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通用31篇)

來源:文萃谷 6.59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通用31篇)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

端午節就要到來了,我們要好好品味端午節,傳承中華文明。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據説這個節日是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當時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屈原因忠國愛民投河自盡了,當地的人們為了不讓河裏的魚毀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動手包起了粽子,再把粽子丟進河裏讓那些魚來吃粽子,而不損害屈原的身體。因此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都會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賽龍舟,有的舉行粽子比賽……

端午節這天,按照我們這裏的習俗就是殺雞、包粽子、拜神。這天早上,我們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種準備工作做好,我們就洗好手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請奶奶到他們家幫忙包粽子呢,做完後,自然也會送幾個給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歡吃粽子的,一見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饞起來。於是,我丟下手邊的粽葉,吃起美味的粽子。這個瘦肉拌小葱餡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會兒就解決了好幾個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來,我不知所措地難為情起來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們為什麼都要在偷笑我呢?終於有個人肯要告訴我原因了:“看你這個大花貓,吃得滿臉都是。”説着把紙巾給我,我一擦,結果紙巾上全是米飯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

終於把粽子做好了,這個時候已是中午了,我們趕緊拿上雞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見奶奶和媽媽雙手合上,跪着,嘴裏還在嘰哩咕嚕地説一大堆話,説完以後便燒起了紙錢,然後回家吃粽子去了。

這一天,我過得非常開心,因為既有美味粽子吃,還可以聽到古老的傳説故事——包粽子的來源。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説“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説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説,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

據歷史文獻記載,我國民間有吃粽子、劃龍船、喝雄黃酒、掛香袋、門上懸艾草等習俗。

這些節日習俗一直沿習至今。我們黃羊川鄉沒有大江大河,見不到划龍舟的場面,代之而起的則是聚眾郊遊,登山野炊等習俗。

吃粽子

粽子,又名角黍,簡稱粽子,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我們這裏因不生產稻米,而恰逢 韭菜上市。所以家家户户都用韭菜作餡,夾雜雞蛋、豬油等配料作成包子,或用菜油煎餅,夾上煮熟的大米和紅棗,作成卷膏,不同地方作法也不盡相同。

喝雄黃酒,舊時,每逢端午,人們相聚,大都要喝雄黃酒,以避毒蟲、蚊蠅叮咬。我們黃羊川鄉大都以一種經糧食發酵,配以佐料作成酒醅子。一進夏季人們為了避暑,家家户户都要作一些甜醅子喝起來又香又甜,沁人心脾。現在隨着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不少人喝起了雄黃酒。

野外郊遊

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紛紛攜家外出,聚集到周圍的名山名川處,共同郊遊,聲勢頗為壯觀,屆時四周鄉鄰,或遠或近聚到一起舉辦大型的賽馬會,文藝匯演,集市貿易等活動這與南方的賽龍舟大體相近。生活富裕者,還會拉上整羊尋一處安逸地燒烤羊肉,使得香味回溢。

懸楊柳枝

黃羊川鄉楊樹成行,香草遍野,一到端午節,男女老少,身掛各式各樣用香草做的荷包等裝飾品,也有的在門框四周插上折來的楊樹枝或柳樹枝從避鬼神,驅逐瘴氣。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3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着奶奶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裏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裏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粽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粽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我就辦過這事,把奶奶搞的哭笑不得.)千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鬆,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粽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粽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粽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粽子了……”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4

居住在雲貴高原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的水族有一個長達49天的節日,那就是端節。

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水語稱“藉端”、“過端”。依據水族典籍水書、水歷的規定,端節在水族的歷法年底、歲首的谷熟時節舉行,時值大季收割、小季報告團種的年終歲首階段。因此,端節是辭舊迎新、慶賀年收、祭祀祖先和預祝來年幸福的盛大節日,同時也是一個團聚的美好節日。節氣正對應農曆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節還有一段傳説:在很古的時候,水族人民揹着銅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廣東和廣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夥兒發愁時,天上飛來一羣諾仙術(一種鳥名,估計是鳳凰),像一“羣”救命草,解救了逃難的人們。大家一致認為諾仙術是來帶路的,就跟着走,在一個岔河口,諾仙術消失了,這給人們出了個難題,可又給予了提示,大家看見一條巨龍,大家像有一雙貓的眼睛,立刻選擇了方向——朝左邊的河谷往上搬。之後來到三洞一帶,對這一帶的環境十分滿意,就在這裏安家了,並和大家約定:三年後的水歷年底來團聚。

三年後,大家來團聚,突然來了一羣人馬,他們想讓水族人民離開,而水族人民為了保住土地,和他們打了起來,兩方各有死傷,之後那羣人馬離開了,於是人們把死去的戰士安葬,並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個糰子,永遠不分離,哪怕是已經離去的戰士,也會祭祀,讓那些戰士也體會到人民的熱情。這正是端節的傳説。

在端節這段日子裏,主要活動是祭祀和賽馬。節日期間,銅鼓聲此起彼伏,悠揚的歌聲和蘆笙調從早到晚迴盪在翠竹掩映的竹樓裏,水鄉山寨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節日裏的水族同胞載歌載舞,相聚狂歡。向客人展示了莊嚴肅立的祭祖活動、古老神祕的水書、巧奪天工的馬尾繡,以及舞火龍、耍水龍、搶鴨子、賽馬等民間表演。

這個團聚的節日,多麼快樂的節日,是多麼美好,如果我在水族,應該也會如此快樂吧!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這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想起了關於端午的傳説和習俗。

戰國時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屢次直諫楚王,楚懷王不聽他的諫言,結果亡了國。他在悲憤中跳入了汩羅江。人們擔心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裏扔粽子,讓魚兒吃,這樣魚兒就不再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一天就被定為端午節。

每到五月九年級,媽媽都會準備五種不同顏色的線,然後嘴銜着一頭,兩手不停地搓捻,不一會五條線就合在一起了。媽媽把我的手腕、腳腕處都繫上五彩線。繫好後媽媽心滿意是地説:“這下好了,五色線繫上,一年都不會生病嘍。”

端午節還有個習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麼做的呢?我親眼見了媽媽包粽子的過程:只見媽媽先將糯米、大棗、白糖準備好,然後攪拌均勻。

接着,媽媽又找來了幾片又長又大的葉子,將攪拌好的原材料包在裏面,包成一個個三角形,最後用一根繩子綁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後放在鍋內煮,不一會兒一股香味撲面而來。又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咬了一大口,米飯的香甜和葉子的清香融為了一體,真是美味佳餚。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愛國精神的傳承,也是家庭團圓的時刻。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6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據傳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如今的端午節也依然保留着很多美好的習俗,例如:吃粽子、掛香囊、賽龍舟……

粽子是在端午節必吃的美食。一到端午節,奶奶就會包粽子給大家吃。我喜歡吃粽子,更喜歡看奶奶包粽子。奶奶把洗淨的粽葉嫻熟地一折,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滿滿地填上事先用醬油拌好的糯米,挑肥瘦相間的豬肉塞到糯米中間,按照螺旋的手法,將粽葉一層一層的捲起來,像一個漏斗一樣,把餡料緊緊地裹在粽葉裏。捲到最後的時候,奶奶用左手大拇指把粽葉尾部輕輕壓住,右手用一根棉線把粽葉聚攏紮緊,一圈又一圈,直到粽葉不散開為止,最後打一個結,粽子就包好啦。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來。經過幾次嘗試,終於完成一個。雖然粽子樣子不如奶奶的好看,像個三角包,但是自己親手包的,好有成就感啊。隨着粽子的新鮮出爐,滿屋子飄着清香的粽味。我忍不住剝開了一個,醬香的糯米配上入口即化的肥肉,滿嘴留香,真個是好吃。

端午這天,還要掛香囊。香囊一般都用彩色綢緞或棉布包上白芷、甘草、丁香等中草藥粉而成,外觀小巧玲瓏,佩戴在胸前,香氣撲鼻。每年,媽媽都送給我一個她親手做的香囊,祝福我健康平安。

賽龍舟也是端午必不可少的風俗節目。每到端午節,人們就組織賽起了龍舟。雖然我沒有親臨賽龍舟現場,但我和家人每年都在電視上看賽龍舟的活動。龍舟在湖面一字排開,浩浩蕩蕩,好似一隻只准備戰鬥的軍隊。比賽時,喊聲四起,鼓聲雷動,選手們一個個都奮力前進,場面十分壯觀。

端午節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從古代延續到現在,在讓我們深深拜服古人智慧的同時,又給我們現在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樂趣。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麼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説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説:“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我們九江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8

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不過,也有人説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聽媽媽説端午節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我想應該是讓那些兒童長命百歲吧!各家還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我們南方那兒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在我們家鄉,過端午節的時候奶奶會用五色毛線系成一張網,裏面裝一個青皮鴨蛋,讓小孩子掛在胸前,聽説是辟邪用的。

有一個兒歌説得形象: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嗨!端午節的習俗真是數不勝數。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讀起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時,就會想起端陽節的故事。

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他富國強兵,因遭到貴族子蘭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撤職,趕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懷沙》之後投江而死。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江邊 ,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照樣去做。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眼看端午節就要到了,超市裏的粽子、艾葉、香囊、大蒜頭……都開始熱銷了,人們爭先恐後地購買所需要的東西。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0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潮汕大地,這是一個節味很濃的日子。在我們家,也一直保留着一些潮汕傳統的習俗。

吃粽

端午節這天,我們全家大小都會吃粽子。由於包粽子的工序比較多,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到店裏買現成的潮汕本地的粽子。下面盤中的這兩個粽子就是我中午吃的。一個是鹹香的,一個清甜的。

除了吃粽子,潮汕端午節還有吃梔粽的習俗。梔粽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梔子搗碎後浸泡去渣,將黃色液體滲入蒲姜鹼液,再滲入糯米粉漿中,攪勻後放入竹箕蒸熟而成的。蒸熟後呈黃色,吃時可紗線切割成小片,醮粉糖吃,有健胃去濕之功效。下面盤中的就是梔粽。

插艾草,洗艾澡

在端午節這天,我媽會買來很多的艾草。一些用於掛在門的兩邊,一些則用於煮湯供全家人沐浴用。

有句民諺是這樣説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潮汕地區,很多家庭都還保留着在端午節掛艾葉辟邪的傳統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會把買來的艾草切段洗淨後煮湯,由於我們家裏人多,媽媽都要煮上好幾鍋艾草湯。據説用艾草湯來沐浴,能驅邪祛病,對身體大有好處。每次沐浴之後,能感覺都通體舒暢,神清氣爽。所以,從小時候到現在,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洗“艾草澡”。呵呵!現在我就能聞到自己身上的艾草香氣呢!

除了吃粽子,插艾草,洗艾澡,潮汕還有一個主要習俗,那就是賽龍舟。不過由於賽龍舟的地方都是在農村,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我沒有去看。呵呵!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1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照例蹲在姥姥身旁,看她用粽葉包起這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節日氣氛。

姥姥的手法十分嫻熟。手指繞着粽葉,一來二去,便做成一個肉鼓鼓的粽子。而我卻怎麼學都學不會那神奇的手法。這除了幾十年下來的練習,恐怕還得有一份對節日的虔誠在裏面吧。之後是蒸粽子,我一邊守着鍋,一邊在腦海中回想着粽子的香味。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嫩紅色的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是一個美麗而純樸的節日,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們來説,它不僅是紀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如今,傳統節日的氣息正一年一年的淡去。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文化能找到更好的承載方式,繼續延續下去。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户户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户户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説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

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3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説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説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將那棉襖扔”,那時候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説,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脱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説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將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為那時候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將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説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時,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夠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説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候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候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夠去瓜地,説一去就將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4

端午節的習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説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曆五月七年級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説;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説這樣能夠驅蚊蟲。洗完臉之後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將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説;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習俗,雖然是個傳説但是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説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5

要説起習俗,就要説起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

其實在我們江浙地帶並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為國而死卻被投入江中的伍子胥,當時百姓在端午節,也就是説他的祭日。於“江溯濤迎濤神”的賽龍舟。

端午節,大家必吃不可的也就是粽子了。

粽子又稱“角黍”,是為了魚兒不肯食楚國大夫屈原,所發明的美食。

端午節那天清早,早早的就聽見水在滴滴答答的響,原來是大人們開始淘糯米了,“刷刷刷”屋裏頓時時飄滿了清香,咦,為什麼還有一股樹葉的香氣呢?喔!原來是蘆葦葉,只見媽媽先將葉子、糯米、粽繩洗乾淨,再用剪刀,剪去中葉小須,將粽葉光滑的面朝裏圈成漏斗,將再放入糯米,最後合起來用繩子給他五花大綁就完成了。然後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放入蒸籠中。給他來個桑拿浴。

終於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裹上白糖,咬了一口,軟軟糯糯的入口即化,真好吃!

説起端午節,還有人會想到賽龍舟,這是一種競賽,考驗的是團隊的協作能力,力爭第一,只聽見鑼鼓喧天。“一二一二”叫着口號,有一支隊伍奪冠後笑容滿面,每個人都喜笑顏開,因為這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比賽,並不完全為的是輸贏,而是為了一種樂趣,一種參與,更重要的是將這種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傳統精神延續下去。

民諺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菖蒲做為重要習俗之一。端午節期間,家家户户都會將家中打掃乾淨,將艾葉,菖蒲插在家門前,為了辟邪祈求吉祥,而現如今,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看見門口擺放着艾草菖蒲,為端午營造出濃烈的節日氣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的我們應該認清歷史,研究歷史,將中華民族的歷史延續下去,並創造出新未來!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6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風俗,也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端午節起源於浙江地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5月初五以周進度的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民俗。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在武漢東湖,九點鐘開始了賽龍舟的活動,參賽選手們個個蓄勢待發,躍躍欲試。

“呼”槍聲響了,現場鑼鼓齊鳴,彩旗招展,喊聲震天,熱鬧非凡,每條船上有二十個人,每條船上的人衣服統一,紅色衣服是紅隊,黃色衣服是黃隊,藍包衣服是藍隊,綠色……

我最用的是藍隊,藍色不僅是我最喜歡的顏色,龍頭也別有風趣,只見威風凜凜的龍頭上,眼睛的黑眼圈成了紅眼圈,眼珠直勾勾地看着前方,眼睫毛像一個王冠在眼上,由黃色,藍色,白色組成。鼻樑是青色和藍色,鼻子是亮閃言的銀色,龍鬚是光滑的兩個彈簧,兩個彈簧上都有一個藍色的球,四顆虎牙在嘴上,每一顆看起來尖鋭無比,還有兩顆獠牙在嘴角,嘴巴里含着一顆圓的像夜明珠的銀色珠子,龍角像天空一樣藍,像月亮一樣彎。

回到比賽,藍隊的隊長奮力擊鼓,彷彿每一棒都要把鼓擊破一般,"咚~咚~咚~"伴隨着每一聲鼓點,船上的船員們動作整齊一,濺起一來的水花晶瑩剔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船員們滿不在乎,只顧着理頭划船藍船的速度越來越快,慢慢逼近前面的綠隊快了,快了,越來越快了,離綠隊還有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終於和綠隊並排在一起了,兩隊的鼓聲更快了,四周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兩隊船們奮力划槳,終於藍隊反超市綠隊,排第四名,觀眾們都為自己看好的隊吶喊助威,“加油,加油”霎時間鼓聲和觀眾加油聲響成一片熱熱鬧鬧,現場比菜場吵一百倍。

最終黃隊第一,紅隊第二,藍隊第三,我看好的藍隊是季軍,我覺得,賽龍舟要有團結、拼搏、向上的精神,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這就是家鄉風俗——賽龍舟。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7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快樂的節日做準備,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的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那真是既充實又温馨的哦!

記得本年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歡樂的氣氛。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商量着本年要來點什麼呢?這時,我腦子裏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粽子大賽,説幹就幹,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粽子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着包粽子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麼樣可以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何不做一個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棕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裏面,將棕葉包紮起來,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看着大家陸陸續續包好的粽子,我感覺我這個心形的粽子很特別。然後小心翼翼的將它們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美味的粽子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後地搶着自己的成果,

本年的端午節既特別又開心!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8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牀,今天的早飯是粽子。粽子是用粽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粽子裏,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為裏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我們出了門。我看到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説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姥姥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着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聽媽媽説,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槳,還有人敲着鼓,好像在催龍遊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我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19

每當我聞見粽子的清香從廚房裏瀰漫開來的時候,就知道是過端午節了。

當媽媽把盛着粽子的盤子放到飯桌上,我看見一個個三角體的粽子在我面前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有立着的,有斜躺着的,有趴着的,它們都由青綠色的粽葉包裹着,身體上還纏繞着五顏六色的細線,像生機盎然的美麗精靈降臨人間。剝開粽子外面的綠衣,粽子乳白色的身體全部呈露在我面前,在燈光下它的一顆顆米粒都透着光輝,聖潔極了,我都捨不得吃了。我小心翼翼地掰開粽子,看見了紅色的豆沙從裏面鑽了出來,我用舌尖舔了舔,甜甜的,香香的,細細的,滑滑的,再咬一口,黏黏的糯米粘着我滿嘴都是,我趕緊嚼着,暖暖地嚥下肚裏,這時,我全身上下都洋溢着幸福。

這裏還有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呢!戰國時代,有個叫屈原的人,是楚國大夫。一次,楚國去攻打秦國,被打敗了之後,屈原被貶官到湘南(就是現在湖南的洞庭湖一帶)。後來楚國一直受秦國的欺負,但楚國君王卻一聲不吭一味求和,屈原覺得自己再也沒有臉面去勸楚國的君王了,但又憂慮楚國的老百姓,就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以身殉國了,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趕緊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裏哪有屈原的影子呢?於是他們划着小船在江面上祭祀他,將竹筒裏的米飯灑在水裏獻給他。

後來,人們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把竹筒裏的米飯改為粽子,把小船改為龍舟在江面上競賽,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屈原,再後來就逐漸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所以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0

老家的習俗可真多呀,數都數不完,各種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我就喜歡端午節了因為不僅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親手包粽子呢。

我們在端午節的前十幾天就開始準備,就只差等待了。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我早早地就把圍裙穿好,等他們了。媽媽拿起香香的玉米葉開始包了(這種玉米也是用酒泡洗過的,所以很香,大家都用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葉子。我們喜歡玉米所以用玉米葉來包。)我也跟着學媽媽包,媽媽用慣有的手法熟練地包好了一個,我卻跟不上媽媽,所以只能慢吞吞的。放入棗子接着包。我想讓粽子甜一些,於是就多放了一些棗。等我包好一個的時候。媽媽已經包了好幾個了。等媽媽包完了我卻才包了三個。包完之後放入蒸籠慢慢等待,我趁粽子在包的時候跑到嬸嬸家,看見他們是使用筒子來包粽子的,我就也幫她們包了幾個

回到家之後粽子已經出籠了,我立刻撲上去拿了一個我自己包的粽子吃,因為我包的粽子很難看,還小,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我把粽子解開以後咬了一口,哇,好香好甜呀!一會兒功夫我就吃完了一個。媽媽説“別吃了,一會兒還有活動呢!”

全部好了之後,我們提着籃子上各家各户交換粽子。回來以後就去參加吃粽子比賽。家裏派我作代表參加比賽。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終於開始了,姐姐把粽子解開,我快速地吃,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姐姐説:“你還要不要你的大粽子了。”我硬撐着吃了下去,終於贏了比賽。獎品是紅豆味的一個超級大粽子。我抱着粽子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累死了,累死了!”我要放鬆一下,吃我的大粽子啦。

這就是粽子的習俗:“可好吃了呢!”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1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上了過端午節,因為在這個節日裏,可以吃到豐盛的食物,比如説粽子、鹹蛋、綠豆糕,還能喝上雄黃酒呢!那時候,我只顧着吃啊喝啊,根本沒在意這個節日的來歷。

直到今年端午節來臨之前,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端午節的作文,我才特地查閲了有關的資料,這才知道這個節日都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大臣——屈原。他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大臣。主張消滅侵略者,結果遭到小人的讒言,楚懷王也不調查清楚,就把他免職了,還把他流放到了很遠的地方。屈原滿腔的愛國之情得不到賞識,悲憤至極,寫下了《離騷》、《天問》、《九章》等詩,在農曆的五月初五這一天抱石投汩羅江自盡。當時的百姓都非常震驚,紛紛划船打撈,結果一直都沒撈到。人們為了避免水中的“蛟龍”吃屈原的遺體,便紛紛往水裏扔飯糰,而我們現在端午節裏吃的粽子,正是由飯糰演變而來的。

不僅如此,當時還有人往水裏倒雄黃酒,就是要把“蛟龍”給迷暈不讓它侵害屈原。兩千多年過去了,人們並沒有忘掉他,他的愛國舉動,一直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後來在每年的這一天,還在江面上敲鑼打鼓劃龍船為了驅趕妖魔鬼怪,讓屈原安息,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屈原的敬意;而且都在為自己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着。當今年的端午節來臨時,我不僅會吃着美味的粽子,更會懷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以此來激勵我更加努力的學習,長大以後好報效祖國。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2

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潑水節、中秋節團圓節、春節猜燈迷等。我的家鄉就有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源:相傳在古時候,楚國國王不務正業,整天沉迷在酒色。楚國大夫屈原多次勸阻後投入江中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包粽子丟下江河給魚蝦吃,所以就有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我要向媽媽學習包粽子。第一步,媽媽拿來包粽子的葉子進行清洗,這葉子綠色的,橢圓形外表,像一把芭蕉扇一樣。第二步,洗乾淨準備好的糯米,倒入鹽、醬油等配料攪拌。第三步,準備包粽子的餡,豬肉排骨、紅豆、綠豆、荷包豆等,第四步就可以開始包了,首先把米放葉子上,再放餡再蓋上一些米,用葉子捲起來,再慢慢纏上線打結,就完成了。

包完粽子後,接下來就是把粽子放進鍋,再倒入很多水。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放這麼多水呢?”媽媽説:“因為要把粽子全部給淹沒掉,這樣才可以把粽子給煮熟。”我目不轉睛的看着鍋,沒過多久,水就開始冒泡了。過了半個小時,媽媽把粽子翻了一遍,讓上面的粽子放到鍋最下面,媽媽説這樣就能保證每個粽子都能煮熟。再過十五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出爐了。

吃着美味的粽子,過着快東的節日。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3

當端午節那天,家家都會包粽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小時候,我就經常和姑奶一起包粽子。我們先把糯米泡好,再買來長長的粽葉,把泡好的米和棗放在粽葉上。姑奶用手巧妙地一裹,一個好看的粽子就誕生了。然後,姑奶把粽子放在鍋裏煮,我就在旁邊焦急地等待着。一會兒,粽子出鍋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粽子從鍋裏拿出來,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露出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棗,香糯可口,非常好吃。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原來這是我們的傳統民俗。我還了解到,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賽龍舟、飲雄黃酒、戴香包、懸艾草、掛鐘馗等習俗。還有一首關於端午節民俗的小詩:“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詳細描寫了端午節的民俗風情。端午節在很早以前是人們祭祀神龍的日子。後來,人們還巧妙地把遠古的風俗與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結合起來。傳説屈原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縱身投入汩羅江。當時楚國人紛紛趕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就是賽龍舟的起源。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就用蘆葉包住米飯扔下江裏,這就成了吃粽子的開端。

端午節乃中國重要傳統節日,綿綿數千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一種印記,一種情結,深深烙在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是永遠抹不掉的定海神針。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4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吃粽子。是因為要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膠蛟蝦蟹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屍體。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好聽的歌兒“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三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每到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5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説説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着糯米和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鑲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6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出自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之手。想當年,屈原站在汨羅江邊,哀歎國家衰敗,奸臣當道,抱起一塊大石縱身跳入江中。人們為了紀念他,便設立了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門上插上艾蒿。走進樓道就聞到一股清香,帶着一點苦澀味,據説艾蒿能避邪。還有的地方的人們還要喝雄黃酒,給小孩兒抹雄黃酒。傳統醫學認為初夏邪氣重,皮膚多有寄生蟲,所以要在端午節時飲用和塗抹雄黃酒、薰艾蒿來祛邪、驅蟲、除病。濃郁的酒味混合着艾蒿的清香,估計邪氣就不敢靠近了。

鑽進廚房,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哈哈,是粽子的味道。傳説,當年屈原跳江後,當地的人為了不讓水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用竹筒裝上糯米,投入江中,後來粽子漸漸簡化為用粽葉包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將2~3張粽葉錯開摺疊,折成漏斗狀,將泡好的糯米倒進去,加幾顆紅棗,再把“漏斗”包起來,用棉線纏繞起來,系一個活結,吃的時候方便打開,再用清水泡一段時間就可以上鍋蒸了。説完粽子,再來談談鹹鴨蛋。剛買回來的鹹鴨蛋可真把我嚇了一跳,乍一看我以為是用泥巴裹着的。洗淨之後,蛋殼呈青灰色。

煮熟後,剝開蛋,不過剝蛋也是一個技術活,每次鴨蛋都被我“殘害”。蛋黃是決定鴨蛋好壞的重要條件。好的蛋的蛋黃是有些紅色的,差的就是黃色的。每年端午,我都想起了屈原,彷彿聽到了他的哀歎……讓端午的習俗一直傳承下去吧!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7

我的家鄉在廣東省汕頭市,那兒是一個繁華美麗的城市。有古樸自然的古鐘園,有整潔美觀的住宅區,有熱鬧非凡的自由市場,有……但是,值得一談的還是我老家的文化習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們的習俗還真不少。端午節我們有稱五月節,最主要的是賽龍舟。這既是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項體育活動。

還記得在老家最後一次過端午節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邊等待看龍舟,出乎意料的是,岸邊不是稀稀落落的幾十個人,而是那些和我們一樣,懷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霧緊縮得大江上,隱約傳來嘿咻嘿咻的號子。一排排人划着漿,隨着節奏,整齊而有力。身形狹長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這時才發現,岸邊已是人山人海了。歡呼聲,喝彩聲,震撼運動員的心。顯得更有氣勢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龍舟上的人了,他們個個精神抖擻,響亮的口號聲,伴隨着龍舟在激流中穿梭,來去自如。不禁讓我陷入思考,這一刻,我才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集體才是我們發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總有乾涸的時候。就像我們一樣,不也需要集體的力量嗎?

賽龍舟正進行激烈的比賽中,我的心情隨之激動起來,我想看到,團結後的成功;我想告訴自己,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擁有一個團結的集體,一起向成功的頂峯出發。

那一次,最後一次看賽龍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個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賽的結果;對於現在的我來説,賽龍舟已是一個象徵了。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流傳千古的歌謠,作為文化,他已遺失了很多,但它的含義卻被人們流傳下來了。也許,當我無意間唱着這首歌謠,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親身去體驗賽龍舟,也只有龍舟矯健的身影,才能充分顯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8

今天下午,我們在上作文課時,老師有告訴了我們一個令我們興奮不已的消息:我們要玩一個遊戲。經過選擇,我們即將開展“賽龍舟”的遊戲。

老師把男生,女生分為兩組,因為女生比男生少一個人,所以老師就派一個田徑隊的男生去了女生的隊,接着,老師講了遊戲的要領:個子高的同學站在前面,按這樣的順序排列;前面同學要抱着後面同學的腳,後面同學要把左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上。口令發出,兩隊一起向前跑跳,就像跑旱船,故名賽龍舟。遊戲開始了,第一次因為大家都對遊戲不太熟悉,所以五個人的隊伍不一會兒就散了。女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很快便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要領,能夠走上一小段路了,並且一遍比一遍做得好。可男生就不同了,老師總在男生那邊指導着男生做,調整他們的姿勢。例如張同賀,老師根據他的身高、力氣不斷地給他調整位置,讓他站在前面,他抱不動別人的腿;讓他站在中間,他又是提前撒手的,弄得整個隊都散了;最後讓他站在最後面,這是最省力氣的了。別説,他站在最後面還真合適。就這樣,男生隊也可以走到終點了。在最後的比賽中,女生贏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着笑容。不過,我們的勝利和老師嘴裏一邊喊着“一,二,一,二”,一邊用手打着拍子是密不可分的。

我想:多玩這樣的遊戲不但能增強我們的毅力,還能鍛鍊我們的動作協調能力。端午節是難忘的!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29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説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説起。

傳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説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粽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粽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為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30

據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我最喜歡吃臘肉陷的粽子,因為今天我去李老師辦公室得到了一個臘肉粽子,李老師説:“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但是這是我第一次做,嘗一下。”我見李老師給了我一個,我沒有拒絕。到了教室裏,我把粽子外面一根繩子給剪了。粽子的外圍是由兩三片葉子疊起來包的,我將葉子慢慢地撕下來,在撕得過程中,葉子與糯米黏在一起,看出了它們的親密無間。液體流了出來,可見也許是用水煮過的。粽子像一個頑皮的小精靈,好像跟我過意不去,每當我撕開時,葉子和糯米會黏在一起。我嚼入口中時,便發現小片葉子在嘴巴里徘徊!我怎麼會中了這個無比頑皮的圈套呢!是它在作怪,還是我很笨了呢?吃完之後,嘴巴里還殘留着粽子的香味,我不由自主地在心裏偷偷地回味着這粽子的美味。

品賞端午節,傳承傳統習俗作文 篇31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説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説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粽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粽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為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