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技術方案彙總六篇

來源:文萃谷 2.85W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技術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技術方案彙總六篇

技術方案 篇1

作為電力企業施工質量的重要保證,技術管理在整個施工中佔有重要位置。電力施工中的技術管理貫穿於整個施工過程,是確保各項施工技術可行的措施,同時,也是電力施工工程的客觀要求。對於當前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施工管理者及時採取解決措施,充分發揮施工技術管理的作用,以保證施工質量。

1電力施工工程的特點分析

當前,隨着我國電力工程施工的不斷增多,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得到了明顯提升。相比於其他工程而言,電力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涉及的領域較廣。從電力工程的施工現狀看,它具有以下3個特點。

1.1複雜性

電力工程施工項目涉及的內容較多,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和專業性,需要多個相關工序的銜接配合,並在施工前全面考慮施工材料、施工設備和施工技術等方面的內容。此外,因電力工程消耗的物力、人力、財力較多,考慮到電力系統的安全,還需要採用大量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作為支撐。

1.2準確性

在現代科學技術廣泛普及的背景下,一些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設備被廣泛應用於電力企業中,這對施工是極為有利的,可精確檢測施工中的一些關鍵程序、參數,確保施工中各個細節的完整、良好。此外,在現代社會中,電力施工的'精確性和安全性逐漸成為施工必須具備的特性。因此,確保施工質量良好的另一種有效方法是在施工過程中做到精細化管理,並確保各個施工環節的良好銜接。

1.3週期較長

相比於其他工程而言,因考慮到電力能源的輸送可靠性和其他相關要求,電力企業的施工建設週期較長,從確定項目施工方案到施工竣工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較多,且投資較大,在運行前沒有任何效益。因此,在施工的資金和管理方面,都要嚴格落實施工技術管理,發揮其應有的工程支持作用。

2電力施工工程技術管理的內容

電力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涉及諸多內容,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從實際的施工應用看,主要涉及人力資源管理、施工成本控制、質量安全控制等;從其自身的性質看,具有特殊的管理內容,比如施工工程的技術交底、施工安全管理等。電力施工技術管理是一項技術含量高、勞動強度大和時效性強的工作,一般由電能生產、電力能源輸送技術管理及其各項技術管理組成。

3電力施工技術管理的現狀

3.1施工技術交底不完善

技術交底是技術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電力工程控制的重要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只有嚴格按照交底標準進行技術交底,才可確保施工的質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但在實際的技術交底過程中,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技術交底工作難以徹底落實。

3.2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

技術管理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是技術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水平。在電力施工中,部分技術管理人員不具備相應的工程投資理念,且對工程的實際狀況不瞭解,導致在前期的施工材料採購中與工程實際相脱離,採購的材料不是施工所需要的;一些技術管理人員欠缺綜合分析施工的能力,且未將施工項目的監控工作落實到位,嚴重阻礙了施工的順利進行。

3.3技術管理流程不規範

在技術管理體系中,供電技術是較為關鍵的組成部分,貫穿於整個施工過程。在電力工程的施工體系中,後勤部門、技術部門和財務部門等都與施工的進度、質量有直接關係。其中,財務部門負責工程的各項資金管理,並對施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後勤部門和技術部門在工程的不同階段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這樣易造成部門間的分工模糊、權責不清,且不具有良好的協調性,進而導致技術管理流程難以順利進行。

4完善電力施工技術管理的措施

4.1落實技術交底工作,規範施工

針對當前我國電力施工中技術交底不徹底、不嚴格的現象,電力企業需要建立系統的監督保障機制,提高施工技術交底的質量和實效性,嚴格監督施工過程。如果發現違反技術交底的行為,則要及時糾正,並追究相應責任,以提高技術交底的落實率。此外,從安全方面看,施工單位要明示施工中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對施工人員的操作進行規範化指導,加強安全防範措施,從而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切實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電力工程的施工單位在施工前,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範操作流程,明確並落實技術管理中的責任;加強施工標準化建設,將施工規範化作為標準化體系建設的中心,必要時可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重視績效考評的作用,進一步規範管理行為,以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

4.3提高技術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技術管理的主體是技術管理人員,其素質水平直接決定着技術管理工作的質量。施工單位要定期的對技術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教育,並舉辦多樣的技術交流活動,落實獎懲制度,形成系統化的模式,以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5結束語

在電力施工中,技術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工程進度和質量有直接的影響,施工單位需根據自身特點採取有效的措施,以確保技術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技術方案 篇2

一、本所基本情況

本所成立於XXX年XX月XX日,系全額撥款的全民事業單位,批准編制人數X人,現有職工總數X人,現有專業技術人員X人,其中高級職稱X人,中級職稱X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X人。

本所業務範圍:負責轄區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衞生綜合管理,編制和執行年度養護計劃,對養護企業作業質量進行監督考核,合理使用養護資金,承辦有關招投標工作,承擔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的具體工作,組織實施上級指令性任務。

根據本所業務範圍和工作職能,現設辦公室、綜合計劃科、設施管理科、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二、崗位設施原則

1、因事設崗、崗職對應。以“事”為中心,按照工作的需要,確定崗位和職務層次,明確崗位職責,做到有事有崗有責。

2、重點導向、競爭激勵的原則。設崗從單位實際出發,注意向重點業務學科崗位、一線工作崗位傾斜,引入競爭機制,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3、結構合理、羣體優化的原則。按照崗位有層次、結構要合理、組合最優化的要求,依據單位各科室專業技術工作崗位的'性質、專業的特點及擔負的責任,選擇最適用的職務主系列和非主系列,確定各系列最適合的檔次,配置每個系列最適當的崗位職數,發揮羣體最佳效能。

三、組織機構

本所成立職稱工作小組,全面負責本所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設置、聘任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成員名單:XXX、XXX、XXX、XXX,由XXX同志任組長。

四、崗位設置方案

1、主系列與非主系列的設置

根據本所的業務範圍和工作職能,主系列為工程、經濟,非主系列為會計、檔案等。

2、高、中級職務結構比例

按本所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確定崗位職數,其中高級職務按現有人數的15%設置,中級職務按現有人數的40%設置。高級職務和中級職務均留出5%的職數,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晉升或引進人才之需。今後根據人員結構變化情況及時申請調整。

3、各部門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設置

1)工程管理,設高級職稱X人,中級職稱X人。

2)綜合計劃,設高級職稱X人,中級職稱X人。

3)財務管理,設中級職稱X人。

4)檔案管理,設中級職稱X人。

五、關於專業技術職務的聘任

在設崗的同時,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制定崗位職責、崗位聘約,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重新聘任,簽訂聘約,頒發聘書。

技術方案 篇3

  一、全面試驗,做好試驗記錄。

1、由於管路改造後水力損失增大,改造後的技術供水泵出水壓力比其它技術供水泵出水壓力有所降低,機組技術供水總流量有所減小,為了使機組技術供水流量滿足設計要求,必須對機組技術供水流量進行重新分配試驗。所以試驗記錄內容(不限於)如下:

(1)用3#技術供水泵供分別供4、5、6號機組運行,運行72小時,記錄每台機組上導、下導、水導和空冷器及供排水壓力及流量情況,SFC冷卻器供排水壓力及流量情況。

(2)技改後的技術供水泵和其它技術供水泵排污前、後(上排污時、下排污時分別進行測試)的出水壓力,機組供水總流量,上導、下導、水導和空冷器及供排水壓力及流量情況,SFC冷卻器供排水壓力及流量情況。

(3)機組冷卻水流量分配前後的上導、下導、水導和空冷器供排水管路閥門調整記錄;機組冷卻水流量分配後,技改後的技術供水泵和其它技術供水泵排污前、後的出水壓力,機組供水總流量,上導、下導、水導和空冷器供排水壓力及流量,SFC冷卻器供排水壓力、流量。

(4)濾水器的排污情況,排污時間,濾水器排污時對機組的影響。

(5)技術供水泵電機啟動、運行時的電壓、電流。

2、在不影響第一階段的.運行送水任務的情況下,建議試驗安排在xx月xx日至xx日進行。

二、技術供水系統改造效果的分析評價。

實驗完成後,將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整理後交引黃工程總公司機電處,由機電處組織有關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對實驗成果進行分析評價及驗收。

  xx管理處

技術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第五章第一節“方案的構思方法”第2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設計分析”。本課時是在上課時進行了“設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方案構思”,並形成多個方案,為後面“方案的比較和權衡”作準備,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怎樣把在設計分析階段產生的模糊的,零散的、不繫統的設計想法變為能看得到的、比較完整的具體方案呢?這就需要藉助一定的構思方法。方案構思的方法很多,教材上主要介紹了四種方法:草圖法、模仿法、聯想法和奇特性構思法。介紹構思方法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有效地進行方案構思。為了讓學生能循序漸進地掌握方案的構思方法,並有效地進行方案的構思,我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整合和處理,設置了四個台階式構思方法“畫”——“仿”——“移”——“破”,並對每一個構思方法設計了相應的遞進式的構思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瞭解方案構思的幾種常用方法;

2、能靈活地運用草圖法、模仿法和遷移法等方法進行方案的構思;

3、通過積極參與課堂中台燈和相框的方案構思實踐活動,感設計的快樂,培養富於想象、敢於表現、勇於創新的個性品質良好的合作交流態度及正確的版權意識。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克服對“方案構思”的畏難情緒,合理安排好課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使學生感受到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親身參與方案的構思,體會草圖法、模仿法和遷移法等方法在方案的構思中綜合運用。

教學實施策略

1、在開篇展示構思巧妙而且學生比較熟悉的設計作品(圖片和實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慾望;

2、設計台階式(由易到難)的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能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進行構思,並形成方案,享受到成功和創造的快樂;

3、對學生在方案構思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亮點進行及時有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對方案構思的自信心

4、通過大量的設計案例,對學生進行信息刺激,激發他們的創造靈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貫徹以下理念: 方案構思並不難; 相信自己的創造潛能;交流和合作是設計中的非常重要的品質,要敢説善聽。

教學過程:

1、 複習回顧上課時內容:設計分析過程“三要素”是什麼?

2、 從設計作品欣賞(可自由選擇)導入新課

 3、 介紹“方案構思”的'思維方式:比較“設計分析”和“方案構思”的思維方式:(1) 設計分析是一個思維發散的過程,其特點在一個“分”字。(以枱燈的設計分析為例)(2) 方案的構思,把我們在設計分析過程當中產生的模糊的、零散的、不繫統的想法,建構成完整、具體的方案,其特點在一個“構”字,

4、 學習並實踐方案構思“四法”

“畫”——畫草圖

“仿”——模仿

“移”——遷移

“破”——奇思妙想

通過一些實例(圖片或視頻)給學生從感官上對方案構思的四種方法有一定的瞭解,並引導其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

5、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四種構思方法,可以概括成四個字:畫、仿、移、破。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希望同學們明白兩點:(1)方案構思並不難;(2)你們每個人都有着巨大的創造潛能。方案的構思方法有很多,我們今天學習的只些其中一部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網絡和書籍作進一步的瞭解。其實,不管用什麼方法,其最終目的就是方案的構思實踐服務。所以,最重要的同學們要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多實踐多創造!

6、佈置作業:

構思一份設計方案:題目為枴杖或可以另選題目可從其功能、結構、便攜等出發,如:

支撐腳的設計、

報警功能、

照明、報時……

技術方案 篇5

論文摘要:熱浸鍍鋅是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一種鍍鋅方式,本文提出了熱鍍鋅優化工藝及降低鋅耗途經,採用優化後的熱鍍鋅技術,能有效實現降低熱鍍鋅成本及鋅鋅耗是鍍鋅企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論文關鍵詞:熱鍍鋅,鋼構件,優化工藝,降低鋅耗

1.引言

表面鍍鋅作為一種鋼鐵製品表面處理的最常用方式之一,自它誕生起就一直被廣泛的應用於各行各業之中。熱浸鍍鋅是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一種鍍鋅方式,它能使工件獲得較厚的鍍鋅層,一般鋅層平均厚度可達到50微米以上,並具有鍍層均勻、附着力強、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其傳統工藝流程主要是先去除工件表面油污,再將工件酸洗除鏽,水洗後放入溶劑中清洗(溶劑有氯化銨、氯化鋅或是氯化銨和氯化鋅的混合液等),然後將工件放入鍍鋅槽中鍍鋅,最後甩幹整修後完成。

國外發展了多種熱鍍鋅技術。包括在鋅浴中添加合金元素的多元合金、鋅錳合金、鋅鎂合金和鋅鎳合金熱鍍鋅以及高温鍍鋅。在熱鍍鋅過程中,由於一般國內熱鍍鋅廠普遍採用濃硫酸、濃鹽酸等強腐蝕性溶液作為酸洗溶劑,使得工件在經過熱鍍鋅後,工件也會發生氫脆現象,個別還會有工件表面被過度腐蝕,形成表面缺陷。另外由於加工工藝以及工件的幾何形狀,有時會產生鋅料黏結的現象。如螺栓熱鍍鋅時,螺栓的螺紋處常會產生鋅料黏結的情況,影響螺栓的正常使用。

針對以上情況,也相應的產生了一些新的工藝。如嘉興平湖某熱鍍鋅廠在酸洗這個環節上就採用了不同於傳統的溶液配方進行工件的除鏽,其所用溶液腐蝕性大大降低,但卻仍能達到除鏽的目的。

2.熱鍍鋅優化工藝

2.1工藝流程

優化後的工藝流程如下:鋼構件→複合除鏽劑除鏽→温水水洗→複合助鍍劑(除鐵)→熱鍍鋅→水冷卻→低鉻鈍化→檢驗→包裝。

2.2熱鍍鋅優化工藝

熱鍍鋅優化工藝是指使工藝更加合理、趨於科學,其目的在於提高鋼構件表面質量,減少影響鋅耗的鐵及其它雜質的產生量及控制不合格產品的發生,降低鍍鋅成本。以批量熱鍍鋅生產為例,具體有以下方面優化。

2.2.1酸洗、水洗工序的優化

酸洗工序主要是除去鋼構件表面的鐵鏽,鍍鋅時融熔的鋅才能與鋼基體反應生成鍍鋅層。若酸洗不乾淨表面還殘留鏽斑未被除掉,工件進入融熔的鋅液時鏽斑阻礙鋼基體表面與鋅反應生成鋅鐵合金層,從而產生漏鍍點(塊),導致返工重鍍;單一酸溶液在新酸或浸泡時間長會導致構件表面出現過腐蝕和析氫現象,過酸洗時產生了粘附性很強的泥渣,在鋼表面很難沖洗掉,就無法鍍上溶劑,析氫現象在鋼基體內貯存的氫氣在鋅液中受熱釋放破壞了鍍鋅層的結晶而產生灰斑,導致工件漏鍍返工重鍍甚至報廢。水洗工序主要是洗掉工件表面的鐵鹽及雜質,減少鋅灰、鋅渣的生成。

(1)區別工件鏽蝕程度分開酸洗

進入熱鍍鋅生產線的工件,包括待熱鍍鋅工件和預製件,在存放期間要防止嚴重鏽蝕。對於已經出現嚴重鏽蝕的鋼製件和一般輕微鏽蝕的鋼製件要分開進行酸洗。腐蝕程度不同,酸洗時間亦應不同,以防止輕微腐蝕的鋼製件在酸洗時出現過酸洗,避免析氫現象和鋼製件表面出現麻坑。對嚴重鏽蝕的工件採取方法:①物理機械除鏽法,酸洗一定時間後針對部分未脱鏽層用小鐵鏟剷除;②酸洗浸濕工件後再吊出放置10~24小時讓工件生成新鏽,這樣除鏽效果好;③在中等濃度酸中浸泡一定時間用抽酸電機抽酸使酸液產生波動,沖刷掉附着的鏽皮。為避免工件重疊酸洗不乾淨,在工件酸洗前進行裝筐,對角鋼工件隔開疊放或裝入特製的筐具中,對鋼板工件進行掛籠酸洗,這樣酸洗速度又快又好。

(2)使用複合除鏽劑代替單一的鹽酸或硫酸水溶液除鏽

單一鹽酸溶液易揮發,易過酸洗,少量油污不能很好清除,本廠除鏽主要採用鹽酸再加複合溶劑,複合溶劑中有烏洛托品、SLS活性劑、TX-10、添加劑,其優點在於酸洗速度快而不過酸洗,減少酸霧的逸出揮發,節約鹽酸。一般情況下1t鹽酸可清除40t以上鋼構件表面的鐵鏽,較直接使用鹽酸節省33%左右。常温複合鹽酸酸洗液配方中的鹽酸是主要成分,烏洛托品是一種緩蝕劑,TX-10具有活化滲透作用,SLS活性劑能起到潤濕和滲透複合作用,同時具有抑制酸霧的作用;添加劑是一種含羧酸的有機物,可與Fe、Fe起絡合作用,降低鹽酸酸洗液中的鐵離子含量,有利於減少鋅液中鋅鐵合金(鋅渣)的產生和提高鋼製件表面鍍鋅層的延展性。

(3)酸洗後採用温水洗

採用温水洗,主要是考慮能很好的沖洗、溶解掉粘附在鋼件表面的鐵鹽,減少帶入下道工序(助鍍)中的鐵鹽。因為要達到一定温度(大於25℃)才能起到快速清除鐵鹽的效果,從節約能源角度考慮,本廠將鋼構件熱浸鍍鋅後水冷卻池中的70℃熱水不斷引進到清洗池中,起到温水清洗和維持清洗水的潔淨作用。

2.2.2助鍍劑工序的優化

(1)助鍍劑的有效成分和最佳工件條件

鋼構件在熱鍍鋅前浸粘助鍍劑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鋼件在熱浸鍍鋅時,使其表面的鐵基體在短時間內與鋅液起正常的反應而生成一層鐵-鋅合金層。其作用機理為:

(a)清潔鋼鐵表面,去除掉酸洗後鋼件表面上的一些鐵鹽、氧化物及其它髒物。

(b)淨化鋼件浸入鋅液處的液相鋅,使鋼件與液態鋅快速浸潤並反應。

(c)在鋼件表面沉積一層鹽膜,可將鋼件表面與空氣隔絕,防止進一步微氧化。(e)塗上溶劑的鋼件在遇到鋅液時,溶劑氣化而產生的氣浪起到了清除鋅液上的氧化鋅、氫氧化鋁及碳黑顆粒等的作用。通常選用的助鍍劑為ZnCl·2NHCl,當工件在浸入鋅液時,助鍍劑鹽受熱後首先發生分解:

ZnCl·2NHCl→ZnCl(NH)+NH↑+2HCl↑

分解釋放出的氨氣和氯化氫氣體與工件表面殘留的氧化物及鋅液表面形成的氧化鋅發生反應:

FeO+NH+2HCl→FeCl(NH)+H0↑

ZnO+NH+2HCl→ZnCl(NH)+H0↑

以氯化鋅和氯化銨混合組成的助鍍液,ZnCl·2NHCl是有穩定成分的化工雙鹽,易結晶在鋼件表面。其中NHCl在助鍍劑中的作用是最根本的,但NHCl易揮發,所以含量不能太高,以避免工件在浸鋅過程中形成過多的煙霧。ZnCl起到塗層作用,可減少工件在酸洗之後和浸鋅之前的氧化。同時,以ZnCl·2NHCl為氯化鋅和氯化銨混合組成基礎的助鍍劑有很好的自動乾燥效果。據研究報道,在歐洲氯化鋅和氯化銨混合比約為0.8;在美國及日本通常採用三鹽ZnCl·3NHCl或四鹽ZnCl·4NHCl溶液,銨鋅比約為1.2~1.6;國內熱鍍鋅通常不烘。

幹或烘乾效果不佳,同時考慮使用成本,推薦採用1.2~1.6銨鋅比。為保持生產正常進行,一定要保持氯化銨濃度高於氯化鋅濃度0.05~0.07g/l效果最好,不能只規定氯化銨與氯化鋅濃度的總量值,一旦氯化鋅的濃度高於氯化銨的濃度,工件表面就會出現針孔狀的漏鍍。

(2)助鍍劑中鐵離子含量的控制與去除方法

助鍍劑中的鐵離子不僅增加了助鍍鹽殘餘物的黏度及清除的難度,而且由於鐵離子的存在,還增加了助鍍鹽在工件表面結晶所需要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助鍍劑中的鐵離子含量高會導致鋅渣量的增高,造成無效的鋅耗。據報道:1份鐵與鋅液結合可以形成25份的鋅渣。就助鍍劑而言,減少鐵離子的措施,需要添加以烏洛托品和FHX—1為主要成分的緩蝕劑,有機活性劑。加入一定的有機活性劑後可以使助鍍劑的分散能力、浸潤能力、乾燥速度增強,避免工件與鋅液接觸發生爆鋅現象。除鐵離子方法在70℃~80℃助鍍溶劑中添加雙氧水和氨水後進行過濾處理。在控制好溶液的'pH值在5左右時,鐵離子的量會大大減少,可以採取每週沉澱一次的方法。通過清除鐵離子,助鍍劑中的亞鐵離子可從10~20g/L降低到0.6g/L以下,鋼構件熱鍍鋅噸耗純鋅降低0.466%~1.007%,平均降低0.737%。如果年產按40000t鍍鋅件計算,按60kg/t消耗算每年最少可節約鋅40000t×60kg/t×0.737%=17.688t鋅錠;鋅錠按20xx年上半年平均29000元/t計算,每年可節約51.3萬元。

(3)助鍍劑的pH範圍

助鍍劑酸性過強,所有的鐵鹽處於溶解狀態。因此將有更多的Fe隨工件被帶入鋅液中,這將導致更多的細鋅渣的產生。特別是當助鍍劑pH>5.5時,Fe(OH)和Zn(OH)在工件表面沉析,這將阻礙鋅液與鋼基體的接觸,妨礙鋅—鐵反應的進行,造成鍍鋅層表面質量缺陷。當助鍍劑pH在3.5~4.5之間時,溶解狀態的Fe會被空氣中的氧離子逐漸氧化形成在這個pH條件下不能溶解的Fe,並以Fe(OH)的形式從助鍍溶液中沉析出來,有利於用過濾清除設備將鐵離子和雜質從助鍍劑中排出。

3.2.3鍍鋅工序的優化

鍍鋅工序是鍍鋅中的關鍵工序,鍍鋅鋅鍋的設計使用、鋅液温度控制、浸鋅時間的控制、鍍鋅起重設備的使用是鍍鋅要求中的主要控制部分。

(1)鋅鍋的設計使用

鋅鍋的尺寸設計是以滿足最大鍍鋅工件的需要而設計,設計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鍍鋅生產產量及鋅鍋的加熱方式。如果鋅鍋的設計容量太小,鍍鋅時熱量供應不上,鋅液的温度波動大,鍍鋅工件的質量難以控制,鋅温波動大鐵質鋅鍋的腐蝕加大,產生的鋅渣多,並直接關係到鋅鍋的壽命和安全。如果鋅鍋的容量太大,電耗大,鋅灰量大。設計一般要求是小時產量與容鋅量為1:(24~40),在滿足各項要求的情況下,設計中儘可能減少鋅液麪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這樣能減少鋅液的氧化及鋅灰量的產生。我廠原使用的鋅鍋長×寬×深為11.2m×1.2m×

1.5m,由於生產的需要現使用的鋅鍋為12m×1.5m×1.8m。鋅鍋材料的選用直接關係到鋅鍋的壽命,最先選用低碳鋼材料08F鋼,現在使用的專用新型鋅鍋材料WKS,鋅鍋使用壽命得以延長。在初次使用鋅鍋時在鋅鍋內表面塗抹一層專用防腐塗料保護鋅鍋內表面。初次使用時升温一定要緩慢,消除鋅鍋焊接時的熱應力,避免產生崩裂。同時需要按要求向鋅液中添加鋅鎳合金或能增加鋅液流動性的稀土多元合金。鋅液中含鎳量以0.06%~0.07%為宜,當含鋁量為0.08%~0.12%時,鍍鋅層與鋼基表面形成五鋁化二鐵(FeA1)中間相層,此層達到一定厚度時,不但可提高鍍層的粘附性能,而且可以減少鋅渣(FeZn)的生成量,平時添加純鋁、電纜鋁絲、鎳粉、稀土粉時不能直接向熔融的鋅液中進行添加,增加鋅液流動性,減少鋅液表面浮渣出現並定期打撈鋅灰鋅渣。標準《輸電線路鐵塔製造技術條件》GB/T2694-20xx中對鋅層厚度要求鍍件厚度t≥5mm,鍍層最小平均厚度86μm,最小平均附着量610g/m2;2≤t鍍層最小平均厚度65μm,最小平均附着量460g/m,標準中未對鍍鋅層上限限制,作為企業來説越接近標準下限越能節約鋅耗。影響鋅層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鋅温和浸鋅時間,當鋅温低於430℃,鋅鐵擴散速度低,不易生成足夠的鐵鋅合金層,整個鍍層就薄。當温度高於465℃時鋅層增加,鋅鐵擴散速度加快,當温度繼續升高,鋅液變稀,鋅層又變薄,但影響到鋅鍋的使用壽命。鋅温一定要避免在鋅鍋線性腐蝕區480℃和高温拋物線區500℃~530℃,所以熱鍍鋅工序必須嚴格控制鋅液温度以保證鍍件質量的穩定前提下降低鋅耗,一般鍍鋅温度控制在440℃~465℃。浸鋅時間是根據鍍件表面鐵基體與鋅液充分反應生成完整鋅層所需的時間確定,一般是在温度相同時,鍍件厚度越厚,浸鋅時間越長,隨着浸鋅時間的延長,鍍層增厚,但過分延長浸鋅時間又會使鋅層變脆,反而影響鍍層質量。兩個主要參數中採取穩定鋅温參數,從而更好地控制浸鋅時間,以前採用半自動式温度控制系統,温度波動±3℃~10℃,現採用計算機對温度進行控制,温度波動在±1℃~3℃,温度波動小容易控制浸鋅時間,從而更有效地控制鋅層的厚度,減少純鋅的消耗。

3.結論

通過此熱鍍鋅優化方案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了生產工藝,增加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參考文獻

1 吳起.熱鍍鋅溶劑的除鐵處理焊管[J].焊管,1992,(2):47-48.

2 楊冰,申曉剛,馬林.連續清除熱鍍鋅助鍍劑中鐵離子的工藝技術[J].金屬製品,20xx,24(8):15-16.

3 王琰姣.改進熱鍍鋅工藝,降低鍍鋅鋅耗[J].材料保護,20xx,26 (4):76-78.

技術方案 篇6

信息技術發展很快,為了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要求,我校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建設為重點,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中心,力爭創辦教育信息技術示範學校。結合我校校情,我們擬定了20xx——20xx學年度信息技術培訓方案。

一、培訓目的

1.使廣大教師能夠了解和掌握計算機實用基本操作知識與技能。

2.使廣大教師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簡單的教育教學信息處理。

3.使廣大教師能夠比較熟練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為教育教學及教學管理服務。

二、培訓對象

1.在校的所有教職員工。

2.學校不設定參加考試教師的年齡,對自己不參加考試的教師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計劃將來產生的後果自己負責。

3.對已經取得國家或省級計算機過關證件的教師,也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計算機實用技術考核。

4、計算機教師也應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

三、培訓的內容與要求

1.基本操作部分

①文件及文件夾的'建立、命名、保存、

②文件及文件夾的刪除、移動、重命名。

③文件內容的複製、剪切、修改和刪除、

④查找。

2.瞭解word的最基本操作,會建立新文檔,並能在硬盤和u盤上存儲、打開。文字處理部分

①文字輸入(速度、準確率)、

②排版、

③本學科試卷排版打印。

3.表格的製作部分

①繪製表格(規整表格、不規整表格)、

②設計表格、

③教案設計。

4.會使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的製作。

5.網絡知識部分:

(1)怎樣申請電子信箱及收發郵件

(2)創建自己的博客,並在博客上上傳電子教案,參加與校內外教師的集體備課活動。

四、培訓方式:

學校集中培訓,加以自學。

五、考核的方法和形式

1.考試的內容為計算機實用操作技術,不考理論知識和死記硬背的內容。具體考核的內容及要求細則,由學校組織相關專業人員統一制定。

2.本次計算機實用技術考核不再進行統一集中培訓,一律靠個人自學。

3.本次計算機實用技術考核共分三個檔次記錄成績,即:優秀、合格(過關)、不合格(不過關)。

4.對取得《教師計算機實用技術考核》證書的教師在聘用、晉職、評優、等過程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