準化排水口,完善標識標牌;兩台砂濾系統更換濾料,增設不低於1.5米高度護欄並加鎖管理;修復漏水點,恢復消毒設備功能;曝氣管路增加調節閥門,生化段培菌;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穩步推進管網建設並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周德祥

4.責任單位:鎮環保工作站譚套村

5.責 任 人:

(四)紅旗村生活污水處理站:

1.存在問題:無標準化排口,無出水;系統通過時空開關控制,未設置參數;收水管網有進水且存在直接河流,進水無格柵;迴流泵、硝化液迴流到對應池體管口未固定,漏水;現場標識標牌缺失,好氧段無菌;地埋式鋼結構池體有鏽蝕。

2.整改方案:增設標準化排水口;改時空開關為PLC控制;完善標識標牌,好氧段培菌,恢復系統運行狀態;修復漏水點、鋼結構池體防腐措施;穩步推進管網建設並提升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開展站區周邊環境清理整治。

3.責任領導:

4.責任單位:

5.責 任 人: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成立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整改工作領導組;落實主體責任,明確工作目標、時間節點,確保20xx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務。

2.積極籌措資金,保障整改資金需求,確保整改工作落到實處。

3.強化獎懲,狠抓落實。對整改任務未能按時完成的單位和個人,兑現績效獎懲,造成嚴重後果和不良影響,依法依規進行問責。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8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精神,按照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於交辦長江入河排污口清單的函》(環辦執法函〔20xx〕708號),20xx年4月30日生態環境部視頻調度長江、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會議精神和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加強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的通知》(鄂環辦〔20xx〕32號)要求,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面完成358個入河排污口全流域精準溯源,並實施分類整治,逐步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範”的入河排污口管理體系。

二、工作內容

(一)全面溯源,建成“一張排口網絡”,建立“一套責任體系”。按照生態環境部“查、測、溯、治”整體要求,全面開展358個入河排口溯源工作,並結合流域水系及管網分佈,形成一張排污口溯源網絡圖,做到“有口必溯”。在此基礎上根據排污口類型和職責分工,形成仙桃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責任清單。

(二)分類整治,明確“一套工作標準”,開展“一批深度整治”。根據排污口類型和排入水體水環境功能,對排污口進行分級確定整治要求:工業企業排污口、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港口碼頭排污口排放應符合相應的排放標準;溪流、溝渠、雨洪徑流等其他類排污口應達到相應水環境功能區要求(不低於V類水質),確保排污口水質只能變好不能變差;通順河流域考核斷面總體達到IV類。按照“取締一批、整治一批、規範一批”“一口一策”的原則進行分類整治。總結推廣一批涵蓋管網建設、河港治理、生態修復等內容的排污口整治工程。

(三)長效管控,總結“一套模式方法”,完善“一套工作機制”。建立全市排污口溯源整治、驗收、銷號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制定排污口動態巡查和跟蹤監測方案,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實施長期動態監控預警和長效管控。

三、工作步驟

(一)前期準備(20xx年6月底前)。完善長江入河排污口台賬。結合仙桃市實際制定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各相關部門具體責任,制定印發排污口管理責任清單,並報送省專項辦公室備案。

(二)溯源分析(20xx年7月1日—9月30日)。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明確排污口類型、水質類別及污水來源、責任主體,完成排污口命名及編碼工作。

(三)分類整治(20xx年10月1日—11月30日)。印發“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基本樹立標誌牌,完成全部立行立改整治任務。短期內不能完成整改的,按整改方案持續推進。實行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四)長效管理(20xx年12月31日前)。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分類管理機制,形成“政府牽頭、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參與監督”的'管理體系。階段性整改工作完成後,對入河排污口整治效果進行驗收,迎接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部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仙桃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負責人任組長,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交通運輸局主要負責人,各相關地方行政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具體工作統籌調度,協調推進,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金俊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強化工作調度。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嚴格按時間節點,定期調度通報工作進展,上報工作信息,確保各項工作按時有序推進。對進展滯後的單位和地方,要採取預警、通報、約談等方式,督促加快工作進度,對因敷衍應付、工作不力導致我市被省通報的,要移送相關部門予以追責問責。

(三)加強技術支撐。要委託第三方技術機構全程參與我市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真正做到查的細、測的準、溯的清、治的好,確保溯源整治工作質量。要探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真正從源頭上解決入河排污口對河流水質污染問題,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入河排污口多頭管、無人管、管不好的問題。

(四)加強資金保障。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是一項耗時長、耗費大的系統工程,市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予以保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整合專項資金,用於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9

根據省、市“五水共治”專項行動的整體部署有關精神,為全面推進我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切實改善農村水環境和人居環境,提升羣眾生活品質。結合我鎮實際,現就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制訂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前提,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強市名城為目標,以“村點覆蓋全面、羣眾受益廣泛、設施運行常態、治污效果良好”為標準,堅持全面治理與擴面改造並重,全面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標準低、自然村覆蓋率低、農户受益率低、運行負荷低和設施正常運行機制不健全等“四低一不健全”問題,實現農村村莊的環境優美和生態和諧。

二、工作目標

目標任務按“三年三步走”分解落實。20xx年為全面啟動年,要完成所有未開展治理行政村的管網與終端設施規劃設計,並開工建設,要求完成治理任務的60%,使行政村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自然村覆蓋率提高到65%以上,農户覆蓋率提高到55%以上;20xx年,完成治理任務的20%,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自然村覆蓋率提高到75%以上,農户覆蓋率提高到65%以上;20xx年,完成治理任務的20%,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100%,自然村覆蓋率100%,農户覆蓋率提高到70%。

通過3年(20xx-20xx年)的努力,全面完成未開展治理村的污水治理任務,改造提升已開展治理村的污水治理管網與設施,全面改造農廁和化糞池,使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現象得到徹底改變,全面實現衞生整潔、環境優美、生態和諧的新農村。

三、工作任務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包括污水接入、管網建設和終端設施建設等三個部分。各村要對轄區內污水處理方式作一次全面系統的摸底檢查,因村制宜,各行政村根據建設規劃、經濟發展現狀和污水排放量,制定切實可行治理方案。鎮政府將制訂集鎮總污管網走向圖和村莊示意圖,對於區位條件允許的村莊,將生活污水進廠處理。對不能進廠處理的村莊,要綜合考慮村莊人口分佈密度、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科學合理選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就地自建集中型、區域型、單户型等生態化污水治理設施。人口集聚和有條件區域,鼓勵建設無動力或微動力厭氧池治理模式,確保20xx年底前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達到“可監測、可核查、可報告”的要求。

(一)新建一批,提高美化水平。各村要按照工作目標中的時間節點完成治理任務,加強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規範操作。靠近且滿足集鎮污水處理廠收集管網的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優先納入集鎮污水管網收集系統,集中處理。對人口規模較大、集聚程度較高的村莊,應通過鋪設污水管道集中收集,採用生態處理、常規生物處理等無動力或微動力處理技術進行處理,對人口規模較小、居住較為分散,地形地貘複雜的村莊,宜就地就近分散處理,建設人工濕地或穩定塘,也可以選用無動力厭氧處理模式。污水處理池建設和管網配套應符合規範,雨污分流,出口水質達標排放。污水處理池建成後,做到污水淨化、村莊綠化,人工濕地種植親水性植物,對池面進行覆土、綠化,美化環境。

(二)整改一批,提高處理效果。

(1)加快污水管網建設。鎮政府負責集鎮臨江總管網建設和集鎮污水處理廠的完善和整改工作,各行政村和自然村要制定轄區內管網建設規劃並按期實施;

(2)修復原有處理設施。對原有處理設施存在管網破損、污水池內無水或水量較少、處理效果較差的,要完成管網修復、窨井防滲、配套管網建設等,納管率達到60%以上,並達標排放。

(3)提高標準整治一批。對於各方面條件較好的精品村,應在20xx年度整改完善,提高納管率,儘早成為污水治理全覆蓋村。

(4)按照上級要求,對於污水管網終端已建有三格式污水處理設施的村,目前污水處理效果不是太理想的、應當整改設施,做好無動力或微動力厭氧處理加人工濕地模式,提高處理效果。

(三)維護一批,落實長效管理。

(1)完善集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各村要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管護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2)加強對農户户廁的規範化改造,針對農村化糞池構造不合理、建造不達標的情況,要做好政策處理,動員村民棄舊建新,建造防滲化糞池。以提高污水處理效果。

(3)要求各村將已建的排污管道、窨井進行清掏沉澱物和雜物清理,對缺損的人工濕地親水性植物進行補種、修枝等養護,保持人工濕地不堵塞,保障治理設施完好、正常運行。

(4)將農村門口塘治理、農村河道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等通盤謀劃實施,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治理一片,水清一片。

四、工作計劃

全鎮30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都有任務,安排在20xx年度的13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其中新增治理行政村10個、24個自然村,提升治理行政村3個、15個自然村,分三個階段來完成。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規劃在20xx年度實施的共13個行政村。安排第一批次3個行政村(作為示範村),第二批次6個行政村,第三批次4個行政村。在20xx年3月初至4月底,要求13個行政村全部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改造提升和新建設施的設計、規劃、預算等工作。第一批次的行政村在20xx年3月底前,做好工程招投標工作;到20xx年4月初,第二批次行政村完成工程招投標工作;到20xx年4月底,第三批次行政村完成工程招投標工作。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到20xx年4月初至11月底,安排在今年的13個行政村要求全部完成對原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及新建設施建設,行政村納管率達60%以上;

第三階段:驗收階段

到20xx年12月底,13個行政村完成工程驗收、文本製作、項目申報等各項收尾工作,各行政村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管理機制。

五、工作要求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顯著的民心工程。鎮政府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行政村和自然村是作為村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的實施主體,全面負責實施農村污水治理工作,要確保完成目標任務。要求各村建立相應工作小組,確定專人負責,做好調查摸底,編制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年度計劃,做好項目建設、長效管理等各項工作。各個工作片,每月10日前向鎮農辦上報建設進度,由鎮農辦統一彙總,報市農辦。

六、資金補助

嚴格按照財政補助相關政策,對項目資金補助進行申報。各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經驗收合格後,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專項資金申請材料報鎮政府,審核後報市財政局進行補助。

補助標準為市級財政補助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總投資額的80%,村自籌20%。

到20xx年行政村生活污水納管率達到60%的,按標準進行補助;納管率未達到60%的,不予補助。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10

堅決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進一步推進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全面溯源整治和規範我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為依託,深入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並一批、規範整治一批”的原則,制訂長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對部分立行立改問題進行整治。通過2至3年的努力,基本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整治成效,到20xx年底之前建立比較完善的長江入河排污口監管長效機制。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溯源。在前期排查、監測及初步溯源長江入河排污口的基礎上,查清污水來源,確認排污口整治責任主體,制訂整治方案,明確取締、合併、規範等工作任務,按照國家、省相關要求組織對排查確認的1842個長江武漢段入河排污口進行溯源、分類、命名、編碼,設置排污口標誌牌。

(二)分類整治。堅持實事求是、分類施策,穩妥有序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嚴格整治標準,實行清單式、銷號式管理,持續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三)建立長效機制。加大對遺留問題的整治力度,強化監管信息化建設,查漏補缺,防止問題反彈。

三、責任分工

(一)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管委會,下同)是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負責本轄區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二)市生態環境局統籌負責工業企業排污口、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農業農村排污口等整治工作,指導各區制訂實施方案,制定相關排污口整治標準,督導整治進度,會同各區人民政府進行整治驗收。

(三)市水務局統籌負責溪流、溝渠、河港、雨洪徑流排污口等整治工作,指導各區制訂實施方案,制定相關排污口整治標準,督導整治進度,會同各區人民政府進行整治驗收。

(四)市交通運輸局統籌負責港口碼頭排污口的整治工作,指導各區制訂實施方案,制定港口碼頭排污口整治標準,督導整治進度,會同各區人民政府進行整治驗收。

(五)市應急管理局負責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長江入河排污口相關應急處置信息共享工作,指導各區建立完善排污口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

(六)市農業農村局負責指導各區提供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範圍內農田入河退水口、灌溉、水產、畜禽養殖等資料,配合開展溯源整治工作。

(七)市城鄉建設局負責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中涉及建築工地資料的收集工作,指導各區完成相關建築工地生活污水、施工廢水、含油廢水等未規範處置問題的整治工作。

(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配合相關部門提供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中所需相關資料。

四、工作步驟

(一)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20xx年9月底之前)。按照“統招分籤”方式,市生態環境局負責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項目統一招標(各區初步溯源合同內含有溯源整治內容的除外),各區根據招標結果與中標公司簽訂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合同並落實專項工作經費。溯源工作主要內容包括:通過運用人工檢查、技術排查、資料核查等各種方法,採取無人機航拍、地面檢查等多種形式,查清長江入河排污口對應的排污單位及其隸屬關係,確認責任主體,建立責任主體清單。對有明確使用權人和所有權人的排污口,使用權人和所有權人相同的,由其作為責任主體;使用權人和所有權人不一致的,按照“損害擔責”的原則由使用權人作為第一責任主體,所有權人應當配合第一責任主體進行整治。對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排污口或者無法溯源的,由區人民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做到有口必查,應查盡查,確保排污口排查無遺漏。

(二)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命名、編碼與標誌牌設置工作(20xx年12月10日前)。按照《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試行)〉〈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標誌牌設置規則(試行)〉的通知》(環辦執法函〔20xx〕718號)的要求,由各區人民政府負責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命名、編碼和標誌牌設置工作。標誌牌製作和安裝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統一進行招投標並組織實施。

(三)制訂長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20xx年12月20日前)。各區在排查、監測、溯源工作的基礎上,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並一批、規範整治一批”的原則,組織制訂整治方案,明確整治目標、整治措施、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

(四)整治部分立行立改問題(20xx年12月底之前)。各區要不等不靠,對長江入河排污口責任單位明確、整治工作能夠及時解決的,應當立行立改。整改工作任務完成後,各區要及時組織填報長江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統排污口整治信息,建立整治銷號制度,持續推進分類整治。

(五)開展各類排污口整治工作(20xx年12月底之前)。各區組織整治本轄區長江入河排污口,對符合排污口管理要求、達標排放的`,要加強日常監管;對一時難以完成整治的,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各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組建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專班,明確職責分工,細化工作措施,強化整治工作經費保障,紮實推進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各區、各部門和單位於20xx年7月底之前將排污口溯源整治專項工作聯繫人名單報送市生態環境局(聯繫人:靳曉菲,聯繫電話:85805932)。

(二)強化協調督辦。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生態環境局)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水務、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機制,督導各區人民政府整合長江入河排污口相關數據和信息,並按照要求報送。同時,不定期組織對各區整治重點工作進行督辦檢查,實行“每月一調度、每季一分析”,強化考核評估,確保整治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三)增強公眾參與。各區、各部門和單位要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宣傳,引導公眾投身美麗河湖建設,加大對排污口管理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增強公眾對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意識。建立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鼓勵公益組織、社會公眾舉報排污口違法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四)落實信息公開。各區要在政府的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台開設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專欄,定期更新排污口整治進展情況。各排污單位應當通過標誌牌、顯示屏、網絡媒體等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排污口相關信息。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11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黃河流域及其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切實改善我縣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轄區水環境質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沁縣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案》,現解讀如下:

一、文件出台背景

根據《長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長治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案的通知》(長水防辦發〔20xx〕8號)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標

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全縣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之後開展入河排污口的監測及規範化管理工作。

三、主要內容

以濁漳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為重點,按照“查、測、溯、治”總體要求,對濁漳河西源、涅河流域及所有入河排污口進行排查整治、規範管理。

(一)全面排查

以各鄉鎮人民政府為單元,各河長對所包河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及溯源工作負責。對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溯源,進行現場記錄,留存入檔,建立“一口一檔”。各鄉鎮人民政府應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拉網式排查,採取徒步巡河等形式,現場定位、拍照錄像,有條件的地區要充分藉助無人機輔助排查手段,做到應查盡查,不重不漏。對於每一個入河排污口,要通過溯源追蹤、現場問詢和無人機排查等手段,一一溯源到排污主體,全面建立轄區內的入河排污口清單,標識排污口和排放主體位置關係。彙總整理入河排污口清單。

(二)分類整治

堅持“問題導向、分類處置、屬地負責、部門聯動”原則,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分類施策,精準治理,確保成效。各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入河排污口清單,明確每個排污口整治措施和責任主體,分類逐一開展整治工作。

1.取得排污許可的工業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入河排污口

已取得廢(污)水排污許可的工業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等企事業單位,執排污許可證到市生態環境部門申請入河排污口登記,市生態環境部門按標準格式進行登記建檔。

2.未取得排污許可的工業企業的雨水排口、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進水管網及提升泵站溢流口

對工業企業雨水口、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管網及提升泵站溢流口實行精準管理,通過建設出水口閘閥進行管控,汛期打開,非汛期封堵。配套建設生態人工濕地等對降雨期初期雨水等直排水進行淨化。

3.城鎮生活污水散亂排口

按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建成〔20xx〕130號)的規定,對城鎮建成區直排生活污水進行截污納管,全部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4.城鎮雨水排口

對城鎮雨水排口規範管理,汛期前對雨水管網進行清淤清理,加強源頭管控,嚴禁餐飲、洗滌等廢液廢渣等污染物傾倒入雨水管網系統。

5.農村生活污水散亂排口

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以村為基本單位,建設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原則上一個行政村最多設置一個排污口。

6.農田灌溉退水口

依據《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規定,建設退水渠閘壩等設施,禁止農田灌溉退水非汛期直排入河。

7.混合廢水排污口

對多個排污單位共用同一排污口的由生態環境部門、住建部門按分工組織溯源,釐清責任主體。對無權屬主體的管網或箱涵納入點,實施封堵。對有權屬主體的,根據(1)至(6)劃分的類別進行整治。

8.其它

除以上類型外的入河排污口,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專項整治。對非法排污口,堅決予以封堵。

(三)登記建檔

入河排污口由市生態環境局沁縣分局及時登記備案,實施統一監管。已經取得排污許可的企業可直接進行登記;未取得排污許可的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城鎮雨水排口、農村生活污水散亂排口以及灌溉退水口,按照分類整治要求完成整治後,進行登記建檔。

四、完成時間

(一)20xx年4月15日前,各鄉鎮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出台整治方案和入河排污口清單,並報縣水防辦備案。

(二)5月31日前,已經取得排污許可的企業到市生態環境部門完成登記備案。

(三)10月31日前,完成我縣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之後開展入河排污口的監測及規範化管理工作;11月5日將入河排污口登記表及現場照片等相關電子資料、整治工作報告等資料彙編,正式上報縣水防辦建檔備案。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

入河排污口整治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務,是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性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應高度重視,要充分發揮河長制統領作用,各級河長切實負起責任,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各鄉鎮、工信、公安、財政、生態環境、住建、園林、水利、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應密切配合,嚴格履行各自職責,落實主體責任。各相關單位要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強力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二)組織現場核查,加強技術幫扶

縣水防辦要採取抽查檢查等方式對縣級排查整治工作進行現場核查,確保排查溯源工作質量。對於核查中發現的問題,積極協調上級技術單位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

(三)加強台賬管理,嚴格銷號制度

縣水防辦建立地表水斷面—排污口—污染源清單。對確認保留的入河排污口(點)的污染源頭、污水水質水量、引流方式及監管、運行等情況建立台賬進行管理。對違規入河排污口設置單位,應對其限定時間完成整治;對不能完成入河排污整治任務的,縣水防辦將進行掛牌督辦。

(四)加強信息公開,強化公眾參與

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完成後,市生態環境局沁縣分局要對保留的各入河排污口統一安置標識牌,公開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接受公眾監督。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12

為進一步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根據市政府《市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政辦函[]147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下達20xx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的通知>》(發[20xx]7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面啟動四鎮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完成鎮和鎮集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基本實現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生活污水處理率100%;農村鄉鎮建成區(中心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不低於30%;開展生活污水處理的農村行政村比例不低於35%;分散農户開展生活污水處理比例達到60%。

二、治理方式

用化糞池的.方式治理無畜禽養殖的分散農户生活污水。用沼氣池的方式治理有畜禽養殖的分散農户生活污水。用人工濕地的方式治理集鎮生活污水。

三、工作思路

(一)建設三格、四格式化糞池。一般來説對無畜禽養殖的分散農户生活污水用三格、四格式化糞池進行治理,糞液用作農肥。此項工作主要是通過改水改廁來實現,建造標準與農村改廁標準相一致,由區愛衞辦解釋。

(二)建設沼氣池。對有畜禽養殖的分散農户生活污水一併通過沼氣池處理,沼液、沼渣用作農肥,建造標準與農村沼氣池補助標準要求相一致,由區農林水利局解釋。

(三)建設人工濕地。對於人口相對集中地區,分散農户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沼氣池初步處理後,出水再經氧化塘或人工濕地深度處理,確保達標排放至水體。

四、實施步驟

(一)制定方案。7月底前四鎮要制定農村污水處理專項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運作模式和保障措施。

(二)宣傳發動。7月底前四鎮要召開一次農村污水處理專項工作動員會,安排部署農村污水處理工作。

(三)實施建設。8月至11月為實施階段,11月底前全面完成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目標。

(四)全面驗收。12月底前對各鎮農村污水處理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成立嶽麓區農村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工作小組,於新凡同志任組、蘇春光同志任副組,區政府辦、區財政局、區農林水利局、區環保局、區愛衞辦以及四鎮行政正職為工作小組成員。工作小組負責項目日常管理和監督。

區財政局負責籌集安排專項資金;區農林水利局負責抓好沼氣技術指導,沼氣池資金申報,推進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區政府辦、區愛衞辦負責農村改廁的申報、監督、指導工作;區環保局配合其他部門做好全區農村污水處理體系建設工作的技術指導和宣傳培訓。

(二)資金保障。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經費通過申報改廁、沼氣池補助、申請環保專項資金等措施籌措資金,區財政按照改廁和沼氣池建設的補助標準提供資金配套,並設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形式對各鎮給予資金獎勵支持,同時加大對各級下撥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確保專款專用。

(三)考核保障。農村污水處理作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要內容納入區年度績效考核範疇,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將項目實施分解到各責任主體。工作小組對農村污水治理實施情況按月督查通報,年終統盤考核。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在項目支持和資金安排上予以限制,並不予評優評先,降低考核等次,給予通報批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要明確由行政一把手親自負責,並抽調人員成立專門辦公室。村組由村支部書記任第一責任人,併成立組織機構具體抓落實。

(二)加大宣傳力度。各鎮要召開各級動員大會,明確目的和意義,廣泛動員。運用報紙、電視、廣播、傳單、宣傳欄等媒體,指導村民進行化糞池、沼氣池建設工作,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羣眾的環保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增強廣大人民羣眾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三)加大工作力度。區愛衞辦和區農林水利局要進一步加大農村改水改廁和農村沼氣池建設進度,力爭多申請改廁和沼氣池建設指標;區環保局要加快人工濕地建設步伐;區財政要確保資金到位;各鎮要認真履行責任主體義務,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並促進農村改廁工作、沼氣池建設工作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機結合,確保目標任務完成。

(四)加強信息報送。建立層級信息管理和報送機制,各鎮要快速、準確向工作小組報送相關信息,確保問題和困難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13

根據江西省生態環境廳《20xx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工作要點》(贛環辦[20xx]8號)文件精神及上饒市生態環境局《關於開展信江、饒河及鄱陽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饒環水字[20xx]2號)工作部署,經研究,制定《婺源縣開展饒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為保障此專項整治行動順利開展,現將有關事項明確如下:

一、工作目標

利用4月1日至7月30日的120天時間,按照“有口必查、全面整治”的原則,對我縣饒河(樂安河)幹流段及其主要支流各類入河排污口展開一次全面排查、溯源、整治,做到摸清底數、建立名錄、完善信息,對各類入河排污口排水情況進行監測,掌握污染物排放狀況,實行有效的溯源整改,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

二、排查整治時間和範圍

1、排查整治時間:從20xx年4月1日到7月30日。

2、排查整治範圍:重點對我縣“十四五”地表水監測斷面(江灣鎮汪口、許村鎮大源、太白鎮玉坦、秋口鎮秋口、蚺城街道西門大橋、共產主義水庫)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匯水區上游所有的排污口和支流(或溪流),開展排查、監測、整治。

三、整治工作內容

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在20xx年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行動和20xx年專項行動的基礎上,總體按照“實地複核、查缺補漏、排污監測、溯源整治”的工作流程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實行“邊排查邊整治”方式,由各鄉(鎮、街道、園區)結合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對原清單中38個排污口(含已納管)進行整改回頭看,實地複核有關整改情況;重點落實新發現入河排污口座標、特徵、照片等信息,及時納入清單進行管理。對未納管的入河排污口同步開展監測,實時掌握其污染狀況信息,為下步的'整治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針對前期整改未到位和新發現的排污口,各鄉(鎮、街道、園區)要依實際情況採取納管、封堵或規範化整治等措施進行整治,對有明確排污主體的,督促其開展整治;不能明確或無排污主體的,由各鄉(鎮、街道、園區)承擔整治責任,自行開展整治工作。通過監測結果顯示水質監測超標的排污口,在立行立改的基礎上,同步組織溯源分析和污染源排查(必要時可依託專家或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排查出的固定企業污染源及時報告縣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四、具體要求

縣生態環境局負責此次專項整治行動牽頭協調調度工作。要按照此次行動時間任務要求,根據“安全第一、全面排查、把握重點、積極整治”原則,統籌推進各項排查與整治各項工作任務。由縣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負責查處涉入河排污口的違法排污行為;縣環境監測站配合各鄉(鎮、街道、園區)開展入河排污口的監測工作。

各鄉(鎮、街道、園區)要準確把握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範圍和要求,指定專人負責,選派精幹力量,紮實開展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要點請參照20xx年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行動中《上饒市入河排污口排查行動工作要點及注意事項》執行。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14

一、出台背景

二、主要內容

(一)目標任務。

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形成入河排污口問題清單,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

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形成權責清晰、監管到位、管理規範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

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規範化建設,納入省級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實行統一管理。

(二)排查溯源。

《方案》指出通過三個不走開展排查溯源。

一是組織排污口排查。鹽源生態環境局統籌對全縣行政區域內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溯源工作,組織開展排查整治工作及日常監督管理。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要求,全面開展排查,摸清各類入河排污口的分佈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徵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建立本行政區域內入河排污口名錄,形成入河排污口問題清單。排查範圍分為重點區域和一般區域。重點區域以境內雅礱江流域幹流、重要支流和瀘沽湖岸線為主,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向陸地延伸,形成網狀排查全覆蓋。除重點區域以外的為一般區域,重點關注人口集中、工業聚集、排污問題相對突出、羣眾反映強烈、環境風險高、生態敏感脆弱區域。

二是確定排污口責任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兜底的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對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入河排污口,要開展溯源分析,查清入河排污口對應的排污單位及其隸屬關係,明確責任主體;經溯源後仍無法確定責任主體的,由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作為責任主體,或由其指定責任主體。責任主體負責入河排污口監測整治、規範化建設和維護管理。

三是同步監測研判排污狀況。鹽源生態環境局要按照“邊查邊測”原則,結合排污許可相關要求,督促指導各排污單位對本單位廢水開展自行監測,指導各責任主體對入河排污口開展自行監測,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水質、水量、污染物種類。監測必測指標為pH、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其他特徵污染物監測指標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有污染源普查監測、監督性監測或在線監測數據等有效監測數據的入河排污口,可直接使用其監測數據。重點區域既上岸查污染源和排污口,又同步開展相關河(湖)段水質監測,切實掌握流域水環境突出問題及成因,推動實現精準治污。

(三)實施分類整治

一是明確入河排污口分類。根據《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xx),將入河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種類型。此前按《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分類、命名的入河排污口應重新命名、編碼。醫療機構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參照工業排污口中工礦企業排污口管理。

二是明確整治要求。根據“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並一批、規範整治一批”要求,問題排污口由各責任主體按照“一口一策”原則制定整治方案,以截污治污為重點,結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統籌開展整治工作。對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等排污口的整治,做好統籌,避免損害羣眾切身利益,確保整治工作安全有序。對確有困難、短期內難以完成整治的責任主體,可合理設置過渡期,指導幫助整治。鹽源生態環境局牽頭建立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通過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取締、合併、規範,最終形成需保留的入河排污口清單。取締、合併的入河排口可能影響防洪排澇、堤防安全的,要依法依規採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已按《長江、黃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類規則(試行)》排查出的城鎮雨洪排口、農田退水口、溝渠、河港(湧)、排乾等,納入其他排口予以保留。

三是要依法取締一批。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內設置的入河排污口,由保護區主管部門依法採取責令限期拆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要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合理制定整治措施,確保相關區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和供水安全。

四是要清理合並一批。對於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覆蓋範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原則上予以清理合並,污水依法依規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內企業現有入河排污口應清理合並,污水通過截污納管由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統一處理。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外的工礦企業,原則上一個企業只保留一個工礦企業排污口,對於廠區較大或有多個廠區的,應儘可能清理合並排污口,清理合並後確有必要保留兩個及以上工礦企業排污口的,應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覆報鹽源生態環境局核准。對於集中分佈、連片聚集的中小型水產養殖散排口,原則上統一收集處理養殖尾水,設置統一的入河排污口。

五是要規範整治一批。鹽源生態環境局要按照有利於明晰責任、維護管理、加強監督的要求,組織開展排污口規範化整治。對存在借道排污等情況的入河排污口,要組織清理違規接入排污管線的支管、支線,推動一個排污口只對應一個排污單位。對確需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個入河排污口的,要督促各排污單位分清各自責任,並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對存在佈局不合理、設施老化破損、排水不暢、檢修維護難等問題的入河排污口和排污管線,應有針對性地採取調整入河排污口位置和排污管線走向、更新維護設施、設置必要的檢查井等措施進行整治。入河排污口設置應當符合相關規範要求並在明顯位置樹標立牌,便於現場監測和監督檢查。

(四)嚴格監督管理。

《方案》指出要嚴格監督管理,一是強化規劃引領,二是規範設置審批,三是加強監督管理。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原則,各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協作,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鹽源生態環境局:負責全縣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以及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縣水利局:負責根據河道及岸線管理保護要求指導入河排污口設置。縣城管局:負責督促指導城市垃圾填埋場等排污口排查整治,負責督促指導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及雨水排口的整治。縣交通運輸局:負責督促指導公路、碼頭排污口排查整治。縣農業農村局:負責督促指導農田退水口、大中型灌區排口、水產養殖排污口、畜禽養殖排污口排查整治。縣衞健局:負責督促指導醫療機構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鹽源生態環境局應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各責任主體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對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開展監測,水生態環境質量較差的'地方應適當加大監測頻次。開展城鎮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的溯源治理,加大對借道排污等行為的監督管理力度,嚴禁合併、封堵城鎮雨洪排口,防止影響汛期排水防澇安全。

四是嚴格環境執法。鹽源生態環境局要加大入河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入河非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監督管理借道排污的,溯源確定責任主休,依法予以嚴厲查處。

五是按時驗收銷號。鹽源生態環境局要根據已制定的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組織對已完成整治的入河排污口開展現場核查驗收,驗收合格的,及時予以銷號,並將相關材料報送州生態環境局和其他州級行業主管部門備案;驗收不合格的,要責令排污單位重新整治,堅決杜絕虛假整改、敷衍整改。

三、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縣政府統籌、部門抓落實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機制。各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日常監管,督促相關責任主體落實整治責任,確保排查整治工作落實到位。

(二)嚴格考核問效。鹽源生態環境局要會同縣發改、財政、自然資源、住建、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部門,加強政策協調、工作銜接,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形成工作合力。對在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等行為的,將依紀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三)加強公眾監督。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宣傳普及,引導公眾投身河(湖)保護和建設,增強公眾對污染排放的監督意識。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要通過標識標牌、顯示屏、網絡媒體等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鹽源生態環境局要通過政府的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台,依法公開並定期更新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信息。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15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根據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相關要求,在本區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掌握松江區入河排污口排污狀況及規律,為進一步改善本區水環境質量奠定堅實基礎。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生態環境部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本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通過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範的長效監管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二、總體要求

堅持“水陸統籌,以水定岸”,按照“全覆蓋、重實效、能操作”的原則,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完成本區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監測、溯源,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為持續改善本區水生態環境質量夯實基礎。

三、範圍和對象

1.範圍。全區所有河道、湖泊及小微水體納入排查範圍。

2.對象。排查對象為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等向河道、湖泊排污(水)的排污口。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徵,初步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農業農村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港口碼頭排污口、城鎮雨洪排口、其它排口等六種類型。

四、工作任務

按照《上海市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分為四個步驟(排查、監測、溯源和整治)開展全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1.排查。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掌握排污口的數量及其分佈,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

2.監測。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瞭解和掌握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情況,並輔助溯源和整治。

3.溯源。在排查、監測基礎上,同步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

4.整治。在排查、監測和溯源的基礎上,制定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方案,有效規範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五、工作內容和方法

(一)統籌整合信息。全面收集整理各類入河排污口、水系分佈等相關信息資料,將原來分散的生態環境部門污染源及排污口監管信息,水務部門入河排污(水)口設置管理和歷史排查信息以及河湖水系、雨污水管網等信息,民政部門行政區劃信息,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建設、房管等部門有關涉水排放信息等進行有效整合,統籌納入上海市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綜合管理平台,為我區全面排查奠定基礎。

(二)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以人工現場排查為主,輔以衞星遙感、無人機航測、無人船+測掃聲吶等技術手段,對排查範圍河道及對象進行全面調查,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將排查發現的各類入河排污口統一編碼,建立全口徑的入河排污口名錄,全面掌握入河排污口的.數量和分佈。

(三)開展入河排污口監測。現場排查時,對有水排放的排污口要開展快檢或者實驗室監測,輔助排污口溯源和後續整治工作。

(四)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在人工排查基礎上,同步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基本查清污水來源。溯源主要通過現有資料核對,現場踏勘、監測數據輔助等手段,對能現場查清來源的單一性質排污口,現場進行溯源核定;少量疑難排污口,根據現場需要,積極探索使用探地雷達、內窺電視檢測系統、示蹤劑等技術手段。要發揮部門聯動機制,對涉及經濟、水務、建設、房管、農業農村、交通、綠容等部門的排污口開展聯合溯源。

(五)分類整治入河排污口。在排查、監測、溯源基礎上,按“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並一批、規範整治一批”和“一口一策”的工作原則,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分類推進入河排污口規範整治。問題簡單能夠立即解決的,要立行立改;對問題複雜或整治較為困難的排污口,要制定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單位,確保整改落實到位,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河湖水質逐步改善。各街鎮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結合污染源的日常監督管理,建立入河排污口分級分類行業監管機制,落實各類排污口管理責任主體。充分發揮河湖長製作用,結合河湖長巡河工作機制,落實巡查、監測、管理聯動,防止問題回潮、反彈,實現入河排污口動態更新,推動形成更加科學完備的監管體系和長效管理機制。

六、任務分工

落實各街鎮及經開區屬地管理、行業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責,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區級相關部門和各街鎮及經開區依法履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各街鎮及經開區

各街鎮及經開區務必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強化專項整治工作力量配備,根據排查、監測、溯源情況,制定整治方案,推動開展整治工作,並建立落實長效管理機制。

(二)區級有關部門

區級有關部門依據部門職責和本行業法律法規,督促指導各街鎮及經開區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並做好以下工作:

1.區生態環境局牽頭推進本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統籌收集整合全區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資料,統一全區排查溯源整治基本要求,對專項行動實施統一調度。梳理彙總工業污染源及排污口監管信息,督促指導工業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整治工作。

2.區財政局配合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所需經費的統籌及落實工作。

3.區經委督促指導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完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協助和配合開展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4.區水務局彙總提供全區污水管網、雨水管網、入河排污(水)口現有的調查信息(包括名稱、位置、登記審批等)、全區河湖清單及水系矢量圖等資料,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督促指導城鎮雨洪、生活污水(含城鎮和農村)等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和推進污水管網覆蓋範圍內工業企業、港口碼頭、生活污水納管工作。

5.區農業農村委彙總提供全區農田退水口、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資料,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督促指導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田等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6.區交通委彙總提供全區公路、港口碼頭、臨河交通工程等污水排放資料,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督促指導公路、港口碼頭、臨河交通工程等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

7.區建設管理委彙總提供全區臨河在建和待建建築工地(包括基本信息和沖洗廢水處理排放情況)等資料,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督促指導建築工地等排污口整治工作。

8.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督促指導居民小區等排污口整治工作。

9.區綠化市容局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督促指導公園、綠地等的排污口整治工作。

10.區國資委及相關企業配合各區級部門、所在街鎮及經開區做好入河排污口有關資料整理和排查整治工作。

七、工作節點安排

為更有利於專項行動推進落實,在充分考慮各街鎮及經開區相關工作量的基礎上,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工作節點分區域實施,穩步推進,總體節點安排如下:

20xx年12月底前: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整合提供入河排污口排查準備相關資料;印發《松江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所有河道的排查及市級河道的排查、監測、溯源工作。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轄區內總河(湖)長度50%的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20xx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本區全部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

20xx年:制定印發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持續推進整治工作,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八、保障機制

(一)強化組織領導

區生態環境局牽頭推進本區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具體負責市級、區級、鎮級和村級河道的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各街鎮及經開區是轄區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應配合區級部門做好市級、區級、鎮級和村級河道入河排污口的排查、監測、溯源工作,並負責轄區內所有河道問題排口的整治工作。同時,保障好鎮級、村級河道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及轄區內所有問題排口整治工作的資金,按期完成轄區內所有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任務。

區級各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堅持做到排查無盲區、整治無死角。相關排查整治工作情況納入河長制工作考核。對履職不力、進展遲緩、弄虛作假等問題突出的,採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等措施;對於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

(二)加強溝通協調

各街鎮及經開區要加強統籌協調,構建屬地政府牽頭、部門參與、社會監督的工作格局。建立生態環境、水務、農業農村、經濟、交通、建設、房管、綠容等多部門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討排查整治中的難題。各相關部門和各街鎮及經開區要明確一名聯絡員,具體負責工作對接、報送信息等。

(三)強化信息公開

各街鎮及經開區和區級相關部門要建立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鼓勵通過政府的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等渠道,集中展示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定期公開排查整治進展情況。可邀請新聞媒體、公眾等參與排查整治,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