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腫病的“肺腎同治”

來源:文萃谷 2.31W

論文導讀::淺談水腫病的“肺腎同治”,醫學檢驗論文。

淺談水腫病的“肺腎同治”

論文關鍵詞:淺談水腫病的“肺腎同治”

談到水腫病的治療,現代臨牀醫學主要關注的是腎病,並主要針對腎病排泄功能而進行利尿。祖國醫學則認為水腫及水液停聚等病證,在針對腎臟、利尿治療的同時,還應結合肺臟的調理與治療,即進行“肺腎同治”。

一、祖國醫學的認識

(一)中醫關於肺“通調水道”的理論

中醫理論認為,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需多臟腑綜合調節,主要通過肺、脾、腎三髒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其中肺的宣發、肅降運動對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調節作用,被稱為通調水道。“肺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臟實為水液代謝過程的“中轉站”,人體的水液來源於脾,通過脾將津液上輸於肺,肺具有通調水道的作用,宣發將水液向上、向外輸布;肅降將水液向內、向下輸布。如《素問·經脈別論》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醫學檢驗論文,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精並行。”肺的宣發、肅降一方面保持水道的通暢,另一方面調節水液的代謝。

如若肺的宣發和肅降功能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產生各種病理改變。肺失宣散,則水液不能透達皮毛或腠理閉塞,出現無汗甚至皮膚水腫等證侯免費論文下載。肺失清肅,水液不行、停聚,會出現水腫,如《醫門法律·水腫》所説:“經又以腎本肺標,相輸俱受為言,然則水病,以肺、脾、腎為三綱矣。”肺失清肅又能聚而生痰,或留於肺、或停留在身體其他部分,出現多種痰飲之證。如《濟生方·痰飲論治》中説:“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流通,決無痰飲之患,調攝失宣,氣道閉塞,水飲停膈。”同時肺的清肅功能失調,痰濕等阻滯,肺和呼吸道不能保持清潔、通暢也會影響疏通水道的作用。

(二)臨牀具體治療

中醫藥在臨牀“肺腎同治”表現在,常常應用肺以利水的方法治療水腫、水液停聚等病證醫學檢驗論文,並將這種方法稱為“提壺揭蓋”法。

1.水腫

水腫的發生是由於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如《素問·水熱穴論》所説:“勇而勞甚,則腎汗出……傳為跗腫”,“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水腫患者根據其病理屬性分為陽水和陰水,其陽水之風水證的表實證和溢飲基本相同。水腫的治療原則是發汗、利尿、瀉下逐水,在臨牀中我們遵循原則治療,同時配以宣肺、降肺的藥物輔助治療。如陽水的風水相搏證,患者可出現咳喘等證侯,常用麻黃、杏仁等藥物疏風宣肺;濕毒侵淫證,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和五味消毒飲共同宣肺利水、清熱解毒,也常配合杏仁、桑白皮等宣肺利水;如陰水中的瘀水互結證,患者出現肺氣上逆等證侯時常用葶藶子、澤蘭等瀉肺逐瘀。

2.痰飲

痰飲是指體內水液輸布、運化失常,停聚於某些部位的一類病證。在臨牀溢飲可常見當汗出不汗出,出現肢體浮腫等臨牀特徵;支飲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出現肢體沉重等證侯。痰飲以温化為治療原則,如《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所云:“病痰飲者,當以温藥和之”,在臨牀治療中遵循這一原則,同時宣肺降肺等藥物在臨牀上的廣泛應用,如在痰飲病的治療過程中常用葶藶子、桑白皮等瀉肺氣之雍閉而通調水道。葶藶子其力較峻,重在瀉肺中之水氣、痰涎,邪盛喘滿不得卧者尤宜;桑白皮藥性較緩,多用於肺熱咳喘,痰黃及皮膚水腫,兩者常相須為用醫學檢驗論文,同時還常配伍蘇子、杏仁等共同瀉肺逐飲,平喘利水消腫。

二、現代醫學研究

(一)水腫其形成過程

1.鏈球菌感染

腎小球腎炎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鏈球菌所引起,風濕性炎症累及腎臟,引起腎小球一系列的病理改變,出現水腫等症狀。風心病患者同樣是由於鏈球菌感染,心臟瓣膜發生病變,導致肺部循環阻力增加,最終出現水腫的'症狀。

2.肺組織結構、功能異常

多種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塵肺等疾病,反覆發作導致肺功能和結構不可逆的改變,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血管重構,產生肺動脈高壓,肺臟的循環阻力增加,到達晚期會出現水腫等症狀。如肺源性心臟病,是由肺組織、肺血管壓力增加,使右心室擴張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臟病,其失代償期會出現右心衰竭,雖為肺臟疾病引發心功能失常,但由於肺的循環阻力增加,同樣導致下肢水腫等症狀。同時多種心臟疾病同樣可以導致肺部循環阻力增加,從而引發起喘息和水腫等症狀免費論文下載。

(二)臨牀治療過程觀察

在現代臨牀醫學治療觀察過程中,我們也常常發現,由於肺循環阻力增加(如喘息型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阻塞性肺氣腫及心源性哮喘等)引起水腫的患者。患者出現水腫、咳喘等症狀。這種水腫情況在臨牀中常應用氨茶鹼配合治療,氨茶鹼通常用於解除氣管痙攣、平喘。而我們發現多數患者在喘息症狀緩解後,水腫症狀也明顯減輕。同時,由肺部感染日久引發肺循環阻力增加而出現的水腫,針對其感染進行一段時間治療,患者肺部感染吸收或消失後醫學檢驗論文,水腫症狀也明顯減輕。風心病治療上關鍵在於預防呼吸道感染,一旦發病,治療肺部等呼吸道感染也可減輕全心衰的水腫症狀。腎炎的治療過程中,同樣發現呼吸系統炎症控制後,水腫等其他症狀相繼逐漸減輕。

觀察發現,在其肺部等呼吸道系統疾病治療痊癒後,水腫症狀也逐漸減輕,這正是祖國傳統醫學認為的“提壺揭蓋”治療原則的具體體現,同時充分説明水腫病應“肺腎同治”。但由於只是臨牀觀察總結,並無大樣本臨牀研究支撐,故水腫病“肺腎同治”這一治療原則應該被廣泛重視,制定研究方法,並吸納足夠樣本,多角度研究,最終得到統一結論,從而提高臨牀診斷和治療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