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酒文化

來源:文萃谷 7.02K

宋代著名畫作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具體地反映出宋代經濟發達的狀況,圖中茶坊、酒肆、廟宇鱗次櫛比,街市行人川流不息,商店中有珠寶香料、綾羅綢緞等專門經營,形形色色,熱鬧繽紛,從《清明上河圖》上,還可看到其中有酒家設有高層“雅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宋代的酒文化宋代的酒文化,供大家閲覽!

宋代的酒文化
  宋代的酒文化的起源

中國何時始有燒酒?是自創還是傳入,這是學術屆迄今仍有爭議的一個問題。明朝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説:“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此説長期為學人所承認。而1956年袁翰青先生髮表《釀酒在我國的起源和發展》,將中國燒酒起始時間上推到唐代,從而在學術界引起一場關於中國燒酒起始的.爭論。到目前為止,大致形成了始於東漢,唐,宋和元四種不同的意見。

始於宋代説: 曹元宇在《燒酒史料的蒐集和分析》中提出三個論據,其一,南宋人宋慈《洗冤錄》卷四“急救方”下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拔其毒、隨吮隨吐、隨換酒醋再吮,俟紅淡腫消為度。······”這裏的燒酒應是現代的燒酒,因為燒酒含較多的乙醇,是蛇毒的解毒藥。“由此也可想見,在十三世紀,燒酒已經是常用的東西了。”方心芳亦贊同這種看法。其二,北宋蘇軾《物類相感志》 “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滅。”曹元宇據此猜想,可能就是燒酒,因為只有燒酒才能燃燒。其三,北宋人田錫《曲本草》“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能飲之人,三四杯即醉,價值比常數十倍”。曹元宇將引文“復燒”作蒸餾解,故暹羅酒是燒酒。如從《曲草本》此文作為燒酒的起源,可説中國大約在十世紀中、後期已開始制燒酒了”。

  宋代的酒文化知識

六十年代,日本學者蓧田統在《宋元造酒史》中改變二十年前的觀點,認為宋代已有燒酒的記載,並提出四個論據。第一,引宋人吳自牧《夢樑錄》卷十三中記有“水晶紅白燒酒”為證據。第二,宋人范成大《荔枝賦》寫有“羞以燒春以浮醅”,而李肇《唐國史補》又記有“酒則有······劍南之燒春”。蓧田統認為這“燒春”説不定就是燒酒。第三,宋人朱輔《溪蠻叢笑》記湖南南部山地的五溪蠻“酒以火釀成,不芻不酢,以藤吸取,名釣藤酒”。蓧田統認為這也是宋代有燒酒的證據。第四,與曹元宇相同,亦引《曲本草》為證。

關於宋代“白酒”一詞的解説: 現代把高粱、玉米、甘薯等糧食,或某些果品發酵蒸餾製成的酒,通稱白酒。我們所討論的“白酒”也就是這個意義而言的。其特徵是無色透明和含酒精量高。但是白酒一次在歷史上很早就出現了。《禮記·內則》:“酒,清、白。”意思是説酒有清酒和白酒之別。《太平御覽》卷八四四引《魏略》:“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宋代白酒一詞更是屢見不鮮。 仁宗明道年間,潭州“人民多醖造私酒,體問得或婚姻祭祀,雅尚白酒,雖官務美醖,終不成禮”。 蘇軾詩:“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周去非説:嶺南地區“諸郡富民多醖老酒······諸道旁率沽白酒,在靜江尤盛。” 真德秀説:黃池鎮“於官課之外,又多造白酒、小酒······”

可以肯定地説,白酒一詞在早期並沒有專指穀物蒸餾酒的含義。宋代如前所述已有蒸餾酒生產,那麼白酒一詞是否亦如現代白酒一樣具有蒸餾酒的性質呢?李保《續北山酒經》載有“白酒麥法”、“雪花白酒法”,可惜其方法的內容已佚,這給我們判斷宋代“白酒”的屬性增添了一些困難。不過,從“天氣薦輕寒,白酒連醅飲,”“寒欺白酒嫩,”“社南村酒白如餳”,“邀我酌白酒,酒甜語和柔”,“白酒頻斟當 茶”,“白酒牀頭初熟”等詩詞來看白酒一詞沒有蒸餾酒的性質。因為“連醅”、“甘甜”和“牀頭初熟”,甚至“當 茶”都不具有蒸餾酒的特徵,倒是地道的釀造酒。另外,白酒一次雖然可以顯示蒸餾清亮透明的特徵,但是在蒸餾酒發明和生產的初期,僅以顏色純度形容蒸餾酒而命名新的品種,則不如燒酒、蒸酒、酒露從捕捉不同於釀造酒的製作特徵來形容蒸餾酒更為貼切。鑑於此,宋代雖已有蒸餾酒的生產,但白酒一詞不含有蒸餾酒的含義,而確指蒸餾酒的名詞是燒酒、蒸酒、露酒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