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合集15篇)

來源:文萃谷 8.96K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題研究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方案(合集15篇)

課題研究方案1

一、問題的提出

古人云:“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淺,國無禮則不寧”,我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熱情好客,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為世界各國所稱道。作為現代中國人,秉承優良的傳統美德,講文明、講禮貌,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立身處世的基本要素。而觀之現今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禮儀之邦自居的國人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文明程度卻遠遠落後於當今的發達國家!所以如何把優良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禮儀教育又受到了國人極大關注,大家已充分認識到在現代社會中禮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表現,更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和能力。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學前期幼兒可塑性強,模仿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的干擾,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良好禮儀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禮儀啟蒙,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形象,有利於培養明文有禮的下一代,形成一個真善美的良好禮儀氛圍,構築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社會教育合力,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為,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垛樑鎮中心幼兒園地處農村,靠近台城,周邊工廠林立,大部分孩子來自於農村和農民工外來子女,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大多數孩子都是有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只知道在物質上給予他們很好的照顧,讓他們吃好穿暖,而在精神方面凡事都順着他們,缺乏對孩子的諄諄教導,以至於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禮儀,禮貌,也使他們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隨意、拖拉、不講衞生、不拘小節、有的連基本的交往禮儀都不太會。而我們街道經濟發展比較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也不斷推進,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逐步提高,為了跟上發展的步伐,傳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建設文明校園、提高孩子的文明程度,我們設想在我園進行《農村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項目研究,並以此為突破口探索幼兒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我們憑藉研究項目,注重行為養成、促進內化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並在研究過程中有效引導老師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合理改善教育行為,努力構建禮儀教育的課程實踐體系。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教育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等,為制定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目標和內容,形成一個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體系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2、心理學理論

學前心理揭示從0-6歲兒童心理的發展是身心不斷成熟的過程,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有着不同的心理特點,文明禮儀教育只有遵循學前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才能形成科學的教育梯度序列。

社會心理學揭示了人們社會行為的心理機制,文明禮儀教育着眼於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吸收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探索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內部機制。

3、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重視做中學,實踐中養成習慣。任何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必須通過孩子親眼看、親耳聽、親身實踐,通過在循環往復的體驗中形成正確的理性認識,反覆積累,最終把外在的行為表現真正內化成穩定的心理品質。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我園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活動,使我園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等,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使幼兒終身受益。

2、在《綱要》的指導下,以幼兒發展為本,探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內容、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3、通過課題研究,形成教師關愛幼兒,幼兒尊敬老師,幼兒之間相互理解、關心、幫助的良好文明氛圍,同時,促使教師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的理念,激發教師認真學習鑽研的熱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研究內容:

1、通過幼兒家長、教師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現狀調查,瞭解現狀,分析原因,提出策略。

2、挖掘、構建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體系,開發適合各年齡段特點的“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園本課程。

3、研究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文明禮儀教育內容及教師組織指導實踐的方法、途徑及操作策略。

4、構建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台和方式。

研究重點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構建適合本園的園本課程和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台和方式,這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

1、思路

本課題將採用實踐-分析-總結-重構-實踐這一研究思路,在教學實踐中邊實踐邊思考邊分析邊總結邊調整,將“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滲透在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中,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幼兒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在實踐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最後形成並表現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2、方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並以調查法、文獻法、觀察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為輔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研究過程

本課題計劃從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共四年)分五個階段進行紮實有效地實驗研究。

第一階段:20xx-09--20xx-01準備階段:課題論證、課題申報,填寫課題申報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織。

第二階段20xx-02--20xx-08實施階段一: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制訂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理論學習,明確課題研究目的,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篩選有關課題研究內容的課程資源加強園本課程建設。

第三階段:20xx-09--20xx-06實施階段二:開展子課題研究活動:創建環境,營造氛圍;日常滲透,習慣養成;專題研討,共同提高。

第四階段:20xx-09--20xx-01實施階段三:繼續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修正完善研究方案,提升研究水平。

第五階段:20xx-02--20xx-06總結與結題階段: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接受專家組驗收。各班撰寫階段性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2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背景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系統、社會各界對於特色教育的要求表現出強勁的勢頭。學校特色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長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學校建設的一個基本評價因素,同時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有機的組成部分。體育訓練工作一直是學校工作重點之一。更早地發現、有意識地培養體育訓練苗子,也是新時期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項目。

我校是一所有着優良體育傳統的學校,是温州市體育特色學校(籃球項目),温州市體育傳統學校(田徑項目),瑞安市田徑、排球訓練基地。目前體育組有10名骨幹教師,本科率達到100%,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500多名。學校組建了校田徑隊、籃球隊、排球隊、乒乓球隊,共有在訓運動員100多名。我校的各體育代表隊近年來在瑞安市、温州市及省裏的各項比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校的競技體育正逐步展露出良好發展勢頭的同時,也突現出了一定的問題,運動員苗子的選拔問題,訓練時間的安排問題,科學化訓練問題,以及運動員的輸送問題等等,這些具體問題及待解決。解決現階段我校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問題,對於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我校體育特長生的選拔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吸引國小的優秀苗子在國中階段來我校就讀?

2、如何合理利用我校現有的資源,對各項目進行科學訓練?

3、如何解決學生特長髮展與學業學習之間的矛盾?

4、如何解決體育特長生的輸送問題?

(三)研究意義

1、理論價值: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特長教育理論的研究。

2、實踐意義

①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特長教育現象的認識。

②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推動我校體育教育發展及我校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

③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我校素質教育工作的落實與發展。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領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體育特長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和教育部門的關注,不少學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上學校,已經有了校本的較為豐富的特長生教育培養的經驗和發展的優越環境。但是在國中階段,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問題還是一個較為嶄新的課題。如何處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與體育特長髮展的問題,如何實施有效的特長苗子的選拔問題,等等,還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的問題。但是,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及人們對於教育的理解的加深,素質教育,特別是特長教育的研究必將有一個飛速的發展。

三、研究目標、內容與對象

1.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實施,形成選拔、培養體育特長生的本土化經驗。

(2)依託通過本課題的實施,促進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發展。

(3)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激發我校體育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熱情,進一步促進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活動考察,開展學校體育特長生教育現狀的調查觀察研究,確定苗子,逐步開展訓練工作。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有關文獻資料,瞭解相關動態和有效經驗,開展體育特長教育理論方法研究。

(3)經驗總結法:不斷將獲得的信息進行定性的分析,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總結學校體育特長教育的本土化經驗。

(4)實驗法:將20PC級運動員組建一個體育特長班,與20PC、20PC級的運動員的學業成績和運動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檢驗組建體育特長班的可行性。

3.研究對象

我校各項目體育訓練隊的08級09級10級的在訓運動員。

四、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確定方案:分析課題研究的目的、方向、現有條件,確定研究的具體方案,明確職責任務,設計材料記錄方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採用調查觀察法、網絡資料查詢法、實驗法着手收集相關材料,確定各訓練隊隊員的基本情況,開展訓練工作,整理各級比賽的競賽成績,運動員的輸送情況,定期召開研討、交流會,及時總結經驗,調整計劃。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綜合材料信息,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究材料,形成關於農村國中體育特長生培養的具體措施,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報告,課題鑑定。

五、研究條件分析

(一)我校有一批體育教育科學研究的中堅教師,他們具有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經驗和研究的熱情。

(二)學校已經成立了各類體育訓練隊,配備了訓練的基本設施,學校在政策、人員等基本條件上必將給予本課題研究以極大的支持。

(三)學校每年訂閲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報刊雜誌,同時學校上網電腦、打印機,這些條件都在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等方面上給予課題組以極大的保證。

(四)人民羣眾對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對多樣化、高質量的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讓子女上好學成為人民最大的願望。隨着城鄉一體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持續開展,城鄉差距的進一步縮小,農村學生的特長髮展的需要必將越來越迫切,這是本課題研究的客觀要求。新的課程改革要求,要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處理教育問題,“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全面評價學生”等課改理念是本項研究的政策理論支撐點。

六、課題組成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體育組組長負責課題研究工作,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結題報告,組織、策劃、協調課題研究活動。課題顧問:中學高級教師有着20多年的教學和訓練經驗,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指導。

課題組成員:

七、預期成果及形式

1、結題報告,彙總課題研究的所有過程材料與成果材料,撰寫結題報告,主要研究和研究成果等。

2、相關論文,課題組成員撰寫有關各項目科學訓練的論文,總結,心得。

3、專題報告,課題組成員根據課題的主題撰寫專題報告,提煉有關運動員選材、科學訓練、運動員輸送等方面的專題報告。

4、相關案例,課題組成員根據特長生的訓練、生活動態撰寫有關體育特長生培養的典型案例。

課題研究方案3

一、研究思路:

從“課程材料”、“學習時間”、“學習小組”、“課堂環節”、“練習題訓練”等五個方面進行研究。

(1)優組課程材料。結合教材,隨機索取信息材料,訓練數學知識的駕馭能力。

(2)優組學習時間。激活課堂流程,多角度討論,從思維的不同擴散方向,獲得多種可能的結果。

(3)優組課堂環節。課堂形式多樣,環節經濟實效,討論點撥恰倒好處。儘可能讓學生的思維流暢、變通、獨特。

(4)優組訓練練習題。題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識遷移、提高思維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標: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淡化課堂教學傳統的角色地位,變“主宰”為“主導”,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大腦潛力,提高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2)發揚創新學習精神,於探究中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在愉悦氛圍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滲透、人品塑造。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探究、大膽質疑、勇於創新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研究方法:

(1)類比法:通過類比訓練,學生對解題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題模式,並通過經常變換題目情節,提高學生模式辨認的能力。

(2)歸納法:學生要善於歸納知識、規律,教師只起強化作用。

(3)假設法:假設思維方法的訓練,開始由老師作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在各種假設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問題,使學生領會要點,直至學生能獨立假設解題為止。

(4)樂學法:根據保加利亞心理學家喬治的“樂學法”原則,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結合多種形式,營造愉悦氛圍,產生樂學效果。

四、研究步驟:

根據實際,我設計了“計劃——行動——檢測——反思”四步循環的思路,分為四個時間段來實施。

第一階段(用時1個月):

主要是確立研究的具體內容、進行文獻研究和學習、調查現狀、擬定研究計劃。

1.確定內容:通過數學教學,滲透發散性思維培養;運用多種訓練手段,提高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

2.理論學習: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我暢遊與學校的圖書室,查閲相關文獻資料;通過互聯網,學習先行者的寶貴經驗。我閲讀了《發散性思維訓練叢書》、《思維影響認識》、《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系列)》[東尼·博贊]等圖書,學習了吳正憲等專家關於中國小數學教育的論著、教學方法,學習了國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3.調查現狀:通過問卷和座談,瞭解學生對數學教學的需求,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動態。雖然調查的結果讓我有些失望,但這卻更堅定了我進行研究的決心。

4.擬定計劃: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有經驗的同事的幫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用時5個月):

主要是進行實驗、觀察、比較,完善教學模式,反思、修正計劃。

1.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時間,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注意訓練過程中學生表現的情況記錄,以便修整訓練方法和方案。

2.邀請學校教師參與聽課並提出建議,通過教師的評課,找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3.加強課題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管理;4.定期與學生交流,促進研究深入。

5.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修正研究計劃。

第三階段(用時5個月):

主要是繼續進行試驗、觀察、檢測、比較,針對第二階段發現的不足,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和訓練方法,修正研究計劃

1、進一步發掘教材中的“發散”素材,培養髮散思維的積極性。

2、充分運用“一題多解”的訓練方式,培養髮散思維的求異性。

3、注重變式引申,培養髮散思維的探索性。

4、重視開發創造潛能,培養髮散思維的創造性。

5. 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進一步修正研究計劃。

第四階段(用時1個月):

主要是進行研究行動驗證,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總結,迎接結題驗收。

1.進一步研究、探索、總結、運用發散性思維培養教學模式;在校內上研究課,進一步獲取同行們的評價和建議。

2.通過多種方式,測試學生的訓練成果。

3.收集、整理課題的研究材料,總結研究的過程,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4

課題研究是—項複雜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項有序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強的計劃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確保課題研究的質量。因此,課題研究必須重視研究方案的設計。當研究者確定了研究課題後,就應為完成研究課題的任務制訂必需的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的方案(亦稱課題研究計劃)有多種形式。它是合理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為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詳細編製成的“施工藍圖”。在制訂課題研究的方案時,不僅需要認真考慮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題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條件、程序步驟,還應充分預計到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留有備用的時間,增加調整、迴旋的餘地。在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還應廣泛徵詢導師的意見,聽取同學的建議,多交流研究構思,多討論切磋課題研究的具體方祛,從而使整個課題研究方案趨向完善。

一般來講,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題目名稱

題目名稱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畫龍點睛般反映整個課題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徵。在確定題目名稱時,要着重考慮題目名稱與課題內容,尤其是與課題的研究論點之間的關係。一個好的題目名稱既可以揭示課題,又可以揭示課題的論點。題目名稱一般不宜過長。

2.選題依據

選題依據亦即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課題研究方案中要明確扼要地闡明選擇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發點以及本選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預期本選題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見解或能在實際中解決哪些問題,藉以説明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明確了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才能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價值,不至於偏離研究方向。

3.課題研究的範圍

課題研究範圍主要指課題研究內容、研究對象以及所需採用的資料、設備等方面的範圍。只有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範圍,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優勢兵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明確選題研究任務,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以避免徒勞無益的勞動。

4.課題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

課題研究不能採用“小農生產方式”,幹到哪兒是哪兒。必須預先有—個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課題的研究人員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都是確保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的具體保證。沒有這些研究工作的具體措施安排、時間保障,方案就會落空。因此,在確定課題研究步驟時要注意符合該課題的性質,在選擇研究方法時更要兼顧課題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長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條件。在規劃時間進程時,要注意留出—定備用時間,以應付那些原先預料不及的特殊情況的產生,做到有備無患。

5.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

材料(資料和事實素材)是課題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確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並充分地擁有相關材料,才能使課題研究成為有源之水,從而保證課題的研究能建築在堅實的事實基礎上,不至於成為空中樓閣。

6.課題研究的條件要求

開展任何課題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及設備等研究條件來保障和支撐。離開了必需的研究條件,課題研究是無法進行的。因此,在課題研究方案中,對開展課題研究需要哪些設備、設施,需要多少物質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經費等等都必須事先分類分項作出估算。當然,在確定研究條件時,要本着節約、高效的原則,儘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爭取課題研究的效益能提高。這樣才能在課題申報和競爭中,增強自身競爭力。

7.課題研究的指導力量配備

高中學生搞課題研究,由於大多是科研新手,要使課題研究價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導力量的配備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説“名師出高徒”,有沒有高質量的指導教師對高中學生課題研究往往起着關鍵性作用。必須選擇對研究領域熟悉,有真才實學的教師作為高中學生課題研究的指導力量。實踐表明,一個好的指導教師不僅能對學生在課題研究的方法上給以指導,在成果湧現上給以點撥,更重要的是還能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對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科研意識、規範的科研行為、嚴謹的科研態度、百折不撓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選擇課題研究的指導教師,對高中學生來講,主要是在校內聘任。 但也不必拘泥校內,可以走向社會,請有關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高等院校的教授專家,甚至學生家長。

8.課題研究前成果預期及其表現形式

一切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若對研究成果及其表現形式事先缺乏一個大致的預想,就會使課題研究迷失方向,進入盲目狀態。當然,對研究成果的預期應當是恰如其分的,估計自己經過努力能達到的。預期時,寧願將困難考慮多些,目標定得低些。在明確了成果的具體目標後,盡心努力,使課題研究工作順利地沿着成果目標的既定方向前進。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上述幾個方面內容,但在實際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研究方案並不是—成不變的。

在實施方案中,如果出現了一些預料不到的特殊情況而影響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那就必須迅速及時地對方案進行必要的修正。但不管是原訂的方案還是修正後的方案,研究人員都必須堅定不移地遵照執行。

課題研究方案5

目前日益為中國小所推崇和倡導的小課題研究是學校教研的一種形式,它是相對於大課題研究而言的。大課題主要是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擬訂、學校教師申報、立項的課題。這裏,教育行政部門既是課題的擬定者,也是課題申報者研究資質的審核者、課題研究的管理者和課題結題的鑑定者。而小課題是從教情、學情、校情出發,由教師個人或科組教師共同確立、研究的直接服務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應用性課題,它屬於校本教研的範疇。小課題研究是介於大課題研究與教師反思活動之間的教研活動,屬於學校教研的第三條道路。筆者認為,教師要具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自覺性、積極性,既應明確小課題研究不同於大課題研究的特點,也應需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

一、小課題研究的特點

相對於大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具有應用性、羣眾性、廣泛性的特點。

應用性。相對於理論性的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性質上屬應用性的課題研究。理論性的課題研究通常是一種大課題研究,它是以建立和形成較系統的教育理論體系、系統闡述並檢驗各種假説、原理、法則為最終目標的。而作為應用性研究的小課題研究旨在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或者説它針對的是中國小教育的具體實踐,為的是解決教育實踐中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它的研究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於教育實踐。它是一個教中研、研中用的過程,教、研、用三者是一體化的。某位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的成果儘管對其他教師也具有啟發性,但由於受教育教學情境的限制,小課題研究成果的運用主要是研究者個體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或者説它的運用是主要在縱向維度上進行的。與專職的教科人員相比,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優勢體現為自己是教育教學實踐躬親者,實踐經驗相對豐富,但與此同時,由於教育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科研;這就決定了教師在開展教科研課題研究時,應更多地選擇那些與實踐聯繫較密切的應用性的微觀課題或小課題進行研究。

羣眾性。從研究的主體來看,小課題研究具有羣眾性的特點。大課題的研究往往是學校一部分教師,其主持人經常是少數幾個人;與大課題研究不同,人人都可以是小課題的研究者,人人都可以是課題主持人。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師,也無論其教科研的能力是強、是弱,都可致力於小課題的研究。只要你有教育科研的意望,你就可以進行小課題的研究。

廣泛性。從研究的範圍來看,小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以教學問題為中心的、涉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所有問題。這也就是説,小課題研究儘管是以教學中的問題為中心的,但它不僅包括對教學問題的研究,而且包括教學工作以外的涉及學身心發展所有問題的研究;直接和間接涉及學生身心發展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是小課題研究的問題;小課題涉及的範圍,既包括教學、也包括學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它是立足於學校整個教育實踐、為教育實踐而展開、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而不僅僅是“立足教學實踐,為教學而展開,在教學中進行”的。這是因為任何教師教育實踐或行動的目的都是整體性的,任何教師行動的目的不僅應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知識,而且應促進學生智能、思想品德、個性的發展,維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促進學生整體性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所有教師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因而也是值得所有教師關注、並加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就此而言,我們不能認為小課題研究的只是教學中的問題。目前一部分學校將小課題的選題侷限於學科教學範圍的做法是片面的。

二、開展小課題研究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開展小課題研究,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教師須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時間、精力,學校應有必要的圖書資料的儲備,併為教師提供一定的研究經費。除此之外,教師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重視教育理論的學習、學校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這些也是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1.學校應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

對於小課題研究,運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學校最高管理層或學校教科室採取一定的措施對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進行動員、佈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學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來推動小課題研究,那麼,其成效將大打折扣。因為單純用行政手段去推動小課題研究,易於使教師感到開展小課題研究是一種外在的強制而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從而易於使小課題研究落入形式化的巢臼。而教師的被動應付行為、小課題研究的形式化將大大地貶損研究的效果,這正是任何課題研究、包括小課題研究之大忌。所以,學校應儘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動小課題研究,而應更多地從營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環境人手去推動小課題研究。對教師開展的小課題研究,不作統一時間、統一步調的規定,以及教師研究什麼課題、用什麼方法研究、以什麼形式結題,讓教師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是為教師營造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為教師營造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學校應從發展性的教師評價出發積極引導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如可對自覺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教師和卓有成效者進行表彰,以調動其他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2.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越是圍繞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則越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為越是圍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活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高,同時也對教師的挑戰越大,而當教師對這種挑戰和對挑戰的反應進行反思時,越可能產生認知衝突,所以越有可能發現需研究的小課題。但時下在學校較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學生考試分數、追求升學率為唯一目標的應試教育,不僅使學生片面發展,而且阻抑了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動的自覺性、積極性,阻礙了教師專業素養的全面提升。由於傾心於提大學聯考試分數、追求升學率,已嚴重弱化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意識,已使教師無心、無力於開展教科研活動。可以説,目前圍繞如何提高學生考分、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已成為抑制教師教育科研的自覺性、積極性的最大障礙。很難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視、心無旁鶩、全力應試的學校,教師會開展怎樣的教科研活動?!學校背離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企望提高教師教育科研、包括小課題研究的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真可謂是南轅北轍!而只有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才會強化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意識。

總之,教師只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自覺性、積極性,小課研究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學校要為教師營造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莫過於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了。

課題研究方案6

 一、課題研究背景

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愛。因此啟發我開始關注能否引用到學生的教育工作中,班會是一直是教育學生的主要形式,是養成良好習慣解決班級問題,發揚民主精神的平台,同時,我校一直以20分鐘晚點活動為學校常規教育平台。因此,將20分鐘晚點活動轉變成學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題班會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首先他時間較短,符合國中階段學生持續注意力時間,在短時間可以更高效解決問題,達到思想上的共識;其次微型主題班會主題明確,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活動,目的明確、快速安排班級任務;再次活動選材簡單、短小精悍。學生可以用隨機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話、一個故事、一個情景劇,學生通過簡捷快速的語言表達,就可以生成一種觀點或者解決一個小的班級問題;正所謂小活動、大德育。

而在現實中班會課存在很多問題:

1、老師不知道如何開展班會課;

2、班會課流於形式,達不到教育效果;

3、如何結合學情、班情開展有效的班會課。

4、開成功的班會課如何去總結記錄並讓效果延生。

二、 課題研究的意義

學生在國中階段

助於學生的成長。

研究此課題,對如何開展高效的微型主題班會活動有重要的意義,還直接影響班級建設。讓微型主題班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舞台,成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平台。最後讓班級用微型主題班會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長的班級,並走向卓越。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塞林格曼積極心理學。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塞林格曼將人的樂觀、幸福感、好奇心、韌性、利他、智慧和創造的勇氣等積極品質作為實證研究的課題,他提出要關注學生積極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優勢,並藉助這種力量解決心理困擾、消除問題行為、建立防禦挫折的機制。這對於正在成長的國中生來説,陽性激勵、正面引導更有利於學生成長。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理論:我十分堅信,能激發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極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3、吉姆.克萊默的組織心理學:老師是學生可以問路的旅伴,路在學生與老師的前方,班級是一個團隊,團隊有助於普通人實現不平凡的業績,老師作為團隊的指導者,就應該激勵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

四、研究目標

微型主題班會達到三個層次的教育效果:第一層達到發現班級問題、明確個人職責、統一思想認識的自我認知教育;第二層達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平,鑄造班魂的自覺行為教育;第三層達到培養學生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觀,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建立起一個相互親近家庭式的幸福班級體的自我成長教育。

所成型的研究成果可以為其他老師或者學校有借鑑價值。

 五、研究內容:

探索微型主題班會怎樣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主題班會的效果從3個方面界定:1、是否解決了班級問題;2、是否起到凝聚班級力量的作用;2:是否提高了學生某項能力。為了指導日常教育,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將從以下方面去研究:

(一)、研究微型主題班會的流程:讓學生自己清楚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怎樣做、要做到何種程度;

(二)、研究微型班會的主題:針對班級發展情況和學生成長規律設計系列班會主題,如何處理班級常規問題、預防在各階段出現的不良情況,讓教育目的隱藏在活動中,達到教育目的;

(三)、研究有效的微型班會的教育方法:歸納總結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及巧妙處理問題的方法,不讓主題班會流於形式,使主題班會在20分鐘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微型主題班會的形式:針對不同的內容或者主題,採取何種形式的活動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哪一些活動形式可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五)研究微班會的效果延生:如何讓班會產生持續性的效果。

六、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參閲教育家關於班級活動的書籍和文章,以及教育一線班主任在主題班會的研究成果,給微課題效果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論的指導。

2、行動研究法

主要通過晚點時間堅持實施小主題為核心的自主教育活動,並把活動從準備到實施、再到效果進行文字性記錄,並配上照片或者拍班會實錄。

3、經驗總結法

通過總結以往的班會經驗或者借鑑他人有效的班會活動方案,來解決自己班級的問題,從而研究同一個主題和方案在不同班級實施的教育效果有何不同。

4、問卷調查法

主要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實施自主小班會後,學生內心和行為發生的變化,調查和蒐集學生更具創意和有效的教育題材和形式。

課題研究的步驟;

準備階段

1.用文獻研究法進行理論蒐集和學習研究,瞭解教育理論和其他人研究的前沿動向。

2.通過調查確定研究方法、內容及措施。

3、召開班幹部會議和學生會議,明確微型主題班會研究的意義和班級要做的準備工作。

實施階段

1.根據制定的“國中微型主題班會效果研究”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進行實證性研究。主要是通過主題班會時間去實踐,總結、反思,提升來驗證班會教育效果的實效性。

2.由參與者學生對微型主題班會進行體驗式感受班會效果並完成效果調查問卷。

3.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及時記錄實施過程和效果,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改進微型主題班會操作流程和主題設計,積累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總結階段

整理各個階段研究的材料: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2.撰寫研究報告,書寫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7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問題是: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結合本園實際,研究和探索優化幼兒户外體育活動的內容、途徑、方式及其注意事項。選做此項研究,基於以下背景:

1.本園幼兒户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和問題

(1)幼兒園提供的遊戲設備功能單一。

(2)各班户外遊戲的時間安排不明確,導致教師不能靈活安排。

(3)教師組織遊戲的內容、類型比較單一、不夠豐富。

(4)教師對遊戲材料的投放不夠豐富,不注重遊戲環境的創設。

然而特色活動,是展示一所幼兒園風貌的途徑之一。在反覆研究與斟酌的基礎上,我園把體育運動作為本園特色,與課題同步進行研究、探索。

2.幼兒健康發展的需要

個體發展過程中,生命的健康是人發展的物質基礎。人的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幼兒期是生長髮育旺盛時期,亦是建立良好物質基礎的關鍵期,而運動則成為他們鍛鍊身體的客觀需要,以實現其身體發育和運動能力發展的平衡。

3.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需要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體和諧發展。它將"體"放在首位,強調了"體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健康領域的"指導要點"中也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可見,在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對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我們認為,幼兒户外體育活動是按照幼兒生長髮育的特點與基本規律,促使其身體的生長髮育、身體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户外教育活動。我園構建了以"運動、健康"為主題,以"華師大建構"教材為依據,努力打造體育運動特色,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遊戲和教育活動,增強幼兒體智、陶冶幼兒情操、磨鍊幼兒意志、發展幼兒交往能力,讓幼兒在體驗成功和快樂中獲得健康和諧發展。

三、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2.陳鶴琴先生早年在開創中國化、科學化的幼兒園實驗時所寫的《我們的主張》十五條中提出:"我們主張幼稚園第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健康。"他説:"要知道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要強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兒童。兒童的身體不強健,到了成年,也不會健康。"

3.法國著名學家蒂索從醫學的角度來評價體育活動:"運動能代替藥品,但世界上任何藥品都不能取代運動的好處"。幼兒期是身體發育最快的時期,而運動則成為他們鍛鍊身體的客觀需要,以實現其身體發育和運動能力發展的平衡。從心理髮展的角度看,運動則是幼兒探索客體環境的最有效手段,他們不僅需要通過運動來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過運動來積累經驗,從而為他們的心理髮展打下基礎。

四、研究目標

1.研究和探索優化幼兒户外體育活動的內容、途徑、方式及其注意事項。

2.發展幼兒走、跑、跳、鑽爬、平衡、攀登等基本動作,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使體育潛質良好的幼兒特長得到充分發展,通過研究使我園形成體育教育的特色。

3.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活潑開朗、自信以及較強的責任感、合作能力、意志力等)。

五、主要研究內容

1.合理安排每個活動的內容,確定活動的任務。教師要掌握幼兒生理負荷量的測量方法,合理安排户外體育活動的密度,尤其是幼兒的練習密度,確定新教的知識和技能,保證幼兒的運動負荷和心理負荷的適宜程度,真正達到增強幼兒體質的作用。

2.對幼兒的動作發展給予科學的評價。在進行評價時,教師要考慮不同幼兒之間的差異,並對不同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力爭讓每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提高。在評價幼兒時,應少用橫向比較,多引導幼兒與自己進行縱向比較,讓幼兒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提高幼兒參與户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3.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組織户外體育活動。創造被人接受的氣氛,讓幼兒帶着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進而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鬆愉快感,以保證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發揮創新意識。全課題組教師要以課題研究和實施為導向,認真學習,確立現代教育觀、兒童觀,在幼兒集體活動中,教師要作為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及時肯定幼兒的成績與進步,在自由活動中教師要充當幼兒的合作伙伴,真正融入幼兒的活動中去,要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需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和發現每一個幼兒的積極變化,引導幼兒積極探索。

課題研究方案8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核心概念:國小生自主學習習慣

我認為國小生“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下,學生髮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並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從而獲取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2、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權威式的教學關係,不是讓學生在教師、家長的壓力下學習,而是自主地、主動地去學習,以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的學習局而,把學生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1、課題研究的內容:

1、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1)從小培養閲讀習慣

(2)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培養常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學生有效的預習的習慣

(5)培養學生善做自主學習筆記的習慣。

(6)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勇於追根究底的習慣。

(7)認真複習、獨立自主的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

2、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與方法的培養和指導。

(1)掌握方法,鼓勵閲讀

(2)優化課堂結構,減輕課業負擔

(3)提出要求,自主探索

(4)、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培養學生在親歷活動中養成學習的習慣

(6)、要發揮表揚的功效

2、擬定步驟:

1、現狀調查及分析(20xx.3——20xx.4)

2、擬定可行性措施(20xx.4——20xx.5)

3、可行性措施的實施(20xx.6——20xx.9)

4、效果調查與分析(教學案例分析)(20xx.10)

5、研究總結(撰寫結題報告20xx.11)

3、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採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和學生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調查。

2、行動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及時積累,積極思考、研究,邊研究邊實踐,促進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3、經驗總結法:採用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和學生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調查,與第一次調查進行比對,得出研究效果。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研究過程中完成一定量的讀書筆記。與同事溝通,及時交流研究進展信息和學習、研究體會。

為了很好的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在完成日常教學及其他工作之餘,抽取一定的時間閲讀一些教育理論書籍。

1、所讀書目:

·《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歐陽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學出版社

《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崔其升,謝金國中國林業出版社

相關的期刊篇目

2、閲讀設想:

從即日開始至20xx年10月期間,每天在工作之餘,抽取40—60分鐘的時間完成預設的讀書量。

3、具體時間安排:

完成《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閲讀的時間為20xx.3—20xx.6

完成《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閲讀的時間為20xx.4—20xx.7

完成相關的期刊篇目的閲讀時間為20xx.9—20xx.10期間的適宜時間。

四、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

2.《學生兵法.做自主學習的主宰》歐陽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學出版社

3.《全新正版.走進杜郎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崔其升,謝金國中國林業出版社

4.每天讀書30分鐘,每月寫三篇讀書筆記

五、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20xx年6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20xx年10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六、申請結題

20xx年11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

課題研究方案9

研究課題的題目:國小語言課外閲讀現狀及對策

1、課題的來源和期望目標

素質教育的觀念在我國教育界早已深入人心,那麼,在課外閲讀這個層面上,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況?我對本班42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第一興趣的百分比分別為:文藝娛樂活動28%、體育活動26%、美術活動18%、科技製作10%、閲讀活動10%、數學活動8%。由此看來,學生在閲讀項目興趣上低於其它類活動。有的學生説,閲讀活動不如文藝娛樂活動有吸引力;有的學生認為,看電視、錄像、玩電腦、聽音樂,直觀、生動活潑,比看書有意思。而大部分學生在選擇喜歡閲讀哪一類書籍時很多選擇了漫畫書,只有個別學生説自己愛看童話等名著。造成學生不愛讀書、閲讀面窄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閲讀興趣;2、缺少正面引導。因此,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激發閲讀興趣,培養閲讀習慣

1、選擇適當的內容

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他們選擇程度適當的讀物。可以閲讀一些文質兼美的敍事性文章、優秀詩文及趣味性強的少兒讀物。這樣便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讀懂作品,能讀懂就有收穫,有了收穫就會有成功的樂趣,自然會產生強烈的閲讀興趣。

2、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

可開展讀書演講會、故事會、詩歌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覽等,把個體的、小組的、班級的閲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閲讀興趣。

3、尊重孩子個體的差異

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解讀是有差異的,有時候這種差異會很大。因為課外閲讀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互動,這種對話受到孩子的個性、閲歷、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允許這種解讀的差異存在,並且要支持和鼓勵這種解讀差異。只有這樣,課外閲讀才是鮮活的,有個性的;只有這樣,課外閲讀才能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

二、教給學生多種讀書方式

1、閲讀方法不只是朗讀,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閲讀材料選擇確定朗讀、默讀、誦讀以及精讀、瀏覽等不同的閲讀方式;學會使用學用的工具書;對所讀內容及時時行圈、點、批、注,理解所讀的內容,領悟其中的道理,學習體味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和語言風格;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等閲讀習慣。教給學生運用自己喜愛的方法邊閲讀邊思考,不斷提高閲讀速度,促進他們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2、指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

主要向學生介紹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四種讀書筆記的寫法。摘抄型筆記是從閲讀的內容中分類摘抄好詞佳句,至理名言,以及優美的片斷。提綱型筆記則是對所讀的材料進行提綱挈領的概括,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書中的內容。感想型筆記可以把自己在閲讀中的想法隨時記錄下來,走近作者,和作者的心產生共鳴。評價型筆記是對書刊某些方面進行評價,為他人閲讀提供借鑑。以為無論何種方法都對提高閲讀效果十分有益。閲讀中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讀書筆記,在閲讀中積累,在閲讀中提高。

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四(2)班全體學生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方法,把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在行動中研究,研究中提高。

初步擬定的研究過程

主要研究階段及階段性研究目標

20xx年9月,制定研究方案

20xx年10月-20xx年1月:形成較完善的課外閲讀制度,並在班級實施

20xx年2月-20xx年5月:改進課外閲讀教育實驗,提高課外閲讀教育效益。

20xx年6月: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做好結題的相關工作

研究結果的表達方式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研究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的應用的設想

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認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僅靠課內閲讀,更多靠課外閲讀。新大納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説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又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新大綱強調了課外閲讀等語文實踐活動對積累語言材料和提高讀寫能力的促進作用。課外閲讀有利於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利於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也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拓展和情感的發展。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拓展學生智力背景的有效手段。通過這次研究,使課內外閲讀相結合,達到課內教學指導課外閲讀、課外閲讀補充課內教學這種相輔相成的狀態,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科研主管部門的意見。

課題研究方案10

一、研究目的:

我們班級有一部分小朋友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帶着,整天關在家裏讓他獨自玩耍,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分地照顧與遷就,使孩子難以適應集體環境,以致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時上課的時候也不舉手回答問題,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對待班級的各項活動比較被動,寧願一個人呆着。我們稱這樣的孩子為退縮型幼兒。孩子童年時代的退縮行為如果不注意引導,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從上學期開始,我發現班級幼兒特別喜歡音樂活動,每次的音樂活動小朋友都能積極參加,就連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因此老師鼓勵這些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充分創造自由寬鬆的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並鼓勵他們能主動進行表演。希望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使班級通縮型幼兒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增強自信,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集體環境,和小夥伴之間建立和睦的人際關係。

二、研究內容:

本次課題研究以大班幼兒為主,教師根據自己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音樂的實際水平,自己立課題,從大班年齡幼兒入手,從各個層面上對音樂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內容為:

(1)歌唱、打擊樂器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在幼兒園音樂歌唱、打擊樂教育活動中,一切從孩子周圍生活和實際水平出發,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為每個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幼兒歌表演活動是綜合性活動,是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做一些有規律的、富有美感的動作,具有樂、歌、舞為一體。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欣賞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敏感性和動作的協調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三、研究對象及範圍:

班級內性格比較內向的退縮型幼兒

四、預期成效: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過音樂欣賞、音樂技能的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參加,能夠培養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堅強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本研究以行動研究、觀察法(個案記錄)、情感薰陶法和訓練法、比較法、案例研究法、總結評價法等。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音樂的實結際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

具體如下:

1、調查法:初測,班級任意抽30%的幼兒進行抽樣調查,並以統一的音樂內容對幼兒進行測試:其內容為:興趣、性格、看圖説話、聽音樂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動作,根據調查情況加以分析,為實驗和研究採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據。

2、觀察法:研究者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依據幼兒園的心理狀態和表現,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並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一系列內容。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教師將觀察過程記錄撰寫成退縮型幼兒觀察個案,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薰陶法和訓練法: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它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的發展。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的個性,才能在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知覺、美的體驗與美的表現等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在環境的創設中極為注意營造優美和諧的音樂氛圍,激起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優美、愉快、輕鬆、無壓力的環境下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然而教師以有效的方法進行音樂舞蹈、節奏感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幼兒音樂欣賞水平,陶冶了幼兒的情操,達到了音樂教育的目的。

4、比較法:在實驗中,根據對比班發展情況,進行各方面的測試,然後比較分析,再進一步的探索,不斷的給予評價與總結,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了音樂教育個案、論文和總結。

六、研究進度:

1、第一階段(20xx.3-20xx.5)課題的準備和初步實施:查閲、收集有關資料,加強相關理論的積累。認真學習有關音樂研究的理論知識,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制定方案,並進行課題研究的設計。

2、第二階段(20xx.6-20xx.7)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與幼兒生活有密切關係、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進行教育活動,首先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理解音樂,喜愛音樂,感受到音樂的美,提高音樂水平。同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智力。在實踐中對課題的目標進行合理的補充和調整,論證教學方法、形式的可行性。運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確保本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效益性。

3、第三階段(20xx.9-20xx.11)在總結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行動研究、觀察記錄等方法進行驗證研究,調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結題階段(20xx.12-20xx.3)總結課題研究工作,完成課題任務撰寫教學論文、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11

課 題 名 稱

一、 目的、意義(問題提出)

1、研究的背景、現狀分析、碰到的問題。

2、目的、意義(為什麼研究?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二、 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

三、 研究內容

實現研究目標要研究的具體問題,實驗類課題還要有研究假設。

四、 研究範圍

1、對研究對象的總體範圍界定; 2、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3、對關鍵概念(變量)的界定。

五、 研究對象

課題研究的直接對象。

六、 研究方法

1、根據課題的性質、類型選擇具體的一種或幾種研究方法(例行動 研究法、調查法、實驗法等等); 2、課題操作的策略、措施等。

七、 研究的程序設計研究步驟、時間規劃、管理措施等。

八、 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或論文,其他有關材料。

九、 研究組成員及分工

十、 經費預算情況

注:以上各項可根據需要選擇,不一定全部包括。

學校(單位):編號:

嘉興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申報彙總表(一般)

縣(市、區):

課題研究方案12

一、分析學生閲讀現狀

閲讀能力在我們語文學習能力中佔據核心地位,它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助手,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現實中學生的閲讀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在傳統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下,學習計劃安排、教師精力分配以及家庭教育的側重點都發生了偏差,於是相應的,學生就養成了很多不良的閲讀習慣:有的學生不愛讀書,有的學生不會讀書。除了課堂上的閲讀,有些成績優秀的孩子回家後只啃教科書,有些頑劣的孩子把時間都打發在了休閒上,根本不讀書,長久下來,學生的閲讀領域變得極為狹隘,所能接受的只能是漫畫之類的休閒書刊。這種現象實為可惜。

古人説:“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我一直認為閲讀是種習慣,既是習慣便可養成,從正面意義而言,閲讀習慣的養成,還能由內而外轉化人的氣質,因此,在班級環境中,我們應該帶領孩子領略閲讀的樂趣,組建班級讀書會,用心領着心、用生命領着生命,和孩子們一起走進語文教學新的領域——‘班級讀書會’。在‘班級讀書會’中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細細品讀讀書的情趣、積澱厚重的人文素養。

二、營造班級讀書氛圍

(一)、建立班級書架。“眾人拾柴火焰高”,設想由每個學生提供3-5本書,我們書架中就有了200多本書,這樣一來,既可以方便學生自己課餘閲讀,又可以與同學互通有無。這些書是動態的,新書被不斷帶來,而學生都閲讀過的“舊書”則被定時清理出來,由學生帶回去,這樣就能使班級書架做到常換常新。為了更好的保管圖書,提高圖書的使用率,我們還可以成立了“班級圖書管委會”,做好了圖書的登記、借閲工作,確保書架正常運轉。

(二)、成立讀書小隊。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興趣、人緣、家境等)組建“書友隊”,共同研讀一本書。一個小隊讀完一本書了就可以跟其他小隊互換,這樣,一學期每位學生只需買一本書,但也能閲讀至少6本書,完全可以保證孩子的閲讀量,教師開展閲讀指導也比較便利。

(三)、落實時間,開設“讀書課”。教師要靜心為學生安排閲讀經典的時間,否則活動不能落到實處。一學期我們一共才教學20幾篇課文,有些老師用近一個月的時間來複習課文內容,這是不值的。我們可以嘗試着開展了幾節“班級讀書會”的典型課。筆者在實踐階段開了兒童文學《窗邊的小豆豆》之《大冒險》、《校歌》及《窗邊的小豆豆》三次班級讀書會。

(四)、建立獎勵制度。對讀書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孩子應及時給予獎勵,以保護他們的閲讀熱情,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獎勵制度。筆者思考是否可以這樣做:每看一本書或讀書筆記撰寫認真的,獎勵一顆五角星;集十顆五角星換取一張書籤,集五張書籤換獎一本書。這樣的獎勵制度使人人都能受益,個個能積極爭先。對設計精妙,感悟深刻的讀書記錄卡,在教室裏予以張貼表彰,在學校網站上也積極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閲讀成果。

三、探究班級讀書會模式

模式如下:

選擇閲讀內容——個體獨立閲讀——班級共同研讀。

課題研究方案13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國小生在畢業前至少應該達到二級的目標要求。在二級目標中,讀的要求有: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閲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小短文。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國小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閲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閲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閲讀習慣,可培養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閲讀還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牛津國小英語教材,重視了聽説能力的培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讀和寫技能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國小生英語閲讀教學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縱觀國內,培養國小生的英語閲讀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視,廣大教師對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較大成績, 其研究表明:

從學習語言的規律看:成功的學好一門語言要進行大量地吸收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讓學生 通過對語言 充分閲讀,用心感悟,不斷積累、運用,才可能真正體味到地道英語的獨特魅力,真正把語言學到手。

從國小生學習心理看: 國小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維,富有情節的故事、童話學生更感興趣;貼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短文、對話更能吸引他們。英語教學已改變了以往的傳統的封閉、單調、劃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狀態,注意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閲讀 。

三、研究的預期目標與主要內容:

l研究的預期目標:

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閲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於、樂於瞭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説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與內容:

教師在選擇閲讀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吸引學生。同時儘量與牛津英語的主題式教學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根據各年紀學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牛津國小英語》教材,彙編出四套系統的閲讀教材。

2、研究國小英語閲讀課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閲讀課作為一門技能訓練課,其任務着重在於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句子中的詞義,幫助他們把音、形、義結合起來。因此,使教師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對培養學生閲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幫助。

3、學生英語閲讀能力的提高與總體英語發展水平的關係。

四、研究的原則和主要方法:

l 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法和閲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踐性原則: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為學生創設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

3、整體性原則:注意英語牛津教材與閲讀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內外的協調,拓寬學習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發揮教學的整體效益。

l 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外在行為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對所學閲讀材料的興趣、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等。

2、實驗法:

根據實驗目的,對國小英語閲讀課的教學模式分年級進行不同的設計、探索,並將不同課堂教學現象做記錄、分析,尋求最佳的教學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對比較典型的閲讀教學的材料進行分析,或對課堂案例進行微格研究,直觀地體現研究情況

五、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讓其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內存”,抓住他們的“憤”、“悱”之處展開教學。教師要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係融洽。不僅允許他們贊同、接受,而且允許他們否定乃至拒絕;學生之間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討論,讓理解、信任、尊重、寬容、民主、合作充滿整個課堂。 同時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2、加大感受語言、運用語言的力度。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讀,讓學生由讀去感知語言、感受生活、豐富情感,同時積累語言。在此基礎上,更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時間和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閲讀中培養閲讀習慣

讓學生在自主的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的方法、逐步豐富詞彙、積累語言養成良好的英語閲讀習慣,為今後的主動發展打下根基。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進程

1、基本進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課題的構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寫和論證。

(2)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A、課題的實施、研究;

B、中期論證;

C、課題的發展、完善。

(3)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果的總結,經驗的推廣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

組長:鄧X莉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成員:錢X琴 金壇市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研組長(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王X鳳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常州市青年骨幹教師)

温X玲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

王X琴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

劉X芸 XX市XXXXXX實驗學校國小部英語教師(金壇市骨幹教師)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

2、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

3、CAI課件、研究課教案等。

4、學生作品,包括作業、學習體會等。

九、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課題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2、課題組成員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為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證。

3、本課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本教研組的大力支持,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會得到有力保障。

課題研究方案14

一、研究背景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從而促進學生完美個性的發展。

二、研究條件:

1、課題來源於教學實際,與當前的新課程改革要求相一致,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本課題的預見性效果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同。

2、課題組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基本達本科學歷知識結構,教學經驗豐富,研究能力強,所寫論文多次獲獎,多位成員開設過市級、片級研究課、觀摩課,並獲得一致好評,教學質量名列前茅。

3、課題組成員平時教研氣氛濃,有集體備課的良好習慣,經常互相聽課幫助指正缺點,堅持寫教後札記,教學水平進步較快。

4、課題組人員對本課題的認識統一,決心大,積極性高。

三、研究意義:

1、長期以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多數是被動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機械模仿式的簡單運用。學生的學習思想、學習方法都是教師意志的“複製”,這樣並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而且學生的創新意識受到了壓制,既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又防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如今,正直新課程改革,確立了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新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因此,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開展自主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研究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指導作用,具體體現在:

(1)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素質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

(2)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要求;

(3)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4)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培育學生獨立性、創造性,塑造完美個性的重要條件。

四、研究內容

(1)定義:自主參與數學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自己能動的、富有創造性的學習,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

(2)模式研究:教師、學生、數學信息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具體表現為:

①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轉變師生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係。

②認真鑽研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③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倡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研究方法:

①、自然實驗法:所開設的實驗班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同時暗設對比班進行平行班對比實驗。

②、文獻法:學習與本課題有關的先進教育理論,並及時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15

一、研究背景

有設立這一課題研究的想法源至20xx年的一次在新海中學的省送培到市的學習活動 上。一位講課老師説在現在的教學條件見中都有現代化的音響伴奏條件,由此播放出的伴奏音樂形象更豐富,因此,作為鋼琴伴奏可少採用,或許是與會老師誤聽為可不採用,引起譁然!由此引發本人生出這一課題研究的想法。

二、概念的界定

課題研究的核心概念:

伴奏即伴隨襯托歌唱的演奏。 伴奏基本上和歌唱曲調一致, 其間還可以有多種裝飾音或高低八度的翻奏,也可以是單純的節奏。 伴奏的任務還必須演奏過門等純樂器的部分以聯接唱句。

伴奏對歌唱的意義:伴奏有對樂曲內涵的提示及對歌者情緒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充實延展了表演的氛圍。 歌唱教學的伴奏方式:鋼伴 音響伴奏 自己敲擊節奏伴奏 學生合着伴奏尋找韻律 效能:這一詞語有多種解釋,最基本的解釋為達到系統目標的程度,或系統期望達到一組具體任務要求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指辦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據。那麼,在歌唱教學中根本目的是運用各種科學合理的手段、方式和載體,調動學生歌唱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學習效率和歌唱能力,提高音樂學習的質量,保證音樂將教育教學方針政策得以貫徹落實。

馬克思説:勞動生產力的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在工藝上的應用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 那麼,歌唱教學的效能就取決於學生對歌曲的喜愛以及歌曲的熟悉程度,歌唱技巧、音樂基礎知識、對歌曲類型的適應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原因。

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分析:

1. 分析不同伴奏方式使用過程中師生所能進行的互動可能性;

上課老師只是一個人,因此,不同的伴奏方式中老師所能發揮的能動力及能動方 向是有很大不同的。

2. 不同伴奏方式使用過程中學生所能進行的參與可能性;因為伴奏方式有產生的主動性及被動性之分,因此,在歌唱的實際參與性上有差別。

3. 老師對伴奏方式的可駕馭性;這牽涉到伴奏方式的複雜程度及學生在音樂感知上的實際能力。

4. 不同伴奏方式對學生課堂積極的調動;因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以及興趣能力的不同而在參與的積極性上收到影響。

5. 不同伴奏方式對教學內容的烘托以及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引領效果。因各種伴奏方式的優點差別而出現不同效能性。

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是逐步形成的,如何綜合運用伴奏方式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 投入的全面認識所學內容,在對音樂的整體形象得以把握後能夠把外部聽覺和自身機體動作結合運用,從而能夠形成聽、擊節奏、唱三者統一的協調運作,實現身心內外的和諧統一音樂感知力,這才實現歌唱教學的終極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堂歌唱中不同伴奏方法的用運,分析和整理在歌唱中不同伴奏方式運用與學生歌唱學習所產生的能動效果,以期能得到一種認識或是一定的觀念,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歌唱課中的教與學的方法和策略。並希望能夠得出一個完善的研究內容,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實現由想法、認識經驗到理論的昇華。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七年級音樂教材下冊歌曲:

《渴望春天》《小小的我》《大海啊故鄉》《無錫景》《丹頂鶴的故事》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定羣體 -------- 選擇七年級3班作為研究對象。

比較研究法 -------- 實行班內比較,比較不同歌曲類型出現的差別效果。

觀察法 -------- 觀察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以及參與所能實現的效果。

體驗法 -------- 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歌唱學習中來實際的感受音樂及再創 作。

問卷調查法 ---------- 設計問題答卷調查學生對各個伴奏方式的切生感受與認識。

六、課題研究讀書目:

《中學音樂教學法》 作者:邵祖亮 出版:上海音樂出版社

《中國小唱歌教學法》 作 者:魯美麗主編 陳登頤譯 出 版 社:音樂出版社

《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楊立梅 編着 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樂美學》 主編:王次炤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課題研究讀書目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20xx年2月5日至20xx年2月15日讀完《中學音樂教學法》 20xx年2月18日至20xx年3月1日讀完《中國小唱歌教學法》

20xx年3月2日至20xx年3月20日讀完《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

完成讀書筆記時間: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

20xx年2月5日至20xx年2月15日讀完《中學音樂教學法》完成讀書筆記 20xx年2月18日至20xx年3月1日讀完《中國小唱歌教學法》完成讀書筆記

20xx年3月2日至20xx年3月10日讀完《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完 成讀書筆記

20xx年3月11日至20xx年3月20日讀完《音樂美學》 完成讀書筆記

八完成教育教學案例分析的時間:

第一階段:20xx年2月

該階段主要確立課題研究的主題、重點,論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確定研究使用的教學內容、研究對象;進行人員分工;上報課題材料。

第二階段:

20xx年3月4日,案例分析:《渴望春天》

20xx年3月18日,案例分析:《小小的我》

20xx年4月1日,案例分析:《大海啊故鄉》

20xx年4月15日,案例分析:《無錫景》

20xx年5月13日,案例分析:《丹頂鶴的故事》

該階段主要反覆地對學生進行教學研究;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及影像材料;整理形成一套較完善的階段性認識成果,總結經驗教訓。

第三階段:

20xx年6月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