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春酒廠歷史

來源:文萃谷 1.02W

劍南春酒廠歷史你瞭解嗎?中國十大名酒大家知道嗎,劍南春就是其中一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劍南春酒廠歷史,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劍南春酒廠歷史
  劍南春酒廠歷史

綿筆直古屬綿州,歸劍南道轄,釀酒歷史悠久。據李肇《唐國史補》載,唐代開元至長慶年間,釀有“劍南之燒春”名酒。詩人李白曾於劍南“解貂贖酒”的典故,留下“士解金貂,價重洛陽”佳話。其酒又稱“燒香春”。

宋代釀有“蜜酒”,據《綿州志》載:“楊世昌,綿竹武都山道士,字子東,善作蜜酒,絕醇釅。東坡及得其方,作‘蜜酒歌’以遺之。”

清代康熙年間,陝西三元縣人朱煜見綿竹水好,開辦朱天益酢坊,釀製大麴酒,後相繼有楊、白、趙三家大麴作坊開業。從此大麴酒成為綿竹名產。據《綿竹縣誌》雲:“大麴酒,邑特產,味醇香,色潔白,狀若清露。”

清乾隆年間太史李調元在《函海》中説:“綿竹清露大麴酒是也,夏消暑,冬禦寒,能止吐瀉、除濕及山嵐瘴氣。”他還賦詩稱:“天下名酒皆嚐盡,卻愛綿竹大麴醇。”

光緒年間曾列為貢酒。名泉出佳酒,《綿竹縣誌》雲:“惟西南城外一線泉脈可釀此酒”,並指出“用城西外區井水蒸烤成酒,香而洌,若別處則否”,這泉水是著名的“諸葛井”。是三國末年,魏兵入蜀‘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守城拒敵、掘井汲水之用,後遂將井名為“諸葛井”。

清代末年,綿筆直大麴酒坊有17家。

1919年間“有大麴房25家,歲可出酒十數萬,獲錢五六萬緡,銷路極廣”。後發展為30餘家,有酒窖116個,最高年產達350多噸。

1922年綿竹大麴獲四川省勸業會一等獎,1928年獲四川省國貨展覽會獎章及獎狀,聲名鼎盛,行銷各地,時人贊有“十里聞香綿竹酒,天下何人不識君?”的雅譽。

1941年,酒坊有200多家,產酒200萬公斤。享有盛譽的大麴燒房有乾元泰、大道生、瑞昌新、義全和、恆豐泰、天成祥、朱天益、楊恆順等38家,擁有酒窖200個。小曲燒房有100餘家,其中以第一春、曲江春、永生春、德永春等作坊着稱。

1951年在朱天益等燒房基礎上建成綿竹酒廠,繼續生產大麴酒。

1958年投產高檔白酒,由蜀中詩人龐石帚起名“劍南春”。

1985年更為現廠名。

  劍南春介紹

劍南春牌劍南春酒是四川省綿竹縣劍南春酒廠的產品。1963年被命名為四川省名酒,1985年、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金爵獎。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88年獲香港第六屆國際食品展覽會金花獎,1992年獲德國萊比錫秋季博覽會金獎。

  劍南春古代發展

綿竹

坐落在著名的U型釀酒帶,釀酒歷史已有四千餘年,廣漢三星堆蜀文化遺址出土的陶酒具和綿竹金土村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銅罍,提樑壺等精美酒器,東漢時期的.釀酒畫像磚等文物考證,《華陽國志·蜀志》、《晉書》等史書記載都可證實:綿竹產酒不晚於戰國時期。

在唐朝,百業興旺,綿竹成熟釀酒技藝下誕生的“劍南燒春”傾動朝野。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對天下名酒記載道:“酒則有……烏程之若下,劍南之燒春……”,劍南燒春更作為宮廷御酒而被載於《後唐書·德宗本記》。這是唯一載入正史的四川名酒,也是中國至今唯一尚存的唐代名酒,是綿竹酒文化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因此,劍南春一直以“唐時宮廷酒 盛世劍南春”為傳承宗旨。

時至宋代,綿竹釀酒技藝在傳承前代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釀製出“鵝黃”、“蜜酒”,其中“蜜酒”被作為獨特的釀酒法收於李保的《續北山酒經》,被宋伯仁《酒小史》列為名酒之中。明代徐炬《酒譜》中記載:“西蜀道士楊世昌造蜜酒。”蜜酒鵝黃的出現,為中國文學史,也為中國酒文化史留下了千古美談。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與綿竹道士楊士昌的趣聞,南宋大詩人陸游的劍南詩稿等許多文壇佳話藴於其中。

明末清初,戰亂不斷,人口鋭減,綿竹農業荒蕪,經濟蕭條。依附於農業發達而產生的劍南春傳統釀造技藝受到巨大威脅。直到清康熙年間才逐漸恢復,出現了朱、楊、白、趙等較大規模釀酒作坊。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綿竹縣誌》記載:“大麴酒,邑特產,味醇厚,色潔白,狀若清露。”清末,綿竹釀酒作坊已有上百家,著名大麴坊已增到18家,綿竹商貿因此更為昌盛,出現了“山程水陸貨爭呼,坐賈行商日夜圖。濟濟直如綿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的繁榮景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