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2篇

來源:文萃谷 2.2W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1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節日意義:敬祖、敬老、感恩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2篇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因 “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重陽節,也是中國老人節。截至20xx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2億,佔總人口的15.5%,其中,可能就有你我白髮蒼蒼的父母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

重陽節的習俗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2

重陽節有敬祖、敬老、感恩的意思。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節日習俗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活化石”,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活文物”。但它不會一成不變,總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滲透進新的內容和價值觀念。近年來,隨着我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佔到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衝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已成約定俗成之勢,併為全社會所公認,這是重陽節的意義。

首先,重陽節是夕陽紅的象徵。重陽時節,秋高氣爽,五穀飄香,是收穫的季節,是成熟的季節。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象徵年節成熟,象徵夕陽紅。清代大詩人袁枚(1716—1797)在一首自勵養生詩中寫道:放棹西湖發浩歌,詩情畫意兩如何。莫愁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紅更多。“秋老山容淡”比喻人老色衰,“秋深紅更多”喻老年也大有作為。鼓勵老年人要豁達開朗,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使生命質量更高。

生是一本書,老年就是書的結尾。而結尾部分往往最精彩,最讓人難以忘懷。

其次,“九九”與“久久”同音,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九九重陽是雙九重疊、日月並陽,人們認為這個日子很特殊,是一個特別值得慶賀的日子,應該特別對待。用它來象徵年高德劭、年德並應的老年人最為貼切恰當。菊花是秋天的寵兒,是重陽節的寵兒,相傳菊花也是長壽的象徵。宋代給它起了一個別致的雅號“延壽客”。重陽時節,百花日漸凋零,而菊花卻獨立寒秋,神韻高雅,嫵媚動人。用秋菊象徵老人,從形象到氣質都很恰當。老年人成熟、恬淡、寬容,為人民建功立業,有過貢獻,德高望重,猶如九九重陽,秋菊點翠——因此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也是順理成章。

再次,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孝親”的傳統美德。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事親敬上的優良傳統。唐代詩人孟郊(751—814)的《遊子吟》是一首讚美母愛的詩,撥動了天下兒女報答慈母養育之恩的心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兒子要出遠門,臨走前,仁慈的母親手拿針線為兒子縫製衣服。母親一針針縫得又密又牢,就怕孩子在外遲遲不能歸來。寸草:小草,比喻遊子。三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母親對子女的關愛。我們做兒女的就像那路邊的小草,怎能報答春天所給與的光輝呢?全詩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尤其是後兩句,引起天下兒女的共鳴,把尊老敬老之心表達得非常形象和深刻。

是父母小心翼翼地哺乳兒女,是父母在兒女身體有恙時擔驚受怕而終日悉心呵護照料,是父母承擔了多少艱難勞苦方使兒女知書識禮,是父母費盡了多少精神為兒女定親婚娶而興家安業——父母那數不清的大恩,確如一首歌裏所唱的:“我能數盡青絲髮,只有親恩數不來。”所以做兒女的對待父母應該像那烏鴉一樣知道反哺,像那羔羊一樣知道跪乳,千萬不能因為娶了媳婦,添了小家庭的許多甜蜜恩愛,有了生兒育女、兒女繞膝的歡樂就將父母棄之腦後,念念不忘的是多一分孝,少一分不孝!然而,客觀現實又如何呢?一些不孝子孫,不但不盡贍養義務,反而虐待打罵老人,掠奪老人財物,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的合法權益。老年人自殺事件屢有發生。

根據社會存在着的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全國政協委員、民政部副部長、中國老齡協會會長李寶庫提出建議:考查幹部也應看它是否孝敬父母。他説: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已成為影響代際關係的世界性社會問題。在家庭關係上,由於一些人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念的滑坡等等原因,由代際關係引發的矛盾更加突出。

從這個意義上説,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不單純是“敬老孝親”,而是在解決一個反對年齡歧視,融合代際關係,減少家庭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社會問題。定重陽節為老人節是對尊老敬老社會習尚的引導和提倡,是對中華民族事親敬上傳統美德的弘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善舉,這才是重陽節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