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備形象分析

來源:文萃谷 2.65W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1)江渚上(2),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劉備形象分析

一篇《臨江仙》把我們帶入了奇妙的三國世界,在作者筆下的英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個性十足。先來説説蜀王劉備吧。 劉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作為“明君”來描述的人物形象。作者重點刻畫了他的寬仁愛民、敬賢愛士和足智多謀等性格特點。

一、寬仁愛民

在《演義》第一回,寫劉關張桃園結義時,其誓詞便赫然標出“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八個大字。這既是他們的政治目標,又是他們高高舉起的一面道德旗幟。從此,寬仁愛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劉備區別於其他政治集團領袖的顯著標志。

二、敬賢愛士 作品竭力渲染了劉備的敬賢愛士,知人善任。其中就有三顧茅廬的故事。歷史上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之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僅有一句話:“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而《演義》卻以兩回半的篇幅,精心設計,將“三顧”的過程寫得委婉曲折,令人悠然神往。劉備不辭辛勞,不顧兩位義弟的埋怨,鍥而不捨地三次往訪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撲了空,途中每遇到諸葛亮的親友,就誤以為是諸葛亮本人,前後達四次之多。這些充滿理想色彩的細節,把劉備求賢若渴的誠意渲染得淋漓盡致。 二、足智多謀

劉備投靠曹操時,曹一時興起,曾邀劉備煮青梅酒以論當世英雄。當曹一再請劉備指出當世英雄時,劉備先後指出過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人,這裏劉備為什麼不提自己呢?因為按曹操的觀點,凡英雄都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英雄當是不甘屈居人下者。劉備若自稱英雄,就等於表明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引起曹操對他的警惕,自己非但永無出頭之日,還將有性命危險。

寬仁愛民和敬賢愛士這兩大品格的充分表現,使《演義》中的劉備形象成了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明君”範型。

三國演義劉備形象分析 [篇2]

劉備是中國老百姓中家喻户曉的人物形象,關於其仁義、忠厚、有情有義的事蹟也一直都是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從事實的角度看,一個僅僅有以上特點的人,是不可能在當時的亂世中取得成功的。本文以《三國演義》為基礎,通過對書中關於劉備事蹟描述的分析,從偽裝的漢室忠臣、偽造的仁義君子、偽飾的君臣情誼、偽善的王道統治四個層面,揭示出劉備以虛偽成就功業的深層次原因。

[關鍵詞] 劉備 虛偽 《三國演義》

劉備,做為《三國演義》極力推崇和褒揚的封建理想君主的化身,作者羅貫中在塑造和刻畫時可以説是不遺餘力,這也使得劉備成為《三國演義》中繼曹操、諸葛亮、關羽之後最為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所謂“過猶不及”,作者的熱心過度,一意的追求“高大全”,反而使得劉備的形象變得單純和虛無飄渺,成為一種類型化的形象,彷彿文學上的扁平人物形象,其所作所為也盡顯得虛偽,使得人們不由自主的對形象本身產生懷疑。魯迅《中國小説史略》中“欲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的評價,可以説是精闢獨到、入木三分。誠然,結合劉備成功的經驗,細細品味一部《三國演義》,似乎極盡劉備虛偽之能事。

一、偽裝的漢室忠臣

劉備的形象,最突出的表現是漢室正統的忠實捍衞者。的確,這個時時處處不忘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漢室宗胄”,無時無刻不在惦記漢室安危的大漢“皇叔”,無論如何與“偽裝的忠臣”這幾個字是沾不上邊的。但是事實偏偏就是如此。

早在“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第一回)先不説這句話是有心還是無意,單是這句話本身,在當時封建統治下,就是大逆不道之言,足以滿門抄斬、禍延九族。因此,要説這句話是劉備孩童時的嬉戲之言,幾乎絕無可能。。引出譙周一番“天意歸屬”的言論來。然後就強化落實,“引大小官僚上表,請漢中王即皇帝位”,並極力為劉備凝聚人心,苦勸數次,不惜裝病,聯合羣臣為其塑造合法繼承形象。整個過程,以劉備生病起而以孔明詐病終,二人配合默契,合作無間,等到“漢中王驚曰:‘陷孤於不義,皆卿等也!’”時,劉備,作為漢室江山的合法繼承者,以一個嶄新的統治者面貌出現在歷史的舞台。

還需要説明一點的是,劉備作為皇叔,在漢帝被廢后,所要做的`應當是扶持、輔助漢帝的兒子繼位,或者另找後人(哪怕是假的傀儡)接替,沒有理由作為叔叔去繼承侄兒的寶座,甚至還可能是跟漢帝的兒子自己的侄孫子爭的位子。縱觀上下五千年歷史,長輩繼承晚輩皇位的,除了劉備,似乎就只剩下明成祖了——那還是用武力強搶來的。

《三國演義劉備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