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特點有什麼名壺

來源:文萃谷 2.8W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紫砂壺的特點及保養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紫砂壺的特點有什麼名壺

  紫砂壺的特點

1、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即使是盛暑時節,所泡之茶仍不易餿。由於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滲入陶質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2、紫砂壺從選泥、製作成壺坯等關鍵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製作十分精細。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澤取勝,只是在陶坯成型後,上面印刻的書畫詩文紋案都要用粉質顏料加填於輪廓中。這種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 >壺的一個顯著特點。

3、在造型上,雖然每個制壺名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但大體上還是可以分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種類型。

4、紫砂壺形態淳樸、色澤古雅、質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經人手撫摩後越顯出其古雅光亮。

  紫砂壺的材質特點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統稱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夾層,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穩定性差,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並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後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為水雲母,並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屑及鐵質等。綜合分析,紫砂泥屬於粒土--石英雲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因此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乾燥收縮率小,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綠泥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紅泥(或稱朱泥)則是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周高起雲:“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乃變硃砂色。”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硃砂色、硃砂紫或海棠紅等色。因為產量少,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製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粧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至於朱泥的胎土,不過是制壺陶手,為了求得更精細的泥料,將紅泥以洗泥沉澱,得到約140目到180目細孔的泥料,製成細如滑脂的朱泥壺。朱泥的土質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約在14%到18%之間,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後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由於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因收縮率高達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

  紫砂名壺

冰心道人壺

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間的紫砂壺。壺體顏色似瓷器中的茶葉末釉,壺身正面是一個凹進去的龕,內坐一人,龕外壁裝飾有桃樹、桃花、桃葉。壺身另外三側為雕刻的雲紋。

壺底款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為清末民初年間紫砂大師程壽珍(1858-1939年)的號。程壽珍製作的紫沙壺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別獲得巴拿馬國際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的頭等獎和優秀獎。

二泉銘壺

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的名壺。

邵二泉(約1803-1860年),擅長鐫壺銘。這把壺型質古樸,壺為土黃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應和古人“祝福”意願。壺腹一側,陰刻行書:“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句詩源於王羲之《蘭亭集序》,署名“二泉”。壺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壺人,但其人已無法考證。

覆鬥式壺

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鬥式壺,清末,高7.5cm,口徑5.7×5.7cm,底 徑9.8×9.8cm。

壺呈上小下大覆鬥式,平底四方委角形。壺身鐫刻篆書“子孫宜”三字。底鈐篆書“玉麟”印章款。薑黃色砂泥,滋潤細膩。

此壺造型方中有圓,給人以剛中帶柔的感覺。

“玉麟”指黃玉麟(1842—1913年),清道光、咸豐年間的制壺名家,善制掇球、供春、魚化龍壺諸式,所制砂壺精巧而不失古意。

樹癭壺

樹癭就是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癭,壺面凹凸不平,有樹皮模樣刻紋。整把壺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壺大家供春創制的一種壺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