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1.53W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5篇)

教學設計方案1

教材分析:

《山市》處於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繼《〈論語〉十則》後第二篇文言文,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學現象,蒲松齡用精煉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發展和消失的經過,極富想象力。本課學習主要以誦讀為主,並能根據描述想象山市美景,瞭解科學知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文言字詞不需要重點掌握,但也得作些瞭解,以幫助理解文意。

基本教學思路:

對誦讀目標的處理,我設計了七讀(時間是30分鐘左右,其中理解讀8分鐘,背讀5分鐘,其它各遍讀都在3分鐘左右):先聽師範讀,掌握生字新詞,再初讀感知,瞭解文章大意,然後大聲讀,把課文讀通暢,接着進行默讀,理解課文內容,然後學生想象讀,根據所讀到的文字來想象山市美景,坐在此基礎上,學生美讀全文,深化領悟,最後大聲背讀。這些步驟使學生漸漸地熟悉理解了課文,反反覆覆的誦讀培養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對第二個目標的處理(用時10分鐘左右),我打算是課上稍提激趣,課下自主解疑。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幾個亮點:一是導入階段,用優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給學生以薰陶;二是討論反饋階段,通過做遊戲來掌握字詞,使困難的文言字詞學習變得活潑有趣,符合六年級學生特點;三是深化領悟階段,在同學和老師的渲染下,學生腦海裏有了山市美好景觀的畫面,此時學生美讀,可能掀起一個高潮。四是激趣探究階段,學生七嘴八舌獻計獻策,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了解科學知識。五是作業佈置階段,給蒲松齡先生寫信説明山市的科學成因,既是對課文的鞏固和延伸,又是對探究習慣的督促檢查。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培養語感。

教學難點:山市的有關科學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感覺到秋天已經來到了嗎?天空中秋風颯颯,秋雨瀟瀟,田野裏枯枝顫抖,黃葉飄零,一派秋的莊嚴。是啊,秋天的滿地落紅,冬日的漫天飛雪,春時的嫩芽嬌花,夏季的綠樹濃蔭,這些自然現象我們每個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種美麗神奇的自然現象卻好多年都難得一見,多數人一生都無緣看到。這種自然現象就是海市蜃樓。幸好清代有一位寫狐寫鬼的文學家蒲松齡,根據目擊者的敍述描繪了一次這樣的景觀——山市(山市蜃樓),彌補了我們不得一見的遺憾。今天,讓我們走進《山市》這篇課文,通過文字描述來欣賞一下這種奇特的景觀。

板書題目作者,學生記住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二、誦讀施標:

1、初讀感知階段:

○1師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標劃生字詞,並聽出師故意讀錯的生字。然後打出電子詞典,指定一學生領讀生字。

○2學生自由朗讀2至3遍,力爭讀得聲音飽滿,通暢無阻。

讀完之後,試着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2、自主學習階段:

老師先學了這篇課文,覺得這篇課文的目標可以有這兩個。大家看同意嗎?

打出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

○3師佈置自學任務,出示自學指導:

結合註釋默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三幅畫面。比一比誰理解得快。時間8分鐘。

3、討論反饋階段:

○4師生、生生之間以做遊戲的形式來檢查詞句理解情況。

遊戲:

甲:我來問,你來答。

某詞的意思是什麼?

乙:這個問題難不倒我。

……

師與一學生合作舉例。如:

……

然後學生之間熱鬧遊戲,快樂掌握。師巡迴聽聽。

○5請學生根據文中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描繪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一兩名學生描繪出畫面。

師藉機描繪:

你不經意地一抬頭,看到不遠處,突地出現青塔白樓,樓閣殿堂,街道里巷,並且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然後一陣大風,塵土飛揚,煙霧瀰漫,只剩下那座高樓,燈光點點,人影屑屑,可是隻一會兒,樓漸低,減低,直至如拳如豆消失不見。的確是很神奇啊!

這麼美好的景觀,我們得用同樣美的朗讀讀出來。引入下一階段。

4、深化領悟階段:

下面請同學們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美讀課文——投入感情,放飛想象,如醉如痴,物我兩忘。

5、激趣探究階段:

○6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師生共同想辦法探索“山市”成因。

師引導:這樣的美景,古人卻給它起了個瘮人的名字“鬼市”,為什麼?

學生回答。

師點撥引導:古時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對所看到的現象無法做出解釋。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葉使人們相信真有所謂鬼神。可是現在,科學的巨手早已揭開了這種景觀的神祕面紗。同學們,我們通過什麼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樓的知識呢?

學生七嘴八舌獻計獻策,然後明確:可以通過查字典、上網、《物理》課本、《十萬個為什麼》等資料。

學生快快行動,查字典,看誰先查到誰讀出來。

師引導:你明白這種現象是怎麼回事了嗎?這個解釋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慾。同學們,要做明白人,就必須自己動手,探索研究。

那麼,交給大家一個光榮的任務:六人一組,課下查閲資料,得到海市蜃樓的有關知識。然後整理成文,給蒲松齡寫一封信。

三、作業佈置:

請學生查閲資料後給蒲松齡寫一封信,解釋“山市”的科學成因。

教學設計方案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徵、生活習性,知道松鼠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瞭解本文的説明順序,培養學生學會鑑賞和寫作説明文的能力。

3.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仔細觀察生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①教師準備關於松鼠形態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②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③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①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瞭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説一説。

②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①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記憶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

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②自由朗讀課文,做到通順、流利。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説的是什麼?

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①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②在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後,在全班進行發言

①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②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多人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馴良:從在高處活動、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動、常吃的食物,是從活動的範圍、時間、吃食物方面表

現它的特點。

乖巧:從過水、警覺、跑跳、叫聲以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最後寫繁殖、換毛等方面是補充説明其習性。

閲讀感悟,體會寫法

①松鼠為什麼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哪些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説一説為什麼喜歡這段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②把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摘抄、積累。

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①作者向我們準確、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徵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具有哪些特點嗎?請學生補充課外資料

②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方面已具有了一定的閲讀理解與分析能力,能較準確地抓住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並願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但在生活方面還缺乏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課標與教材分析:本文中的烏塔是孩子們的同齡人,可是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着極大的反差,是對學生進行獨立意識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我是這樣處理教材的。先激趣導入新課;接着讓學生自讀課文;三是解決字詞困難;四是檢查反饋課文講了什麼事;五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體會烏塔的性格特點,在交流時談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這是本組閲讀教學的一個重點)。

目標與要點分析:1、認識6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能對文章記敍事情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教學難點:從敍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的特點、感悟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見解。

教學策略設計: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揭題,初讀課文。

1、你們喜歡旅遊嗎?最遠到過哪兒?和誰一起去的?

2、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也很喜歡旅遊的小女孩。齊讀課題。

3、課文寫了烏塔一件什麼事呢?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自由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新詞的朗讀及重點詞語的理解情況。

2、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重點句段,初步認識烏塔。

1、她遊歷了歐洲的哪些地方呢?

2、你瞭解歐洲嗎?出示地圖,介紹歐洲,讓學生對烏塔油然而生敬意

3、初次瞭解烏塔,你覺得她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4、假如是你,你能一人遊歐洲嗎?

過渡:那烏塔就不怕危險嗎?她爸爸媽媽不擔心嗎?她能周遊歐洲靠的是什麼?

四、深入學習第7自然段的重點句,進一步認識烏塔。

1、學生圍繞問題,再次自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劃一劃重點的詞句,然後小組內交流。

2、反饋學習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説感受,板書詞語

(2)現在你眼中的烏塔又是什麼樣的?

(3)讓我們一起來讚一讚這個生活獨立、能幹、懂事、聰明的小女孩。

五、學習第8、9小節中對烏塔正面語言的描寫,瞭解她另外的性格特點

六、小結,説體會。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並一步步深入地瞭解了烏塔,這時,你想對烏塔説什麼呢?

七、拓展延伸

補充材料《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的較量》。

八、練筆提高:同學們對烏塔還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説,你可以把它寫下來,題目《從〈烏塔〉想到的》,然後在全班交流交流。

教學實施

學生在交流時往往會提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人出去太不安全了。我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反問:“是啊,不管做什麼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那烏塔就不怕危險嗎?她爸爸媽媽不擔心嗎?她能周遊歐洲靠的是什麼?”接着老師組織小組繼續自學討論。這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能根據課文的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聯繫實際談出許多見解,真正形成了人與教材的對話。最後我給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説些什麼呢?”這節課結束了,但我期望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和無限的思考。

教學反思

《烏塔》這篇課文是一篇獨立閲讀的文章。這篇課文寫了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煅煉和考驗;另一個目的就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以及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根據這兩個目的,我就想: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達到這兩個目的。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流程: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看看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接着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個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嗎?你是如何看待烏塔的?用文中的語言,説一説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最後,讓學生展開辯論。喜歡烏塔的在一組,其餘在另一組。在課堂上,我發覺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討論得非常激烈。我被學生的激情所感染也參與到辯論中。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到:教師與學生人格意義上的平等不僅表現在語言、體態、表情上,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把學習的時空、學習的主動權(包括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方式的確定等)還給學生,課堂上有爭論,有共鳴,有靜靜的沉思,還有跳動的思濰火花。我們要點燃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發現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潛能,與學生共同進步。

當教師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課堂會處處湧動着生命的活力。有時放一放手,也會有精彩的發現。

教學設計方案4

教材分析:

這是一堂數量詞的歸類識字課。對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積累了許多識字的方法和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遊戲中互教互學中學會本課的生字,發展語言想象等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我會認”的14個生字,會寫本課“我會寫”的六個生字。

2.根據教材提供的數量詞的用法,把身邊的事物用數量詞表達出來。

3.感悟情境,展開想象,在敍述時,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4.用喜歡的方法識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興趣,對識字方法能歸納和總結。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語言能力並能對識字方法予以總結。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玩兒,你們願意嗎?我們今天究竟要到哪些地方玩兒呢?祕密就藏在咱們語文書《識字6》中。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自主識字。

想不想不用老師教,自己就把課文讀會?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麼辦?(問同學,問老師,拼拼音)讓我們打開書輕輕地讀一遍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寶寶,多讀兩遍,咱們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讀得又快又好。

2檢查初讀。

指名一人讀一節,其他學生聽。聽是否讀準了音。

3.師生共同評議,對讀錯的生字進行糾正。

三.創設情境,學習生字。

1.學習第一節的6個生字。(海鷗灘軍艦帆)

A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B.學生説想象的畫面。

C.課件展示海邊景色圖。一邊描述海邊景色,相機展示帶音節的詞語。

D.讀帶音節的詞語。(自讀小老師教讀齊讀)

E.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詞語。(學生自讀小組賽讀)

F.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詞語。(學生自由讀開火車讀)

2學習第二節的生字。(秧稻塘)

A自讀第二小節,邊讀邊想畫面,畫出不懂的詞語。

B.學生彙報不理解的詞語,相機展示課件理解“一畦一方”的意思,同時拓展一畦畦一方方的意思。

C.課件展示帶音節的“秧稻塘”三個生字。(自由讀分組讀齊讀)

D.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秧稻塘”三個生字。{搶讀}

E.總結學習第一二節的學習方法。讀課文——想畫面——認生字

3根據總結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節。(學習生字“竿溪”)

A小組自學。

B.指名讀第三小節,並説想到的畫面。

C.根據學生的想象相機出示本節情境圖。

D.課件展示帶拼音的生字“竿溪”。(指名讀搶讀)

E.課件展示不帶音節的生字。(齊讀)

F用“小溪”説一句話。

4用學習第三小節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四小節。

四鞏固識字。

A小組內學生用生字卡互考生字。

B.小老師用生字卡考讀全班學生。

C.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發現。(從字的結構從識字方法等方面總結)

五再讀課文,感悟數量詞。

A指讀課文。

B全班分組對讀,一組讀一句。

C師生對讀。

D全班拍手讀。

像同學們剛才讀的“一隻”、“一片”這樣的詞語,我們把它叫作“數量詞”。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數量詞,比如,“我是一位老師”中的“一位”,“這是一支粉筆”中的“一支”。請小朋友快快觀察我們的教師,也可以想象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請你給它配上恰當的數量詞.。同學們同桌為一組,我們也用數量詞編一段課文。

七指導書寫。

A教師範寫“海竹”兩個字,學生觀察書空。

B學生對寫這兩個字的建議。

C學生練寫。

D同桌互相評議書寫。

八板書。

識字6

海灘農村

公園學校

教學設計方案5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講的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筍芽兒衝破一切阻礙,由竹筍生長為強壯的竹子的經過。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啟迪學生要趁大好時光,衝破阻礙,好好學習,勇於進取。

題目點出了題材範圍,即寫一顆筍芽兒這個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全文以筍芽兒生長過程為線索,講了四層意思,講了筍芽兒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後的兩個階段:

出土之前,筍芽兒只是央求,而後是不顧一切阻攔:一個勁兒向上鑽,表現了她有一種向上的精神。

出土以後,筍芽兒以頑強的意志,不斷地排除阻礙,在陽光下,春雨的幫助下,勇於進取,終於茁壯成長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敍的,屬於講讀課文,注意引導學生在春天的大課堂裏去主動學習,去尋找別人還沒有發現的春天的腳印,去探索筍芽兒長成竹子的奧祕,去想象春風春雨春花春草像什麼。還應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同時要引導學生把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與積累結合起來。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

【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3、愛讀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頭飾。

【教學方法】

情境式教學法。

【學習方式】

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師問:同學們,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什麼?

(生答)

大熊貓最愛吃什麼?

(生答)

竹子長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時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麼嗎?

(生答)

出示筍芽兒圖,這就是筍芽兒。

出示竹子圖,這就是竹子。

小筍芽是怎樣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筍芽兒》一課。

2、板書課題:

提醒學生筍芽兒的讀法,學生練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再讀課文,認讀生字,識記字形。

3、把生字讀給同桌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

4、小組討論交流識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課文中出現的生詞,小組認讀,全班擴詞練習。

6、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讀後小組説一説自己讀懂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文中小筍芽兒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讓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採取個人練習、小組練讀、全班朗讀等多種形式。讀後自己評一評、小組評一評。

三、朗讀感悟,角色表演

1、師範讀,想一想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⑴ 教師根據教學的進程出示各個生長階段的筍芽兒圖片(課件),再現筍芽兒破土而出的生動景象。景象分別再現:

沉睡在黑糊糊的土裏──一個勁往上鑽──終於鑽出了地面。

師生交流有關知識,使學生在學文的過程中,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試着畫畫簡筆畫。

⑵ 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筍芽兒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願望、行動和結果。讓學生在理清筍芽兒的生長過程的同時,體會到筍芽兒向上進取的精神。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2、春天這麼美,小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愛護下長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讓我們大家做一株小筍芽兒吧!讓小筍芽兒帶着對春天的讚美、帶着幸福的感覺來分角色朗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分成:

筍芽兒、春雨、媽媽、旁白幾個角色來讀。

讀後小組同學互換角色再讀,讀後互評。

3、鼓勵小組試演,推選表演好的小組,上台戴頭飾進行角色表演。

4、再讀感悟,啟迪思維。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麼?

啟發學生由竹子的成長聯想到自己的成長:

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

四、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寫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寫得太大。

三個帶口字旁的字(喊、呼、喚)中,喚是新認識的字,可以重點指導,右邊第六筆撇,要上下貫通,不能寫成豎、撇。

五、課外拓展

資料袋:向學生介紹毛竹。

六、作業

課外閲讀《一粒種子》,想一想:種子是怎樣看到外面世界的?

教學設計方案6

【設計理念】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因此,我設計的理念是:讓課堂成為多元對話的過程,讓課堂成為語文實踐體驗的過程,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知識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實現生命價值的自然生成。求實,求活,求新,求效是本課設計總的指導思想。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篇閲讀課文生動感人,情真意切。它講了一位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國心。

全文采用倒敍的寫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憶幾件具體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即:常常教外孫女讀唐詩宋詞;對一幅墨梅圖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船快開時,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絹。最後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文在寫作上有以下特點:

1、緊緊圍繞外祖父在國外思念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展開回憶,中心突出。

2、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借梅花來表情,藴意深刻。

【教學的三維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自讀探究,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及愛國情意。

4、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個性化閲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思路】

賞梅(觀其形)品梅(會其神)讀梅(入其境)頌梅(悟其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入題,賞梅花

1、導語引入:

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暑氣漸去漸遠,我們一下子撞進了秋天的懷抱,寒來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風霜挺且直的菊,而嚴冬,則更有此花開盡更無花而一枝獨秀的梅。

梅歷來是畫家,詩人所讚美的對象,我國宋代詩人王安石,陸游:元代畫家王冕都曾經寫下詩句讚美它。我們的開國領袖也曾寫下詞盛讚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課件演示,欣賞梅花,學生吟誦詠梅的詩句。

3、過渡:

看到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作家陳慧瑛常常會想起了身在異鄉的外祖父,並由此勾起了她一連串的回憶。

二、理清脈絡,知梅花

1、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憶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討論交流,理清條理,出示小標題:

(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三、細讀引導,悟梅花

1、在作者的記憶中,外祖父是一個愛梅的人,你能從哪能地方體會到這一點呢?

同學們,我們讀過這幾件小事,都倒感覺到外祖父愛梅花。你是怎樣從這些段落中讀出這種感情的呢?

出示:我們可以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用這些方法:

⑴ 聯繫上下文。

⑵ 抓重點詞句。

⑶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⑷ 用朗讀的方式。

⑸ 其它自己喜歡的方法。

2、自學體會,動手圈畫。

3、讀句交流,談理解。

4、重點引導第二件事:

從對比手法的使用及對外祖父神情,語言,動作等的描寫體會對梅花的愛。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品讀昇華,頌梅花

1、過渡:

外祖父為什麼對梅花情有獨鍾,文中哪一段話給我們解開這個謎團?

2、自由讀外祖父所説的那段話,互相交流,討論:

⑴ 從這段話中你瞭解到哪些內容

⑵ 把你瞭解到的內容講給同桌聽聽。

⑶ 全班交流:

① 梅花的精神(不畏嚴寒,堅貞不屈)。

② 梅花的精神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

③ 保存墨梅圖激勵自己保持民族氣節。

3、説説中國歷史上出了哪些有氣節的人物?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外祖父對梅花,對有骨氣的中國人的敬佩:

⑴ 自由練讀。

⑵ 指名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⑶ 齊讀。

五、拓讀深化,學梅花

課文除了寫外祖父摯愛梅花外,還寫了外祖父幾次哭了,請找出來讀一讀。

1、引導學生想象説話:

唐詩宋詞時,外公滿臉憂傷,鶯兒啊,鶯兒──。

當外公因年紀太大而無法回國而哭時,親愛的外公,你別哭了──。

當外公含淚遞梅花手絹時,外公滿心悽楚:鶯兒啊,鶯兒──。

2、學完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目了嗎?

3、學生結合着自己的理解來談:

讓學生明白,梅花魂就是愛國心。

4、文章的開頭了結尾有什麼聯繫?

5、讓學生想象説話:

外公就是這樣一位時時刻刻都牽掛祖國的老華僑,他在臨終前還不忘囑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帶回到祖國去,我們完成了老人的遺願,把他安葬在梅花樹下。又是一年的冬天來臨了,面對着梅樹下的老人,你想説些什麼呢?

6、師導語:

故鄉,祖國讓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遊子擁有無盡的相思與眷戀,幾千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誦出了無數思鄉愛國的詩篇,你會吟誦嗎?

7、古往今來,由於許多歷史原因,許多向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它們雖然身穿洋裝,説着異地的語言,但是他們的血管裏流動着中國人的血,它們的胸中跳動着一顆顆中國心。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張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讓我們在歌聲中再一次感受愛國華僑們的心聲。

8、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設計特色】

在教學設計中我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説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説,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教外孫女學唐詩宋詞,外公哭了,我設計了,外公滿臉的憂傷,鶯兒啊,鶯兒──當外公因年紀大而無法回國而哭時,設計了親愛的外公,您別哭了──,當外公含淚遞梅花手絹時,外公滿心的悽楚:鶯兒啊鶯兒──,留下空白,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學文前,我引領孩子欣賞古代和現代有關讚美梅花的詩,教學後,我讓學生欣賞《鄉愁》,《遊子情懷》,一方面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讚美梅花,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説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後,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第十三自然段,字裏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與喜愛,同時也是重點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讓學生把了解到的內容講給同桌聽,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祕和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看圖説話:

師:先請同學們來看這樣一幅畫,你看到了什麼?

媒體出示圖片配樂。

學生説。

看到如此美妙的情景,你想到了些什麼?

學生説。

老師把你們所想到的用一個詞來概括──遐想

(板書:遐想)

師:在黑暗的夜空中,出現的那一輪月亮是那麼迷人,引起了我們無限的遐想。

出示句子: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麼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你能來讀讀這幾句話嗎?──自己練──你覺得怎樣才能讀好它?(自言自語,充滿想象)──生説──指讀。

2、揭題:

月亮是那麼清幽,那麼神祕,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這輪明月,總會激起無限的遐想。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

(板書課題:22、月球之謎)

二、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要據老師的要求,自己來讀讀課文。

要求:

1、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劃出生詞,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通順,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找一找,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謎”?

學生自讀。

反饋:

1、出示詞語: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祕、努力、登上、估計、年齡、神祕、探索(小老師領讀──齊讀)

2、課文共幾個自然段?我們請一個小組開小火車讀。其他同學仔細聽,老師等會要請他評一評。

3、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評讀。

4、讀通難讀的句子:

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

(注意不漏讀“滿”字,不讀破句。)

三、精讀品味

1、課文讀通順了,老師請同學們再快速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中寫了哪些月球之謎。

2、反饋,媒體出示:

月球是從哪兒來的?

上面有些什麼東西?

它跟地球一樣嗎?

難道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

為什麼不同植物在月球塵土中生長情況不同?

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

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

3、師:老師把同學們説的月球之謎都打出來了,那你們看看,能給這些月球之謎分分類嗎:

⑴ 可以按照登月前,登月後劃分。

⑵ 可以按已解之謎,未解之謎分。

4、那登月前的月球之謎有答案了嗎?你從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⑴ 研讀月球的奇異景色:

請同學們來讀讀這段話,看看,你能從這段話中讀懂些什麼?

① 我瞭解到首次登上月球的是美國的兩名宇航員。

② 我瞭解到登月的時間是在1969年7月20日。

③ 我瞭解到月球的樣子……

課文中有一個詞來評價宇航員所看到的月球

奇異(板書)

你看到了哪些奇異之處?奇異在哪裏?和你想象中的一樣嗎?

(請學生遐想)

出示圖片:如果你是宇航員,你第一眼看到這樣奇異的景像,感覺怎樣?

(驚訝、奇怪、激動)

懷着這樣的心情,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試讀──指名讀──小組讀

同學們,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在這之前,人們為了探究月球的真面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當宇航員一腳踏上月球表面時,你認為他們的心情又會怎樣?

(激動、自豪)

懷着這樣的心情,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齊讀:

這是小小的一步,卻是整個人類偉大的一步,它承載了全人類的夢想,跨過了五千年的時光。那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一刻啊!可宇航員們為了這一刻,付出了多麼巨大的努力。

媒體出示資料,請同學們來讀讀:

面對這麼偉大的宇航員,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四人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宇航員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出示: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齊讀: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⑵ 研讀月球難解之謎:

登上月球,僅僅是探索月球奧祕的開始,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登上月球后發現的難解之謎:

媒體出示四個月球之謎。

你能根據課文猜想一下這些月球之謎的答案嗎?

(板書:猜想)

這些難解之謎現在有答案了嗎?你無法確定,老師甚至是科學家也無法確定,真是令人費解啊!

(板書:令人費解)

這一部分你準備怎麼來讀?

四、小結

月球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人類探索月球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隨着對月球的探索和研究,還有更多的月球之謎被提出來,但老師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同學們會加入到解開這些謎團的隊伍中去,讓月球不再有謎。

教學設計方案8

 【知識目標】

1、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覆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鑑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歎,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説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説:“《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裏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芼(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範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註釋,譯讀全詩。

 多媒體顯示:

關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夜長長相思不斷,

在河心小小洲上。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長和短水邊荇萊,

採荇人左採右採。

水荇萊長短不齊,好姑娘苗苗條條,

採荇菜左右東西。彈琴瑟迎她過來。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裏。水荇萊長長短短,

採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娶她來鐘鼓喧喧。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負責一節的分析鑑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夥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嚮往着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

聽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極有層次,語約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願: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採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幻由情生,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

板書:

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説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説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説“《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

3、學生再讀《關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1、提問:本文采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

教師小結:《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複歌詠的一種形式。

同時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衝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於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於記憶。當然也就最樂於為人們所採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迴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表現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説:“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敍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衞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後世詩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認為它是“興”,因為先説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摯鳥。

生3: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並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説,確也起着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徵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佈置作業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註釋,串解大意。

教學設計方案9

1、認識:小步舞曲。

2、欣賞《小步舞曲》。

3、瞭解比捷。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能在欣賞《小步舞曲》中,感知樂曲婉轉如歌和活潑跳躍兩個不同段落主題所表現的情緒以及樂曲的演奏形式。

(二)學生能樂於參與欣賞、演唱、演奏、律動等活動,並且與同伴交流實踐後的感受和見解,分享學習過程中的快樂。

(三)通過音樂的欣賞以及學習和理解,希望能夠對西方的音樂有更多的掌握。

二、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自主學習、體驗與合作學習等方式,在信息交流、聽、唱、奏、演等多種實踐活動中初步認識“小步舞曲”這一體裁及其音樂風格特點。

三、知識與技能:

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揮等方式表現樂曲《小步舞曲》。

教學重點

欣賞《小步舞曲》,感知樂曲的內涵。瞭解比捷,瞭解西方音樂

教學難點

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現自己對音樂心情的體驗。

教學準備

一、教具準備:

打擊樂器、口風琴、鋼琴、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預習:

自主查尋、收集關於“小步舞曲”的資料信息。

教學過程

一、邊欣賞音樂邊介紹比捷及其求學之路。

通過背景音樂和文字説明,使同學們掌握一些有關西方音樂的文化。

二、初步瞭解小步舞曲

通過文字敍述,簡單瞭解小步舞曲。

三、講述《小步舞曲》的音樂內容

對節奏、速度、力度、節拍以及體裁進行了解。

四、結合譜例分段學習《小步舞曲》

1、學習樂曲A’段

説明:依據樂曲創作背景,合理創設“舞會”情景,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舞蹈表現手段演繹此樂段,發展了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享受到美的愉悦。

2、學習樂曲B段

説明:利用形象、直觀的圖式輔助以及一系列貼近學生思維邏輯的問答討論,激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樂段情緒,並能用指揮、伴奏等方式表現該樂段。

3、完整欣賞《小步舞曲》

説明:學生在完整欣賞樂曲時能夠鞏固樂曲主題的記憶,並且聽辨、感受樂曲兩個不同主題情緒,培養學生獨立的音樂感受和見解。

五、視頻欣賞

説明:通過視屏欣賞,使同學們以一個更直觀的郊區去理解和學習作品,並使同學對作品有更深刻的記憶。引起學生共鳴,領悟音樂的美感,愉悦身心,獲取樂趣,從而激起學習的情趣。

六、回答問題以及小組探討問題

説明:拓展質疑,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

教學設計方案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説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遊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彙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説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畫圖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麼放?(課件)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麼?

(沒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為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2)探究新知。

在這張座位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個)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説説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2,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為數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3)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對錶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説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麼

(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B、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説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後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麼?

(49個,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遊戲:接龍。

老師先説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説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D、尋找新位置。

同學們都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了嗎?下面這個環節要檢驗你們每一個同學是否真的會了。

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你手中的數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學生的數對裏有兩個特殊設計:

二、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1.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你能看懂這張圖嗎?圖上的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請你用數對説出飛禽館和南門的位置。

請你寫出獅虎山,猴山,大象館的位置。

觀察這三個地點在圖中的位置和他們的數對,你有什麼發現?

週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遊玩路線如下

請你説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請你設計一條路線:

(1)從南門進,從北門出。(2)經過所有的景點。(3)不走重複路線。

用數對寫出路線方案。

2.老師的禮物。

老師相送給每位同學一份禮物,但是隻有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的同學才能看到這份禮物。

學生按照數對塗色。

介紹經驗:這麼多數對,你是怎麼做到不丟不重,又準確的找到位置的。

看來這些同學取得成功時有方法的,老師真心祝賀你們,沒有成功的同學也彆氣餒,老師把信心送給你們,只要吸取好的經驗,下次一定會成功。

思考:在這幅圖中,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樣,一組數對錶示一個方格,而不是一個點)

3.第5頁第4題第(2)小題:描出下列各點並按字母順序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麼圖形。

這道題的構圖方式和剛才的心行構圖有什麼不同?

三、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教師出示:地圖、圍棋圖…

四、小結

五、小小設計師

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構圖方式,用數對確定位置,設計一個圖案。把設計方案和效果圖都記錄在圖表紙上。

教學設計方案11

 教學內容:評析作文《我的理想》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

2.學生能根據別人的評價意見修改作文。

教學重點:修改作文

教學難點: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一、制訂作文評價標準

1.讀作文要求

2.制訂評價標準

(1)是否寫清楚了自己的理想、產生這個理想的原因和準備

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

(2)是否運用了從其他學科學到的材料,作文內容是否豐富

(3)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

二、抽一篇作文和幾個片段進行全班評價

1.展示一篇作文,師生共同評價出優、缺點;

2.集體評改。

3.展示幾個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顯問題的,共同評價、修改。

三、同桌互評

四、自改。

五、謄寫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的語調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能隨着優美的曲調歌唱。

2、感受自己生活的快樂和幸福,並有實現未來理想的願望。

教學過程:

一、導題複習

一首美麗的詩好像是一座魅力無窮的噴泉,不斷地湧出智慧和快樂的泉水。從《快樂的節日》這首詩歌裏首先冒出的是這些快樂而調皮的小泡泡,你還認識它們嗎?出示字詞,四個小組開火車認讀,看哪列小火車開得既通暢又穩當。吹由祝賀希羽豐祖國敬度老地師 敢樂快祝賀 希望 祖國 自由 羽毛 豐滿 勇敢 敬愛 度過歡快 老師 理想 歌唱 流淌 開放 鮮豔

二、找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找四個同學起來開火車用快樂的語氣讀課文,其餘的同學想一想:課文的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快樂?師總結:小鳥、風兒的熱情,小溪、花兒的祝賀,祖國媽媽的温暖都讓歡度“六·一”的小朋友感受到了幸福和快樂。

三、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一)第一節

1、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小節,找同學起來讀。

2、讓學生初步感知比喻句。師問:在這裏作者説小朋友們像什麼?(春天)還像什麼?(花兒)為什麼説小朋友像春天、像花兒呢?(小朋友穿着美麗的衣裳,戴着鮮豔的紅領巾。)

3、讓學生理解鮮豔的意思。師問:我們除了説鮮豔的紅領巾外,還説鮮豔的什麼?(鮮豔的衣服、鮮豔的花兒……)

4、教師通過渲染圖畫的美來體會小朋友過節時的歡樂心情,教案《《快樂的節日》教案》。請同學看,小朋友們穿着五彩的衣服,戴着鮮豔的紅領巾,來到了花園裏,來到了草地上,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兒吹着他們,這真是一幅什麼樣的圖畫?用一個詞來形容。(美麗,幸福、快樂……)身在畫中游的小朋友心情怎樣?(高興)所以,我們在讀這一節的時候,要讀出畫中的美,讀出小朋友心中的喜,要讀出詩情畫意。

5、找兩個學生分別起來讀,教師要適時地進行評價。

6、找聲音動聽的女同學齊讀這一小節。

(二)第二節

1、過渡:在快樂的“六·一”兒童節裏,流淌的小溪,搖擺的花兒也高興地跑來了,它們是來做什麼的呢?找同學讀這一小節。(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小節)2、花兒、小溪來做什麼?(祝賀)它們怎麼向小朋友祝賀了?(有我們就更加美麗,有我們就充滿希望。)

3、師:是我們讓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美麗,是我們讓這個世界充滿了希望,我們應該感到怎樣?(驕傲、自豪)

4、找同學用自豪、高興的語氣讀這一小節。

(三) 第三節

1、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節,過渡:你知道是誰讓我們擁有了快樂的“六·一”,幸福的生活嗎?我看誰善於從課文中找答案。(祖國)對!是祖國媽媽,是我們的祖國,(板書祖國)。

2、師問:我們祖國媽媽的名字叫什麼?(中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大家一起大聲説,我們祖國媽媽的名字叫什麼?(中國!)

2、多媒體課件依次出現四張圖片,教師隨機講解。

(1)這是我們中國的首都——北京。

(2)萬里長城在我們祖國媽媽的身上蜿蜒盤旋。

(3)第29屆奧運會在祖國媽媽的懷抱裏勝利召開。

(4)祖國媽媽放飛了神舟七號,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我們之所以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因為我們身後由強大的祖國。

3、我們應該怎樣來讀這一小節?找一生起來朗讀這一節。

4、師:“等身上的羽毛長得豐滿”,“豐滿”是説小鳥身上的羽毛長得怎樣?(長、密)

5、這一節主要講了小朋友們遠大的什麼?(理想)你有什麼樣的理想?你想怎樣報答給了你幸福生活的祖國媽媽?

6、師小結: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就是為理想而奮鬥,老師相信只要同學們努力,長大後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7、再找同學帶着自己的雄心壯志,充滿激情地朗讀這一節。

8、找聲音洪亮的男同學齊讀這一小節。

9、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好像看到了咱們一年級五班的五十個同學像天使一樣插着理想的翅膀,在空中越飛越高。

(四) 第四節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四小節)讓我們帶着自己遠大的理想聲情並茂地齊讀課文的最後一節,注意臉上的表情,高興起來,笑起來。

、男女同學展開朗讀比賽

1、老師從男女同學中各找四個同學有聲有色地讀課文給大家聽,要讀出詩的節奏,做到抑揚頓挫;要讀出感情,要用自豪、高興的語氣去讀。

2、讓我們一起鼓掌為女同學喝彩,因為女同學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

、四個小組展開朗讀比賽。(共計兩輪比賽)

1、每組讀一小節,比賽的內容有兩個:一是聽得認真仔細,二是讀得聲情並茂。同學們要用心去讀,用心去記,比賽結束後,老師希望你能背誦詩歌中的某一個小節。

2、第一輪的比賽結束了,你記住了多少?第二輪的比賽馬上開始了,趕緊想辦法把詩歌的內容存進你的腦子裏。

3、比賽的結果是四個小組的同學都能凝神聚力地去讀,像四匹小馬駒一樣齊頭並進。

六、背誦課文

1、找四個同學背誦課文,每人背一小節。

2、全班同學齊背課文。

、欣賞歌曲《快樂的節日》

《快樂的節日》是一首詩歌,它象歌一樣美妙動聽,唱出了小朋友心中的快樂。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給它譜上曲子,就成了好聽的歌曲,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欣賞由《快樂的節日》改寫的歌曲(出示動畫flash歌曲)。請同學們起立,拍起你的小手,唱起來,跳起來,載歌載舞,我們同慶快樂的“六·一”兒童節。

教學設計方案13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生字升。

2、朗讀,理解課文,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北京,熱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會用什麼是什麼和什麼有什麼的句式説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認讀生字

昨天我們學習了新的課文,請小朋友們一起把課題讀一讀。(出示課件:3、北京天安門)

我們昨天認識了5個新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記得它們嗎?我們開列小火車來讀讀看。(出示課件:生字)(京後鼻音到位,安、門、前前鼻音到位)

(1)安的偏旁是什麼?(生:寶蓋頭)安是什麼結構的?(生:上下結構)

(2)誰能來説説北的筆順?(指名)我們一起來書空一下。

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生字。

2小朋友們,你們去過北京嗎?在報紙上、書上、電視上看到過北京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北京嗎?可以看着圖,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出示課件:圖片)

二、學習生字升

1、複習逗號、句號

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課文一共有幾句話?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生:一句,只有一個句號)那麼這個像小豆芽似的標點叫什麼啊?(出示課件:逗號變紅)它表示什麼?(逗號,表示一句話沒説完,中間停一停)

2、學習生字升

(1)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讀課文,其他小朋友思考:我們還有哪些字沒有學過?(旗:這個字我們看到會讀就可以了,跟我一起讀一讀)(升)

(2)自學:面我們就來學習升這個字。請小朋友們先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麼自學生字的?(生:讀讀音,記記形,寫寫筆順)現在請你們用這個方法自己學一學這個字。(出示課件:升)(巡迴指導)

(3)教字音:哪個能幹的小朋友能讀一讀?(指名,糾正)

我請幾組小朋友來試試。(開小火車)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4)記字形:升是一個獨體字,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記住它嗎?

(5)教筆順:你會寫升嗎?誰能來説説它的筆順?我們一起把手拿起來寫一寫。

(6)教書寫:升在田字格里怎麼放呢?請小朋友們睜大眼睛仔細看了。(出示課件:升的書寫)撇在左上半格,橫從橫中線往上斜,稍微長一點,豎撇在豎中線左邊,豎的起筆比撇高,豎比豎撇長。你會寫了嗎?請你在本子上寫一個。(展示,講評)

(7)你能給升找找朋友嗎?(出示課件:升旗、升高、上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三、課中操

小朋友們,我愛北京天安門還有一首很好聽的歌呢,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加上你的動作。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細心的小朋友會發現,我們的歌和課文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把課文讀一讀。(出示課件:課文)

2、指導理解第一句

(1)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天安門象徵着北京,看到了天安門,就像看到了北京,看到了祖國。小朋友們愛自己的祖國嗎?那麼你們一定也愛北京、愛天安門了。那麼請你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你的愛來。(出示課件:我愛北京天安門)誰來試試?(指明23個)

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讓我也忍不住想來讀一讀,我們比一比,看誰讀得更愛祖國,好嗎?(範讀)你們能跟我比一比嗎?自己再來練習一下。

(2)哪個小朋友願意來跟我比一比的?(指名,邊評價邊發紅星)

我們一起讀一讀。

我開一組小火車讀讀看。

他們讀得真好,你們有信心讀得更好嗎?覺得自己行的小朋友站起來讀一讀。

3、指導理解天安門前國旗升

(1)小朋友們每個星期一都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看着國旗慢慢升起,那麼你們想知道在天安門前,解放軍叔叔是怎麼來升國旗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課件:圖片)解放軍叔叔站得多正啊,説明他們非常尊敬國旗,熱愛國旗。那麼,你能來讀讀這句話嗎?(出示課件:天安門前國旗升)(指名)

(2)小朋友們,你們還知道什麼時候升國旗嗎?(運動員獲得金牌、國家的領導人到外國訪問)是的,國旗代表我們的祖國,看到國旗升起,我就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所以我是這樣來讀這句話的。(範讀)你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嗎?那麼請你帶着這種感情來讀一讀。(指名評價、齊讀)你在升國旗的時候是怎麼做的?(立正敬禮)請你們起立做一做。小朋友們站得真好啊,説明你們真熱愛國旗,那麼請你們再帶着這種自豪和驕傲,站正了讀讀看。

4、哪個能幹的小朋友能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同桌練習一下,比比誰讀得好。

哪個小朋友願意試試?

我請一個小組試一試?哪個小組坐得最端正?

女生願意讀一讀嗎?(起立讀)男生有信心讀得比女生更好嗎?

大家都讀得這麼好,我相信男、女生合起來的聲音會更好聽。我們一起讀一讀。

五、句式訓練

1、(出示課件:北京是())你能把它説完整嗎?

你還能來説一説什麼是什麼嗎?(出示課件:()是())

2、(出示課件:北京有())你還會説嗎?

那麼你能夠來説説哪裏有什麼?(出示課件:()有())

六、背誦課文

打開課本,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課文。

多麼美的句子啊,你能把它背出來嗎?試試看。

教學回顧:

在這節課中,教學環節還是比較緊湊的,也注意了調動學生的興趣。知識、情感、技能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都得到了落實,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朗讀也比較到位。但總的來説,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限制較多,不能發散開去,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這應該是我一向來的教學方法不當所致,只注重教學,沒有給學生創造個性思維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這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在生字教學上,我花的時間多了點,主要浪費在書寫上,因此最後一個環節背誦沒有時間開展。同時,我發現在之前的生字的讀音教學上,我過分注重了前後鼻音的到位,使學生後鼻音太過緊張,過頭了。門字也只注重了前鼻音,而忽視了第二聲的短促。指導朗讀的過程還可以,因此學生的情感都上來了,但在這之後的句式訓練安排得不好,過分看重了教參的教學目標。情感一下子就沒了,顯得很突兀。如果這時放上我愛北京()我愛()這兩個句式讓學生説,會將情感教育更進一步,學生也容易説得更好。

教學設計方案14

【教材分析】

《天淨沙·秋思》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5課《古代詩歌五首》。這首詩歌具有意境優美、構思精巧、語言生動、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的特點。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教師要善於引導、啟發學生,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

【設計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髮展。

2、注意營造音樂的氛圍,採取角色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美的情趣,體驗優美、充滿韻味的語感。

3、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

【教學目標】

1、瞭解小令的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3、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

4、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投影片、錄音帶和 VCD 碟片。

2、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蒐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低聲地)“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學生凝神靜聽,樂曲像小溪般流入學生的心田。)

在音樂的節奏中,教師絮語般地導入:七百多年來,人們説起“鄉愁”,就會想到《天淨沙·秋思》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特定氛圍中,使他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悲哀。

以樂曲《橄欖樹》為引子,激發學生興趣,導入學習主題。

二、感知內容

配樂朗讀:播放陳星演唱的《流浪歌》。“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冬天的風呀夾着雪花,把我的淚吹下……”教師範讀,學生仿讀。

樂曲播放與詩歌朗讀同時進行,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聯想,學生也許會聯想起遠在異地的親人和流浪天涯的羈旅之人沒有什麼兩樣,從而產生共鳴。

教師用語言描述這幅畫面: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着一匹瘦馬,迎着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昏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學生閉目想像,感悟其內容,體會思鄉之情。)

要求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之情(學生踴躍發言、課堂活而不亂),並要求學生根據作品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創意作簡筆畫,加深思考。(學生的簡筆畫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工筆,有的寫意。)

配樂朗讀,調動情緒;描繪情景,引導想像;交流發言,表達情感;作簡筆畫,加深印象。

三、研讀與賞析

請一位學生模擬費翔的聲音小聲地唱《故鄉的雲》。“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漂泊……”(學生們不由自主地小聲哼唱,充滿感情。)

播放凱麗金的鋼琴曲《回家》,烘托氣氛。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請一位女同學將自己蒐集的有關小令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並舉例説明。(女學生們爭先恐後)同時,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請一位男同學介紹《秋思》的意境,其他同學補充説明: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經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學生深入意境,進入角色。)

學生配樂(《望鄉》:“夕陽河邊走,舉目望蒼穹,裊裊炊煙飄來了思鄉愁……”)朗讀。啟發學生討論:主人公的心境如何?(孤獨而思鄉。)

營造氛圍,烘托情感,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合作探究。

四、拓展延伸

播放輕音樂《江南好》和《採花》,讓學生放鬆一下,然後進行擴展性學習。

1、介紹20世紀初以龐德為先導的英美意象派詩人學習中國古典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元曲的情況。(學生靜靜地聽。)

2、《秋思》的意象分析及《秋思》對英美意象派的影響。

3、比較意象與意境的異同。(學生紛紛發言,教師正面激勵。)

4、學生交流自己蒐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5、提問:遊子為什麼思鄉思親呢,哪一首詩可以作證?(分組討論《遊子吟》。組織學生朗讀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擴展學習,開發教學資源。

五、課後延伸

1、將蒐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並低聲播放《窗外》曲子。

2、展開想像,將《天淨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課交流。

3、組織學生齊唱《常回家看看》,掀起高潮,結束新課。

蒐集詩歌,把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改寫詩歌為散文,進行創新作文練習。

【課後反思】

這堂課我注重營造了一個音樂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進行了正面的激勵,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得到了增強。這一節課還滲透了音樂和美術教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教學設計方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麼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的教育。

3、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這篇是閲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麼。

2、學生交流,並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二、學習新課

1、瞭解文章內容:

⑴ 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麼?

(不知道)

⑵ 牧童們後來認為幸福是什麼?(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麼?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⑶ 小結:

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⑷ 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麼叫“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嗎?

(“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説的“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

⑸ 反覆讀:

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繫實際來理解。

⑹ 談談你的幸福觀,並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裏要採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2、演課本劇:

⑴ 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⑵ 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⑶ 彙報演出。

3、本課小結。

(根據當時情景而定)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靠勞動 盡義務 有益的)

幫助別人 有用的 養活別人

幸福的

【教學後記與反饋】

這篇課文時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敍的。故事情節奇異,充滿了幻想。在教學時,我以“討論幸福是什麼”為線索組織學生學習,首先放手讓孩子們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子度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後的體會。交流時,我重點引導了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談談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還注意擴展,聯繫生活加深學生對幸福含義的理解。課後,我還讓孩子們蒐集很多有關幸福的名人名言,相信孩子們對“幸福”二字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