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

來源:文萃谷 6.98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1

莫錦清,今年11歲,是東成國小六年級學生。她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小家庭,從小就體會着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照顧她自己是不容易的,懂得了父母養育她的'艱辛,因此學會了感恩

有一次,她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做農活,做了大半天,已經很累了,爸爸媽媽都躺在沙發上不願動,小清馬上給爸媽遞上一杯熱茶。然後又動手餵雞鴨,燒洗澡水。爸媽看着小女兒忙着忙那既高興又感動。

由於受父母的影響,每當節假日,她主動早起做早餐,晚上把青菜洗乾淨,放米下鍋煮熟,等待父母回來煮菜,儘量減輕父母的家務。在去年,她媽媽由於工作太累,病倒了,從此,她就擔起媽媽的工作,邊學習邊照顧病中的媽媽。人人都説她是好孩子。

在學校,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有時同學忘了帶課本回家,她知道後總是趕緊做完作業把課本借給同學使用。對於學習上的後進生,她也是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她有一顆慎真的愛心,有一次,她看到鄰居家的小孩玩耍時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只見她把小孩抱了起來,輕輕地拍去他身上的灰塵,一邊安慰他,一邊哄他玩。還有一次,一位老爺爺手拿鐵杴在修路,突然下起雨來,她立刻回家拿出一把傘送給了老爺爺,老爺爺很感動。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2

鎮振德屯藏身在南山腳下,在這裏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代繁衍、歷盡繁華,街巷裏、柳樹下三三兩兩相聚談笑的人羣,透露着整個村莊淳樸平和的民風。

劉萬豐的家就在這個靜謐的小村莊,他個子不高,黑紅的臉,眼睛不大,其貌不揚,褲腳上還常常帶着點泥,他是個典型的東北農民,卻更是村裏人人誇讚的孝子。

劉萬豐的父親87歲了,年輕時的勞累感染了多種頑疾,至今已有十多年,這十多年間,劉萬豐風裏來雨裏去,與妻子薛冬梅共同盡心盡力的.照顧老人,老人身體不好,常年吃藥,劉萬豐夫妻省吃儉用,一邊供着兩個孩子唸書,一邊為老人積極治療,老人的病最怕勞累,他就從來不讓老人下地幹活,老人怕餓,他就每天單獨給老人多做一頓,時常因為照顧老人不得不放下手裏的活,儘管如此,他也從未和老人有一點點不敬,俗話説,久病牀前無孝子,而他卻是實實在在做到了孝無怨言。

天總有不測風雲,20xx年,劉萬豐的母親因為肺心病住院,夫妻二人拿着手裏僅有的一點錢急急忙忙的把母親送進醫院,又東拼西湊,各處挪借,住院期間,一個在家照顧父親,一個在醫院照顧母親,可謂人生不易,盡在此時,無聲的生活向劉萬豐發出了兇惡的挑戰,這個普通的漢子又表現出了柔韌的堅強,在醫院照顧母親近一個月,直接減重20多斤,雖然最後沒能挽救母親的生命,但他平凡的孝順裏卻真切的體現了孝的真諦,你養我小,我養您老,直到分別。

劉萬豐已經47歲了,近十五個年頭裏,兢兢業業,照顧老人,從未讓老人穿過不乾淨的衣服,吃過不熱乎的飯菜,不需要轟轟烈烈,他在平平凡凡,一點一滴中體現的正是我們中華最大的美德——孝,孝看起來簡單,其實不易,老人吃的要軟,穿的要暖,老人的心理後輩們有時更不能理解,能做到照顧老人,更要能做到對待老人和顏悦色,不急不躁。

這麼多年裏,村裏鄉親看的明明白白,他對待老人從來都是慢慢説,認真做,每天早晚都要和父母聊天,瞭解他們的需要,不勞作時更是陪伴父母左右,洗頭,洗腳,嘮嗑,散步。如今,女兒已經考到外地大學,兒子也進入了鎮上唯一一所中學讀書,他常常對別人説的話,就是我們也有老的一天,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養育我長大成人,多少回報都是應該的。他説的沒錯,也實實在在的做到了為人子女應該盡到的孝!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3

在索鎮河崖頭村,有這麼一個家庭,父母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進步,對上孝敬老人,對下科學教子,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最美家庭"的深刻內涵。

身體力行,弘揚美德

耿玉海夫婦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是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在贍養老人方面,他們盡心盡孝、精心照料、無微不至,總是竭盡所能為老人提供最好的飯菜、最好的衣物、最好的生活條件,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後來老母親卧牀不起,耿玉海夫婦一邊忙於事業,一邊精心照顧着老人,定時喂湯、餵飯、喂藥,不讓老人受到一點委屈,一直到老母親九十四歲去世。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耿玉海夫婦,真是好樣的!"

樂於助人、鄰里和諧

耿玉海家庭平時就喜歡樂於助人,村裏誰家有困難,他們都會熱心的去幫助別人。等到別人渡過難關後要答謝他,他總是擺擺手,説鄰里鄰居的沒什麼。村民有什麼事,也都喜歡找耿玉海評理調解。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家裏幾個孩子都養成了樂於助人的好品格。

自律自約,率先垂範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從。"耿玉海夫婦堅信家庭教育是學育人才的搖籃,他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知識,不斷地拓展視野,以自己的好學、善學感染孩子們,讓孩子們在不懈的努力中,一步一個腳印的超越自己。他們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們認為一個孩子無論長大以後幹什麼,"德"總是最重要的,高尚的道德是家庭的重要財富,它會使人不斷的從中獲得幸福和享受。因此在言傳身教中,他們要求孩子們尊老愛幼、與人為善,關心他人,誠信正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耿玉海夫婦教育子女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要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現在,孩子們各自已經成立了小家庭,並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業,在村裏也都有很好的口碑。

"家和萬事興",耿玉海夫婦多年來一直堅守着"言傳身教、以德育人、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家風家訓,家庭和睦、家風和諧,他們一家的家風教育應該成為宣傳的榜樣,帶動更多的家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4

xx,男,出生於1958年4月,現年60歲,居住在氣象台社區55號。數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哥哥50年無怨無悔,不離不棄。

在幾十年的漫長歲月裏,xx與愛人xx照顧癱瘓的哥哥已成為氣象台社區傳頌的佳話。xx70歲,是xx的大哥,因從小患病,腿腳不方便。母親早逝,父親和兩個妹妹都在外打工,哥哥的生活起居全靠最小的弟弟xx照顧了。

弟弟勇擔照顧重任

由於患有強直性脊椎炎,xx從12歲起就開始“跛腳”,常人走1百米幾分鐘,但他卻要花半個小時。由於腿腳不方便,他讀完國小便在家為一家人洗衣、做飯。18歲時,xx徹底站不起來了,家務活便都落在了8歲的xx身上。

xx是幸運的,上帝關上了他的一扇門但是卻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他雖然不能向正常人那樣行動自如,但是他有親人的關心與愛護,他擁有這世界上最美好的親情。

xx本着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堅持照顧哥哥。每天放學回家,他總是先做好一家人的飯菜,再花上1個半小時給哥哥做全身按摩,直到幫助哥哥如廁、洗澡後,才有時間做作業。看着小夥伴們在户外玩耍嬉鬧,小小年紀的,卻只能過早的挑起照顧哥哥的重擔。

xx在家時都是坐在弟弟為他加工的木凳上,木凳釘了鐵條比較紮實,不容易摔跤。如今xx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移動,總躺着也怪難受的。雖已67歲,頭髮也花白,可他的精氣神卻絲毫不輸給年輕人。

揹着哥哥每週看戲

xx8歲那會,一大家人擠在民主路十幾平米的小屋裏。晚上哥哥關節疼得睡不着,眼淚都快疼出來了卻拼命忍住,弟弟就爬起來陪哥哥一塊兒哭。回憶起童年,哥倆最開心的就是每週六了,哥哥愛看露天電影,弟弟就揹着他去解放路的劇院,那時候買不起輪椅,多虧了同去的小夥伴幫助輪流背。

日子一天天過去,xx也一天天長大,他做過搬運工、當過建築工人,無論打什麼工,他總是會抽時間回家為哥哥做飯。由於經常做飯,xx練出了一手好廚藝,由於廚藝了得,他被城區x單位招進去當了食堂廚師。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一干就幹到了退休。

帶上哥哥成家立業

xx總説,“挑媳婦要温柔、善良、能包容我的,我的生活重心肯定是放在哥哥身上,還好這個心願實現了。”xx有個温柔的媳婦兒,她叫xx,除了照顧女兒,就是照顧哥哥了。原來兄弟倆的住所只隔一堵牆,還是窗對窗,哥哥有啥事喊一句弟弟就能聽見。弟弟不在家,弟媳便會過來照顧哥哥。對於自己嫁到xx家後所做的一切,xx靦腆地説,自己所做的這些都是應該的,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説兩家話。早在嫁過來以前,她就知道家裏有一個大哥需要照顧,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有其他的想法。xx總説,“他是我們的哥哥,照顧他是應該的,別的人家裏也會這麼做,這也沒啥。”

哥哥自己在家摔了3次,摔一次就要在牀上躺半個月,弟弟總是自責不已。但是xx總是不願意麻煩弟弟一家,但是作為親人,他們怎會嫌麻煩呢?

幫哥哥圓創業夢

上世紀80年代,哥哥xx曾組建過自己的家庭,並生有一女。可好景不長,也許是頂不住這樣的生活壓力,愛人在孩子1歲時悄悄離家。有了女兒,xx自食其力的心願越來越強烈,為了滿足哥哥的心願,xx幫哥哥盤下了一家小雜貨鋪,並和他一起張羅生意。

xx忘不了,一週總有幾個中午,弟弟都會抽時間騎三輪車去進貨,忙得大汗淋漓再去上班;每逢夏季,因為在太陽下曬久了,弟弟的脖頸處總會曬脱皮……

對於這些,xx總覺得這都是當弟弟的該照顧的,哥哥過得幸福快樂,就是最好的事。

50年來,xx用雙手為癱瘓哥哥撐起了一片晴空,譜寫了血濃於水的親情篇章。如今兄弟倆都“退休”了,各自的女兒都已長大成人,結伴在武漢打拼。對於以後的路,xx説,日子再難,也不能不顧親情,既然選擇了堅持,就不會放棄。如果可以,我願意再陪哥哥半個世紀。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5

xx,女,51歲,國小文化程度,系xx鎮廟溝村四組人,家中現有五口人,耕地面積畝。xx是一名山溝溝裏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婦,她三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兩位老人,不離不棄。她孝敬老人,善待他人,教子有方的事蹟在全村傳為佳話,受到了全體村民的一致好評。xx年3月被評為xx鎮第四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長期以來公公、婆婆患病無勞動能力,特別是公公患有重病。丈夫前三年患腎癌,女兒上技校,一家全靠兒子一人在外打工維持生計。經濟困難,生活拮据,沉重的家庭擔子全壓在桂花一個人身上。由於經濟壓力太大無法給婆婆治病,老人於#年病故,後丈夫患腎癌醫治無效於去年病故。為給婆婆、丈夫治病,供孩子上學,給兒子結婚還貸,前後借貸達20餘萬元。眼下還有患重病、卧牀不起的公公需要人照顧。短短三年,失去兩位親人,特別是丈夫的離去,經濟困難的壓力,使五十出頭的xx蒼老了許多。xx面對現實,不僅沒有被困難打倒,而且信念更加堅定了。

三十多年來,凡是熟悉她的人都説説:“桂花在寶生(丈夫)家沒有過一天舒坦的日子,成天伺候老人、伺候病人,站鍋頭,奔地頭,既幹家務,又幹農活,實在太累了。”但xx卻不這麼認為,她説:“幹家務、幹農活、伺候老人都是一個家庭主婦的本份職責,天經地義。”好一個賢妻良母,這是她受孃家家風家訓的薰陶,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模範踐行家庭美德的結果。她在婆婆患病期間悉心照料,婆婆病重卧牀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兩年中,為其換洗衣服、被褥,餵飯喂藥,接屎倒尿,拆洗被褥,忙前忙後。特別是數九寒天在冰冷的小河中為婆婆洗髒衣服,臉凍紅了,手凍僵了,卻從來沒有一句怨言。鄰居看不下去勸她説:“你在屋裏熱點水洗麼,何必受這麼罪”。她卻説:“衣服太髒了,河裏面好洗,給老人洗乾淨穿上也舒服。”兒媳對婆婆的照料和孝順,婆婆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經常心疼地勸媳婦説:“不要這樣管我了,讓我早點離開人世,免得你受這麼大的苦、遭這麼大的罪。”xx卻説:“娘,你不要這樣説,伺候你是我的本分,誰都要老哩,誰還沒有個頭疼腦熱的.。我們做兒女的,當媳婦的都要到這個路上去的,您就不操心這些了,安心養病吧。”在以後的日子裏,婆婆常對來看望她的親戚鄰居説:“桂花雖是媳婦,比親生女兒還好哩,要不是桂花的伺候,我怕是早就不在了……”親戚鄰居對桂花孝順老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都讚不絕口。

禍不單行,#年2月婆婆病逝後,丈夫身體感覺不舒服,經查為腎癌晚期。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對xx來説雪上加霜。三年來,她為給丈夫治病東奔西走,奔波於醫院和家之間,忙的喘不過氣來。為了讓丈夫安心養病,她強忍着淚,對丈夫説:“你啥心都不要操了,安心養病,家裏的活由我來幹。”xx為了這個家默默地承受了一個女人不應該承受的這一切。為了給丈夫治病,前後借款多達12萬元,即使是這樣,丈夫還是被病魔帶走了。丈夫臨終前含淚説:“桂花,我這一生沒有給你幸福,我對不住你。以後的日子,困難再大,想盡辦法給兒子把媳婦娶了,婚事一定要辦好,不要讓人家笑話。我不能為父親養老送終,拜託你一定要照顧好老人。”桂花強忍着淚説:“兒子的事我一定會辦好,父親我會照顧好的,家裏的事我會竭盡全力的。”

丈夫去世後,xx又忙碌着操持兒子的婚事,她向親朋好友借了5萬元,在今年2月為兒子操辦了婚事,完成了丈夫的遺願。兒子婚後三天,她把兒子、兒媳、女兒叫到身邊叮囑:“家裏為了給你婆、你爸治病,加之你的婚禮先後借了20萬元,我還要照顧你爺,不能出去打工掙錢。但是你們要記住,借的錢一定要還,你們省吃儉用也要將人家的錢還上。做人要有良心,要學會感恩。”兒子、兒媳、女兒三人聽了默默地點頭答應,不久就走上了打工的路途。

桂花面臨一件件、一樁樁的磨難,頭髮白了,身體消瘦了,臉上的皺紋多了,但仍很樂觀,憔悴中顯現堅毅。別人都説:“若是別人,身體早垮了。”而桂花卻説:“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切都要面對現實,愁眉苦臉是一生,説説笑笑、開開心心也是一生。”

xx就是這樣一個人,對老人孝順,對親人親密,對孩子嚴謹,對人生樂觀,對生活充滿嚮往,對未來充滿希望。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6

吳伏連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大愛踐行生活的意義,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上慈下孝”的生動內涵。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真實故事,故事的結局有些淒涼,有點沉重,不會像電影劇本里的那般峯迴路轉,有的也許只是我們對事實的惋惜,對生活的歎息。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臨到這個家庭,24歲的孫子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患有尿毒症,需要高額的費用做透析,還需要換腎,而這時,孫子的父親早年患有糖尿病,母親有高血壓,而父母兩人都不能為自己的兒子捐腎,這讓做父母的只能為孩子乾着急,而這時,吳老太卻毫不猶豫的決定捐腎給孫子做手術,吳老太自己也不知道,這手術是什麼,會有什麼危險,但她更知道,孫子還很年輕,快要當爸爸了,還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而自己過了大半輩子了。

配型的結果非常的樂觀,手術也很順利,手術過後沒多久,孫子和女友結婚了,隨後,孫子也當爸爸了,吳老太也做太奶奶了,這本該是讓全家人都萬分開心的事,可惜好景不長,x年的3月,為了趕車,孫子跑了一段路,就是跑了這幾步,使得縫合的地方裂開了,讓本該可以慢慢恢復起來的孫子病情突然惡化,誰都不會想到,手術完後才半年多的時間裏,孫子就這麼離開了人世。吳老太經歷了人世間最慘痛的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孫之痛。

即便如此,吳老太也從沒有抱怨,悲觀,依然樂觀、平淡的生活在這塊屬於的她的土地上,很平凡,很普通,每天陪着年邁體弱多病的老伴下地種菜,生火做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照顧着老伴的日常生活。或許我們的`主人公在外人看來會是多麼的無助和悲傷,而當她在70歲高齡時,還能開心,愜意的生活着,無論身邊發生了任何事還能坦率,誠然的去面對,不禁的讓我們對這位老太太產生了由衷的佩服與敬意。

吳老太的偉大在於她的無私,她的奉獻,她對生活的認知態度與人生追求,或許這樣的人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只是缺少一雙發現它的眼睛,又或許對於這些人,他們要的不是回報,這只是他們對人生的感悟。這裏,我們衷心祝福老太太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7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靈慰藉,為老人排解憂慮,分擔愁苦,與老人默契溝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細心家長,知己摯友,對老人真心呵護,她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東經路社區海寧路的居民張靜蘭。她直爽熱情關心着孩子的心情,從沒有因為成績不好,打罵過她的孩子,成績不好時,她會笑着説:沒關係,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績好了她就説,繼續努力,我女兒一定行。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晚上上晚自習,晚飯要在學校吃,我那時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媽媽怕我難受,每天下班後,不論是颳風還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飯菜騎着自行車每天堅持給我送飯,三年來從沒間段過。晚上自己回家時,在小區門口都會看她的身影,然後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邊走邊聊一些學校的事情,就像一個大朋友一樣,我也會把學校和班裏的事情和媽媽講一下,媽媽總是在認真的聽,和我聊。上高中時,由於房子小媽媽和我住一間房,我寫作業時,媽媽就要在外面的廳裏等侯,冬天暖氣不好,媽媽就裹個大衣在那裏坐着,把電暖氣放到我的旁邊,不論到幾點媽媽都在那裏等着,從沒有先睡的時候,有時媽媽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因為早晨媽媽還得早早起來給我準備早點。在孩子壓力大的時候,給予安慰。也許是一件新衣,也許是一菜餚,也許是一個禮物。平常的無足掛齒,卻體現着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愛。

上大學後,媽媽跟我説,在學校過集體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學們走到一起是緣份,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做事情要為大家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我的學校離家比較近,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學校時,媽媽都給我做一些好吃的東西帶上,讓我給宿舍的同學帶回去,因為她説,你的同學家大多數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個電話,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們離家遠,學校的飯菜又不可口,帶些回去給她們吃吧,問問她們想吃什麼,然後我給你們做。同學生病時,媽媽就陪她們去看病,為她們跑前跑後,樓上樓下的忙個不停,就像是我生病了一樣,後來我們的同學都説:媽媽真好,我們都要認她當媽,到後來她們只要接到我媽媽打來的電話,都喊説是媽媽打來的,都爭着喊媽媽。

父親去世後,媽媽把家裏的一切事情都擔了起來,爺爺從老家來,她無微不至關懷他老人家,給老人做可口飯菜,爺爺做過直腸癌手術,大便控制不好,經常弄到衣服上,牀上,媽媽從沒怨言,總是把爺爺的衣服、牀單等給洗的乾乾淨淨,還給老人家買好換洗的衣服,比父親在時還要細心,爺爺有時候都不好意思讓媽媽弄,但媽媽説:沒關係,誰都會有老的.時候,年輕人多幹點沒啥。爺爺回老家時,媽媽怕老人自己走危險,就親自把老人送回去。

媽媽雖然只是個普通的工人,但對待自己的工作兢兢業業,工作忙時媽媽經常加班,有時忙了,就經常把工作帶到家裏來幹,有時我睡醒一覺,看到媽媽還趴在寫字枱上在寫呀算呀,有時在電腦前工作,我勸她早點睡,她總説沒關係,幹完就睡,有時都到深夜2、3點多鐘,這種敬業精神也給我做出了榜樣,媽媽曾多次獲得過單位嘉獎,還榮過一次三等功。

在我剛剛工作時,她會擔心,因為在家裏,從未受過委屈的花朵,剛剛走入社會,一定會吃不消,但是她明白我的想法,從來也不説什麼,靜靜的聆聽我電話裏委屈的哭訴,但是她會告訴我,一切事情貴在堅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人生是你自己的選擇,你堅持,媽媽就支持,有一天你飛不動了,想回家了,媽媽永遠在這裏等着你。很安慰,很感動的話語,我明白她心裏的捨不得,明白她的心疼,但是為了女兒的夢,她選擇聽孩子的,孩子的人生,讓她自己去走,這樣她才不會後悔。

母親,給予我生命,養育我長大,給予我支持,撫慰我心靈。特別是父親去世後的這十二年,她承受的,比三口之家多的多,可是她從未説過苦和累,因為她認定,我是寶貝,她是我的守護神。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人。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8

XXX,是黃土場社區的一名普普通通婦女,她小巧玲瓏,性格剛強,心直口快,在特殊的家庭狀況下,用一雙辛勤的手和她那顆善良的心,支撐了一個常人難以維持的家庭。房子拆遷前,她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二十年來不曾紅過臉。在和老人相處的過程中,她找到了和睦的切入點,所以大家的關係都很融洽。公公婆婆整天讚不絕口,逢人便誇,我們娶了個好媳婦。

在日常生活中,XXX做每一件都會設身處地為婆婆着想。看到公婆一天天變老,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為了讓公婆身體硬朗,精精神神,她每天堅持早起帶兩位老人到附近散步。為了讓婆婆過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公公婆婆的衣食住行。為了不讓婆婆不沾涼水,她數十年如一日的為公婆洗衣物,從未間斷過。

有一年婆婆不慎得了風濕性關節炎。看到婆婆疼的睡不着覺,吃不好飯,海鷹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她很想為婆婆去疼,減輕婆婆的痛苦,所以她除了帶婆婆去醫院裏面檢查,還四處詢問親戚朋友有沒有什麼好偏方,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以後不會落下病根。只要聽到哪裏能治療婆婆的病,她第一時間就帶着婆婆前往。雖然一次一次的受挫,但是她從來沒有氣餒,依然節衣縮食,堅持為婆婆治療,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最終病情減輕了。

海鷹公公的膽囊不好,常因吃些油膩的食物而後背痛。當看到他不停地用手拍打後背時,海鷹絞盡腦汁去想怎樣才能讓公公吃了肉不難受,為了做到讓肉不油膩,讓公公吃後不難受,最後按照烹飪書上先煎後蒸去除多餘油膩的方法來做。果然公公吃後效果很好,看到公公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吃肉,這讓她非常高興。

海鷹的丈夫工作忙,照顧不上家裏,家庭的重任全部落在了海鷹的身上,尤其是當公婆生病,孩子需要照顧的同時,海鷹就感覺特別的力不從心,但是她從來不曾退縮,她告訴我們,她這麼多年能堅持做到孝老愛親,是靠着自己知足又感恩的心,多年來體味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疾病中,丈夫的端水拿藥是幸福,生氣時婆婆的温言暖語是幸福,一句貼心貼肝的話語,一個心有靈犀的眼神都是幸福。這麼多年的堅持是靠這些幸福支撐的。

海鷹説:“家人永遠是我心中最堅實的後盾。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家人會成為我最有力的後援,為我加油助威,當遭遇痛苦和悲傷時,家人會替我分擔幫我排憂。用心去愛我們至親的家人,學會感恩,學會理解愛,給予愛,學會用寬闊的胸襟包容生活,社會才更和諧,家庭更和諧,生活更美好。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9

王立梅,開城鎮都督村人,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臟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間的婆婆。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邊羣眾,她的事蹟傳遍六店街道。自與丈夫結婚以來,她和公婆的和諧程度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視如己出,從未把她當作兒媳看待,有些話寧願對她説也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女兒們,立梅成了他們生活中的貼心人。

x年,身患心臟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樓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在眾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關係最融洽的三兒媳婦王立梅主動去醫院照料公公,她沒有在丈夫的三個姐姐和兩個嫂子面前説一句抱怨的話。多年來,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邁體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術後,老年病纏身不能起牀正常活動,連吃飯都要人喂,這些年來吃喝拉撒睡全靠兒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對一雙公婆真是無微不至地關心,生活上多方照顧,夏天買回夏裝,冬天買回毛衣、羽絨服。婆婆經常腰、腿痛,立梅就給婆婆尋醫問藥,擦腰洗腳或陪送醫院診治,就像女兒照顧母親一樣。

丈夫徐魯生因工作需要經常不在家,立梅不僅悉心照料公婆,還特別重視一對兒女的學習,把這個家操持得美滿温馨,從不讓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個孝順的媳婦,又是一個賢惠的妻子,還是一個善良的母親。

鄰居都羨慕徐家有一個像女兒一樣好的兒媳婦。王立梅的事蹟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圍村莊也傳為佳話,沒有誰不誇她的。都説:“有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媳婦!”

經典國學《弟子規》中説:“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實的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在越來越文明的新農村裏,這樣的好媳婦就是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傑出代表!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10

xx,男,漢族,1979年5月生,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xx村村委委員。俗話説:“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xx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蹟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着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温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讚不絕口,説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着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裏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願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着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着房屋的安全,但迫於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着鐵鍬剷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xx年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裏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後,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後,方才鬆了一口氣;儘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後的一個多月裏,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着災後重建的開展,xx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於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

xx婚後,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捨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並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後,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説,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xx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麼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着病牀上痛苦呻吟的老人,xx二話沒説,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xx跑上跑下交錢拿藥,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xx常説:“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xx是這麼説也是這麼做的。他經常説: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温暖着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温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11

通過覃敏同志的模範事蹟,我很感動也獲益良多。在分場我們大家都親切的稱她為“覃姐”,作為她身邊一起工作的同事,她孝老愛親的點點滴滴在影響着我,讓我時常反思自己。她的一言一行,也為我們林場孝老愛親的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是我學習的榜樣。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14年?14年間幫丈夫翻身、擦身、按摩、護理大小便...她毫無怨言。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剛才她説有次因排氣不暢丈夫肚子脹得太嚴重,醫生説唯有神仙才能治好丈夫的時候,她卻依然堅信丈夫會好起來的,讓他繼續接受康復治療,最後在她的堅持下丈夫從死神裏逃脱出來了。我沒有辦法想象覃姐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但如果換做我,我真不清楚自己能否向她一樣做到?而她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她的永不言棄創造了丈夫一個又一個奇蹟,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夫妻真愛”,什麼叫“人間大美”。

不僅如此,婆婆去世後,覃姐還把公公照顧得很好,煮他愛吃的早餐、每天換洗衣服、定期幫理髮剪指甲換牀單,把公公的個人衞生做得乾乾淨淨。不管是公公因丈夫高燒不退而精神崩潰還是家婆過世,在公公狀態不好時候,她都能不嫌煩的悉心照顧公公,在關心陪伴下公公也逐漸好轉。而公公對她們也是很關心,等着一起吃飯,給孫女交學費和零花錢。我感受到了晚輩對老一輩的孝敬,老一輩對晚輩的疼愛。她們在用行動演繹着“孝老愛親”的深刻內涵。

在困難時期,覃姐對女兒的.教育也毫不鬆懈,乖巧懂事的女兒和她一樣樂觀堅強。在爺爺狀態不好的時候,女兒週末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陪爺爺。都説一個人以身作則踐行孝悌,樹立好榜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人和後代,我相信覃姐的女兒便是傳承了她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

不管是作為妻子、兒媳還是母親,覃姐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同樣是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我,我很慚愧,我遠遠不及覃姐。不管是在孝老愛親還是工作上,我覺得我都有很多要向她學習的地方,學習她對家庭堅持不懈的付出和包容,還有她對工作任勞任怨,她的工作煩瑣事情多,卻能做到細緻入微,我覺得這是因為她做事都能端正態度。

但我們也知道,其實她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卻用行動為我們譜寫了當代女性孝老愛親的典範。不管曾經我們做得如何,希望今天通過覃敏的分享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把我們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發揚下去,締造一個和諧身心,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學習道德模範從自身做起。在此我對自己提幾點要求:1、要孝敬父母,要尊重父母以外的老輩子,尊重親朋好友,關愛晚輩。如:做到常回家看看,關注父母思想、關心父母身體,問寒問暖。2、夫妻間要和睦。做到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和睦相處,相互忠誠,互相謙讓。3、要愛護子女。如:做到教育好子女,關心子女,保護好子女等。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12

供銷社經濟發展科副科長,是個讓人一見過目不忘的、個頭高條、美麗漂亮的中年女性。多年來,她在出色的完成單位本職工作的同時,用真情悉心孝敬公婆,為老人排憂解難,為年邁的父母撐起一片睛朗的天;用真心教育着聰明可愛的兒子,是兒子的第一任好“老師”,在兒子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用真愛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工作生活中温馨的“港灣”,展現了一個東方女性的善良和賢惠。

公婆説:“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1985年,鄒xx帶着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20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着。

鄒xx丈夫是家中的長子,因此在贍養老人問題上,鄒xx對丈夫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小事不計較,大事做表率”。只要老人有困難,她總是第一個出現。

為了讓公婆安度晚年,,她為公婆在市內買下樓房。為了給公婆一個舒適的環境,她每週到公婆家裏打掃房子,把家裏收拾得乾淨整潔;為了讓公婆增加營養,她就隔三差五變換着花樣給老人做菜;為了排除公婆寂寞的心情,她經常利用周未陪老人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過年過節,給兩位老人裏裏外外換個新,老人嘴上説不要亂花錢,但心裏樂開了花,總是樂呵呵的,在老戰友面前也揚眉吐氣了。公婆常説“有這樣的好媳婦,是我們前生修來的福分。”

6月5日婆婆外出突發過敏,當幫忙人問她家在哪時,她脱口而出的不是兒女的聯繫方式,而是兒媳鄒xx的聯繫方式。

有一次,婆婆生病,她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去照顧婆婆。每天為婆婆喂水餵飯,洗洗涮涮。常言説“久病牀前無孝子”,但婆婆在牀上最長躺的三個月。她為婆婆洗澡、梳頭、理髮、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説:“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xx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為照顧卧病在牀的婆婆,她很少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親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説不出的愧疚。

如今,公婆都已經80高齡,在她的悉心照顧下,身體健康、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80歲的老人,鄰居説他們有福氣,婆婆説:“都是媳婦照顧的好”。而她卻説:“爸媽,作為小輩,我們孝敬你們是應該的,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兒子説:“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着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説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裏填;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經大學畢業的兒子一個人在烏魯木齊打拼,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她經常教育兒子,要自己努力認認真真做事,要禮貌特人,尊重領導、同事等。通過她的悉心教導和鼓勵,兒子能正確地處理各種困難和問題,為自己理想事業努力勤奮的工作着。

丈夫説:“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丈夫從事工作,她瞭解丈夫、理解丈夫,為了支持丈夫幹好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麼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為丈夫工作性質的原因,經常出差,為了讓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公婆病了,兒子病了,自己頸椎疼的抬不起了......她都一個人扛着,從來不告訴在外出差的丈夫。

人常説“患難見真情”,20xx年7月丈夫不幸遇到火災,造成全身十幾處骨折,幾處燒傷。因傷情嚴重,有時候脾氣不太好,她總是無怨無悔地悉心照顧着。前期丈夫不能下地,她守在丈夫牀前,精心照料,端屎端尿……沒有一句怨言。出院後,丈夫不明原因全身痛癢,她跑遍了五師、州市大小醫院,請大夫到家給丈夫看病,找多少藥方,抓了多少中藥煎熬喝了但效果不好,沒有辦法的她就一晚上無數次給丈夫用手搔癢。丈夫病情稍有好轉,她就鼓勵丈夫多活動,避免長期卧牀肌肉萎縮,一日三餐丈夫想吃什麼,她就趕緊做什麼,為怕丈夫寂寞,她買來許多丈夫愛看的書,讓他在牀上看,打消病痛的折魔。

同事説:“她待我們情同姐妹”

她説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同事感動地説:“鳳姐,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就像我的親妹子一樣啊”!像這樣的事情她已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當別人向她提起時,她總是説:“是嗎?我早忘了。”

她尊老愛幼、團結鄰里、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裏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説:“這些都一個兒媳、妻子、母親應該做的。”知道他的人都説:鄒xx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真愛,無言地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13

十六年前,隨着兒子張健的呱呱墜地,xx市xx區北市街居民xx一家迎來了一位新的家庭成員,全家人沉浸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雖然日子並不十分富裕,但也過得有滋有味。 但孩子在兩歲時,因為一次意外損傷了大腦,造成了孩子下肢殘疾,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行走玩耍,從那時起,夫婦倆便開始了四處打工掙錢給孩子看病的漫漫求醫路,北京、太原……只要聽説能治孩子的病,xx和丈夫便不遠千里帶着孩子去看;不辭辛苦陪着孩子進行康復訓練。為了早日把孩子的病治好,xx和丈夫找來了厚厚一摞和孩子康復治療有關的書,一有閒暇就閲讀學習,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雖然孩子的腿留下了終身殘疾,只能勉強走路,但是,在xx夫妻的教育影響下,孩子張建身殘志堅,個性獨立,性格陽光開朗,品學兼優。從國小到國中,他先後被所在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被區文明辦評為“最美孝心少年”、“美德少年”,XX年還被省文明辦授予“隴原少年”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xx想盡所有辦法,鼓勵着兒子,並四處求醫,希望孩子最終能夠戰勝病魔,像正常孩子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可現實是殘酷的,多方治療後,兒子的雙腿還是留下了殘疾。因為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蹦蹦跳跳,小張健幼小的心靈被蒙上了一層陰影。一天,看到兒子又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媽媽xx湊到兒子身邊詢問:“寶貝,怎麼啦?”誰知兒子一下哭了起來,對她説:“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走路啊?”看着兒子滿臉的淚水,作為母親的xx內心如刀絞般難受。之前孩子因為腿不好,xx總是害怕孩子出去被人笑話、受人欺負,只想把孩子放在身邊,呵護在自己的羽翼下,但沒想到孩子一天到晚窩在家裏更難受。xx心想,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只能害了孩子啊。從那時起,xx決心要讓孩子和其它正常孩子一樣,生活的快快樂樂。

為了讓兒子能夠充分感知外界、獲取知識,xx時常帶着兒子到外面去。她每天抱着孩子到公園、到馬路上邊走邊給孩子講他感興趣的東西,抱不動了就停下來,牽着孩子的手教他走路,看到孩子因為外面新奇的世界而高興的手舞足蹈,她明白自己的決定是對的。但是路人異樣的眼光和背後的指指點點也曾讓xx的心情一度跌入低谷。一次,她又牽着年幼的孩子在公園裏學走路,從後面路上過來了一對母女,只聽女孩問她的媽媽“媽媽、媽媽,你快看,哪個娃娃的腿怎麼了?他走路的樣子好難看啊”。xx一下愣住了,女孩聲音很大,旁邊賞花的、鍛鍊身體的人也紛紛向她和兒子看過來,兒子“哇”的一聲哭了,小女孩的媽媽領着小女孩加快腳步離開了。xx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或者找一個地方帶着兒子遠離人羣再也不回來。那件事以後,xx好多天都不願意出去,和兒子窩在家裏,可後來仔細想想,這樣下去可不行,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播下自卑的種子,孩子本來就很不幸了,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陽光自信、快快樂樂地成長”。於是,- 36 -

xx又鼓起勇氣,繼續抱着孩子走街串巷,休息時停下來扶着兒子學習走路,要不就是帶孩子到小區裏孩子多的地方去,看到兒子和另到小朋友玩到一起了,她就悄悄離開,遠遠地看着孩子,等孩子玩夠了,她再帶着孩子回家。她在心裏始終堅定一個信念:不要管別人,只要是對孩子好的事就堅持做下去。漸漸的,人們的眼光從原先的不理解變成了關切、同情,有時,遇到好心人還停下腳步詢問孩子的情況,並且鼓勵母子倆要勇敢面對一切困難。

為了能讓兒子感受快樂、樹立自信、學會堅強,xx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孩子,而丈夫則一個人默默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每天,xx都想方設法讓孩子開心,她邀請其他小夥伴來到家裏讀書、寫字、唱歌、遊戲,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讓兒子在同小夥伴的.相處中感受快樂、學會堅強。

為了培養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xx狠下心來讓兒子單獨睡,晚上每隔一兩個小時,她都要起牀幫孩子蓋被子,每天幫孩子刷牙、洗臉、穿衣、疊被這些在別的孩子看來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小張健都覺得異常困難,xx經常要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示範,就這樣,在母親的精心照料與呵護下,小張健學會了堅強和自立。

轉眼間,兒子到了上國小的年紀,看着兒子興高采烈揹着書包走進校門,xx終於鬆了一口氣。公公婆婆看家裏狀況有所好轉,和兒子兒媳商量,希望他們能再生一個寶寶,等xx夫婦老了也好有個依靠,xx嘴上説着考慮考慮,但從心底裏還是擔心兒子,怕他有什麼想法。一天,因為工作原因,xx下班晚了,她急急忙忙往學校趕,老遠就看見兒子一個人扶着牆艱難地挪着步子,一邊走一邊抹眼淚,xx快速走到孩子身邊,正要詢問出了什麼事,兒子卻一下緊緊抱住了她,哭着説: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聽到兒子問這樣的話,xx再也忍不住了,眼淚“譁”一下就流了出來,她摸着兒子的頭説:“沒有這樣的事,媽媽怎麼可能不要你呢,你是我們全家人的心肝寶貝”。從那以後,xx再也沒有想過生二胎的事,只是對兒子百般呵護。也是從那時,她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兒子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只有心理健康、陽光,才能讓他走出別人異樣的目光,前行在屬於自己的征途。

為了讓孩子有一顆強大的內心,xx想了好多辦法。她不忘言傳身教,和兒子走在路上,面對別人異樣目光的,她總是不自覺的昂起頭,微笑着繼續前行;回到家中,孩子做功課,她在旁邊看書、學習,陪着孩子……。她給孩子培養了愛閲讀的好習慣,給孩子買來了《管好自己就能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中外書籍,小張健如飢似渴地讀着,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在成長的道路上經歷了無數次的摔倒,但每一次張健都咬咬牙,奮力爬起來,然後繼續艱難的向前走去,- 38 -

再大的打擊也沒有壓垮他那顆陽光而堅強的心。雖然身體殘疾,但他依然陽光、樂觀、積極向上,見過他的老師和同學都被那陽光般的笑容所感染,老師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薰陶,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一粒粒陽光、向上的種子,使他一天天茁壯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老師眼裏,他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異、陽光快樂的好孩子;在同學們眼裏,他是一個勤奮好學、樂於助人的好夥伴;在爺爺奶奶眼裏,他是一個懂事、聽話、明理的乖孫子……

“媽媽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希望,給了我原本不能擁有的人生,我會好好努力,因為在媽媽心中,我永遠是最棒的……。”兒子張健説,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母親,讓自己成為母親心中的驕傲。對於未來,xx堅信,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生活會越來越好,自己和丈夫的愛,會幫兒子照亮前行的路!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14

她叫李桂芬,今年46週歲,是一名從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結婚二十四年來,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間相處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後3次被評本村“文明示範樣板户”。婆媳相處二十四年,她把贍養老人作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動力,竭盡全力用真情去幫助老人,用仁愛去伺候老人,用愛心去善待老人,大愛無疆,真愛無言,二十四年來,她用博大的胸懷和仁厚的摯愛,換來了人間至純至愛、至善至孝。婆婆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還有多年的腿病,生活不便,也給家人帶來痛苦。李老師的婆婆沒閨女,三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家中只有做媳婦的她。二十四年來,她一邊工作一邊不厭其煩的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李老師深知:贍養老人,孝敬老人的責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付出沒有回報。

那是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術住進離家8里路的長山峪鎮醫院。困難來了怎麼辦?李老師白天上課託付醫生看液,放學再去醫院照顧。跑前跑後半個月,出院後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進縣醫院,檢查結果是貧血和小腦大面積堵塞,醫生説很嚴重需要轉院。忐忑不安的她急上加急,請一天假送到承德附屬醫院。當時的李老師甭提多難受了,婆婆需要照顧,學生需要上課。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學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沒辦法只有週六週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個月過去了,病情稍有好轉,由於腦堵塞出院後,老人記憶力嚴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了。她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俗話説:七分病三分養。她每天精心呵護向照顧小孩一樣照顧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婆婆,從不嫌麻煩,每到吃飯前把圍裙帶上,吃過後再摘下來。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長,2020年春季婆婆又換上偏癱,右身子和右手不靈了,需要輸液。這又是個難題,李老師白天不能耽誤課呀,只能利用放學後的時間。一邊做飯一邊看護。日復一日,一天、十天、二十天過去了,婆婆的手腳還是不靈活,生活不能自理。怎麼辦?想辦法一定讓婆婆好起來。她先讓老人從抓大東西核桃抓起,再抓小東西玉米粒。耐着性子哄着婆婆進行抓東西練習。為了不讓老人寂寞,她抽時間坐在炕上哄,給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撲克,逗老人笑。親戚朋友説:“桂芬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親閨女還親呀!”。可她想:能讓老人快樂才是自己真正的快樂。

去年暑期因奧運提前放假,李桂芬老師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劇,不會説話、不會走路、連吃飯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説大小便自理了。這一次,老人再也沒有站起來了,家人商量準備後事。李桂芬的心如刀絞一般,每天以淚洗面。她與婆婆的真情已到了無法割捨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縣醫院做檢查。這次她真的失望了,醫生説治不了,連藥都沒開,就讓送回家。面對婆婆嚴重的病情,她祈禱着,暗暗下着決心,一定要讓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樂樂生活。暑假的50多天裏她儘量讓婆母吃得好,每天搭配食品,而且定時定量喂五頓飯。每天攙扶着婆婆在地上轉,這一轉就是十幾分鍾,沒等坐穩就又得起來。為了讓老人減少痛苦,她每天這樣反反覆覆,三伏天,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還要洗衣服、搞衞生。街坊鄰居看了都心疼她,勸她説:“桂芬,找一個保姆來替一替你吧”可她想:按説,自己有工作,也有甩“道德包袱”的理由。可是她又想,自己是家中一員,老人有病做媳婦的有孝敬的`義務,何況三個兒媳只有自己一人在婆婆身邊。李老師知道,照顧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慮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個月兩個月還好,可長時間了,一年、兩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給老人洗臉、換衣服、餵飯、洗衣服、吃藥要付出許多許多。柔弱的身軀。日夜的勞累和操勞她見瘦了很多,她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擔起照顧婆婆的重擔,自己只有選擇堅強,堅強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自己的決定就是婆婆的生命,這是一種孝心,更是一種責任。這也是一個為人師表的人民教師光輝形象的真實寫照。

暑假馬上就要過去了,開學沒人伺候病人是她的一大愁事,看見日漸消瘦的她,家母心疼的對她説:“讓孩子他爸回來吧,這樣熬下去你會垮的。”她左思右想,沒有僱人,學校離她家僅有一牆之隔,她白天利用課間照看婆婆,一到夜晚,整夜合不攏眼。那時她心裏只有一個念頭:能換來老人的幸福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那不尋常的日子裏,婆婆的病哪怕看到一點好轉,家裏都會充滿着春天的氣息,都會感到如春天的陽光所發出的温度,祥和而温馨。可是事與願違,婆婆的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大小便不正常,時而乾燥時而拉肚,多次便到褲子上,一但拉上,不僅要洗衣,還要清洗身體上的污物。大半夜,她從不嫌髒嫌臭。為了讓老人乾淨舒服,她堅持每天給婆婆洗腳,每週給婆婆洗頭、洗澡、換衣服。不會説話的婆婆常常抓住她的胳膊搖來搖去,在感謝這樣的好兒媳。

更讓她不能忘的是2020年,學校的兩個評估是重中之重,軟件硬件都要齊全。學校許多艱鉅的任務等着她去做。她既要忙於學校的工作,又要忙於照顧婆婆。沉重的負擔就擺在李老師的面前,怎麼辦?是照顧病情加重的婆婆,還是完成學校佈置的迎檢任務。她猶豫了。要堅強、挺住、決不能倒下,現在正是考驗自己的時候。然而,堅強的她還是病倒了。好心的鄰里勸她休息,家人打電話讓她住院輸液治療。可堅強的她沒有後退半步,也沒有脆弱,背後掉了多少淚,都咽在心裏。她説,為了孩子,我無怨無悔;為了事業,我笑對人生。

婆婆因躺時間太長,身體長了褥瘡,她看在眼裏,急在心中。為了減少婆婆的痛苦,她堅持每天給婆翻身消毒三次,每天給婆婆換洗墊子。大愛無聲。李老師捧着一顆孝老敬老的慈善的之心,侍奉着婆婆,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無法統計,就這樣,直到2020年11月21日,婆婆帶着微笑離去。

她的向善之心,向善之舉感動了家人,感動了親戚朋友,也感動了全村父老鄉親。

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蹟15

真愛無言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説:“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説: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公婆説:“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弟媳説:“姐姐的孝心感動了我”

身教勝於言教,以前孃家父親和弟媳關係處的很緊張,媳婦説公公太倔強,公公説媳婦不孝順,她勸了父親,勸弟媳,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弟媳因為照顧學生在她家住了一個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動了

她説:“都説姐姐孝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真的服了。”回家後她主動和老人冰釋前嫌,髒活重活搶着幹,老人見人就講媳婦孝順了,弟媳也説老人變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孃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丈夫説:“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兒子説:“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着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説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

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裏填;奶奶去世時,十多歲的兒子跪在奶奶的身旁鄭重地給奶奶磕了三個頭,以回報奶奶對自己的疼愛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

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讀大二的兒子尊老愛幼、勤奮好學,學業優秀,任班幹部,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共青團員”。

領導説:“她幹工作一個頂倆”

她從事辦公室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十多年來,她從商業到城管,走到哪裏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裏。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説:“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鬚眉”。

她以工作為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辦公室這塊園地裏。她對自己起草的文件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特別是任城管辦機關辦公室主任後,工作忙、任務重,可謂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為趕材料,她和男同志一樣加班加點到凌晨;為趕材料,她很少過星期天和節假日。

兒子説她是“拼命三郎”,丈夫説她是“工作狂”。今年“五一”節,兒子和她提前預約要到駐馬店買衣服,但因縣人大要聽城市管理工作的'情況彙報,她又變卦了。原本是一諾千金的她,因對工作的執着而一次又一次失信於兒子,望着兒子失望、無奈、寬容的複雜表情,她常常覺得對不起兒子。

幾年來,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被評為“市女職工先進工作者”,縣“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政府系統辦公室工作“先進工作者”,年年被縣工會評為“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城管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今年,被駐馬店市文明委評選為“市文明市民標兵”。

同事説:“她待我們情同手足”

她説能在一起共事是

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鄉法庭工作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

20xx年,單位一位同事得了胰腺癌,她聽説後立即從財務股借了100元錢送到那位同事的手中,同事知道她手頭不寬餘説什麼也不收,她硬是把錢塞進同事的手裏。

她還經常抽時間去看望她,鼓勵她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同事感動地説:“小芬,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就像我的親妹子一樣啊”!

像這樣的事情她已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當別人向她提起時,她總是説:“是嗎?我早忘了。”

她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在炎炎的夏日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真愛無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