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事蹟

來源:文萃谷 1.09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人的事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的事蹟

名人的事蹟1

美國工程師富爾敦,在一百多年前,他發明了輪船。雖然他製造的第一艘輪船用的是英國的機器,但世界上都認為發明輪船的人。

富爾敦小時候讀書不太用功。只愛畫畫,並且畫得挺好,而別的功課可差勁啦!

老師對富爾敦説:“你很聰明,圖畫得不錯。可是別的功課不好,會留級的。”

富爾敦根本不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除了畫畫就是玩。玩耍的時候,倒是很會動腦筋,碰到問題,還喜歡琢磨。

一天早晨,富爾敦划着小船去釣魚,船劃到半路上,遇上了大風,划起來可費勁啦!他想怎麼樣能使划船不費勁呢?船為什麼頂風就劃不動?有沒有頂着風也能行船的辦法?

第二天,富爾敦又到河邊去玩,他坐在一隻空船上,又琢磨起昨天想到的那些問題。他身子坐在船舷上,兩隻腳不停地在水裏攪動。腦子裏想呀想……不知不覺,小船兒已經盪到河中心了。多奇怪啊!他驚喜地發現,兩隻腳在水裏不斷地攪動,就能把船划動了。

“能不能用機械來代替兩隻腳的攪動呢?”富爾敦想這是可能的。譬如,在船上裝一個風車似的槳葉。使槳葉在輪子上不斷轉動,這不是像雙腳搗水一樣,能使船身前進嗎?

想是這麼想,但是真要造出一個能推動大船的帶槳葉的輪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富爾敦會畫畫,能畫出一個帶槳葉的輪子來,但光靠畫圖不行呀!還要計算,還要懂得很多很多的科學知識。這時富爾敦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老師的話,把各門功課都學好。從此,他讀書非常用功,不僅補上了以前落下的功課,還刻苦專研地學習造船的科學知識。在1807年,富爾敦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輪船,成了世人都知道的科學家。

名人的事蹟2

除了電視圈的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吳夢知——她連“百度名片”都沒有,又從來不肯接受採訪。在“芒果台”,吳夢知的名氣很大,一提到她,連向來不服輸的廣電人也要眼睛放光略帶崇敬地説:“才女!”吳夢知的事蹟包括參與了自20xx年起“芒果台”幾乎所有選秀節目,是許多精彩方案的幕後撰稿人,她也給李宇春等選秀明星寫過歌詞。

吳夢知時下最的作品是去年唱道街知巷聞的《爸爸去哪兒》主題曲,而她也是當下最紅真人秀節目《花兒與少年》的總撰稿人。在7位明星參加的混亂旅程裏,難為她每一集都能總結出蕩氣迴腸的人生哲理。每次看得心亂如麻之際,一個男聲就開始深情款款地拋出一段温暖而勵志的人生感悟,一下子“熨平”了都市人躁動的心。

吳夢知將自己的文案風格設計為“雞雜湯”,即在美好中揭示真實。“雞湯”也好,“雞雜湯”也罷,在殘酷冰冷的世界裏,總需要有人熬上一碗,走不下去的時候,暖暖身子也好。

我國偉大的名人事蹟材料2

20xx年2月25日,隨着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發佈,86歲的李嘉誠以20xx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再次榮登華人首富和亞洲首富兩大寶座。那麼,作為指揮着橫跨52個國家的李氏商業帝國的首腦,李嘉誠的主要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對此,在一次回答記者關於“如何在大膽擴張中不翻船”的提問時,李嘉誠給出了答案,他説:“因為我90%的時間都在思考失敗。就好像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時,如果你駕駛着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首先要想到萬一碰上10級颱風,你該怎麼應付?雖然你出門時天氣晴好,但是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要怎麼辦?要知道,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個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就可能帶給企業極大的損害。就像一隻機械手錶,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這個表就會停走了。一家公司也是如此,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導致全部的失敗。因此,當我決定要投資一個項目時,我都會花上90%的時間,認真反覆地研究該項目將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壞情況,並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解決辦法。”

正是由於李嘉誠把主要的時間都放在了研究失敗上,事先對每個投資的項目進行全方位的風險預測,才使得他自創業以來,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甚至是遭遇業務鉅虧或經濟危機,都能保持盈利,並最終取得了今天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名人的事蹟3

蘇東坡在落難的時候,才在岸邊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樣完美的詩句。

受到皇帝賞識時,蘇東坡的書法漂亮、工整、華麗,而且得意。因為他是一個才子,才子總是很得意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讓很多人受過傷,他得意的時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別人沒有他的才氣,當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難時寫的書法,這麼笨,這麼拙,歪歪倒倒卻變成了中國書法的。

他原來是朝廷大員,但因為政治,朋友都避得遠遠的。當時他的朋友馬夢得,不怕政治上受連累,幫蘇軾夫婦申請了一塊荒蕪的舊營地使用,蘇軾始號為“東坡”。

蘇東坡開始在那裏種田、寫詩,他忽然覺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裏爭這些東西?

那時候,他寫出了的詩。他有米可吃了,還跟他太太説,讓我釀點酒喝好不好?他還是要喝酒!“夜飲東坡醒復醉”是説,晚上就在這個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歸來彷彿三更”説的是,回來已經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鳴”是説,當地還有一個小孩幫他管管家務;“敲門都不應”是指蘇東坡敲門小童都不應。在他之前的詩裏,敲門都不應,他肯定就要發脾氣了,現在就算了,他頗有興致地走去聽江水的聲音,“倚杖聽江聲”。

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後,他覺得醜都可以是美。他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那時候跑到黃州的夜市喝點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壯漢,那個人把他—在地上説:“什麼東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這裏混得怎樣!”

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蘇東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蘇東坡忽然就笑起來,回家寫了封信給馬夢得説:“自喜漸不為人知。”這真是了不起的生命過程!他過去為什麼這麼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認識他,然後他常常不給人好臉色,可是落難之後,他的生命開始有另外一種包容,有另外一種力量。

歷那些爭名爭利,最後變成一場虛空。蘇東坡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説:“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意思是:我回頭看我走來的這一生,心很靜,也就無所謂了。

名人的事蹟4

他堅決反對那種“瞞和騙的文學”,呼籲“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並寫出他的血肉來”。最能體現出魯迅這種精神實質的,是他對中國國民性中痼疾的揭示。從來沒有哪一個作家或思想家,像魯迅如此執著、如此嚴厲、如此深刻地批判過中國人的精神弱點。而魯迅則將此貫穿自己一生的思考和寫作中。

魯迅先生根本思想就是“人的覺醒”,“民權的覺醒”。因為,“如果人民的腦子不從封建文化的束縛之下解放出來,人民不獲得人的知識,人的思想,無論什麼改革,無論那改革得到怎樣的勝利,也將是表面的,形式的,換湯不換藥的。”

置身於內憂外患的歷史條件下,魯迅將“立人”作為中國變革的出發點,“人立而後凡事舉”,只有發揚民魂,培養有明白的理性和深沉的勇氣的國民,中國才能進步。他認為正是精神的萎靡,造成了人性的墮落。而新的國民性格,應該是沉着、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有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

正是為了“造成一個使新生命得能誕生的機運”,魯迅甘願充當了“掃蕩一切舊物”的馬前卒,也因此招致了來自身前身後甚至身邊的明槍暗箭。但“為了大眾和民族的未來”,他義無反顧。

戰士或革命者的魯迅,始終站在中國精神文化戰線的最前沿,向着腐朽落後衝鋒陷陣。也正是在這種血與火的考驗和嚴峻的鬥爭中,他成為“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引領了“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精神不僅在下一個百年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在下一個千年裏也將愈加顯現其理性的光芒”——這就是經典的價值,這才是思想的力量。

名人的事蹟5

把自己定位為一粒種子

一個少年聽説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馬雲來到自己的學校演講,就特地趕了過去。恰好馬雲的演講中有一個互動環節,請聽眾提問,馬雲現場解答。於是,少年提出了鬱悶了很久的問題:我努力學習,成績也算中上等,可是在班裏還是默默無聞,沒人注意到我。雖説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塊金子,但我把自己當金子看待,每天起早貪黑,勤奮努力,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可是為什麼就是沒有得到同學們的賞識呢

馬雲略一思索,微笑着説:你給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呀,你不要把自己定位為金子。

少年問:那定位成什麼呢

馬雲説:你要把自己定位為一粒種子。接着,他解釋説,是金子固然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但金子是被動的,它不會自動掀掉埋沒在它身上的泥土,它需要被挖掘和發現。如果永遠沒有被人挖掘和發現,金子就會終生被埋沒在土壤中,永無出頭之日。人生有限,我們耗不起呀!因此,當我們遭遇埋沒時,不妨做一粒種子,主動把埋在身上的泥土,當作是激發自己成長的土壤,不斷汲取養分,積蓄向上的力量,讓自己的夢想生根發芽,用不了幾年就會成長為一棵高大的樹。你想想,一棵高大的樹聳立在眼前,誰會視而不見呢

三根弦的小提琴

1995年11月18日,小提琴家伊薩克帕爾曼在紐約林肯中心的艾弗裏費舍大廳舉辦音樂會。

如果你聆聽過帕爾曼的音樂會,你就會知道登台對於他多麼不容易。他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痺症,兩條腿上都有支架,只能拄雙枴行走。看他痛苦緩慢地一步步走過舞台會令人感到很難過。

他緩慢但是莊嚴地走到椅子前,坐下,慢慢把雙枴放到地板上,打開腿上的夾板,一隻腳向後拉,另一隻向前伸,彎下腰拿起小提琴放到頜下,向指揮點頭示意開始演奏。

聽眾對他的這一套動作已習以為常。他上台坐到椅子上的過程中他們靜靜地坐着,他打開夾板時,每個人滿懷敬意保持肅靜,等待他開始演奏。

但這一次出了點差錯。他剛拉完頭幾個小節,小提琴上的一根絃斷了,每個人都能聽到它崩斷的聲音就像屋裏響起一聲鞭炮。人們都知道這聲響意味着什麼,都知道他該做什麼。

大家想象着他會站起身,再把夾板裝上,撿起雙枴走下舞台,或是換一把琴或是找根新弦。但他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停頓片刻,閉上眼睛,然後示意指揮再次開始。

伴奏響起,他從剛才中斷之處重新拉起,用從未有過的激情、力量和虔誠演奏着。

每個人當然都明白。用三根弦演奏交響樂是不可能的,你知,我知,但伊薩克帕爾曼不想知道。

你可以看出他在腦海裏調整、變化、重譜着作品,一個時刻,聽起來似乎他在把琴絃變調以獲得它們從未發出過的聲音。

演奏完畢,廳裏一陣駭人的寂靜,然後人們起立歡呼,四周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全體起立,吶喊喝彩,用這些方式表達他們是多麼欣賞帕爾曼所做的一切。

他微笑,拭去額頭上的汗水,用一種平靜、深沉、虔誠的語調説:你們知道,有時,藝術家的任務就是要弄清楚用自己所剩所餘的一切還能創造出多少音樂。

多麼鏗鏘有力的話語,從聽到那一刻起就印刻在我的心裏。這大約也就是人生的定義不僅對於藝術家,而且對於我們所有的人。

他是個要把自己一生奉獻給在四根弦小提琴上演奏的人。突然間,演奏進行時。發現只剩下三根弦,而那一晚他只用這三根弦演奏出了比他以前用四根弦奏響的更美妙、更神聖、更難忘的音樂。

所以,我們有時在這個動盪不安、變數不定、眼花繚亂的世界上的任務就如同演奏音樂,開始時我們傾其所有而為之。然後在不可能時,用我們還擁有的一切去創造。

讓世界看到你

他出生在意大利一個叫拉斯泰爾扎的小村莊,父母經營着一個葡萄園。每天早晨一睜開眼,他就可以看到好看的葡萄藤和橄欖樹,就可以看到莊園裏的流水、小橋,還有小鳥站在五線譜一樣的電線上淳樸的鄉村美景引燃他童年的快樂如藍色火焰般燃燒,富有音樂天賦的他,7歲開始學鋼琴,隨後又練習吹長笛、薩克斯和彈吉他,累了的時候,他最喜歡約一幫小夥伴一起去騎馬、踢足球

如果不是在學校的足球賽場上被足球打中眼睛,他甚至忘記了自己從小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忘記了一雙眼睛經過20多次手術仍然沒有治好。而這一次意外,讓弱視的他變成了全盲。

世界在一個12歲的少年眼前突然消失,他想不明白自己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母親開導他、勸慰他,得到的卻是他聲嘶力竭的咆哮:這麼美的世界,我卻再也看不見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無聲無息地死去,還能做什麼我這樣活着又有什麼意義他淚流滿面,母親也心酸到眼紅。那一天,在母親用手背為他擦眼淚的時候,從來寡言少語的父親拍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邊説了一句悄悄話。母親沒有聽清楚丈夫對兒子説了什麼,但她驚異地發現兒子的淚水戛然而止。

第二天,她發現兒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門,回到了孩子們中間。母親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出門前,他像失明前那樣端坐在鏡子前,問自己的模樣是不是帥帥的,然後要母親把他打理得熨熨帖帖。從那以後,他開始回到了波洛尼亞盲人學校,靠點字樂譜重新學起音樂。他學習非常勤奮,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比薩大學法律系。在大學的四年裏,他一邊學法律,一邊勤練吹拉彈唱,並在課餘到一家酒吧兼職彈琴唱歌,自己掙錢交學費。

他30歲那年,一位17歲的少女被他精湛的琴技、浪漫的歌聲、茂盛的鬍子和一頭野性的頭髮迷醉,而他表演時始終不變的笑臉,更是讓她心生憐愛。不知是不是意外的愛情為他帶來了好運,那一年,世界著名音樂大師弗蘭科科瑞利在都靈招募學生公開授課,他欣喜若狂,立刻報考並幸運地成了大師的學生。1992年春天,搖滾歌星祖凱洛想和帕瓦羅蒂合唱《求主憐憫》,之前,祖凱洛請他錄製試音帶以便帕瓦羅蒂試聽。沒想到,帕瓦羅蒂聽了之後大為讚賞,問道:這個人是誰,我認為你們不需要我了,我不會比他唱得更好。

1994年,他應邀參加帕瓦羅蒂的個人慈善音樂會,與大師同台演唱。他在獲得聖莫雷音樂節最佳新人獎後,各種世界級音樂獎都朝他砸來,從1995年至今,幾乎所有重要場合都有他出現:拳王亨利的告別賽、教皇現身的聖餐典禮、邁克爾傑克遜的慈善音樂會、英國女王一年一度的皇室綜藝演出、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紀念911遇難者和平音樂會除此以外,他還受到過美國總統克林頓、小布什和意大利總統的接見,先後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進行過數十場個人演唱會,他被人贊為:帕瓦羅蒂逝世後最偉大的男高音歌唱家。

現在,他是盧卡Boccherini音樂學院的院長,同時還擁有自己的製作公司,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詠歎調》就在全球售出了20xx多萬張,這對銷量一直徘徊在數千張的古典音樂來説,堪稱奇蹟。

名人的事蹟6

法國總統薩科齊, 1955年1月28日 出身於法國巴黎的一個移民家庭,從小就遭受別人的歧視和嘲笑。10歲那年的一天,他騎着自己心愛的山地車在郊外瀟灑地穿梭。正當他得意時,幾個小孩攔住他,一把奪過他的山地車,猛地摔在地上,還指着他的鼻子説:“你這個外來的小崽子,不配騎山地車!”晚上,他在日記本上寫道:“我不是想成為總統,而是我必須成為總統。”

15歲時,因家庭貧困,薩科齊告別了學校。以後的幾年間,他放過羊,當過樂隊號手,做過泥瓦匠,糖廠工人等。他哭過,泄氣過,但從沒有退縮過。後來,他通過半工半讀考上了巴黎政治學院。結業後,又與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場上打拼了10年後,他毅然離開,走上了從政之路。

1983年,年僅28歲的薩科齊當選巴黎郊區訥伊市市長,成為法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市長。20xx年5月,在法國總統大選中,薩科齊勝出,當選為新一任法國總統。他也終於圓了心中的總統夢。

分析:當一個人用“我必須怎樣”來承諾自己的理想時,他的心中就一定蓄積了巨大的動力和必勝的信念。而這種動力和信念也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適用話題:尊嚴、改變、困境

名人的事蹟7

他一生似乎都與月光有一種無形的牽絆。

夜間,月光傾瀉而下,在地上散下一片温柔的銀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是李白在看到月亮時隨口誦出的詩句,是何等瀟灑,但在字裏行間卻又流露出連綿的傷感與懷念,他那時在想什麼?是想起了古時的哪位令他敬佩的前人嗎,又或者是,他已故去的親友。這樣的情感,表達的含蓄且真切,讓我們這些後人為這詩句動容。

又是夜間,他坐在窗邊,影伴身旁,卻久久不能入睡,遠在他鄉的李白,在對親人濃的化不開的思念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雖沒有他那樣的文采和那樣濃厚的情感,可住校時晚上也略有那樣的思親之情。

還有在那放逐了自己的月夜,獨自一人,和着皎潔的月光,和自己的影子一起浪漫吟詩,笙歌曼舞,於是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這本是十分孤獨的事,卻在李白瀟灑的態度下有了不可言説的韻味,於我,於大家何嘗不是這樣呢?獨自學習,看似是一件孤獨的事,但真正會學的人卻能從中學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就像月光,孤獨卻皎潔,悽清卻美麗。

在燈火闌珊中,家家户户其樂融融,妻子在河邊用木棒搗着衣服,子女在一旁嬉戲,詩人在一片熱鬧中寫下了“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的詩句,這句子雖沒有前兩首那麼有名,卻在熱鬧中襯托出了那位婦女的憂慮,沒有自己的丈夫,家中只有自己,詩人是想借這女子來寫自己的孤獨,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在這偌大的長安城中,無依無靠。而我,獨自在學校中求學,父母都不在身邊,有什麼委屈也只能自己化解,但這有什麼呢,成功路上總是孤獨的。

在月光中尋找李白,這時照着我們的月光,是不是那片曾經照着李白的那片呢?獨自在月光下,總會有些感觸,李白也是這樣的吧!學習他那份浪漫,瀟灑的情懷,做那個在月光下思考的自己。

名人的事蹟8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心靈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那裏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名人傳》包涵《貝多芬傳》、《米豁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描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還有一個是思想家。在三位偉人所演繹的故事中,我最敬佩的是貝多芬,他在雙耳失聰時,還堅持自我的創作;無論家境多麼艱苦,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我的夢。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卻從來沒有放棄自我追求的夢想。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完成了自我的著作,如《田園》、《第六交響曲》等。貝多芬的一生,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只是為了堅守自我的夢想。

正如孟子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於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應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忙,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必須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應對困

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我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能夠打敗。

名人的事蹟9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是個煙鬼,煙抽得很兇。

有一次,他度假開車經過法國,天降大雨,開了幾小時車後,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清晨兩點鐘,蓋蒂醒來。他想抽一根煙。打開燈,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煙盒,不料裏頭卻是空的。他下了牀,搜尋衣服口袋,毫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關門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為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裏。

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慾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蓋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知識分子,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着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沒多會兒,蓋蒂下定了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脱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牀上,帶着一種解脱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鐘就進入了夢鄉。

從此以後,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拿過香煙,當然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名人的事蹟10

阿基米德在其輝煌的數學生涯中,將數學疆界從歐幾里得時代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實際上,此後近兩千年,數學界再沒有出現過像阿基米德這樣偉大的數學家。

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裏,阿基米德博閲羣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據説他確立了力學的槓桿定理之後,曾發出豪言壯語:『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這個地球!,被譽為“力學之父”。

有一次,一隻為國王建造的巨大的三桅船完工了。但是,因為船身太大,工匠們竟沒有法子把它弄下水去。許多人使勁拉着、推着,可船身就像被釘在岸上一樣,一動也不動。正當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有人向國王建議,請阿基米德來想想辦法。阿基米德來到海邊,他繞着船身走了幾圈,就叫工匠在船的前後左右安裝了一套設計精巧的滑車和槓桿。

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繩索。然後,他把國王請到岸邊,讓國王站在船後,輕輕牽動一根繩子。大船居然動了,慢慢地滑到海中。國王十分高興,他向全城的人大聲宣佈:“從現在起,我要求大家,無論阿基米德説什麼,都要相信他!”

名人的事蹟11

一、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着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二、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脱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三、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説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四、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分析:艱難困難,玉汝於成!傑克·倫敦的經歷只不過把人類幾千年來的經驗和真理再實踐了一遍而已。話題:“挫折”“決心”“成才的途徑”

五、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絃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説,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六、海倫·凱勒——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説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讚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七、博迪眨眼寫作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四肢癱瘓,只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於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而他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後拼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寫作”終於在數月後奇蹟般地完成了。這本150頁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們的歡迎。

八、紅頂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巖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裏生存發展。在官場、漕幫黑白兩道的夾縫裏,在民族經濟與西方經濟的夾縫裏,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夾縫裏,他踢打出了一個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巖的飛黃騰達是熟諳、遵守、利用潛規則的結果。但遺憾的是,這個夾縫最終毀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場傾軋的犧牲品。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巖走完了他人生軌跡的圓圈。

九、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鋭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十、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説:“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説:“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鋭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十一、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鋭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十二、嚴復的擔憂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十三、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衞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十四、買鞋子

珍妮發現一家鞋店掛着清倉甩賣的牌子,便走進去看看。驀然她的眼光被一雙紅色的吊帶涼鞋吸引住了。珍妮一試剛合腳,看看價格才17美元,太便宜了。珍妮滿心歡喜地去收銀台,收款員小姐看了看珍妮疑惑地説:“小姐,您真要花17美元買這雙鞋?”珍妮很納悶:“難道價錢不對,還差多少?”“不,是這雙鞋有問題。左邊的比右邊的大一碼。可能是上回哪個顧客拿錯了。我把它放在那兒並不準備賣,要不,我給您換一雙,行嗎?”珍妮細心一看,可不是嘛,左邊的比右邊的稍大一些,不過不仔細看是看不出的,頓時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十五、海明威和他的“硬漢形象”

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個極具進取精神的硬漢子。他曾嘗試吃過蚯蚓、蜥蜴,在墨西哥鬥牛場亮過相,闖蕩過非洲的原始森林,兩次世界大戰都上了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他見一意大利士兵負傷,便冒着奧軍的炮火上去搶救,結果自己也被炸傷了腿,但他仍揹着傷員頑強前進。突然間,炮擊停止,探照燈大亮,海明威終於回到陣地。原來是他的英勇行為感動了奧軍將領,下令放他過去。作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過莎士比亞,“幹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湯達打在地上説胡話。決心下定,就得奮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不服氣,匆匆寫了一部小説要超過人家,反遭失敗。倔強的海明威爬起來再幹,終於寫出了小説《老人與海》,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説中寫下了一句響噹噹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不能打敗他!”

十六、肖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盃,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十七、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十八、梁實秋的演講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説:“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十九、瞿秋白的風趣

20世紀20年代初,鄭振鐸在上海結婚,新娘為商務印書館元老高夢旦之女高君箴。婚禮採用當時最為時髦的“文明結婚”儀式。按儀禮規定,結婚人的雙方家長,均須在結婚證書上加蓋私章,以昭信守。婚禮前日,鄭振鐸才想起他母親還沒有印章,於是去信請瞿秋白代刻一方應急。當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並無信箋,只一張“秋白篆刻潤格”,內言:“石章每字二元,一週取件。限日急件,潤格加倍。邊款不計字數,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銅章另議。”鄭振鐸一見,以為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託辭,乃另請人急刻一方備用。次日上午,婚禮即將開始之際,有人送大紅喜包一件,上書:“振鐸先生君箴女士結婚誌喜,賀儀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內並無現金或禮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鄭老夫人的;其餘為新郎新娘各一方。鄭老夫人是單章稍大,新郎新娘的兩方合成一對,邊款分刻“長樂”二字,祝賀新人長樂永康,白頭偕老。鄭振鐸與高君箴皆為福建長樂縣人,取意雙關。三章均玲瓏雅緻,主人把玩欣賞之後,才悟出所書“賀儀五十元”之緣由。原來三章共刻12字,潤格應為24元;急件加倍,則為48元;邊款2元,故曰“賀儀五十元”。瞿秋白這一出人意料之趣舉,給鄭高二人之婚禮增添了特別的喜慶氣氛,一時傳為佳話。

二十、林語堂上課請學生吃長生果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於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台後,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裏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並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説:“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説到這裏,他將話鋒一轉,説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願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二十一、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

盧嘉錫是我國著名化學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學數學教師。當時,有個學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國雜誌上懸賞解答的數學題目為難盧嘉錫,但他並不介意,只是説:“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來。”經過一天多的精密計算,盧嘉錫把題答了出來。他向那位學生詳細地介紹瞭解題的方法和具體過程。那個學生從心底佩服盧嘉錫的博學多才。盧嘉錫誠懇地對那位學生説:“我們閩南有句老話,叫做‘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我現在雖然是你的先生,但還有許多東西自己也不懂,要進一步學習。”

二十二、李立三做自我批評

20世紀30年代,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時,推行“左”的路線,給中國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後來,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多次自我批評,還以自己為例教育別人。有一次在部隊作報告,講完那次路線錯誤後,他大聲問聽報告的人是不是都認識李立三,許多人説不認識,他指着自己説:“我就是李立三。希望你們從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他的這種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教育。

分析:面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自我批評,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負責。

二十三、海子的寂寞

或許詩歌真是從寂寞中釀出來的,否則為什麼所有的詩人都那麼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與別人進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無聊賴之際隨意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他對老闆説:“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毫無浪漫情趣的老闆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年輕人:長髮凌亂,身材瘦小,落落寡歡,不修邊幅,而且説話如此神經兮兮,就以為他腦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諷地回答説:“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海子無奈地聳了聳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館,同時也走進了更深的寂寞。

二十四、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二十五、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説,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着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二十六、李嘉誠親自去接老師

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鉅商李嘉誠常常捐資助學。一次,他邀請汕頭大學的一批教師來港並準備親自去車站迎接。恰好此時他又接到通知,國家經貿部一位官員專程來港與他洽談生意,請他去迎接。經過考慮,李嘉誠先生安排了別人去接經貿部官員,而自己還是去了火車站。由於火車晚點,他在車站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汕頭大學的老師知道後感動地説:“這件事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李嘉誠先生對教育的誠心。他能捨命辦教育,我們也應該努力去做。”

二十七、如此“廉潔”

據記載,竊國大盜袁世凱生活上奢侈腐化,但常常裝出一副廉潔的樣子。一次,他故意在吃飯時召見內閣成員,當大家來到他的住所時,只見他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一條紅燒鯽魚吃得津津有味,時而從一個佐料瓶往碗裏倒些什麼。內閣成員見了,都讚道:“總統生活這麼儉樸,我輩值得仿效。”事後,衞士告訴大家,那是仿效不了的。總統吃的是西北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選出來的;那鯽魚是有名的洪河鯽,為了保鮮,是專門放在豬油裏從千里之外的河南運到京城的;就是那佐料,也是東北的千年老山參和鹿茸做成的。此言一出,眾人啞然。

分析:欺世盜名者,往往是言行不一的小人。虛假面具總會被揭開的,其醜惡嘴臉,終究會大白於天下。話題:“面具”“貪婪”“作秀”

二十八、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説:“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名人的事蹟12

她在音樂方面獨具的天賦和他人難以企及的家學,似乎沒有人能夠輕易地否認。

小時候素有“神童”之譽的她,從小就跟着當國小音樂教師的母親彈鋼琴,4歲時就開了第一個獨奏音樂會。不但學習成績極其出色,跳了兩次級,而且還把網球和花樣滑冰玩得特別出色。16歲時,進入丹佛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她夢想成為職業鋼琴家。

夢想是人生的羽翼,夢想是成功的酵母,人生因夢想而絢麗多姿。在夢想之燈的温暖吸引下,在優越天賦的滋生下,大家都相信過不了幾年她就會成為樂壇翹楚。

可是,出人意料地是她打起了“退堂鼓”,開始了嶄新夢想的破冰之旅。原來在的阿斯本音樂節上,她受到了打擊。“我碰到了一些11歲的孩子們,他們只看一眼就能演奏那些我要練一年才能彈好的曲子,”她説,“我想我不可能有在卡內基大廳演奏的那一天了。”於是,她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未來並發現了新的目標———國際政治。“這一課程撥動了我的心絃,”她説,“這就像戀愛一樣……我無法解釋,但它的確吸引着我。”她從此轉而學習政治學和俄語,並找到了她一生追求的事業。

這個美國女孩名叫康多莉扎·賴斯,出生於1954年11月14日。不久前,她被提名接替辭職的國務卿鮑威爾,她被媒體稱為華盛頓“最有權力的女人”。美國《福布斯》雜誌評出世界100位影響力的女性,賴斯名列榜首。甚至有人大膽預測,她有可能在20xx年當選總統。

夢想之神在自己的心頭佇立了十餘年,虔誠地守望了十餘年,可突然一天只因為一羣孩子的出色表現而訇然倒塌。還有比親手埋葬自己的夢想更讓人痛徹心腑的嗎?別人愈覺的不可思議,也愈發沉澱出賴斯難得的清醒和獨立的判斷:人最可貴的不是發現自己的優點,而是能夠精確地發現自己的缺點並使之消弭於無,不讓它成為人生的障礙。如果賴斯執着於職業鋼琴家的夢想,也許最後只能成長為一位庸凡的鋼琴匠而不是鋼琴家。正是可貴的“退堂鼓”,讓她尋到了人生的支點,痛苦的化蛹為蝶的人生歷程,如鳳凰浴火般獲得了美麗的新生。

執着於人生的夢想,是一種勇氣、智慧和積極。但埋葬舊的夢想,告別舊的自我,孕育新的夢想,追逐新的自我,徹底地否定自我,這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智慧,甚至需要壯士斷腕般的激烈。人生可貴“退堂鼓”,不是消極的退縮、座標的搖擺,而是積極的突圍。有時不敢輕言“退堂”,只是因為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甚至人生的座標茫然無知,只得無助地固守罷了。

名人的事蹟13

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怎麼辦?是接受這個工作?還是另謀職業?

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範,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並踏上了成功之路。

自然,她所清洗的廁所,一向光潔如新,她也不止一次地喝過馬桶裏的水。幾十年一瞬而過,如今她已是日本的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

名人的事蹟14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號良圖,二十五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

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的著作《海國圖志》向中國人介紹了世界地理概況,他也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觀點,主張向西方學習,被譽為“開眼看世界得第一人”。

魏源在革新變法,反對侵華,興辦實業,推崇民主賦税思想上都有自己的見解。他著重於經濟領域的改革,在鴉片戰爭前後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於“國計民生”,認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這些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於後來的資產階級變法維新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魏源堅決反對西方資本主義的侵華活動,提出“義民可用”的主張。

魏源在《海國圖志》中很好貫徹併發揮了林則徐瞭解和學習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正確口號,認為“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學習西方的“長技”提高到關係國家民族安危的大事來認識,使之在當時社會上發生了振聾發聵的重大影響,為此,他提出一套具體方案,不但包括了官辦軍事工業,改進軍隊武器裝備的內容,而且提出了興辦民用工業,允許商民自由興辦工業的主張。

魏源主張國家利用賦税手段保護工商業的發展,認為“士無富民則國貧,士無中户則國危,至下户流亡而國非其國矣”。他所強調的富民主要是指工商業者。提出這一思想,有助於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魏源還對生產經營成本高低的原因及其對財政税收的影響作了一定的分析。魏源的這一觀點在我國19世紀以前的經濟思想中是極為罕見的。

名人的事蹟15

梵高畫作中標誌性的鮮黃色在時間長河中不斷地消融和褪色。

梵高在繪畫中經常使用一種鮮明的黃色顏料,這種黃色被視為他的“藝術簽名”之一。這種顏料是工業革命的一種副產品色素,學名“鉻黃”,已被證明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有毒物質,而它長期釋放、分解的化學過程又是不可逆的。

這種黃色被大量使用於《阿爾勒的卧室》等畫作中。遺憾的是,如今這些當年光芒四射的畫作已經逐漸褪去了最初鮮亮的色彩和奪目的感召力,人們再也無法目睹原作的鋒芒。

研究者孔恩·詹森測試了梵高畫中的鉻黃色素,並得出一個令人沮喪的結論:這種光澤的消褪是永恆的。要逆反這一化學反應的過程,只會給原作帶來更大的破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