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太極拳的“鬆”

來源:文萃谷 1.55W

人有百態,或剛勁挺拔,或彎腰曲背,或放任豁達,或拘謹保守……。而太極拳的手、眼、身、法、步、意、氣、神均有其一定的要求和標準。要練得規範,先要克服“本能”,即捨棄“舊我”,按照師授和自己的領悟,經過長期的鍛鍊,方能逐步規範,做到內外相合,練就一套比較標準的拳架。瓶中陳酒不出,焉能注入新酒?而要克服“本能”,愚以為初練者宜先從“鬆”入手。

淺談太極拳的“鬆”

  一、 練拳時精神要“鬆靜”,克服緊張情緒,排除雜念。由鬆而安,由安而靜,由靜而定,做到精神專注,思維集中,精神內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心考慮動作的要領,做到意與形的統一。彷彿人在空氣中游泳,體會空氣對人的阻力,體會皮膚與衣物接觸時的感覺和變化。通過神經系統的長期鍛鍊,提高人的靈敏度,進而修煉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境地,達到養性的目的。

  二、 練拳時呼吸要“放鬆”,即呼吸自然。初練者可不必過多考慮腹式或逆腹式呼吸,不必刻意追求“氣沉丹田”。只要做到呼吸任其自然,逐步做到深、長、細、緩。“有氣則滯,無氣則純剛”,如果過早地追求呼吸與動作的結合,有時往往會打得拘謹、散亂,甚至會出現呼吸不暢、侷促、心跳過快、心律不齊、胸悶等現象,反而不利健康。通過長期的對呼吸系統的鍛鍊,肺活量擴大了,呼吸順暢了,始可進行腹式或逆腹式呼吸,注意氣沉丹田,進而做到“開吸合呼,起吸落呼”,“行氣如九曲珠”,將使拳架練得更為順達。

  三、 練拳時動作要“鬆活”。人體運動系統可分為三部九節,由206塊骨骼和關節、肌肉組成。初練者往往關節僵直,肌肉緊張,缺少彈性,動作拘謹機械。我師經常告誡我們,動作要“圓”要“滿”;“掤勁”是變化的,沒有變化的“掤勁”是僵勁,是“頂”。所以初練者應先從“鬆活”入手,即注意肌肉放鬆、關節靈活、關節間隙與肌肉的張弛開合,使關節與肌肉富有彈性,進而做到節節貫穿,達到“屈伸開合聽自由”的境地,練就的`拳架給人以“中正安舒、輕靈圓活”的感覺。值得説明的是:“鬆”不是一個絕對概念,而是一個相對的,對立統一的概念。古人云:“過猶不及”,“鬆”也如此,初練者必須掌握好尺度。如一味片面追求“鬆”,則會進入一個誤區,造成不良後果。筆者於此強調:

1. 精神上的“鬆靜”,不是放任,放任往往會造成精神渙散,胡思亂想,“神馳八極之外”,就達不到鍛鍊的效果。“鬆靜”的目地是思維集中,神情專注,達到“靜”的境界。

2. 動作上的“鬆活”,必須做到“鬆而不丟”,要把握好“將鬆未鬆,將展未展”的尺度,要注意“其根在腳”,“虛靈頂勁”等要領。鬆而不失中定。即“上松下實中間活”。

3. 動作上的“鬆活”,必須做到鬆而不浮,要鬆中有沉,鬆中有勁,剛柔相濟,牢記“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的要領。

4. 動作上的“鬆活”,必須做到鬆而不散、鬆而不斷,要做到“節節貫穿”,斷而復連,即形斷意不斷,形斷勁不斷,“變轉虛實須留意”,練拳如雲捲雲舒,開合自然;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