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農業 建議

來源:文萃谷 3.95K

東北網1月8日訊(記者顧碩 孫曉鋭 岳雲雪) 在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分組討論時,省政協委員陳曉東提案建議,各級政府應高度認識並把握農業物聯網方興未艾這一機遇,通過產業升級與換代,迅速將黑龍江省豐富的地方農業資源優勢轉換成豐厚的區域經濟優勢,切實將我省由“糧食大時打造成“糧食強時。

物聯網 農業 建議

2015年,黑龍江省糧食年產量躍居全國首位。但一個嚴峻的課題仍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糧袋子鼓了,如何讓農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受通脹等因素影響,導致生產、流通成本增加,農民獲利較少,很多糧食企業則“賺了訂單不賺錢”。與此同時,千家萬户的分散經營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問題凸現,“小地塊”捆住了“大農機”的手腳。

農業物聯網,是指在智能環境下,優質農作物全生命週期的生產管理系統。它是透過無線感測網絡(WSN)、衞星遙感系統(SRS)與智能決策支持(DSS)組合而成的環境智能技術。農業物聯網通過各種傳感器實時信息採集和數據挖掘,然後按照需求自動通風、控温、補光等,同時向農民提供一整套具有預警感知、實時監測、產銷情報與信息決策管理的整合性系統平台,從而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並有效地解決問題。

陳曉東委員建議,各級政府應大幅度增加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發經費投入,積極敦促地方農業龍頭企業與國內農業物聯網的一流研究機構合作創建省級乃至國家級農業物聯網重點實驗室和應用示範區,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創建國家農業物聯網研發基地或產業園區。在我省建立農業物聯網示範區,完成對國家重大物聯產業基礎科研課題的承接,吸引資金和農業高科技項目向我省集聚。通過針對農業物聯網基礎科學和基礎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探索適合中國特色的農業產業鏈。

12月21日,由中國工程院“物聯網及其在重要領域的應用”戰略研究課題組主辦的“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課題研討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召開。課題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信電學院教授汪懋華主持會議。中國農機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等參加研討。

研討會上,汪懋華首先進行主題發言,指出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已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業返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歷史發展新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關鍵時刻;進入着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建立“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體系,而建設現代農業,就要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 汪懋華認為,近5年來“物聯網”概念的出現令人矚目,它拓展了互聯網應用發展的空間,推進了RFID、無線傳感器網絡、移動寬帶互聯和智能化信息服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應用領域技術的創新研究。今年1月中旬,中國工程院啟動了“物聯網及其在各重要領域的.應用”戰略研究諮詢項目。“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作為下設的一個分課題,經過近一年的調查研究、集中研討交流,按項目組計劃將在本月提交課題研究報告送審稿。物聯網的農業應用,將面對一系列在廣域空間分佈的信息獲娶高效可靠的信息傳輸與互聯、面向不同應用需求、不同應用環境的智能決策系統集成的科學技術問題,它既需要電子、信息、通信科技與產業界對關鍵共性技術的突破和提供低成本、使用可靠和易用性好的硬、軟件產品與服務的支持,又需要農業生物、信息與裝備工程科學家們的協力研究、面向農業應用需求的技術整合和運營服務模式的創新保障。信息科技將融入各種農業應用領域,成為生物、農藝、工程交叉匯聚學科的紐帶;物聯網農業應用技術的創新,將打破學科與部門界限,促進不同學科間交叉融合和衍生新的交叉學科,將大力推進以需求和應用為導向的協力研究模式,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造新的機會。

本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交流發言,就“物聯網”應用創新發展理念及應用發展前景、物聯網農業應用發展的需求分析與優先推進領域和物聯網農業領域應用發展的戰略思路、戰略目標、技術與產業發展規劃思路等問題進行互動討論,分析了“物聯網”農業領域應用發展的共性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對促進物聯網農業領域應用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良好建議。與會專家肯定了本次交流研討會取得的良好效果,並表示將協力支持和參與推動項目研究報告初稿的修改工作。

本次研討由中國農業大學“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浙江大學等單位近25位有關專家參加研討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