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中國陶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來源:文萃谷 8.15K

宜興紫砂壺作為中國陶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將中國陶瓷之美髮展到了極致。明代李漁就稱讚:“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宜興古稱)。”他還説:“壺必言宜興陶,較茶必用宜壺。”

紫砂壺:中國陶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茶因壺而香,壺因茶而響。”品茶使我們想起了人生。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品茶,會不會品,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品,決定着人生一輩子的色調。有人説,茶是為了友誼而在世間的;最好的茶,則是為了知味的人存在。我們到處找茶、品茶,是渴望着與知味的人對飲。一杯清茶,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給人以澄淨與善良的感覺。泡茶給人喝是一種很好的關愛,可以為三五知己而傾注。

紫砂壺是最佳的泡茶具,這應是沒有茶客反對的。這種茶具,經幾百年發展,已成為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大自然為紫砂藝術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在林林總總、千姿百態的紫砂壺體造型中,無一不是通過點、線、面的巧妙組合與泥色的渾然配置來展示它的形象美,以達到典雅、含蓄、古樸、端莊的藝術效果。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曾稱讚紫砂壺藝“別出心裁,意在神韻”。

在龐大的紫砂家庭裏,紫砂壺的品種多達兩三千個,其造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仿自然物體造型、幾何形體造型、筋紋造型和現代陶藝造型。紫砂藝人心靈手巧,把自然界中花、草、蟲、魚、水、雲等物象符號,用紫砂土表現出來,有一種超越現實的隱喻之美。我們在市場上常見的勁鬆壺、報春壺、櫻花壺、挺竹壺、蓮花壺……都是仿自然物體造型,凸顯了東方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風格。

古老的宜興紫砂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文壇名士更是個個染指。已故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曾於1994年到宜興視察,觀賞了紫砂之後欣然提筆,寫下“陶都建,北宋已知名。坡老歸來曾買宅,陸翁於此著茶經,佳話説宜興”的詩句,並且讚美紫砂茶壺“精思巧手,茶道文心”。從中,可以看出樸老在“茶禪一味”中對宜興紫砂的鐘愛之情。此外如周瘦鵑、唐雲、程十發、馮其庸等名家亦戀壺如子,每得佳品,常常喜不自勝,舞之蹈之。

好的紫砂壺,主要看它的“精、氣、神”。“精”者是指壺的`工藝、造型、裝飾的精美;“氣”者指壺的氣質內涵;“神”者指壺的神態情趣。一把好壺,以素心素面溝通茶人的心靈,魅力所在讓你魂牽夢縈,撫之愛戀,賞之悦目,用之舒心。有人讚歎,紫砂壺:“温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

紫砂壺有高短之分,容量大小之別,既重工藝造型,又講究使用功能。用紫砂壺泡紅茶,茶湯釅純而香味濃郁;沏綠茶,則色澤清翠而味甘醇。容量僅一二兩水的小壺,那是吃“功夫茶”的最佳茶具。初次使用紫砂壺,先用熱水沖洗,泡茶後,可用毛巾在壺體表面擦試,用手經常撫摸,此謂“養壺”。日久之後,就會呈現珠圓玉潤、典雅可人的風貌。

紫砂壺是一種生活實用品,更是一件藝術品。藏家愛壺是為了珍藏,為了把玩,以此怡情養性,陶冶情操,從中獲得一種難以言語的快慰和美感。紫砂壺有一種天成的淳厚、寧靜、平淡的特質。玩壺、養壺、藏壺,是一種修心養性,是一種休閒愉悦,是一種情致釋放。愛什麼壺,無法界定,只要你喜歡就好。不要被原礦泥、黃山砂的神祕所迷惑,不要被純手工或模型貨所困擾,也不要被商業炒作的“金獎、銀獎”所左右,更不要被編了一大堆故事的假冒名壺所忽悠。收藏紫砂壺要有理性,要有學識,要有眼光。當然擁有大師(名符其實的大師)名壺很好,而一些實力派的中青年技藝人員也許就是今後的高工、大師,更有默默無聞、專心做壺、不事張揚、不趟渾水的民間藝人,他們的作品也不錯,也同樣會穿越年代,成為長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