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展望未來內容

來源:文萃谷 1.97W

一、數學新課程標準產生背景

國小展望未來內容

我們的數學教育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績--中國國小生學習勤奮,基本功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等等。究其

原因:中國是具有豐富文化底藴的國家,一直倡導"苦讀+科舉",口訣、筆算、口算是我國的國粹,但中國國小生比其他國家同齡學生多一倍的時間學習,效率是最低的,並且學生創造力不強,動手實踐能力較差。在科學實驗比賽中,中國學生在21個國家中列為16位,有一位學者對此進行研究,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讓學生説出畫的是什麼,在幼兒園問時,孩子們的説法很多,有的説像月亮,有的説像太陽,有的説像眼睛,但到大學裏去問時,沒有一個人吱聲,最後只好請班長講,班長很有禮貌地説:"可能是零吧"。這現象引起了學者的思考,大學生為什麼敢回答呢,因為經過十多年的學習,他們習慣了以老師為至尊,總在想老師為什麼出這道題,老師出的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什麼。處處以教師為中心,不敢去想象,不敢去創造,中國家長放學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完了嗎?以色列的家長放學後第一問題:你今天向老師提出了什麼問題。如此種種,導致學生創造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有:

1、對學生基本功的刻意追求,使學生無時間去實踐、去創新。

由於我國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相當重視,讓國小生地去計算、去解題,學生卻沒有時間去實踐。因此,我國

的教學成績很好,沒有突出的數學家。

2、學生無法獲得對數學的良好感受,沒有學習數學的興趣。

嚴酷的考試製度,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對他們數學成績的密切關注,熟能生巧的教育格言,嚴密組織的課堂程序,

導致了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例:比較5/2的大小,一定要讓學生説:5/2裏有2個5/1,5/3裏有3個5/1,2個5/1比3個5/1少,為什麼非要這樣想呢?其實也可這樣想: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5份,2 份比3份少。 針對以上教學弊端,我們的數學教學要改革。一要改革教育觀。我們平常所説"做學問",其實不然,我們往往是在"做學答",也就是學生的任務就是在答題,學生成了答題的機器。我們要引導學生從"好作勝走向好奇,從做學答走向做學問,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主動地去做學問,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二要改革數學觀。傳統的數學觀:數學只是純粹的數學,即"計算+邏輯",數學不等於計算,數學也不等於邏輯。應該怎樣學數學呢?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句話非常精闢即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體現: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三要多運用新技術。特別注重計算器、微機的運用。四要改革我們的課程。我們傳統的課程重視基礎。重視基礎是好的,但過分的計算,繁鎖的應用題佔據了學生大量的時間是不值得的。五要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國小數學教學要力求實現:發展為本、主動參與、在思維、合作成功、探索創新。

二、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特點

從整體上來看,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特點就是體現三性: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具體來説:

1、發展而學。新課程標準首先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同時獲得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1)情感發展。國小數學情感包括三個方面:①學生對數學

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慾,對數學的關心與喜歡;②自信心和意志力;③學習數學的態度與習慣。(2)認識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①對自己的認識,特別是自我評估、反思和自我調控。②對數學的認識。即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廣泛應用價值以及生活的聯繫,體驗到數學的美和數學學習的有趣味,初步體驗到數學的探索過程充滿着觀察、類比,猜測,初步體驗教學推理是嚴瑾的結論,是明確的。(3)思維的發展。着重是歸納、類比,猜想、推測、論證、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事實進行類比、猜測是必要的。(4)能力的發展

2、努力反映時代特點和義務教育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將致力於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

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3、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主動地參與,不能單純地依據於模仿

《國小展望未來內容》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