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合集15篇)

來源:文萃谷 1.87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合集15篇)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能區別四種場景的不同性質和各自所代表的一類人的生活,培養概括提煉)分析歸納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主張珍惜生命、保持樂觀、鋭意進取、辛勤勞作。

3、寫一段比喻性文學,訓練文字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滄海橫流,名垂青史。古往今來,許多大師用他們的生命和科研成果詮釋着人生。奧斯特洛夫斯基説:“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笛卡兒説:“我思故我在。”薩拉説:“生命是一條美麗而曲折的幽徑。”勃蘭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們該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峯呢?勃蘭兑斯的《人生》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勃蘭兑斯,丹麥文學批評家,文學史家。出生於猶太血統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法律、哲學、美學,受黑格爾影響較深。大學畢業後,到歐洲各地旅行,在法國結識了泰納。1871年回國在哥本哈根大學任教,講授《十九世紀文學主流》,評論了拿破崙稱帝前後到1848年法、德、英6個主要文學流派的作家。鉅著基本上運用泰納的種族、環境、時代三因素決定論來研究文學發展史,同時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狀態。1890年出版,轟動了丹麥思想界,也受到教會的猛烈攻擊。重要著作還有1888年發表的《波蘭印象記》和《俄國印象記》等。

三、指名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在文中,作者是怎樣看待人的一生的?

交流歸納:作者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地洞、遠征廣闊領域、勞作於工場。

四、研讀探究

1、你覺得哪種比喻最為貼切(或最不合適)?為什麼?

在討論過程中順勢歸結這幾個比喻的不同性質:

形成板書:

①攀登高塔──高度

(具有普遍意義,適用於所有人)

②挖掘地洞──深度 以小

(指向科學家──舉例:如阿基米德、愛因斯坦等)

③遠征廣闊領域──廣度

(指向政治家、軍事家──如拿破崙、秦始皇等) 見大

④勞作於工場──瑣碎卻有益

(指向普通勞動者──如技術工人等)

提示:説理由的過程中應該緊扣文中的語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説。

2、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比較有哲理意味?找出來,讀一讀,説一説。

五、片段仿寫

“然而這裏還有一個……,……”

要求:仿照課文語段,從“學生”或“青少年”的角度出發,用一個比喻(並稍加闡述),儘可能真實準確表達出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選擇幾個片段讀一讀,進行交流。

六、課堂小結

七、綜合本單元四篇散文的學習體驗,總結“散文”的特點

1、學生説説自己在本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對“散文”這種文體的理解,教師適時板書。

最基本的特點:形散神不散。

表達方式:一般以記敍、描寫等表達方式為基礎,主要目的卻是抒情寫意。

主題:集中、深刻,給人留下思考、啟迪。

語言:比較優美、生動。

表現手法:象徵、比喻(隱喻)、借物抒情、以小見大……

2、回憶在前幾冊中學過的散文,對散文的特點有進一步深入。

如:《生命 生命》、《春》、《紫藤蘿瀑布》、《散步》……等等)

八、課外作業

1、完成仿寫的片段;

2、課外閲讀散文名篇。

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音節,讀拼音寫出漢字。

2、能區別同音字、形近字,並組成詞語。

3、根據例句把句子寫具體,會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4、能看圖把每幅圖意補寫完整。

重點: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較練習,懂得如何把句子寫具體以及怎樣修改錯句。

難點:

修改錯句和看圖補寫句子。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拼讀音節,讀拼音寫出漢字。

2、能區別同音字、形近字,並組成詞語。

3、根據例句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讀拼音寫字

1、自己拼讀音節,指名拼,評議正音

2、填寫,

3、指名板書,校對

4、同桌批改

 二、區別形近字、同音字

1、自由説説每組兩個字在音形義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給每個字口頭組詞

3、劃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對

 三、比一比,在組詞

1、自己比較每組字的相同點、不同點

2、反饋,得出結論: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來的,説説這個偏旁與字的意思有什麼聯繫?

3、口頭組詞

4、書面完成,同桌交換批改。

四、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1、讀例句,比較句子,你認為哪一句寫得好?好在哪裏?具體在哪裏?。

2、指名説,

3、口頭填空,自由説——指名説,評議

4、書面完成

5、小結:我們把句子寫具體可以在“什麼”的前面加上“怎麼樣”的詞語。

 五、作業:

作業1——4

第二教時

課時目標:

1、會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2、能看圖把每幅圖意補寫完整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聽寫本單元詞語

 二、讀一讀,把句子寫下來

1、讀第一句,理解題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詞——句的順序排列的

2、學習第一句

a、讀一讀

b、説説“明亮”是有哪幾個字組成的,“明亮”是什麼意思?它在句子中説明什麼?

c、抄寫第一句。

3、按學習第一句的方法學習二、三句。

 三、説説下面幾句話錯在哪裏,改正後寫下來

1、讀三句話,想想錯在哪裏

2、指名説,錯在哪裏,為什麼是錯的,正確的應該怎麼説?

3、反饋: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刪去“和白楊樹”,在“梨樹”前加個“和”

第三句:刪去“月亮和”

4、書面完成

 四、看圖,把每幅圖下面的話補寫完整

1、讀題,瞭解題意,明確要求

2、仔細看圖,看懂圖意

3、想想每句話應補寫什麼,才能連成一段完整的話。

4、補寫

地方飛過海釀母菌,沒,那麼點忐忑後飛過海發揮

5、交流反饋

五、作業:

作業本作業5——7

教學設計方案3

 教學要求:

1、認識“找、生”等12個生字,會寫“生、裏、果”3個字。認識2個偏旁“夕”“母”。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朗讀感悟。知道花生結果的特點。

2、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

教學準備:

1、花生實物、電腦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台、

2、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樹上、地裏植物開花結果的情形。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趣味揭題

(出示花生實物)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學習“生”字)

生是一種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們愛吃,連小松鼠也愛吃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6課——《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教師範讀全文。

2、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3、學習生字

(1)(電腦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經認識了屏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説説)

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讓學生回憶識字方法)

(2)小老師教讀生字後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讀準“找、種、生”。

(3)學習新偏旁“夕”和“母”

(4)小組合作記字形,指名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4、鞏固字詞

(1)同桌互助,認讀課後練習中的詞語。

(2)在“識字迷宮”裏認讀生字(課件演示)

(3)遊戲:開火車找朋友

三、寫字指導:“生、裏、果”

1、教師範寫生字,學生注意觀察,找準關鍵筆畫。

2、學生互相交流,怎樣寫好這三個字?

3、學生臨寫後互評,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感知漢字的整體美。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開火車讀詞卡。

2、聽寫生字。

二、整體感知,朗讀感悟

1、結合插圖自由地讀全文,標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第一幅圖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第二幅圖的內容?(1-2自然段寫了圖1的內容,3-5段寫了圖2的內容)

3、學習1-2自然段

(1)自讀1自然段,説説你知道了些什麼?

(2)看圖,你覺得花生的花怎麼樣?書上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鮮豔)

理解“鮮豔”就是顏色明亮好看。

(3)思維拓展:還有哪些東西很鮮豔?(五星紅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貝殼等)

(4)讀好句子:“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

(5)小松鼠看見花生的花,它是怎樣問鼴鼠的呢?

(分角色讀好鼴鼠和小松鼠的對話。)

點撥:“這是什麼花呀?”要突出問話的語氣。“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歎的語氣,讀出兒童的童真童趣。

4、學習3-5自然段

(1)引讀3、4段:小松鼠聽了鼴鼠的話,它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裏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

結果怎麼樣?(學生讀:“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2)朗讀指導:小松鼠沒看見花生,心裏覺得怎樣?(很奇怪,也很失望)誰能用這樣的語氣再讀讀這句話?(指名再讀:“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3)引導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時你有什麼問題?

(電腦出示:“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讀出疑問語氣。)

點撥:這句話是小松鼠自己説給自己聽的,這叫“自言自語”。

(4)小組合作討論這個問題。(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花生的果實是結在地裏的。)

(5)思維拓展:通過課前預習,你還知道我們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是長在土裏的?(藕、土豆、山芋、蘿蔔、地瓜、番薯)

(對答得正確的學生獎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實踐活動

續編故事《花生找到了》

1、討論:小松鼠後來找到花生沒有?它是怎樣找到的?

(去問鼴鼠、自己上網查資料、請土地公公出來幫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後會怎樣呢?

(和鼴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來留着冬天吃等等)

3、點撥:講故事不但要講清楚事情的經過結果,還要講清楚小松鼠是怎麼想的,怎麼説的。

4、自由準備後在小組內先講。

5、指名上台講給大家聽。

6、集體評價(普通話是否正確、語言是否流利、故事內容是否合理等)

教學設計方案4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理解詩的意境,背誦此詩。

3、情感與價值觀: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點、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品味詩中的美點。

【板書設計】

望嶽

杜甫

遠望──綿延高聳

近觀──神奇秀麗 熱愛

細看──胸懷浩蕩、眼界開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登過泰山嗎?站在泰山之巔,俯瞰羣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詩人杜甫卻另有一種感受。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的佳作《望嶽》。

二、背景和作者簡介(略)

三、齊讀本詩二遍(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準確,停頓正確。)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討論:

1、這兩聯望的角度有什麼不同?詩人是怎樣表現泰山的高遠幽深、神奇秀麗的?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稱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麼樣呢?夫,在這裏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誇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齊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後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卧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曉的景象寫泰山高聳雲端、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裏是近望,讚歎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峯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後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偉壯觀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鍾。造化,指天地自然。鍾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鍾,聚集的意思。

2、這兩聯望的角度又有什麼不同?詩人是怎樣抒發情感的?

蕩胸生層雲,決眥人歸鳥。這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雲氣層生,一定會震盪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鋭,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蕩胸,心頭滌盪,胸襟為之開豁。蕩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層雲疊起,衝擊滌盪着心胸,胸襟為之開豁。決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眥,眼框。入,收入眼裏,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嶽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餘而後快的心緒,抒發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會當,應當,一定要。凌,登臨,登上。絕頂,最高峯。覽,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3、找出詩中的對偶句,分析它們在結構上的特點,模仿着寫兩組對偶的句子。

小結: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藴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五、課上練習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2、填空:

《望嶽》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誦這首詩。

六、學習小結(學生自己歸納)

教學設計方案5

教學目標

1、能有條理地較具體地説情出一件新鮮事。

2、能用普通話説,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態度大方。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説話訓練和説話評議時注重“條理是否清楚”。

教學難點 :説話訓練和説話評議時注意有沒有把事情説得較具體。

教具:投影片 説話舉例的錄音

教學過程

-一、揭題,明確要求。

1、自由讀課文,説説什麼是新鮮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或聽到一些事情,如街道、學校、生活小區有了新的變化,新的建設,我們周圍的人出現了新的情況……這些事,我們稱作新鮮事。今天我們就要説一件自己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

2、這次聽説訓練的要求是什麼?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指導選材,突破難點。

同學們有什麼事想説給大家聽聽?指名説,後評議(重點評議選材)。

三、指導説好新鮮事。

1、想想自己要説的事先説什麼,後説什麼,最後説什麼。(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説。也可先説結果、再説起因、經過。能力強的學生也可以説看到的情景,再追訴事情的起因、結果。)

2、指名説。按説話要求評議(重點評議條理、連貫、口齒、聲音、態度)。請學生指出主要問題。

3、分小組互説。

四、全班交流。

五、小組評出最佳新鮮事及最佳信息員。

六、作業 。

選擇自己今天聽到的最佳新鮮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後記

要求學生把説的內容寫下來,做到説寫結合。

教學設計方案6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書寫要規範、端正、整潔。

2、結合工具書,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見聞積累生動形象的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能聯繫全文,理解最後兩句話的意思,感受山裏孩子的成長快樂,增強對學校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書寫要規範、端正、整潔。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能聯繫全文,理解最後兩句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參觀學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書寫要規範、端正、整潔。

2、結合工具書,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見聞積累生動形象的詞語。

教學重點:

繼續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學會生字。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復備

一、提示課題,質疑導入。

1、小朋友們,自從我們背者書包走進朝陽校園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的校園,愛上了自己的老師,愛上了自己的同學,愛上了有趣的書本,愛上了清脆的上課鈴聲,愛上了清澈見底的游泳池——剛才我們又參觀了我們可愛的校園,現在,你能用這樣的句子來表達你的內心嗎?

2、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大山裏的一所學校,看看大山裏的孩子,也會有一種快樂在心中流淌,他們的快樂讓人陶醉,讓人感動,讓人奮進。請大家一起讀課題。再讀課題,讀出我們的嚮往。

真情表白:

我愛校園的————————————,因為——————————————————————————。

進入學習狀態,讀課題,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讀,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正確。其他同學仔細聽,讀對了掌聲送給他,有錯誤舉手糾正。

(2)出示詞語

學校 鋪路 教室

頓時 春筍 紅旗

茁壯 紅領巾

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讀準確,還要讀好,把詞語的意思讀出來。

①指名讀②評價③再指名讀④齊讀

(3)交流讀書收穫:通過初讀課文,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自讀課文,讀準帶音節的字,反覆朗讀課文中的長句。`

自學生字:同桌學習,先讀準字音,在文中勾畫出生字詞語,藉助字典理解字意,並找出形近字、

“校”和“郊”

“拔”和“撥”

“鋪”和“葡”

理解詞語

重點理解

“頓時”

“茁壯”

“拔地而起”的意思。

讀帶有詞語頓時”

“茁壯”

“拔地而起”的句子

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1、查字詞典

2、聯繫上下文。

交流讀書收穫。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自由練讀課文,不但要注意聲音,還要表情。

採用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範讀等多種形式分節朗讀課

默讀課文,完成填空。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坐落在————————————。————,飄者歌聲。——————,蕩着笑語。————響起,同學們“飛”進教室。山間的新筍,————,山裏的孩子——,———————。

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填空。

根據讀書情況,完成填空練習,瞭解課文大意。

四、出示生字,指導書寫

1、範寫,明確注意點

2、重點指導“鋪”“頓”“旗”“筍”字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觀看學習。

觀察生字,正確書寫,

寫好“鋪”“頓”“旗”“筍”字,區分“拔”和“撥”。

展示交流,取長補短。

教學隨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

,能聯繫全文,理解最後兩句話的意思,感受山裏孩子的成長快樂,增強對學校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感情朗讀,感受快樂。

教學難點:

最後兩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復備

一、複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讀一讀。

2、全班齊讀全文。讀生字詞語。

注意讀準字音,練習用“頓時”“茁壯”造句。

全班齊讀全文。

二重點指導

朗讀感悟1、讀1、2自然段,説説你從中瞭解了這個學校的哪些情況。

2、學生根據課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畫出學校的草圖。

3、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學校很美?

4、課文中沒有直接提到具體的人物,但我們卻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學校幹什麼,想象出孩子們快樂活動的情景。

5、自由讀3自然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

6、過渡:學好知識,掌握了本領,長大才能為祖國做貢獻。“我們”雖然是山裏的孩子,可是一樣有快樂的學習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筍,茁壯地成長。

7、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4到7自然段。展示你讀得好的句子,並説説自己的感受。相機指導朗讀。

8、結合課文內容,指導學習最後兩句話。“春筍”“閃閃的紅領巾”指誰?你是怎樣理解最後兩句哈的?讀1、2自然段,瞭解文中介紹學校的情況。

想象畫圖,畫出學校的方位、環境圖,畫出學校“門前翠竹掩蔽,屋後山溪跳躍”的美麗景象。

課文中“琅琅書聲”表現了山裏的孩子勤奮學習的情景,門前屋後孩子們的歌聲與笑語在幽靜中透着歡樂。

交流,從中體會孩子學習的快樂。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4到7自然段。展示自己讀得好的句子,並説説自己的感受。(山裏的學校環境優美,但條件艱苦,可山裏的孩子心中也有遠大的理想,他們非常自信、樂觀。)

都指山裏的少先隊員,

他們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地健康成長。

三、積累運用

1、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自主練習背誦。在全班展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自主練習背誦。

四、練筆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和山裏的孩子一起走進了大山裏的學校,感受了他們的幸福生活。難道我們自己不幸福嗎?我們也來把自己的生活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吧。根據提示完成:

我們的學校,坐落在縉雲山下,嘉陵江旁,坐落在最繁華的嘉陵風情步行街一角。

藍天下,——————————;

操場上,——————————;

泳池裏,——————————;

當———————,頓時,————————。

校園的小樹,——————,城裏的孩子,——————。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7

教學目的

1.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2.通過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純真、美好,激發??隕?畹娜勸??br>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習慣。

4.打開學生思路,為後面的習作做準備。

教學準備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對童年生活美好回憶的照片、物品。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引發情感體驗。

播放歌曲《童年》。師:童年是一首歌,歌裏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幅畫,畫裏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裏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讓我們把童年生活中難以忘懷的事説出來,和同學共享。

2.同桌間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學為一組,就自己的照片內容互相説説照片中相關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關回憶。要求:口齒清楚,條理清晰,讓對方聽了以後能明白説的是一件什麼事。

學生充分參與交流。教師以一個聽眾的身份加入學生們的學習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轉變角色,進入交際情境,在其間教師可以點拔,引導。

3.全班彙報。

(1)在學生充分參與交流的基礎上,讓一對同桌同學到講台前彙報。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台上的同學説説得是不是比較有條理。

組織學生評議。評議着重圍繞是否有條理展開,同時,對是否恰當運用禮貌用語和體態語也應予以一定的評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説態度和語言習慣。

(2)另請一對同桌同學彙報,除了上述要求外,

還要求講得生動有趣。

學生練説,先後兩次指名彙報,組織評議。評議時,以是否有條理和是否生動有趣兩點要求為側重點,但應兼顧語言的規範性,以及聽説態度等。

4.自由組合,深入練説。

讓學生三三兩兩,自由組合,互相説説自己有趣的往事。隨後,以小組為單位,到講台前彙報。

5.課外延伸,生活中説。

讓學生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同回憶自己童年發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課時(習作)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麼。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蒐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範文一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範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後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們生活的實際特點而展開。要説實話、真話、心裏話,可以是玩賽車,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異想天開做傻事……

三、範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範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範文略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後各組長彙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範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裏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鑑和學習?

“好笑”、“有意思”中藴涵什麼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五、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範圍,並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於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並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六、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後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於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於各2遍),隨後學生第二次作文。

教學設計方案8

【教學目標】

1、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鋭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説明。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中準確的説明,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它是誰呢?彆着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之後,請用簡潔的語言説説你剛認識的這位朋友,説説你最喜歡它什麼?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朋友的祕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説明文──《松鼠》。請誰來給大家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閲讀提示,想想:

這篇文章要我們瞭解什麼?

反饋: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相同與不同?説説從哪裏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徵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小組討論:

⑴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着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⑵ 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松鼠》一文以準確性説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説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説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説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⑶ 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説説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3、經過小組討論後,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説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4、能言善辯: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⑴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裏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⑵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釐米;尾蓬鬆,長16~2424釐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佈於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製衣,尾毛可制筆。

五、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之後,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徵;D、恰當選用説明方法。)

2、仿造《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鯨》。

六、作業佈置

改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xx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後,我有一些話要説:

一、感動

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着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鬥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願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

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羣策羣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麼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複,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

國小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穫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箇中原因自然是很複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國小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並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並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後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 (王 林)

教學設計方案9

【教學目標】

1、瀏覽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2、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説話簡明扼要、不説廢話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學習提綱

1、瀏覽課文,用四要素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2、這個故事刻畫了打電話的人( )特點。

3、交流討論:

這段相聲的語言藝術有什麼特點?

4、分小組合作表演這段相聲。

二、練習提綱

選擇話題,自創一個相聲段子。

1、甲沒有太高文化水平,而又喜歡誇誇其談,僅就“海馬”一詞就鬧出了一連串笑話。

2、兩個小朋友常在一塊兒比吹牛,誰也不服氣,這不,他們又吹上了。

3、小明是個很幽默的孩子,同學們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一、模擬表演打電話,讓學生明白説話要講語言藝術,要簡練、得體、明白

二、自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長安街一人打電話約朋友看戲用了兩個多小時,耽誤了他人,也錯過了看戲的時間(説話囉嗦,無社會公德)

三、學生選讀喜歡的相聲片斷,瞭解相聲的藝術特點

1、以説、學、逗、唱為主,通俗易懂,如話家常。

2、語言幽默、風趣、誇張、諷刺。

四、指導學生分組表演這段相聲

1、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2、推薦兩人上台表演《打電話》。

五、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教學設計方案10

【教材簡析】

本課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故事的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理解生詞意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讀熟課文。

理解“憂鬱、猶豫、驟然、歧視”等詞語。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感人的課文,第29課 掌聲,請注意看老師寫課題。

二、檢查詞、句

出示生詞。

昨天,老師佈置同學們回家預習了課文,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老師想重點來檢查一下這幾個詞語。

點擊出示:猶豫、憂鬱、剛調來

誰來讀? (個別讀、齊讀2遍。)

理解詞義。

師:我們看到“猶豫、憂鬱”這兩個詞語,它們的拼音相同,但聲調是不同的。那它們的意思一樣嗎?誰來説一説。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憂鬱:一個人總不愛説話,整天悶悶不樂的,我們就説這個人很憂鬱。

師:這樣看來,這兩個詞語的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

認識多音字“調”。

“調”是我們這一課要學的一個多音字,它還讀什麼?誰來看着拼音給這個多音字組出詞語。

讀難讀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為他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這個句子裏生字多,誰來讀一讀?

認識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讀”lao”, 它也是本課要學的一個多音字。這個字還讀什麼?誰能看着拼音給這個多音字組詞語。

齊讀句子。

瞭解小兒麻痺症。

師:同學們,你們瞭解小兒麻痺症嗎?

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症又叫脊髓灰質炎。這種病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得了這種病,往往會留下終身殘疾,腿腳萎縮,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個孩子。

三、接讀課文,瞭解故事中的人物

接讀課文。

請5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課文中的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瞭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學們,大家想一想,在這個故事裏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師、英子、同學們)

老師是怎樣的?(剛調來的)

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學生結合課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談理解)

生:英子是一個文靜的小姑娘。

師:還有嗎?

生:英子是一個不愛説話的小姑娘。引導:你是從哪裏知道出來的?

生:我是從“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來的。

表揚:這位同學多會讀書,她能從課文的詞句中讀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師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導)

生:她是一個孤獨的小姑娘。從哪裏知道的? “早早地、又總是”

師引導:剛才同學們説英子不愛説話、孤獨、寂寞,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它概括了英子的這些表現,哪個詞?大家找一找!(憂鬱)

師:後來她變成了一個“快樂”的小姑娘,又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學生結合課文第四段內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

師引導:還可以説她變得怎麼樣了?(活潑、開朗)

四、重點探究,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

(此環節採用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師生共同參與,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創設師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文中人物的對話,進而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突破課文重點。)

(一)渲染過渡

開始,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鬱,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麼力量使英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掌聲)

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今天我們變一種方式來學習這兩段課文。同學們先各自讀課文,然後我們再來表演課文內容,你們覺得行嗎?

要想演好,首先要認真讀書。下面就請大家用心讀一讀課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認為要重點表演好的詞句下面做一下標記。

師:讀好了嗎?誰願意演英子?

(注:選一名同學當英子,同學們做英子的同學,老師當剛調來的老師)

(二)試演:(第一次掌聲部分)

課件出示第一次掌聲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一部分。

師:今天,我們開個故事會,請同學們輪流上台講一個故事,老師藉此來了解一下大家。

同學們一個一個地講完了故事,下一個,輪到英子了。英子,該你了?(英子表演)

(三)評議表演

同學們對剛才的表演滿意嗎?誰來評價一下大家演得怎麼樣?

(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詞句進評議)

師:同學們, 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問英子。

英子, 我看到你站起來的時候眼圈紅紅的, 這是為什麼

師:同學們, 你們的掌聲想對英子説什麼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會講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們會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難過,我們不會笑話你。

師:英子以前總是早來晚走,不願意讓同學們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氣走上講台,

英子,你是好樣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講台, 戰勝了自己!英子, 聽了同學們的掌聲, 你為什麼流淚了呢

(因為我沒想到,同學們不但沒有笑話我,還用掌聲鼓勵我,我非常激動。我一定要講好。)

(四)配樂表演(課件出示第三段課文)

師:現在讓我們完整地表演一遍這段課文,再現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講完了。(同學們鼓掌。英子鞠躬後走下講台)

師:同學們,這一次掌聲你又想對英子説什麼呀?

生:英子,你講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動人了,以後歡迎你再為我們講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話説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聲音真好聽。

師: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為什麼?

(感謝大家對我的表揚,我還要繼續努力;謝謝大家的稱讚,我以後也要加入到你們中間和你們一起快樂地學習、遊戲。)

(五)朗讀課文第三段

在入情入境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六)理解兩次掌聲

我們看在這一段中,寫到了大家的幾次掌聲?(兩次)

誰來讀讀這兩句話?(一般) 誰能比他讀的更好?(個別讀、齊讀)

這兩次掌聲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支持、鼓勵;稱讚、表揚)

(七)對比兩個“一搖一晃”

師;在這一段中還有兩句寫英子走路姿勢的句子。

點擊出示: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的走上了講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的走下了講台。

師:大家看,這兩句話中都有“一搖一晃”這個詞語。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英子的心情有什麼不同嗎?自己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緊張、害怕;高興、愉快)

(八)進一步體會掌聲的力量

師:同學們,英子走路的姿勢是無法改變的,但他的心情卻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是同學們的掌聲給了英子以勇氣和自信,使他從一個自卑、憂鬱的小姑娘逐步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同學們,你們説,掌聲是什麼?(理解、尊重、支持、鼓勵、讚揚、誇獎、關愛)

同學們,就是大家的掌聲,大家的鼓勵,大家的稱讚,使英子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性格,也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九)聽課文朗讀錄音,齊讀最後一段。

(十)全文總結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平時,我們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教學設計方案11

虎灘國小數學備課案二 年級

第一單元 加與減(主備人:吳金花)

《秋遊》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新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5頁《秋遊》。

二、教學目標: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圖發展學生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話,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信息,以及數學信息之間的數量關係。通過數學情境引導學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實際意義,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2、學情分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明白,要知道還有多少個空座位,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體目標

(1)能從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發現問題。 (2)經歷探索連減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筆算連減豎式的方法,並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筆算連減豎式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列豎式計算連減法。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本等。) 三、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小兒歌,認識8個漢字,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2、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漢字偏旁與字義之間的聯繫,提高歸類識字的能力。

3、辨析兩組同音字,能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使用同音字。

4、進一步鞏固用音序法查字法查字典的知識,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5、正確朗讀並背誦四則歇後語,大致瞭解其意思,初步體會歇後語這種語言形式的特點。

6、閲讀故事《狐狸和烏鴉》,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教學重點:進一步鞏固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練習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正確使用同音字,初步瞭解歇後語這種語言形式。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小兒歌,認識8個漢字,進一步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2、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漢字偏旁與字義之間的聯繫,提高歸類識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關聯舊知,激趣導入

1、出示《識字3》的內容,生自主朗讀,説説在這一課中“青”字加上偏旁組成了哪些新字。

2、師激趣:其實在漢字中,像“青”這樣特別愛交朋友的漢字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再來認識一位(板書:包,指名生認讀)。

3、師質疑:“包”加上不同的偏旁,又能變成哪些新的漢字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趣味識字”吧!

二、學習“趣味識字”

1、生自主閲讀小兒歌,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生朗讀小兒歌,正音識字。

(1)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相機出示詞語卡片:吃飯、能幹、吃飽、茶水、泡茶、輕輕、抱着、鞭炮。

(2)指名生認讀,相機正音強調:“能”既是鼻音,又是後鼻音;“茶”是翹舌音;“輕”是後鼻音。正音後再次抽讀卡片,鞏固學生認讀。

(3)生再次練習朗讀小兒歌,將兒歌讀通讀順,讀出節奏。

3、鞏固識字。

(1)單獨出示兒歌中出現的八個生字,指名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2)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教師識記方法。在此過程中,師適當指導:“飽、泡、炮”這三個字都是“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構成的;“飯、茶”也可以通過藉助偏旁來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輕”與“經”比較記憶。

(3)師再次隨機出示卡片,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等方式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4、發現規律。

(1)師引導學生找出兒歌中由“包”字加偏旁組成的六個漢字,交流這六個漢字是由“包”加上什麼偏旁組成的。

(2)指名生交流,師出示六個漢字:飽、泡、跑、抱、袍、炮。指名生説説這六個漢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師適當小結:相同點是六個漢字中都有“包”字,而且讀音與“包”相似;不同點是偏旁不同,意思也不一樣。

(3)鼓勵學生結合兒歌內容説説這六個漢字的偏旁與漢字的意思有什麼關係。

(4)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適當小結:“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了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的讀音與“包”相似,而不同的偏旁表示了漢字不同的意思。像“飽、泡、跑、抱、袍、炮”這樣的漢字叫做形近字,與我們在《識字3》中學習的由“青”字組成的.一組漢字一樣,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漢字中的大部分字都是形聲字。

三、學習“我的發現”

1、師過渡:同樣的漢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很多新的漢字,同樣,同一個偏旁加上不同的漢字也可以組成新的漢字。中國的漢字就是這麼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2、生自主認讀“我的發現”中的三行漢字,讀準字音,並與同位輕聲交流自己的發現。

3、指名生分行朗讀漢字,並説説自己有什麼發現:第一行漢字都是口字旁,第二行漢字都是提手旁,第三行漢字都是足字旁。

4、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每一行漢字在字義上有什麼相同之處,指名生交流,師適當小結:第一行四個口字旁的漢字所表示的意思都與嘴巴的動作有關;第二行提手旁的漢字表示的都是手部的動作;而第三行足字旁的漢字是與腳部動作有關。

5、拓展鞏固。

(1)鼓勵學生想想還有哪些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漢字,看看這些漢字的意思是不是與偏旁有這樣的關係。

(2)指名生交流,師適當板書:喊、喂;打、抱;路、躍。師教讀,並適當講解意思。

(3)師出示三點水旁、木字旁,鼓勵學生寫出幾個帶有這樣偏旁的漢字,進一步體會帶有相同偏旁的漢字所表示的意思與這個偏旁有關。

6、師小結:我們在學習漢字的時候,可以通過關注漢字的偏旁來理解這一類漢字的意思,這樣識字更有趣,也更有效果。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很多的漢字朋友,而且發現了漢字的字形和字義之間的有趣聯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識字中,也能關注到這一點,進一步提高自己認識漢字、理解漢字的能力。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辨析兩組同音字,能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使用同音字。

2、進一步鞏固學習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3、正確朗讀並背誦四則歇後語,大致瞭解其意思,初步體會歇後語這種語言形式。

教學過程

一、出示漢字,談話導入

1、師出示幾組同音字:香—鄉;青—清;再—在;夕—西,指名生認讀,説説這幾組漢字有什麼特點。

2、生交流,師小結:每一組的兩個漢字讀音相同,意思卻不一樣,這樣的字叫做同音字。

3、師談話:漢字中的同音字有很多,雖然它們的讀音相同,但是在用法上卻不一樣,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區別它們。

二、辨析同音字

1、生自主朗讀“選一選,填一填”中的句子,嘗試將正確的漢字填在括號中,再讀一讀。

2、指名生朗讀句子,並交流自己所填的漢字是什麼,為什麼填這個漢字。

3、根據生的交流情況師明確:

“青”指的是一種顏色,“清”是三點水旁,一般用來表示水很乾淨,所以第一句話應該這樣填;“遠處有(青)山,近處有(清)泉。”

“再”一般表示再見、再一次的意思,“在”表示“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等”,所以第二句話的括號中應該填:“放學了,大家(在)教室門口和老師説(再)見。”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青—清;再—在”這兩組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1)師出示相關練習:

qīng:()色、()水、()蛙、()潔

zài:()會、()哪裏、()也不會了、我()早晨讀書。

(2)生根據同音字的不同意思自主進行填空,並説明原因。

5、拓展練習。

(1)師出示另外兩組同音字:香—鄉;夕—西。指名生認讀。

(2)鼓勵學生分別用“香”“鄉”組詞,體會二者意思的區別,師小結:“香”指的是味道;“鄉”指的是家鄉、故鄉。

(3)鼓勵學生分別用“夕”“西”組詞,體會二者意思的區別,師小結:“夕”指的是傍晚、夕陽;“西”指的是一個方向。

6、師小結:辨析同音字,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詞語和句子,根據漢字的意思來正確區分。

三、鞏固音序查字法

1、出示“語文園地三”中學習的《音序查字法口訣》,生齊讀,並指名生説説音序查字法的幾個步驟。

2、在生交流的基礎上師帶領學生複習:第一步:找漢字音節的第一個大寫字母;第二步:在字母欄下找到相關音節,看看它在第幾面;第三步:翻到字典正文的這一面,依次尋找,就能找到這個漢字。

3、根據以上方法,生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裏查到“溪、解、準、樓、伯”五個字,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4、指名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查到這幾個字的,在交流中進一步鞏固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驟。

四、學習“日積月累”

1、生自主朗讀這四則歇後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短語。

2、指名生分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師適當正音。

3、正音後再次讓學生練習朗讀,師提醒學生每行短語的中間部位要注意停頓。

4、師舉例引導學生體會歇後語的表現形式:

(1)出示第一則歇後語,指名生朗讀,指名生交流這個短語中出現了什麼物品(小葱、豆腐),它們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叫“小葱拌豆腐”。

(2)師出示“小葱拌豆腐”的圖片,生結合圖片和生活體驗説説這兩種物品放在一起是什麼顏色(有綠色和白色)。

(3)生再次朗讀第一則歇後語,師引導學生體會前後兩部分有什麼關係。

5、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生自主朗讀並比較每則歇後語前後兩部分之間的關係。

6、指名生朗讀剩下的三則歇後語,並説説自己的理解,師適當講解並小結:這幾則短語,前半部分講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現象,後半部分則是一種比喻的意思,整句聯繫起來十分生動有趣。像這樣的語言形式就叫做歇後語。

7、大致理解這四則歇後語的意思。

師描述一種情況,鼓勵生説一説用哪一條歇後語比較適合。(如:一位同學期會考試沒有考好,當他拿着試卷回家的時候,心裏十分緊張,擔心爸爸媽媽會批評他,這個時候他的心情就可以用“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來形容。)

8、通過師生對讀、自由朗讀、聯繫意思等方法指導學生熟讀並背誦四則歇後語。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漢語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歇後語就是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種,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我們會經常接觸到歇後語,希望同學們能記住它們,並且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它們。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故事《狐狸和烏鴉》,分角色朗讀對話。

2、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明白狐狸是怎麼騙到烏鴉口中的肉的。

3、通過閲讀,讓學生明白愛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4、初步瞭解《伊索寓言》這本書,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狐狸和烏鴉的圖片,指名生説説這兩種動物的瞭解。

2、師相機小結:在人們的心目中,狐狸是狡猾的,一肚子的壞主意;而烏鴉呢,渾身長着黑色的羽毛,叫聲也很難聽。這兩種動物遇到一起,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3、師板書故事標題:狐狸和烏鴉。指名生朗讀題目。

二、初讀故事,瞭解故事大意

1、師播放故事的錄音,引導學生認真傾聽。

2、生藉助拼音自主朗讀故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相機正音,指導學生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在朗讀中引導學生學生或説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第1自然段:狐狸看到烏鴉嘴裏叼着一片肉。

第2自然段:狐狸主動向烏鴉打招呼,烏鴉沒有理睬。

第3自然段:狐狸問候烏鴉的孩子,烏鴉還是沒有回答。

第4自然段:狐狸誇烏鴉的羽毛漂亮,嗓音動聽。

第5自然段:烏鴉得意地唱起了歌,結果肉從嘴中掉了下來。

第6自然段:狐狸叼起肉跑掉了。

4、生再次輕聲朗讀課文,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故事的主要內容,在交流的過程中,師適當引導學生把故事的內容説清楚,説完整。(狐狸想騙烏鴉嘴裏的肉,就主動向烏鴉打招呼、問候烏鴉的孩子、誇烏鴉的羽毛和嗓音,結果烏鴉上當受騙,嘴裏的肉被狐狸騙去了。)

三、再讀故事,理解被騙原因

1、師過渡:狐狸是怎樣一步一步騙到烏鴉嘴裏的肉呢?請同學們再認真讀一讀故事,看看狐狸都用了哪些方法?烏鴉的反應又如何?

2、生自主閲讀故事,邊讀邊與同位輕聲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穫。

3、指名生交流,師在以下地方重點指導:

狐狸的表現:

(1)第2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眼珠一轉”體會狐狸在動腦筋,想辦法與烏鴉套近乎;抓住“親愛的”“您”這兩個稱呼體會狐狸對烏鴉的尊敬。

(2)第3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賠着笑臉”體會狐狸為了達到騙到肉的目的,不在乎烏鴉的不理睬,通過問候孩子來向烏鴉示好。

(3)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搖搖尾巴”這個動作體會狐狸繼續討好烏鴉的心理。

(4)師質疑:狐狸是真的喜歡烏鴉,才會主動與烏鴉打招呼、問候烏鴉的孩子、誇讚烏鴉的嗎?引導學生在剛才閲讀交流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狐狸是為了騙到烏鴉嘴裏的肉,才主動與烏鴉打招呼套近乎、問候烏鴉的孩子、説假話來拍烏鴉馬屁的。

(5)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狐狸的話,結合狐狸的動作和表情讀出狐狸的虛偽和討好的語氣。

烏鴉的表現:

(1)指名生交流烏鴉的變化:沒有回答—看了一眼還是沒有回答—非常得意,唱了起來。

(2)引導學生思考烏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結合狐狸的表現和語言,引導學生體會烏鴉在狐狸一步一步的討好下,逐漸放鬆了警惕,把狐狸的假話當成了真話,最終上當受騙。

4、鼓勵學生探究烏鴉上當受騙的真正原因,指名生交流,師適當小結:愛聽好話和假話,喜歡別人奉承,就會讓別人抓住你的弱點,從而上當受騙。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閲讀了《狐狸和烏鴉》這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伊索寓言》這本書(師多媒體出示《伊索寓言》這本書),在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很多既有趣又深含哲理的小故事,希望同學們課後可以讀一讀。

教學設計方案13

一、 標題(課時)

二、 教學目的

三、 教學安排(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

1、舊課複習(時間)

2、新課內容(時間)

3、新課小結(時間)

四、 作業

五、 教學後記

教案(首頁)

注:課程類別: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集中實踐環節、實驗課、公共選修課

附件3:參考教案格式

課程教案

填表説明:1. 每項頁面大小可自行添減,一節或一次課寫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課次為授課次序,填1、2、3……等。

3. 授課方式填理論課、實驗課、討論課、習題課等。

4. 方法及手段如:舉例講解、多媒體講解、模型講解、實物講解、掛圖講解、音像講解等。

教案參考格式

教案是體現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對課堂教學的總體設計和組織安排,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基礎,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為做好教案編寫規範與管理工作,促進教案活動更加規範、有序,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特制定本辦法。

一、教案編寫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頁上的課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應填寫課程名稱、課程編碼、總學時(周學時)、開課時間、適用年級、專業、使用教材、授課教師等信息。

2.教案扉頁要求:應填寫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二)設計編寫教案

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對教學內容做了較為詳盡的表達,較為充分的體現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包括:章節、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習舊課、引入新課、提問與練習、小結、佈置作業等。 在編寫教案時應突出以下要點:

第一,確定教學目的。教學目的要反映學院的辦學定位、辦學思路、教授知識的

深度、廣度、教學層次;技能訓練、能力培養;思想素質教育。

第二,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

極性,及時矯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

第三,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緊緊圍繞課程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瞭解並分析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特點。根據課程的重點、難點選定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課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應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但多媒體課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須按要求編寫教案。

第四,撰寫教學後記。教學後記是教師對本章節教學效果反映的總結、分析,可

以全面審視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學過程中的成功經驗,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三)教案編寫時間要求。

教師編寫教案應在上課前完成,其中開學準備周前應編寫完成前五週的教案;教學過程中應提前一週編寫完成下一週的教案。

教學設計方案14

教學目標:

1、回顧課文內容,理清作者寫作線索,感受作者寫作特點。

2、以讀促寫,打開學生習作思路,讓學生有話可説。

3、結合課文內容,想像一隻小鳥的後來,進行續寫。

4、對學生的習作片段進行評改指導。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想像一隻小鳥的後來,進行續寫。

教學難點:

對學生的習作片段進行評改指導。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隻小鳥”(板書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隻從快樂又變成了悲慘的小鳥。(板書)

二、細品快樂和悲慘

(一)快樂:我們先來感受小鳥的快樂吧!請你讀課文1、2自然段,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小鳥的快樂?

(二)悲傷:我們知道後來這隻小鳥變成了一隻非常悲慘的小鳥,你從哪些句子裏讀到的?

三、總結提升

看,作者在寫這隻小鳥時,緊緊抓住了小鳥的聲音,動作寫出了小鳥的可愛,對老鳥的動作描寫間接的寫出了小鳥的可憐,還用上了比喻句,如果讓你寫,你除了寫小鳥的動作,聲音,你還會寫什麼呢?(外貌、想象語言、心理活動等等)

四、下筆寫

昨天上完課後,同學們就一直非常關心小鳥的後來,小鳥後來到底怎樣了呢?請你結合學習課文後你的理解來説説。

五、現場點評

抽生展示寫作作品,現場點評。

六、板書:

一隻小鳥

動作、聲音……

比喻句

教學設計方案15

教材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植樹問題P106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髮現一條線段上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培養學生通過“化繁為簡”從簡單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3.通過合作交流,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的應用,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運用數形結合、一一對應建構植樹問題模型,並靈活地解決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一一對應思想”的運用

 教學準備:課件、10根小棒、尺子、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1、師:今天張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歡迎嗎?怎麼歡迎?(學生鼓掌)

師:手不但能表示情感,還藏着數學奧祕呢!伸開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數字幾?

生:5

師:5是什麼?

生:5個手指

師:就是手指數,那還能發現哪個數?

生:4個空隙

師:你能指給大家看看嗎?

師:像這樣每兩個手指之間的空隙,在數學上叫做間隔。(板書:間隔)

師: 4根手指幾個間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間隔現象?(課件出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與間隔有關的一類有趣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

二、發現規律

1.課件出示:同學們要在全長500米長的小路的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數?

(1)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問題是什麼?“一邊”“每隔5米”、“兩端都栽”什麼意思?(解釋“一邊”、“500米”是全長和“每隔5米”是間距)

(2)那麼我們需要種多少棵樹呢?

(3)請同學猜一猜、算一算

預設: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導驗證:現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誰的對呢?怎麼辦?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驗證呢?如果我們畫圖來驗證,你覺得好不好?(太麻煩)

三、建立數學模型

1、化繁為簡

師:我們可以先從簡單數據開始研究。我們可以把這裏的總長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請你選一個來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規律驗證下吧。

出示活動要求:

(1) 結合生活情境,獨立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用畫一畫、找一找、算一算的辦法研究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同桌合作。

(2) 完成後,在小組內説一説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導總結規律,完成板書:

小結:1棵樹對應1個間隔,最後一棵對應的間隔沒有了,棵數比間隔數多1。你再仔細觀察,還有什麼新發現?

板書:兩端都栽:全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

棵數-1=間隔樹

師:如果老師下面空格里的全長填上40米,那麼你能不畫圖列式得出答案嗎?100米呢?

預設:40÷5=8? 8+1=9(解釋8表示間隔數)

4、迴歸應用

(1)師:那回到原來的題目全長改成500米,會算嗎?那麼我把數字再放大變成1000米,怎麼做?

(2)全長10000米,每隔10米種一棵(兩端都種),要種多少棵?

5、小結:其實今天的學習我們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板書:以小見大或化繁為簡)也就是像這樣遇到數據比較大或比較繁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數據、一個簡單的草圖找到規律來解決。

四、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出示:為美化校園環境,建安國小準備在一條長10米的小路兩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兩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學生審題後獨立完成。

交流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植樹問題嗎?為什麼?生活中還有類似的問題嗎?

師:這些樹、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點來表示,植樹問題就是研究這些點和間隔關係的問題。

2、路的一邊從頭到尾擺了6盆花,如果每兩盆花之間在插一面小旗,一邊能插幾面小旗?兩邊呢?

3.同學們排成一隊去參觀,從頭到尾一共12人,每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是2米,那麼這列隊伍長是多少米?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兩端都種,學生讀題。出示房子,師:現在還是兩端都種嗎?

預設:只種了一端

師:現在間隔數和棵數有什麼關係呢?

再出示一個房子,師:現在還是隻種一端嗎?

預設:兩端都不種

師:那間隔數和棵數又有什麼關係呢?同學們下課以後可以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 全長÷間隔長=間隔數

間隔數+1=棵樹

棵數-1=間隔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