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監測方案7篇

來源:文萃谷 3.2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監測方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監測方案7篇

監測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標

以落實《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和保障環境安全為重點,全面檢查我縣相關企業環境監測能力情況,督促落實環境保護的各項措施,督促企業整治環境污染隱患,着力解決羣眾投訴與環境信訪問題,努力改善環境質量。根據市環保局20xx年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專項檢查工作方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二、檢查時間

20xx年3月6日至8月3日

三、檢查內容

(一)大氣污染監測能力建設情況。主要是縣水泥廠和縣機動車輛檢測廠。

(二)廢水污染監測能力建設情況。主要是礦業採礦區和選礦區、集團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四、組織安排

(一)根據省、市環保部門的安排和要求,由環境監察的大隊對重點區域、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當場提出整改意見,對發現的違法行為當場下達法律文書,限期進行整改或給予處罰。

(二)對重點區域、企業進行梳理、檢查、統計完成後,召集相關企業負責人會議,明確專項檢查的重要意義,並逐個指出問題,提出整治要求和時限,要求企業明確表態,確保整治到位。

(三)採取明查、暗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對重點企業進行督查,檢查企業在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問題是否進行了整改,整治的效果怎樣,對拒不整改或整治效果不好的企業下達處罰通知並直接曝光,持續保持執法檢查的高壓態勢。

(四)在8月底,將專項檢查工作總結及專項檢查情況及時報送市環境監察支隊。

監測方案 篇2

一、監測目的

通過對各監測點開展豐水期和枯水期水質衞生監測,系統地瞭解飲用水衞生基本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發現和處置飲用水安全隱患,防範飲用水污染危害人羣健康,為加強我縣飲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和技術支持。

二、監測範圍

20xx年縣被納入省飲用水衞生監測項目縣。根據我縣行政區劃和地理分佈情況,按照省衞計委分配的監測任務量和監測點設置原則,重點開展全縣城鎮、農村居民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水質監測,加強對供水單位的衞生監測管理,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處置供水衞生安全隱患。

三、監測點設置

(一)城區監測點

市政供水:共設6個點,在我縣縣城所在地的縣自來水廠設置1個出廠水監測點,在城區按不同方位分散設置5個末梢水監測點。具體監測點包括後河污水處理廠、王家嶺小雷子門面、衞生局辦公樓、縣交警大隊(鄧家壩)、興發小區雲峯診所。

(二)鄉鎮監測點

1.集中式供水:監測點範圍涵蓋全縣所有鄉鎮,每個集中式供水水廠設置1個出廠水監測點和1個末梢水監測點。

2.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按照“選擇2所採用自建設施供水的學校納入監測網”的要求,我縣設置普安國小、湘坪希望國小2個監測點。

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

四、監測內容和方法

(一)基本情況調查:監測城市(縣、農村)飲用水狀況、供水單位、監測點等基本信息調查。

(二)水質檢測指標和頻次:按照《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GB5749-20xx),縣城區和鄉鎮監測點監測指標為水質常規指標(放射性指標不要求)和氨氮指標。

常規指標(至少檢測前面的31項)。具體指標為:1色度,2渾濁度,3臭和味,4肉眼可見物,5pH,6鋁,7鐵,8錳,9銅,10鋅,11氯化物,12硫酸鹽,13溶解性總固體,14總硬度,15耗氧量,16揮發性酚類,17陰離子合成洗滌劑,18氨氮,19砷,20鎘,21六價鉻,22鉛,23汞,24硒,25氰化物,26氟化物,27硝酸鹽氮,28三氯甲烷,29四氯化碳,30菌落總數,31總大腸菌羣。當水樣檢出總大腸菌羣時,應進一步檢驗32耐熱大腸菌羣。

消毒劑指標:33遊離餘氯

各監測點於枯水期和豐水期各檢測1次。根據今年的工作實際,8-9月份完成豐水期檢測,10-11月份完成枯水期檢測。

(三)水樣採集與保存: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採集與保存》(GB/T5750.2-20xx)執行。各類監測點水樣採樣位置:出廠水應當位於水處理完成後進入輸送管道前的取水口處,末梢水一般應當為用户水龍頭處,二次供水應當為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處,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應當為用户取水口處,分散式供水應當為家庭儲水器內。

(四)水質檢驗與評價。水質檢驗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xx)執行。水質評價按照《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GB5749-20xx)執行。

五、結果報告

監測發現嚴重的水質和健康危害問題,應當及時向轄區衞生行政部門報告並進行調查處理。

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信息(表3-7)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分佈式應用系統”上報,地址為:;

城區飲用水水質監測信息(表1,2,8)通過“國家飲用水水質衞生監測信息系統”上報【系統正在完善中,請先準備好紙質報表】,水質監測能力調查數據直報期限為11月30日,其它數據上報需在年內完成。原始資料歸檔備查【所有表格都要有完整記錄和審核簽字的紙質資料】。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將飲用水水質監測信息通過“國家飲用水水質衞生監測信息系統”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水質監測能力調查數據直報期限為11月30日,其它數據上報需在年內完成。原始資料歸檔備查。

六、質量控制

(一)承擔水質實驗室檢測的機構,必須通過計量認證或國家實驗室認可,建立實施全過程質量保證措施,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使用快檢設備開展現場水質檢測,必須經過儀器校驗。

(二)承擔各項監測任務的專業人員,必須經過相關專業技術培訓,統一工作標準和要求。

(三)通過網絡直報的監測數據資料要採取嚴格的質量審核制度,指定專人擔任審核員,對監測數據進行審核後方可上報。未通過審核的信息,應當在信息退回後5個工作日內完成數據訂正,並重新上報。

七、工作分工

為圓滿完成20xx年飲用水衞生監測任務,縣衞生計生局成立全縣生活飲用水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具體人員名單如下:

縣衞生計生局制訂本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及時將監測信息報告縣政府,並通報縣水利、建設等相關部門。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按要求完成轄區內水樣採集、實驗室檢測、現場衞生學調查、監測結果分析、總結報告等工作。

監測方案 篇3

為了確保放射源周圍環境的安全,瞭解放射源擬用位置周圍環境的輻射現狀,特制訂本計劃。

一、委託山西省輻射環境監督站承擔放射源擬用位置周圍環境輻射劑量的監測。

二、對於放射源周圍輻射環境背景值監測,按GB/T14583《環境地表γ劑量率測定規範》進行,對於放射源安裝後周圍輻射環境的監測,按HJ/T61-20xx《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範》進行。監測數據認真記錄,妥善保存,並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三、檢測內容:放射源運行期間,監測的內容主要是周圍環境γ輻射劑量率的監測。

四、監測頻次:

1、放射源正常運行時,每年進行兩次監測,數據存檔備案;

2、放射源進行維修前後,應分別進行一次監測;

3、事故發生後,在事故處理前後對其周圍環境分別進行一次監測;

4、放射源退役時,應進行一次退役監測。

五、監測點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運行和維修前後的監測點位置為:鉛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處;

2、發生事故時監測點的位置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區域。

3、放射源退役時的監測點位置為:鉛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處、過去安裝或存放場所。

監測方案 篇4

1.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方案

(1)監測點位:2個,分別為1#安居工程和2#教師公寓,具體位置見圖1。

(2)監測項目:CO

(3)監測頻率:連續監測7天,CO監測小時濃度與日平均濃度,小時濃度獲取02、08、14、20時4個小時濃度值,日平均濃度連續採樣不小於18小時。

其它大氣現狀指標利用已有歷史資料進行補充評價分析。

2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

(1)現有道路交通噪聲監測:從道路起點開始每隔300米處(共設3個點:1S——3S)在距道路邊緣距離1m處進行道路交通噪聲監測,連續監測2天,每天監測2次(晝間和夜間各監測一次)。同時記錄車流量。

(2)選擇距道路起點300米處進行交通噪聲距離衰減監測,監測二天,監測距離現有道路邊緣10、20、40、60、80m處的交通噪聲,同時記錄車流量。

(3)24h連續噪聲監測:在安居工程(最靠近該道路第1排)處進行24h連續噪聲監測。

(4)選擇安居工程進行不同高度的噪聲監測,監測二天,分別監測最臨路第一排建築物一層樓前、樓後處的噪聲,二層、三層、五層處的噪聲。

(5)聲環境敏感點聲環境現狀監測:沿線主要聲環境敏感點(安居工程),每個點連續監測2天,每天監測2次(晝間和夜間各監測一次)。同時記錄車流量,具體位置見圖1。

(6)監測項目:Leq、L90、L50、L103、水環境現狀監測

監測布點:據現場調查,項目所在區域的主要水體有大港河和西港河。擬在大港河的上游及下游約3公里範圍內佈設2個斷面進行現狀監測,西港河現狀利用已有資料進行評價。具體監測斷面見表2。

表2水環境現狀調查斷面佈設説明(見附表1)

監測項目:温度、pH、DO、SS、CODcr、BOD5、氨氮、總磷、石油類、LAS等

監測時間和頻率:3月進行1期監測,連續採樣2天,每個斷面每天採1個混合樣。

4.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

(1)監測點

周邊居民水井:在評價區域內採集3個居民點的水井。具體監測斷面見表1和圖1。

表1居民水井監測布點(見附表2)

(2)監測週期和頻率

水質監測:pH、高錳酸鹽指數、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氯化物、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大腸菌羣數共9項。

採樣點深度:取樣點深度應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內。

水位監測:同步監測地下水水位。

監測頻率:一期一天,一天一次。

監測方案 篇5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況

地下底板面標高為-6.900m,基坑開挖深度為約7.0m,

1.2場地巖土工程條件暫缺

2.監測方案的編制依據

2.1由浙江大學福建省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地下室基坑支護平面佈置圖》等;

2.3相關國家、行業及地方規範:

《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範》(JGJ120-99);

《錨杆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範》(GB50086-20xx);

《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xx);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xx);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xx);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2-20xx);

《建築地基基礎技術規範》(DBJ13-07-20xx);

《建築基坑工程技術規範》(YB9258-97);

《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xx)。

3.監測方案的編制原則

根據本工程特點和對監測的技術要求並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監測工作應按以下要求進行:

(1)基坑本身及其周圍基坑開挖深度3倍範圍內的建築物、地下管線作為本工程監測對象;

(2)對道路下重要管線進行重點監測;

(3)設置的監測內容和監測項目必須符合有關規範及設計要求,並能結合現場實際全面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環境的變化情況;

(4)採用的監測方法、儀器、材料和監測頻率應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

(5)監測數據的測試、採集應做到全面、及時、準確;監測數據的整理和提交應滿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4.監測目的

(1)對基坑施工期間基坑變形和其影響範圍內的環境變形、被保護對象的變形以及其它與施工有關的項目或量值進行測量,及時和全面地反映它們的變化情況,實現信息化施工,並將監測數據作為判斷基坑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重要依據;根據現場監測所得數據與設計值(或預警值)進行比較,如果超過某個限值則立即採取措施,防止支護結構發生較大變形與破壞、防止周邊道路、建築物發生較大變形與明顯損傷;

(2)為修正設計和施工參數、預估發展趨勢、確保工程質量及周邊管線的安全運營提供實測數據,是設計和施工的重要補充手段,根據監測提供的數據指導現場施工,優化施工組織。

(3)為理論驗證提供對比數據,為優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據;

(4)積累區域性設計、施工、監測的經驗。

5.監測內容

根據基坑開挖的深度、支護結構的特點、所處的周邊環境條件及設計要求,基坑開挖監測項目設置以下幾項:

5.1基坑坡頂水平位移監測;

5.2基坑坡頂垂直沉降監測;

5.3基坑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

5.4地下水位監測;

5.5深層水平位移(測斜)監測。

6.監測的方法和監測點佈置

6.1基坑坡頂和支護樁頂部水平位移監測

(1)監測方法

利用前視固定點形成的測量基線,用經緯儀測量圍護體頂部各測點與基線間距離的變化;如果視線受限制,則建立平面控制網,採用全站儀測水平角、水平距進行計算,從而瞭解圍護體因相應位置土體的挖除對其頂部水平位移的影響程度,分析圍護體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水平位移監測點佈置在邊坡及支護樁頂部,間距不應超過20m,預計共佈置有所成24個點,編號S1~S24。在邊坡坡頂噴射混凝土面上埋設測量釘,應確保測量釘略高出混凝土面,測釘與混凝土體間不應有鬆動。在穩定地方至少設置2個基準點,以進行相互校核。

(3)測試儀器

R-202N全站儀、覘牌、鋼捲尺等儀器

(4)儀器精度≤2"

(5)預警指標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2基坑坡頂垂直沉降監測

(1)監測方法

建立高程控制網,利用精密水準儀觀測測點高程變化情況,從而瞭解圍護結構因相應位置土體的挖除對其豎直方向上的影響程度,分析圍護體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測點佈置與埋設同“基坑坡頂水平位移”,每一個水平位移監測點作為一個沉降監測點,共計242個,編號為J1~J24。

(3)測試儀器

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

(4)儀器精度≤0.7mm/Km

(5)預警指標

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3基坑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

(1)監測方法

利用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建立高程控制網,監測基坑周邊道路測點及周邊建(構)築物測點高程變化情況,從而瞭解基坑施工對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豎直方向上的影響程度,分析周邊道路(地下管線)、周邊建(構)築物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道路監測點佈置在道路周邊,間距不應超過30m,預計共佈置個點,編號DCJ1~DCJ5。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點應佈置在基坑施工影響範圍內的建(構)築物上,測點主要佈設於房屋角,長邊超過25米和結構較差、距基坑較近的房屋在中部適當加密佈點。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暫佈設12測點,編號為WCJ1~WCJ12穩定地方至少設置2個高程基準點,以進行相互校核。

(3)測試儀器

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

(4)儀器精度≤0.7mm/Km

(5)預警指標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4地下水位

(1)監測方法

預埋水位觀測管於土體內,用水位計測量,瞭解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湧、流砂等巖土工程病害發生的可能性。

(2)測點佈置

觀測井佈設在基坑的四側土體中,距圍護牆為1~2m處。觀測井深度(從自然地面起計)8.00m。

設井時,先在土體內鑽孔至設計深度,孔徑130mm,然後將管徑為100mm的PVC帶有用土工布裹住的進水孔的水位管(長15m)放入孔中,再於管外回填中粗砂至進水段上方30cm,其上方回填粘土封孔。管口設必要的保護裝置。共計12個觀測井。編號依次是:W1~W12。

(3)測試儀器

宜興市中巖土木工程儀器廠鋼尺水位計,量程30m;分辨率1mm。

(4)儀器精度1mm

(5)預警指標

水位變化累計值超過1000mm或水位日變化速率超過500mm/d;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5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1)監測方法

本項監測是用測斜儀自下而上測量預先埋設在基坑外的測斜管的變形情況,以瞭解基坑開挖過程中或地下室施工期間深層水平位移的影響程度,分析基坑深度上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測點佈置在基坑外1~1.5m,暫定12點,深度9m基坑支護設計圖紙確定,編號CX1~CX12。測斜管為外徑70mm、內徑66mm內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安裝測斜管時,其一對槽口必須與基坑邊線垂直,上下管口用蓋子密封,安裝完成後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漿滲入管內。測斜管管口設可靠的保護裝置。

(3)測試儀器

量程:±90°;分辨率:2〞

(5)預警指標

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7.監測工序及測點

7.1監測工序

各監測內容所需的監測儀器、監測點的安裝、埋設以及測讀的時間應隨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開:

(1)根據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佈設地表、建築物、及地下管線的沉降點。

(2)地下圍護結構施工時,同步安裝圍護牆體內測斜管。

(3)地下圍護結構及土體加固施工完成後,進行水位管的埋設。

(4)圍護牆頂的圈樑澆築時,同步埋設牆頂位移、沉降測點,同時做好測斜管口的保護工作。

(5)基坑開挖之前,應建立測量控制網,將所有已埋設測點測讀初始值,並應測讀三次。

(6)在相應施工區段及其影響範圍內的測點在施工期間按要求進行測讀並進行數據整理和及時完成、提交日報表。

(7)在相應錨索安裝施工時,同步安裝應力計,並在錨索施加預應力前後進行讀數。

(8)某施工段工程全部完成之後,按照有關要求相應測點停止測讀,以此類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

(9)編寫施工監測報告。

7.2測點保護

儀器(傳感器)、測點安裝、埋設好後應作好醒目標記,設置保護設施,平時加強測點保護工作,確保測點成活率,保證監測數據的連續性。

8.數據處理分析和信息反饋

8.1每次實測數據之後,應及時出具簡報並由監測人員簽字後報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員簽收。若發現數據異常應立即再次現場監測,以核實監測結果。若水平位移或沉降超過預警值第一時間口頭通知甲方後並在規定時間將報表報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員簽收。監測簡報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①基坑坡頂垂直沉降與水平位移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②基坑周邊道路、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③深層水平位移監測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④地下水位監測:

⑤註明各監測項目預警值評價是否超過預警指標;

⑥各監測點平面佈置示意圖。

8.2基坑土方回填結束,即可終止安全監測。對所測資料進行全面地綜合計算分析,一個月內提交最終分析成果報告,形成具體總結報告一式五份交付甲方,總結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①工程概況

②監測方案

③監測結果

④總結

⑤附各監測項目各監測點歷次監測結果彙總表

⑥附監測點平面佈置示意圖

9.人員及儀器設備組織

9.1項目擬投入的主要技術人員

本項目參與人員為高級工程師1,工程師3人,監測員4人。

9.2項目擬投入的主要儀器設備(見附表1)

監測方案 篇6

西永微電子工業園CNG工程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單位中國醫藥集團重慶醫藥設計院提供,監測任務委託沙坪壩區環境監測站進行監測完成。

擬建項目位於西永微電子工業園西園二路(惠普南面600米左右)。

項目聯繫人:黎輝款,聯繫電話:1335xxx8989,現場聯繫人:代老師,聯繫電話:1521xx14993。

1、聲環境

監測布點:共2個,分別佈置於加氣站中心(1#)、加氣站門口外公 路噪聲(2#)。

監測內容:晝、夜等效A聲級。

監測頻率:連續2天,每天晝、夜各一次。 監測方法:按現行規範進行。

監測布點詳見附圖。

2、環境空氣

提供西永微電子工業園附近例行監測數據(NO2 、SO2 、TSP)

3、地表水

提供沙坪壩區樑灘河西永斷面20xx年或20xx年地表水例行監測斷面監測數據

監測因子:pH、COD、BOD5、NH3-N、石油類

監測斷面:樑灘河西永斷面

監測方案 篇7

【重點與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雖然自然災害的發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滿智慧的人類通過各種先進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禦等)對災害進行監測和防禦,是可以起到防災、減災作用的。

難點:地理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基本知識】

一、自然災害監測系統

1.概念:

自然災害監測系統是由 、區域及 等各級組織,通過 對自然災害進行監測和分析的網絡系統。

2.作用: 、災中跟蹤、 以及提出 。

3.世界和我國災害監測系統的發展情況

二、遙感技術在自然災害監測中的作用

1.遙感(RS)技術的特點:

觀測範圍廣、信息獲取量大、 、實時性好和 等。從空間尺度看,遙感具有全球觀測能力,可從 、 和 角度獲得全球自然災害的觀測數據;從時間尺度看,在遙感平台上能夠對地球進行同步觀測,可獲得地球表層及其 的災害信息。

2、應用範圍:

廣泛應用於政治、經濟、軍事、生活等各個方面,重點用於 、 及颱風災害等監測。

三、地理信息系統在自然災害監測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與分析:

主要是對各種監測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 和 分析,具有空間定位、 和 分析的功能。

2.災害評估與預報:

對自然災害進行 、 、 、災害損失調查、 等,還可以為制定減災預案和指導災後重建工作提供依據。

3.RS與GIS結合為減災救災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務

四、自然災害的防禦

1.非工程性防禦:www.

(1)概念:

是通過國際組織和各個國家的 和 、各級行政部門的減災管理以及 等途徑,控制和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2)“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

(3)我國非工程性防禦措施的發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禦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禦措施是通過修建防災工程,改變自然災害系統,最終達到減災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種方式:

方式實例

改變地表環境,防止或減輕自然災害的強度

可以阻隔或控制災害與人口、財產等的直接相遇

可以改變財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災性能,減少災害損失。

3.“工程性防禦措施”和“非工程性防禦措施”的區別與聯繫:

區別:“硬件”和“軟件”的差別。

聯繫:二者在防災減災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輔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災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