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作文彙編九篇

來源:文萃谷 1.79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月三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月三作文彙編九篇

三月三作文 篇1

今天禮拜天,上午女兒帶了一羣小朋友在家裏玩,朋友送女兒的吊吊牀成了女兒炫耀的資本,孩子們輪流在吊吊牀上晃悠,嬉笑聲此起彼伏,加上樹上唧唧喳喳的小鳥和院子裏幾隻歡快覓食的雞,家裏熱鬧個不亦樂乎。我喜歡看孩子們瘋鬧,從他們那單純的開心和快樂中,可以體驗到平淡的幸福。

午飯後帶女兒回我父母家,春風輕拂,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花香,金黃和油菜花和小麥的新綠是田野中最生動的畫面,勤勞的蜜蜂蝴蝶傳遞着愛的花粉,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甘甜和美好。回到家才知道母親去半坡山趕會了,也才想起今天是三月三。呵呵,一個多麼美麗的日子呀。

思緒隨着三月春風飄蕩。小時候日子苦,三月三從沒在母親的計劃之中,總和平時一樣過,記得父親送我去明高讀高中時,看到父親給我安排好一切,走出校門的一剎那,我的淚就不爭氣地流了下來,晚飯後我和侯雙鳳到操場上玩,她唱着: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帶着我的童年和夢幻……,唱着唱着我們兩個都哭了起來,想家的滋味不好受,她説她回家就不來了,在操場哭夠了,擦乾眼淚才向教室走去。這麼多年來,一想到當時的情景,就會覺得自己好沒出息,也從不敢向別人提前過,怕人家笑話。也是在明高讀書時才知道三月三是個節日,在那天是要吃煮雞蛋呢。可那時雞蛋對我們來説可是個奢侈品,很少有人吃到。

後來日子慢慢好了,我們這個地方的人也才重視起三月三來,説在這一天要吃了和薺菜一起煮熟的雞蛋,就可以一年平安無事,順風順雨。母親每年都要去地裏挖來新鮮的薺菜和雞蛋一起煮了分給我們吃,那時覺得和薺菜一起煮的雞蛋是世界上少有的美味,心想什麼時候能吃個夠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現在看來,我對這個節日真的是看的很淡了,因為女兒根本就不吃雞蛋,她有自己挑食的資本,因為她生在了好時候。那天看到女兒對炒雞蛋撇嘴,母親説:“現在的孩子,真是吃蜜不甜,喝油不香。”女兒竟説:“外婆,雞蛋多難吃啊,媽媽還説小時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一個煮雞蛋。”

日子總在匆忙中流逝,好多時候我們都會忽略一些美好的東西,其實三月三是個很美麗很有詩意的日子,去地裏挖薺菜是一種享受,沐浴春風,聆聽鳥鳴,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奇妙,淨化自己的心靈,回家後把洗淨的薺菜和雞蛋一起煮,讓春天的氣息飄蕩在廚房,瀰漫在心房,讓平淡的幸福就那麼在胸中流淌,再想象一下漫天飛舞的風箏,感受一下孩童般的開心和快樂,讓三月的桃紅柳綠美麗自己的每一個日子,讓每年的三月三都温馨而迷人。

三月三作文 篇2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三,可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這不,正説着我們就來到了平頂山的白龜山水庫。哇!來到這裏就好像到了大海邊,一望無際,天海相連。水庫周圍到處都是盛開的金燦燦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人們一邊觀賞清凌凌的水庫,一邊呼吸着帶有油菜花香的空氣,那———才叫作真正的享受。

水庫的北側,有一片空曠的草坪,大家可以在上面放放風箏、打打羽毛球、還可以跳繩……人們的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時微風吹拂,湖面便波光粼粼,像風兒的輕弓緩慢而有節奏地拉動着波濤的琴絃。真是美不可言!碧波透明的湖水,像一隻有了解的眼睛,閃動着含蓄而深邃的光芒。我真的希望不只是平頂山有這樣的美景,更希望鄭州以及其他城市都有該多好呀!或許是我還沒有發現的緣故吧!

想着想着,一隻小燕子從空中掠過,“唧”的一聲,把我的思緒又收回到了眼前,呀!那片粉紅色的是什麼呢?走進一看,原來是一片玉蘭,花兒開得正旺,紅的、白的、粉的,簡直成了花的海洋。我和姐姐不由自主地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一邊欣賞着花兒,一邊享受着春的樂趣。

我愛白龜山水庫,更愛這動人的春天。

三月三作文 篇3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外婆拿出一張大圓桌,又在上面放了粽葉、繩子、糯米等材料。噢,要包粽子了!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練地把兩片粽葉隨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後,他就往裏面放米,又用手壓實,把畚斗口處多餘的粽葉按下,剛好做畚斗的蓋子,再拿過繩子紮緊。也不見外公怎樣的動作,一個粽子三兩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兩片粽葉,學外公的樣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説:“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問:“為什麼?”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粽子,拿過兩片粽葉説:“包粽子可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粽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莖突出。做畚斗時,就要正面朝裏,反面在外。另外,葉柄要朝左,然後扭成畚斗形。”外公一邊説一邊放慢了速度給我做示範。等我學着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邊放米一邊講解:“米不要放得太滿,八分滿就可以了。接着用右手掌心把蓋子蓋上,右手按在蓋子上,倒過來變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邊沿,把多出來的粽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後用繩子捆緊。”説着外公晃了晃剛才邊説邊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裏放上了米,按外公説的做了起來,可我的蓋子好像太小了,蓋上後還有一個洞口。外公一邊手不停地忙着自己的活,一邊指導我説:“做畚斗時,葉柄一邊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長一點。你留得太短,所以蓋不上了。”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蓋蓋子時,還是有個洞,這次不等我發問,外公就説:“米太多了。八分滿就夠了。”我馬上減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紮好繩子,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我的第一個粽子終於誕生了!我要把它留給媽媽品嚐!我拎着它左瞧右瞧,怎麼不太像粽子?外公説是米壓得不實,扎得也不夠緊的緣故。嗨,多練幾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粽子。

三月三作文 篇4

每年的農曆農曆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農曆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農曆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媽媽就開始作起“農曆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co着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着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説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農曆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後,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牀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於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説:“快快來吃糯米飯了。”我興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裏乘着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於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掛在胸前,網裏放着個紅通通的雞蛋(那時**)。我們還拿着雞蛋,和別的同學鬥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為什麼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願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三月三作文 篇5

今天,我們一家去南寧市規劃館參觀,那裏介紹了南寧的歷史。

一進門右拐,就看到了北寧老街的介紹:它始建於宋代,是邕州古城[宋城]的重要街道之一,呈東北至西南走向。馬武烈祠,是紀念烈士的。一九零三年,系清延為表彰右江鎮總兵馬盛治所修建祠堂——回春門。再往裏走就到了敷問書院,它始建於明嘉靖七年(一五二八)六月,為時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廣西巡撫王守仁在南寧縣學舊址上所擴建的書院。再往裏走就到了北門,它始於宋嘉佑(一零四九—一零五四)。北門有着悠久的歷史,它的城磚上佈滿了青苔,走出北門,就到了雙媽井,是給士兵喝水的。

第二層有一個大沙盆,裏面是南寧規劃後的樣子,可漂亮了。以前,廣西的首府是桂林,而不是南寧,以前的青山是南寧的偏遠郊區,而現在,它是南寧的中心,南寧的綠肺。南寧從原來的幾平方公里,擴建到了幾十平方公里,甚至幾百平方公里!

南寧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比如説新的航站樓,新的機場,還有今年年底就開業的新萬達,南寧變成了一個既交通發達,又便捷的城市。

三月三作文 篇6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為了慶祝這一個節日,我校決定舉行“三月三”美食文化進校園活動。

活動當天,熱鬧非凡。一走進校園,便見到同學們個個臉上洋溢着笑容。 我提着準備好的水果,顧不上吃早餐,就徑直走向教室。一進教室,我驚呆了,天哪!這哪是教室呢!簡直就是水果市場,課桌上已經擺滿了同學們帶來的各種水果,有西瓜、火龍果、葡萄…… 看到同學們有的已經動手做水果拼盤,我立刻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我來到我們之前組合好的小組,分好工,洗水果、切水果、拼盤。不一會,我們組就拼好了一盤水果,西瓜當皇冠,香蕉當頭發,葡萄當眼睛,一盤名為“女王駕到”的水果拼盤就做好了。正當我品嚐飲料欣賞我們的作品的時候,突然聽到廣播裏傳來通知:“請同學們拿你們的作品到操場擺好…… 我環顧四周,哇!我們班的糯米拼盤真是令人驚歎,不知什麼時候,我們班的幾位家長就在三個簸箕上擺出了不同的圖案。最大的一個糯米拼盤用黃、紅、藍、紫、黑五色糯米飯擺成“花瓣”,再用聖女果鑲邊,“花蕊”用臘腸圍成圓形,中間擺上半個挖空的“香瓜碗”,裏面裝着已炒好的芝麻,偌大的簸箕被裝得滿滿的,稱得上是“巨無霸”了!另外兩個拼盤也是各有千秋,看着直叫人流口水!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美食拿到操場上展示,此時的操場已是人聲鼎沸。老師、家長、同學來回觀賞各班的美食。我也迫不及待地跟着去。哇!本以為我們班的最出色,沒想到別班的也不賴,特別是四年級,糯米拼盤做得像蛋糕一樣,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 當老師宣佈可以品嚐美食時,我們立刻“大開殺戒”,把展桌上的美食給“一網打盡”。

吃着,笑着,快樂的“三月三”,別樣的“三月三”,期待明年更精彩!

三月三作文 篇7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農曆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農曆三月三”時,方圓數千裏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綵棚、擺歌台、拋綵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羣,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瞭解之後,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綵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三月三作文 篇8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一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説,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夠繼續做。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淨,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裏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與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説,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外婆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説,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裏蒸十幾分鍾,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説着説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

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的時候,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可是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與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説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從他們的眼神與笑容裏,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十分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子也不例外。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並着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他們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聽不懂唱的是什麼,但從那些叔叔阿姨臉上的表情來看,我猜想他們唱的應該是喜慶的山歌。聽到他們的歌聲,我突然想起現在中央電視台正在播放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裏所唱的歌,就有些選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語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態唱法”,我想:這些叔叔阿姨們唱的調子大概也應該是原生態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還在家給我做五色糯米飯呢,於是我趕緊往家跑去。剛回到家門口,就聞到一股清香味從門縫裏鑽出來。我趕緊跑進家去,只見飯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它們的顏色分別是:紅、黃、黑、紫、白五種。我連忙盛了一碗糯米飯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那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豔、五彩繽紛、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味道鮮美、純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三月三作文 篇9

一場春兩杷自己的激情向大地傾吐以後,便停下了。

我帶着週末特有的一種輕鬆感,漫無目的地走上路邊的 土坡。柔和的春風拂過我的面頰,四周瀰漫着一種黃土高原特 有的泥土芳香和春雨濕潤的氣息。我貪婪地大口呼吸着香甜、 新鮮的空氣,一種清涼的快感滲透了全身。忽然,一雙手矇住 了我的眼晴。

“嘿嘿。”一聲憨厚、調皮的笑聲傳進了我的耳中,緊接着, 蒙在我眼睛上的手鬆開了,出現在面前的是一張瘦瘦的小黑臉!

“秀旦!”我脱口而出。

“洋學生在這兒做啥? ”秀旦兩隻靈活的眼睛充滿着笑。 “沒做啥。”我看見秀旦旁邊的小瓷盆和小刀不解地問,“你幹啥去?”“剜苜蓿芽去。”“剜苜蓿芽?”“喲,洋學生把這都忘了。 後天是三月三。‘三乃三,苜蓿芽芽纏攪團’。”秀旦連珠炮似地説。

“苜蓿芽,纏攪團。”我想起來了,全想起來了。記得上學以前,年年快到三月三,我和秀旦、山女、甜妹都去剜苜蓿芽。剜 回來用水一煮,放上調料,混在蕎麪裏纏着攪。我現在仍記着 它的香!

“咱們一塊去剜行嗎?”我不由得問秀旦。“咋不行!我是 專門來叫你的。”“太好了!”我拉着秀旦跑下土坡,到家裏拿了 一個小盆和一把小刀,興奮地和.秀旦向她家的苜蓿地走去。

先過一條岔道,秀旦放開嗓子喊:“山女,甜妹,你兩個死 鬼,咋不走?”“你才是死鬼,你答應喊我倆的。”從秀旦家隔壁 跑出了山女和甜妹,“喲,你也來了!今天沒去學校?”她倆見了我,眼裏放出異樣的光彩。“今天是星期六,下午放假。”我答 道。

我們一路上説説笑笑,很快到了苜蓿地,苜蓿已經長出嫩 嫩的芽。我們蹲在地上剜。秀旦用左手拽幾棵苜蓿芽,右手用 小刀從根部輕輕一剜,幾棵苜蓿芽便剜下來了。山女和甜妹也 剜得很快,我也不算落後。我們挑最嫩的剜,地裏一陣有節奏 的剜苜蓿芽聲。

“劉彥昌,哭的兩眼淚……”秀旦邊剜邊唱起了秦腔。“嘿, 咱秀旦長到18,一定能當戲娃子。”秀旦唱完,甜妹稱讚道: “啐,咱有那福。”秀旦紅了臉。“秀旦洗碗都唱秦臉。”山女笑着 説,我們都笑了,秀旦更不好意思了。

“一月裏來……”甜妹亮起圓潤的嗓子唱起了悠揚的《花兒》,她唱得確實好。“好!比歌唱家都唱得好!”我情不自禁地稱讚。“你笑話我做啥?咱能比人家收音機里人唱得好?”甜妹嗔怪地對我説。

山女不會唱,但她會講很多“古經”。她又給我們講起了那個離奇的“毛野人”的“古經”。

“你給咱們把學校教的洋歌唱一個吧,那才好聽哩!”秀旦挪到我身邊説。“我不會唱,”我抱歉地對她説。“不行,得唱。”“唱!”“我給你們唱‘三月三’吧。”我對他們説。“三月三,苜蓿芽芽……”我唱起了那首“三月三”的歌謠。“好聽!”“洋學生唱得到底是好。”我還沒唱完,她們就稱讚道。可我還在忘情地唱着。慢慢地,她們也和我一同唱起來:“三月三,苜蓿芽芽纏‘攪團’……”

不知不覺,我們各自的盆裏都裝滿了苜蓿芽,我們雙手託着盆往家走。“後天到我家吃‘攪團’。”秀旦對我説。“到我家吃。”“到我家。”“好,我都去吃。”我的鼻子有些發酸。

到了我家門口,山女喃喃地對我説:“下回放假,你教我們認幾個字,我們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我只是默默地點點頭。

一片淡淡的霞光披在她們的身上,我望着她們瘦削的背影,思緒萬千:秀旦,你自己難道願意穿那件總不下身的舊褂嗎?山女,你那雙帶憂鬱的眼睛,難道不是在表露對媽媽把你過早許配給人的不滿嗎?甜妹,你雖笑得甜,可你那粗糙的手證明你的生活不像你笑得那樣甜……你們表面很平靜,可心靈深處也這樣平靜嗎?

“三月三,苜蓿芽芽纏‘攪團’……”這首悠揚的歌謠彷彿從很遠的地方飄來。三月三,纏“攪團”,但願能纏出更香甜的“攪團”;但願能纏出秀旦、山女、甜妹的心聲;但願能纏出黃土高原女孩子的甜蜜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