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族的風俗習慣

來源:文萃谷 1.32W

門巴族是我國民族文化最為悠久的少數民族,該民族總人口不多,大約幾萬人。那麼下面小編要來為大家介紹的便是巴門族的風俗習慣,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麼吧。

門巴族的風俗習慣
  門巴族的風俗習慣介紹

一、節日習俗

門巴族沿用藏曆,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門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區主食糌粑。門達旺地區、錯那縣、墨脱縣等地以雞爪谷加工成食品作為主食。門巴族還喜用蕎麥麪在薄石板上烤烙蕎麥餅。大米的吃法與漢族相同,玉米和雞爪谷則用來做成糊粥食用。肉類以犛牛、黃牛肉居多,也食豬肉和羊肉及獵獲的野生動;食用方法習慣燉或製成肉乾。

二、狩獵

門巴族狩獵是一種集體活動,狩獵時自願結夥,公推首領,首先擊中獵物者,在分肉時要分得雙份,其餘人均一份。狩獵結束後,將肉割好、烤熟揹回。如果獵物很多,則在離村較近的地方點火為號,召集村民共同來接應,進村後要將多餘的獵物分給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歸途中遇見行人,無論相識與否,都要贈一份獵物,認為這樣下次狩獵才有好運氣。

三、婚禮

門巴族婚禮饒有風趣,婚禮前,新郎一方要帶幾竹筒酒上路迎親,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進屋後,新郎家要擺酒肉和油餅款待客人,屆時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難新郎家,以考驗男方的誠意。新郎家要獻哈達、陪話,不斷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滿意後,才能開懷暢飲。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輪流給客人敬酒,客人還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對飲,並讓他們當眾比試誰喝得快,誰先喝完就預示着今後誰當家。門巴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

四、音樂

門巴族傳統音樂屬樂亞樂系,包括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類。其中,宗教音樂主要是指與藏族地區的宗教音樂相近的藏傳佛教寺院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音樂和寺院器樂;還有就是本教音樂,包括誦經音樂、羌姆和“登龍坎”(巫師)請神送鬼儀式音樂等。門巴羌姆與藏族羌姆不同,它源於宗教儀式但卻也廣泛流傳於民間,同時,演出內容也包括神話或民間故事,舞蹈用一鼓一鈸伴奏,舞蹈動作吸收、融合有門巴族民間舞蹈的成分。

民間音樂是門巴族傳統音樂的主體部分,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比較豐富。門巴族習慣把民歌和歌舞音樂統稱作“薩瑪”,人們酷愛歌唱跳舞,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如生產勞動、婚喪嫁娶、建新屋等都離不開“薩瑪”。門巴民歌的種類繁多,根據內容和體裁可分為“吉魯”(山歌)、情歌、勞動歌(包括農事打場歌“勒諧”和夯地歌“阿諧”)、“羌諧”(酒歌)等類別。其中,山歌“吉魯”的節奏自由,曲調悲切寬廣、細膩抒情,常用於山間放牧、割草、砍柴以解寂寞,較常見的曲目如《色格日拉》。情歌是聯結門巴青年男女心扉的紐帶,它的感情含蓄、細膩,曲調清新動人,在門巴民歌中佔有相當的比重。身為門巴族的著名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達賴六世倉央嘉措,曾經突破禁閉七情六慾的教規,以情歌大膽傾訴內心的孤寂和苦悶,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詩作《倉央嘉措情歌集》,這使門巴情歌名揚四海。

五、酒歌

酒歌“羌諧”也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門巴民歌,相傳最早由一位叫拉布熱的歌手所創。據説拉布熱一生唱歌,其歌聲帶給人們生的嚮往和美的感受,後坐化成佛,被門巴族尊崇為歌神,由他創立的酒歌也因此傳遍了整個門巴地區。今門巴族的許多節日、喜慶場合裏,人們總會舉杯歌唱互相祝福。這些酒歌常以比喻、誇張等手法抒發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歌詞生動有趣,音樂熱烈歡快又不失莊重,有時歌唱也會伴以舞蹈。門巴族演唱民歌時,常使用特殊的旋律裝飾,形成了獨有的風格特色。

六、舞蹈

舞蹈在門巴人的世俗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多用民歌伴奏,曲調較豐富。民間常見的門巴舞,主要有專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綽”,屬於祭典性鼓舞。在錯那一帶稱作“果諧”的舞蹈,在墨脱、米林東部地帶則稱為“卓槍”或“夜槍”。東部“果諧”的節奏強烈,音樂與藏族鍋莊非常相近;西部“果諧”則輕快活潑,音樂抒情明快。此外,民間還存在一些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遊戲歌舞,音樂歡快、簡潔,往往充滿了勞動的喜悦之情。

七、樂器

門巴地區流傳的樂器多與藏族樂器相同。屬於本族的傳統樂器,有流行於門隅地區及墨脱、林芝等地的雙管竹笛“裏令”,由年輕姑娘吹彈情歌的口弦(門巴語稱“則茲”),以及主要流行於門隅和黑脱一帶的五孔笛“塔阿讓布龍”,等等。除此之外,門巴族也還有一種以歌唱、舞蹈等形式表演故事的戲劇,稱門巴戲。這種戲劇形式深受藏戲的影響,但音樂是在門巴民歌的基礎上形成,伴奏只用鼓和鈸,有本族傳統劇目《阿拉教父子》及其它劇目,深受羣眾喜愛。

  門巴族傳説

勤勞勇敢的門巴族,其悠久的歷史,在公元823年立於拉薩大昭寺前的《唐蕃會盟碑)中就有記載:“聖神贊普鶻提悉補野,自天地渾成,入主人間,為大蕃之首領。於雪山高聳之中央,大河奔流之源頭,高國浩地,以天神而後人主,偉烈豐功,建萬世不拔之基業焉。王曾立教法善體,思譯廣被,內政修明,熟嫻謀略,外敵懾服,開疆拓土,權勢增盛,永不衰頹。此威德無比雍仲之王威嚴煊赫,是故,南若門巴……等雖均可爭勝於疆場,然對聖神贊普之強盛威勢及公正法令,莫不畏服附首,彼此歡快而聽差遣也。”這段節錄的碑文所記載的史實,反映了公元六至七世紀松贊干布及其父輩囊日倫贊普時期“開疆拓土”征服四方的歷史。其中所指的“南若門巴”就是今天門巴族的先民。

關於人類的起源,門巴有自己的“創世紀”神話,至今仍在門巴人中流傳……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沒有太陽沒有月亮,也沒有人。從天上向下望去,一片混沌,什麼也看不到。不知在什麼時候,天神對神猴“江求深巴”説:“你到地上去建立一個人間世界吧。”於是,“江求深巴”就從天上下來了。

起初,“江求深巴”自己獨立生活。

後來,天神又派女神“扎深木”變成猴子模樣要和江求探巴成親。江求探巴嫌扎深木面貌醜陋不予理睬。沒辦法,他倆吵着回到天庭請天神評理。天神對他倆説:“這是上天旨意,你們結婚吧。”聽了天神的話,他倆成親了,繁衍了許許多多的猴子。猴子們不會種地不會打獵,整天上山爬樹採野果扒樹皮吃。江求深巴和扎深木又上天對天神説:我們的後代都是猴子,怎麼能建立人間世界呢?“天神給了他倆一粒稻穀、一粒蔓加、一粒玉米……讓他倆帶到大地耕種。他倆把種子撒在地上,竟長出了大片的莊稼。於是,大地有了各種糧食。因為沒有火,開始是生吃。江求深巴和扎深木又到天上對天神説:”我們已經會打野獸會種莊稼,但是沒有火,只好生吃。“天神又賜給他倆火種。從此,開始了熟食,猴子越來越聰明,漸漸發出了人語,慢慢地變成了人,人間世界也建立起來了。

神話,本來就是歷史的一部分,對於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來講,更是其歷史的最佳追溯方式。

在墨脱,還有這樣的傳説:九世紀時,紅教始祖、密宗大師蓮花生受藏王赤松德贊之邀來墨脱宏法。他名叫洛本白瑪,由他開創的山叫”白隅欽波白馬崗“,意為”隱密的刻畫的蓮花聖地“。這個聖地裏還包含16個小聖地,故有”聖地之中最殊勝“的説法。在蓮花生大師開創的這塊奇物聖地裏,有四個”典“,意為”平壩“:關扎典、故給典、拉巴典和巴米典;有三個”林“,意為”轉經之地“:貢地林、白瑪林和松林;有七個”能“,意為”裏面“:得工能、西貢能、金珠能、白瑪西日能、比西能、肉路能和嘎魯能,是一個佛樂勝境,到處是糌粑樹到處是牛奶泉,連扛水都流溢出奶酪。據説這片聖地,很像多吉柏姆——金剛亥母佛的化身:她的臉向着天躺着;她的頭是南迦巴瓦峯,那是一座終年冰雪覆蓋的雪山;她的脖子是多吉莫之山,這座山在墨脱及拉薩和林芝排龍之間,也是一座雪山;她的心臟在邦辛地區,傳説那裏的人比較聰明,其中心在加布崗寺;她的肚臍是”德瓦仁欽崩“,意思是聖地的'中心也是掌握權力的地方;她的左奶是公堆頗章(宮殿),那是一座轉經的神山;她的右奶是白瑪西惹河,永不枯竭的河水是她的乳汁;她的左手在波密獨求寺,她的右手在林芝布久,那裏有一個寺廟;她的左腳在察隅,她的右腳在印佔區的仰桑河…總之,東北部的雪峯和向南伸展的一條條山脈,構成了女神的頭、頸、軀幹和四肢,滿山的草木是女神的毛髮,條條溪流是女神的血管。還傳説,女神的身軀上處處有寶,有取之不盡的糧食、用之不竭的肉類,虎骨、摩香、黃連俯抬皆是……傳説像長了翅膀,很快傳遍了西藏,人們就把這裏稱作是”隱藏着幸福的地方“。

墨脱的神祕,墨脱的聖潔,使多少人帶着美妙的宗教幻想而來,把自己的”忠骨“送至聖地視為極大幸事。墨脱那些”不種青棵有糟杷吃,不養奶牛有酥油喝,不用木材有房屋住“之類的美麗傳説直接導致了十八世紀初期門巴人的遷徙和二十世紀康區藏民的流人。

關於墨脱門巴族的遷徒也有眾多傳説,世代相傳。據説,最早進入白瑪崗(墨脱)的是”門堆朱巴“,即從主隅來的六户人家。他們是主隅”門堆“村的尖扎、冬德爾、開瑪、降措、朱米、索巴多傑等六户門巴人,他們歷經艱辛,從德陽山口來到了珞渝的更邦拉山,又沿雅魯藏布江逆流而上,到了邦廓的格波希日,受到當地珞巴人的阻攔。門巴人將自己珍貴的珠子分送給珞巴人,才順利通過格波希日。他們繼續前行到了吉多村,這裏的珞巴人又不讓通行。他們向珞巴人顯示了自己的武功:冬德爾用長刀砍開一塊巨石,開瑪輕輕用力將一根枴棍全部插入地裏……使珞巴人非常欽佩,於是借給了一塊珞巴人不敢耕種的”鬼地“讓他們耕種。他們砍掉鬼樹,在鬼地上種上了莊稼。從此,”鬼都怕“的門巴人定居了。

六户門巴人在墨脱的定居,導致了其餘大批門巴人的相繼湧來。以賈班達哥為首的100多户門巴人,擊退丁主隅的阻攔遷來墨脱後,門隅一帶的門巴人也跟蹤而來。同時,東部的康區藕民也被稱為白瑪崗的墨脱所吸引,千里迢迢來到墨脱尋找”蓮花聖地“。據(清實錄}記載,在公元‘906年,昌都和甘孜地區的藏民,聽説西藏新發現一個叫”白瑪崗“的地方,是一個天生福地,一千多信佛的男女便互相邀約前往墨脱。清政府得悉此事,曾令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派人攔阻,招回一部分,餘下的經過長途跋涉,歷盡人間苦痛,路上丟下堆堆白骨後,終於到了墨脱的格當地區。現在墨脱境內的藏族,多數都是康區藏民的後裔,他們已經在這裏繁衍了四至五代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