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研究

來源:文萃谷 2.43W

  一、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研究

  1.定位不準確,就業觀念落後

現在學生的就業觀念仍然不切實際,脱離就業市場軌跡。這主要表現在,有些學生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比一般的求職者有優勢,從而導致不能客觀地估計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非常不切實際地去追求那些自身能力所不能達到的收入水平。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説,他們並沒有達到企業要求的能力,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勝任崗位的要求。這樣就導致找不到工作或者所選擇的工作不適合自己的狀況。

  2.依賴心理重

在選擇職業過程中,有的學生對職業選擇的參與、競爭意識缺乏主動性,不能積極主動地進入到就業市場中去,往往把希望寄託於所在的學校,寄託於地方就業的主管部門,或者寄託於家庭。這些學生畢業之後就等候學校或地方就業的主管部門來安排,或讓父母為自己去四處奔波,這種缺乏就業意識,不能主動及時地掌握就業市場的信息,使他們在就業中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1]。

  3.綜合素質不突出

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的職業素質普遍需要提高,這種職業素質包括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這些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沒有專業特長,動手實踐能力較差,沒有工作經歷。而且他們在職業崗位上的創新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學習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的表現還很差[2]。

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就業競爭力

 1.提高專業水平

第一,要提高理論基礎知識能力。理論指導實踐,學好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的基本功。職業教育必須以職業的實際需要為依據,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核心,以技能、應用、實踐為重點[3]。因此,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職業崗位的單項技能與基礎技能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進行重點講解,特別是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繫要給學生講透、講準。理論知識的傳授必須能夠滿足職業工作崗位的需要,把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放在首位。理論教學既要簡單易學又不能脱離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運用所學的基本技能知識與崗位技能的轉換,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熟知相關崗位的操作,使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相互融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加紮實地掌握理論知識。

第二,要增強實際動手能力。職業教育的核心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可以把學生掌握技能的學習與崗位技能培養緊密聯繫起來,使知識服務於技能,形成專業知識與職業崗位技能的協調發展[4]。

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教育採用的是“2+1”的教學模式。所謂“2+1”模式就是學生在校兩年,第三年到企業去頂崗實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真正實現“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要想達到這一要求,理論教學必須進行改革,也就是讓理論課教學走出課堂在實習基地中進行,使理論學習更直觀,更生動,更有利於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職業院校對實訓基地的建設要作為重點項目實施,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成長。

  2.提升綜合素質

第一,要提升語言表達與溝通交往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要學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也是提高綜合素質必不可少的。較強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處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也有助於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5]。所以老師在教育學生時要加強禮儀教育,使學生學會與不同性格、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讓他們學會理解別人,同時還要誠實守信、待人平等。可以説,一個人工作能力的具體表現是交往溝通能力。不管是在求職時,還是在職業崗位上,頭腦清楚,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善於與別人溝通才能使工作順利開展,才能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提高成功的概率。

第二,加強吃苦耐勞精神培育。作為一名一線生產員工,除了掌握必備的技能之外,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是必備的。目前,大多數畢業生都是獨生子女,年齡又偏小,難免怕髒怕累,造成一些畢業生在崗位上工作不長時間就堅持不下去了。這就需要學校在日常教學中,從思想上、行動上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

第三,要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工作中,每個人都處在集體環境中,都不可避免要與各種人打交道,特別是領導、同事之間、師徒之間。團隊的協作精神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一個人再有能力也不能脱離集體而獨自發展,正所謂孤掌難鳴。只有依靠集體的力量才可能充分展示個人的才能,創造更高的工作業績。作為在職人員,團結協作是應有的職業素養,團隊成員只有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才能形成團隊的協作能力。所以重視了學生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的培養,才能使他們大大地提高職場競爭力。

  三、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促進學生與企業順利對接

  1.與企業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

“學校—企業”的合作,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的核心[6]。以遼寧工程職業學院為例,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廣泛走訪鐵嶺市各工業園區,瞭解企業的用工需求,與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根據行業及企業的需求設置專業。華晨汽車(鐵嶺)專用車製造有限公司是2011年落户於鐵嶺專用車基地的大型企業,投產初期用工量大,學校及時與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制定適應企業需求的課程,為企業輸送了150名畢業生。既為畢業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又解決了企業的用工需求。

  2.“訂單式”培養是畢業生就業的有效途徑

“訂單式”培養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使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參與學校教學,並要求學校按照本企業的需求進行有關的教學改革,以適應企業的發展。然後學校再依據企業的需求對教學方式、內容進行整改和創新,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經過“訂單式”培養,有關企業對畢業生可以享有優先錄用權利,這樣可以實現企業錄用到企業崗位真正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和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的雙贏的格局。如遼寧工程職業學院設立的“布廷恩班”“陸平班”“華晨汽車班”等企業冠名班均為我校訂單培養對象,其就業去向在學生畢業前就已確定了。

  3.強化頂崗實習,加強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是產學合作,也是其最大特點,這種合作可以使學生的就業具備技能性和應用性的特點,使學生就業難的困境得以突破,達到學生就業的最佳效果。學校必須由學校專業教師帶隊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保證學生畢業前的實習順利進行。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實踐實訓環節,在教學方式上要走出校園,在企業中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在教學項目上要與企業保持合作,充實項目。

綜上所述,通過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同的努力,一方面能夠使高職畢業生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也使企業能夠找到適合自己需要的員工。從而使企業與學校的發展都進入到良性循環的軌道。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炯,祝智庭.教育技術視野下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方法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12):74-79.

[2]劉春生,徐長髮.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8-31.

[3]葉昌元.職業活動導向教學實踐[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48-52.

[4]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時間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41-43.

[5]郭炯,祝智庭.基於角色分析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方法研究(一):課程開發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35-38.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