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備作文八篇

來源:文萃谷 2.82W

【篇一:細説劉備】

三國演義劉備作文八篇

談起三國,有一個人不能不談,他就是劉備,一個被曹操認為除他自己外的唯一一個真英雄,雖然當時劉備怕被曹操看出自己的志向,若來殺身之禍,便給人留下一副碌碌無為的樣子,但他其實是胸懷大志,才有了之後幹出的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劉備在書中的形象是一個為人忠厚,好結交豪傑的漢子,書中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敍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成為千古美談,可見作者和讀者對劉備的評價之高。

“仁、善”是劉備的主要性格特點,有“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志。“上報國家”這點是不難看出,不然他看到劉太守發出的榜文,就不會心中萬分感慨,長歎一氣了,他歎氣,只是因為家道落敗,沒有兵馬,只能看不能做。這個舉動,就足以看出他“上報國家”的決心了。

“下安黎庶”,這可是劉備的主要性格特點,他從不允許手下擾民。當陽撤退時,十幾萬百姓跟隨他渡江,雖然情勢緊急,但他決不棄民先行,博得百姓的愛戴。可是這樣的代價是什麼?是被曹操大軍趕上,幾乎使他全軍覆沒,也幾乎使他丟掉了性命。很多人認為收買人心,也許真説不定,可是,那種危險時刻不去保性命,而去博民心,似乎不太可能,可能他真的愛民如命。

説到收買民心,又把他摔阿斗的事情給牽出來了,為了一個武將,犧牲自己的兒子,容易嗎?這就説明對他而言,兵民是一樣重要的,從長阪坡摔阿斗,到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再到關羽遇害,誓死復仇,必要伐吳都是如此。

當然,劉備也有弱點,他的致命弱點同樣也是仁愛,因為愛民,逃難不丟下百姓,結果差點全軍覆沒,因為重情誼,關羽被殺害後不顧軍事,將士的反對,誓去伐吳,結果被吳殺得大敗而回,自己也險些丟了性命,更使兵力嚴重受損。當然伐吳的失利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他的一個缺點,就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學過點兵法就可以亂來,結果被人“火燒連營”,一敗塗地。

仁愛,現在後人對他的評價就僅僅如此,但是誰又想到,仁愛,也是他的致命缺陷。

【篇二: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我欣賞劉備】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對抗的興哀史,從桃圓結義到三國統一一共度過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鋸(官渡之戰,赤壁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在三國中,我最欣賞的就是劉備了,他字玄徳。雖然一開始是一個小官,可到後面就成了皇帝。他有勇有謀,收服了諸葛亮、姜維等大將,佔領了漢中、成都等城池。他是三國裏第二個有才能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劉備的長處,正因為劉備對人才的刻苦訓練,才有了很強的大將,如關羽、張飛、趙雲、黃蓋、馬超,他們都是五虎將。雖然劉備敗給了曹操,可他還是真正的英雄。

劉備三顧矛廬誰都聽過,那種精神是多麼偉大,我們一定不能忘記三國演義裏劉備這個人。

通過三國我明白瞭如果想要非常的成功,必須要會用人、會管人、會留人。假如你有才能,要懂得隱忍,自己要不斷努力,要有好的人脈,要有好的朋友幫你,你才能白手起家。如果你是“富二代”“富三代”,你有足夠的積累,只要你有一定的才能,成功是肯定的。

【篇三:看了《三國演義》,劉備令我欽佩】

今年暑假,我看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我欽佩其中人物的聰明才智和英勇善戰,但我最欽佩的還是劉備的禮賢下士。

《三國演義》書中有一段很有名的故事,那就是“三顧茅廬”,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劉備原來的軍師——徐庶,向劉備介紹了人稱“卧龍”的諸葛亮。第二天,劉備就帶着厚禮去拜訪諸葛亮,一到諸葛亮的茅廬,劉備便親自去叩門,而開門的小童説,諸葛亮一早就出了門,也不知何時歸,劉備無奈,決心改日上門。一天,有人報告,諸葛亮回來了,劉備正準備出門,張飛道: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村夫,何必再親自去,不如隨便派一人去就得了。劉備卻説:“諸葛亮是天下大賢,不可以隨便請他。”三人又來到草房,只見一青年正在讀書,劉備大喜,忙上前施禮,而青年卻説,他是諸葛亮的弟弟。劉備很失望,留了封信給諸葛亮。第三次去時,諸葛亮正睡覺,於是他們便在台階下等,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終於醒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終於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總算出山了,做了劉備的軍師,傾力輔佐劉備建立了蜀國。

從“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劉備雖是一國之君,但禮賢下士,思賢若渴,我欽佩他!

【篇四:讀《三國演義》評劉備】

我喜歡看《三國演義》,最愛在這本歷史畫卷中盡情暢遊。在厚厚的《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雄才蓋世的劉備了。

劉備的祖先是漢景帝的兒子劉勝。劉備生活貧寒,父親早已去世,他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靠編織、買草蓆草鞋度日。後來因為劉備知人善任,所以他的帳下人才濟濟,文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龐統,武有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和一身是膽的趙雲。劉備心懷寬闊、情意深重,所以許多將領都對他十分信任,拼着命保護着劉備與他的家庭。

有一次,曹操率領十萬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樊城,諸葛亮勸劉備去江陵安身,但是曹操把劉備的軍隊打散了,死的不計其數,趙雲為了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七進七出,殺死了四十多位曹將和幾百名曹軍,最後身負重傷的趙雲把劉禪安然無恙地抱給了劉備。劉備抱着自己的親身兒子時感慨萬分,突然他把阿斗擲到地上説:“為了這小子,差點折了我一員大將!”這就是劉備敬重將領的故事,所以每一位將領、士兵和百姓都對劉備十分的忠心耿耿。

這就是劉備,他的勇氣、義氣和仁愛之心不是每一位將領都能具備的,所以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和將士的捨命跟隨,他真是一位三國曆史上傑出的英雄,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篇五:我看《三國演義》中的劉備】

無論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是陳壽的《三國志》,劉備都被描寫成是一個寬厚仁慈的長者形象,但劉備真是一個寬厚仁慈的長者嗎?

我們最熟悉的故事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它反映了劉備的思賢若渴。但劉備真的是一個思賢若渴的人嗎?《三國演義》劉備去找諸葛亮的原因是徐庶去了曹營,劉備軍事集團少了一個高參,憑劉備的才能不足以與沙場老將曹操抗衡,如果你是劉備你會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忙找軍師?至於三顧茅廬劉備能拋下架子也純屬無奈,不拋下架子諸葛亮就不會出山,他劉備總不會坐等曹操消滅他吧。

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劉備傾全國之兵,親率70萬大軍攻打東吳報仇,儘管士兵被陸遜燒得精光,但劉備此舉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被評論為當了皇帝后仍不忘當年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是一個無論如何身居高位都能讓感情高於權利的人。然而劉備是一個重情誼的人嗎?《三國演義》中有“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趙子龍原是公孫瓚的部將,劉備投於公孫瓚旗下的時候和劉備私交甚篤,絲毫不亞於關張。而這個重感情的人就為了讓趙雲死心塌地的幫他打仗,只不過利用一下他的長胳膊,把劉禪輕輕放在地下,讓阿斗哭幾聲,等趙雲心軟時再把他抱起來,説什麼把劉禪重重擲地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小説還把劉備描述成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的統治者。典型的就是劉表死後,劉琦和劉琮把荊州獻給了曹操,開城投降。劉備只好如喪家之犬灰溜溜的朝擁有很多戰略物資的江陵逃,隨軍同行的有10萬荊州百姓。小説為了烘托劉備的愛民如子只好讓諸葛亮做惡人了,諸葛亮讓劉備放棄百姓,免得軍隊的行軍速度被百姓拖累。劉備不忍。當時劉備的敗軍日行不過十幾裏,而曹操親率數千輕騎兵以日行百餘里的速度追趕,顯然諸葛亮的決定是對的。是不是劉備不帶百姓走“殘暴”的曹操就要大屠殺呢?筆者認為不然,曹操每打下一座城池,都要出榜安民,且阿瞞的《日內瓦公約》學的也不錯,只要打這座城池死的人一般不是太多,曹操是不會屠城的。劉備這麼做為了什麼?用句時髦的話叫在BBS中積攢人氣,以便日後三分天下和孫權、曹操PK,由此看來劉備的思想還是蠻前衞的。他以接近蝸牛爬的速度行軍,曹操追上他易如反掌,曹操追上後定然會殺劉備的士兵,而曹操的騎兵不知道誰是劉備的士兵,誰是老百姓,只能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到頭來倒黴的還是老百姓。看來劉備如果可以穿梭時空,他李宗吾直接就哪涼快哪呆着去吧!《厚黑學》我劉備比你好個千倍萬倍,還是趁早回家賣紅薯吧!

我們中國人講究氣節,雖然敗類不少,但總算還有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成語來警示後人。劉備就是一個沒骨氣的代表之一。我們中國人真是奇怪!如果沒骨氣的那人日後有了出息,這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志存高遠”、“東山再起”,古代的劉邦、劉備就是典型的例子。當然如果沒骨氣的人日後沒落了,後人就會罵“賤骨頭”之類刻薄的話語,汪精衞、周佛海就是這樣的典型(我不是為漢奸申辯,我一直認為抗戰勝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是覺得我們中國人太沒自尊了,怪不得柏楊先生寫文章罵中國人)。劉備從一開始投奔公孫瓚,18路諸侯圍攻董卓,一直到他白帝託孤,筆者就沒敢去統計這期間,他究竟投奔過多少諸侯,這還包括他最痛恨的“奸賊”曹操。

都説曹操和司馬懿多疑,我看劉備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白帝託孤,他把劉禪和諸葛亮都叫到身旁,對劉禪説什麼侍丞相如侍父,對諸葛亮説什麼這小子沒多大出息,你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取而代之,自立為王。劉備説這話什麼意思?恩威兼施啊!布什的祖宗恐怕和劉備是一家,布什對朝鮮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何其相似,近乎於全等。侍丞相如侍父,這就是“胡蘿蔔”(不過就算諸葛亮吃了這“胡蘿蔔”,他為蜀國嘔心瀝血,這是他應該得的,但奸詐的劉備小氣到一毛不拔的程度,實在是應該彪炳史冊,永載千秋),“侍”什麼意思?侍奉。劉禪現在就是你乾兒子了,你就是他乾爹,你廢了他就是老子奪兒子的權,這會受到蜀國各大報紙輿論譴責和民眾的口水譴責。你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取而代之,自立為王。這就是“大棒”,諸葛亮是個聰明人,劉備説這話什麼意思還不明白嗎?也就是要他當着劉禪和眾臣的面立個誓言,這樣即使日後你諸葛亮想過一過皇帝癮,也會有所顧及。

這就是學生看《三國演義》關於劉備的一點認識,淺顯的很,讓諸位看官老師見笑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