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大綱

來源:文萃谷 3.65K

土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土族的風俗,希望大家喜歡!

土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大綱
  土族的地方風俗

土族在全國有192573人,他們居住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縣、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門源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的天祝藏族自治縣、永登縣和甘南地區、西寧市及其它州縣也有少量土族散居。

相傳在很早的時候,土族的先民們都是以血緣關係為單位組成村落,從事畜牧業,逐水草而居。以後逐漸變成從事農業而定居了。土族的村莊大都依山傍水,有十幾户或幾十户組成。土族人家莊廓的大門方向依山勢而定,安大門時特別注意選擇照山,也就是大門必須對準正前方最高大、最雄偉、最完整的山,若沒有理想之山,則立照壁,以為屏障。

土族人家的院中,住房的位置根據大門的方位和陰陽五行、八卦等確定。家境較好的人家的主房,蓋的是正脊五檁、二架七檁的大房、前後出檁的過廳。房屋木件大都為畫棟雕樑。其它住房都是土木結構的小平房。高寒地區的土族,除了夏天,人們大都睡熱炕。熱炕有兩種,炕面用泥做的叫泥炕,炕面用木板做得叫板炕。

土族人民的祖先,在青海東部定居以來,起初從事畜牧業生產,以肉食、乳品為主食,轉為農業生產後,傳統的遊牧民習俗仍然保留着,如喝奶茶、喝酥油茶,吃酥油炒麪,吃大塊肉、喝大碗酒。因青海東部海拔高,氣候乾旱,農作物只能種植小麥、青稞、蠶豆、豌豆、洋芋、油菜等。

土族人民特別注重禮節,人們相逢時互相問好致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親友之間相互拿上自己做的食品拜節。家裏打莊廓、蓋房子、安大門、生孩子出滿月、姑娘出嫁、娶媳婦都要邀請親友來賀喜。土族人民熱情好客,説是“客來了,即福來了”,對長輩及貴客尤為尊敬。在節日裏或責客來時,在大門口先敬客人三杯酒,叫做“進門三杯酒”,然後請客人進門引至正房炕上按年齡或輩份大小就坐,主人要敬客人三杯酒。叫“吉祥如意三杯酒”,不能喝酒的客人,用無名指蘸酒對空彈三下也可。此時主婦恭恭敬敬地把做好的飯菜用木盤端上來,勸客人享用。在客人出門時,要敬三杯酒,叫“上馬三杯酒”。

春節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節日前從臘月二十三送灶神就開始準備,打掃房屋、縫製新衣、殺豬宰羊、烙、炸蒸饃等。春節一般要過十多天,除夕那天,把院落房屋打掃一遍,貼上錢馬、春聯、年畫,然後吃年飯。晚上有的講故事。有的飲酒唱歌,直至通宵達旦。大年七年級,男人們登上高山煨桑、“放鹿馬”(“煨桑”,漢藏合壁詞語,意為煙祭。“鹿馬”是一種印了飛馬的五色方塊紙,在山頂迎風飄灑,表示順運)。小孩、婦女就開始穿節日盛裝,待東方朦朦發亮時,家族間、鄰友間相互拜年。過年期間,男女老少集中在較寬敞的巷道或打麥場上,轉輪子秋,踢毽子,打毛蛋(羊毛絨球),跳安召舞,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才結束。

除了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土族人家過得也比較隆重。五月初五那天,人們喝雄黃酒{青稞酒中放雄黃},吃涼粉、涼麪。男女老少都要穿節日盛裝,系“鎖兒”(用彩色絲線系在脖子、手腕和腳腕),兒童還佩帶香包。中秋節提前一兩天做大月餅,月餅表面上要用面做上各種圖案,月餅以大而美觀為佳,做的月餅一定要給親朋好友贈送。中秋節晚上要在院中間擺上方桌,獻上月餅和瓜果,點上青油燈,煨桑,迎接月亮出來,現在接月亮的習俗已慢慢消失,以全家大小團圓歡樂為主。

土族的婚禮儀式,自始至終都是用歌聲來表達內容的,猶如一部輝煌的歌劇,又像一部舞劇,“安召”優美的舞姿貫穿始終。土族婚禮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習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總體反映,是研究該民族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重要依據。

  普米族的宗教信仰習俗

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既有祖先崇拜,也有信仰藏傳佛教的,還殘存着對自然的崇拜。每逢節慶、婚嫁、生育、出行、收割等,都要請巫師(汗歸)殺牲祭獻,誦經祈禱,以便消災祛難,保佑安康。

普米族神明崇拜:普米族主夥天神創造了人類和萬物,山神給人以定居和耕種之地,灶神左右家人興衰,龍神釋風降雨,因而把吉凶禍福與神明的好惡緊緊聯繫起來,在普米族的潛意識裏和言行裏無不表現出對神明的敬畏和虔誠。

普米族祭祀神明的儀式分為“祭山神”、“祭龍神”、“祭灶神”、三種。祭祀時首先向天神祈禱、禮拜、貢獻各種祭品。

普米族祖先崇拜:普米族相信靈魂不滅,認為人死後靈魂會回到祖先的發祥地或升入天堂,所以以各種方式進行祭祀活動,表明對祖先的`崇敬。主要活動有:接祖(除夕)、送祖(從大年九年級至十五)、清明上墳、中元節、祭房頭、祭中柱。

普米族送替神:普米族稱之為“缺青”或“缺代骨”。凡家庭不和睦,爭吵多、病多、即家運不好時,常常舉行這類祭祀活動,希望把惡神交給“替神”,讓好運歸自己。儀式一般在家中舉行,全家人蔘加,要用一整天的時間。

普米族兇吉兆預測:普米族一般都相信預兆,有時根據預兆行止,或採取某些防範措施。普遍相信的預兆有:夢兆,如孕婦夢見刀、槍、劍、矛、虎、豹要生男孩子,而夢見蛇、魚、蝦則要生女孩子:物兆,如喜鵲叫為報喜,烏鴉、貓頭鷹、狐狸夜間在房附近叫為報喪;人事活動兆,如上眼皮跳為凶兆,下眼皮跳為吉兆。

  普米族的婚葬習俗

依據傳統的習慣,普米族的婚禮多選擇在冬天農閒的季節舉行。具體的婚禮形式各地不一。

普米族的婚姻制度:1、一夫一妻制度。2、民族內婚制。3、嚴格外族通婚制。4、自由婚戀制。

寧蒗地區保留着古老的“搶婚”習俗。“搶婚”是相愛的青年男女因婚姻受阻而採取的一種“生米做成熟飯”的結婚方式。男女雙方事先暗中商定婚期。結婚那天,姑娘仍若無其事的外出勞動。男方則派生辰屬相相合的人暗中跟蹤,看準時機後突然搶奪。

搶得之後便高聲呼喊:“某某人家請你去吃茶!”姑娘佯裝反抗,早有準備的親友們聞訊後也迅速出擊,與迎親的人展開激烈爭奪,由於人多勢眾,終將姑娘奪回,然後簇擁她回家,舉行隆重的出嫁儀式。儘管女方家長不同意這門親事,但此時也無可奈何,只好默認,並準備豐盛的食物,為女兒出嫁進行慶祝。

蘭坪、維西等地普米族的婚禮則是在“對歌”聲中進行的。從新郎去女方家接親,到新娘步入洞房的整個過程中,《出嫁歌》、《梳粧調》、《認親調》、《開門調》、《送親調》、《聚會調》等歡樂的歌聲連綿不斷,整個婚禮喜慶、歡樂、吉祥。

在部分普米族的婚姻習俗中,還留存着“不落夫家”的習俗。從新婚之夜開始,新郎新娘可同居一室,但三年內不能發生性關係。婚後第三天,新娘便返孃家“回拜”,並長住於此,過起不落夫家的生活。隔一年後,男方要第二次去迎娶。可新娘在婆家住不上幾天,又偷偷地跑回孃家。一年後,男方再次派人接回新娘,此時,新郎新娘方開始真正的夫妻生活。新郎總是希望新娘早日受孕,而新娘卻仍要設法返回孃家。

當她懷孕後,孃家便通知男方舉行坐家儀式,從此新娘才定居男家。按照舊的習俗,姑娘婚後起碼要三回三轉,甚至七回八轉。男家每迎娶一次,她就逃回一次。民間認為,如果一迎二娶後就坐夫家,那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這種婚俗,當地人稱之為“三回九轉婚”。在這種傳統習俗的影響下,即使女方願意坐夫家,通常也要按四次迎娶的老規矩辦,否則,就會遭眾人恥笑。

普米族的繪畫主要是用於宗教活動,也只有喇嘛能畫一些簡單的圖畫,如畫老虎、豹子等掛在門上,作為避邪之物。供在鍋莊前的灶神“宗巴拉”,是喇嘛繪製的。有經堂的人家,往往在經堂內繪有壁畫;以白灰為底,在上面以黑線條作畫,有雷公、老虎、豹、牛等,所用顏料有白灰、黑色鍋灰和紅粉等;最簡單的是在牆上畫些白點,表示着天上的羣星,象徵着吉星高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