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搞好實習的建議

來源:文萃谷 2.99W

搞好實習是每一個實習同學的願望,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就實習的目的和實習前的準備,進行過初步的探討,也許同學們會認為那些只是一些“純理論”的條條框框,真正到臨牀仍然會遇到許多實際問題,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呢?搞好臨牀實習有沒有什麼“祕訣”?其實,也許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將實習中遇到的問題面面俱到,這是因為實習所處的環境各不相同,而且每一個同學也都有各自的特點,自然遇到的問題也就各不相同,搞好實習的“祕訣”同樣如此,別人發現的“祕訣”,並不一定適應你自己,要發現適合自己實習成功的“祕訣”,還得靠自己到臨牀中去不斷摸索和總結。儘管如此,搞好臨牀實習也是有一些較好經驗可以借鑑的,也許同學們從以下的內容中,會得到一些啟示。

對搞好實習的建議

明確實習目的,圍繞目的進行實習

有句成語叫“有的放矢”,“的”目標也,“矢”者箭也,其意為:有了目標,然後在放出手中的箭。搞好實習同樣如此,首先應該明確實習的目的,只有明確了實習的目的,才能夠針對這些目的,採取相應的行動。否則就成了“無的放矢”。

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談到過:實習的目的是理論知識與臨牀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實現從學生到醫生轉變的過程。因此要搞好實習,就應該圍繞着這一目的來採取相應的方法和行動,從而達到目的。

判斷實習方法的好壞以及採取的行動是否正確的標準就是:看是否有利於實習目的實現。因此,在實習中,自己每做一件事情都應看看是否有利於自己實習目的的實現,如果有利於自己的實習,就應該努力地去做好,否則就不應該去做。有的同學為了讓教員寫一個好的實習評語,不是通過自己良好的實習工作來得到教員的好評,而是去揣摩教員個人的喜好,沉緬於對“關係學”的研究,這顯然有悖於實習的目的,因此,這種行為應該抨棄。相反,為了得到一個臨牀疾病的感性認識,也許需要反覆的進行臨牀觀察,甚至日夜守護在病人牀旁,才能得到一點點收穫,儘管這種收穫必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才能得到,但它有利於實習目的的實現,因此值得去做。

明確自己的身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人們常説: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舞台,每一個人都在這個大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對於實習醫生來説,實習生活將是生活大舞台上上演的一台戲,這台戲的演員將由:教員、醫護人員、病人和實習醫生組成,而戲的.主角就是實習醫生。我們知道對於一台戲來説,主角表演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戲的成敗,因此,對於實習同學來説,應該明確自己的身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要演一出好戲,就要塑造一個良好的主角形象,而實習醫生的形象應該是怎樣的呢?要明確實習醫生的形象,首先要了解實習醫生的身份,前面已經談過,實習醫生的身份是雙重的,在病人眼裏是醫生,而在教員眼裏又是一名學生。因此,一個好的實習醫生的形象應該是:在病人的眼裏是一名好醫生,而在教員的眼裏則是一名好學生。

對於演員來説,並非天生就會演戲,為了塑造一個完美的角色,必須在演戲中不斷學習不斷揣摩,全身心地投入,甚至不惜作出犧牲。對於實習同學來説,也是如此,而且實習一生中只有一次,更應該努力地去演好這齣戲,在實習中去尋找好醫生、好學生的“感覺”。尋找這種“感覺”的唯一方法就是,實踐,實踐,再實踐。在實踐中去體會,並在實踐中去不斷修正,一旦當你找到了角色的“感覺”,你就會發現,實習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與此同時,實習這齣戲也將成功了大半。

做好“四勤”

臨牀醫學本身就是一個碩大的知識寶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臨牀實習就是將同學們帶進這座知識寶庫,給同學們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天地。有句俗語叫“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進入臨牀實習,猶如進入了臨牀醫學的大門,剩下的就要看同學們如何“修行”了。在這臨牀醫學天地裏,到處都是知識的寶藏,誰付出得越多,誰的收穫也就越大,反之,將是錯失良機,後悔莫及。用“一分辛苦,一分收穫。”來概括實習的付出與收穫,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為了獲得更大的實習收穫,有人總結了一條經驗叫“四勤”。即“手勤”、“腿勤”、“嘴勤”、“腦勤”。

所謂“手勤”就是勤動手,多做各種臨牀操作,熟練掌握體格檢查方法以及各種臨牀診療操作。臨牀醫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作為一名臨牀醫生,必須熟練掌握各種臨牀操作的基本技能,而要掌握這些技能,僅靠背熟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是不行的,必須通過反覆的實際操作和實踐才能掌握,勤動手的目的就是為了熟練掌握這些臨牀操作的基本技能。

所謂“腿勤”就是要求同學,經常深入病房觀察病情變化,常到輔助科室學習有關的知識,常跑圖書館解決臨牀上遇到的困惑。“實踐出真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認識疾病,只有認識了疾病,才能治療疾玻

所謂“嘴勤”就是要多問。實習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不懂就問,沒有什麼值得羞愧的,所以,在實習中要樹立“人人為我師”的觀念,遇到了問題,不管是誰,只好能夠解決問題的,都是請教的對象,都是自己的老師

所謂“腦勤”就是要勤于思考。古人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這句話辯證地揭示了“思與學”的關係,上面談到的“手勤”、“腿勤”、“嘴勤”如果離開了“腦勤”,將是毫無目的的“勤”,因此,“腦勤”應該貫穿於整個臨牀實踐,才能真正有所收穫。

總之,對於實習同學來説,有“勤”,才可能談得上“獲”。離開了“勤”的實習,只能是“走馬觀花”,難以學到真正的本事。

“小本子”的妙用

談到實習的“經驗”或“祕訣”,許多教員乃至一些著名的醫學專家,都會提到“小本子”的妙用。所謂“小本子”就是指在實習中隨身攜帶一個袖珍筆記本,用它記錄教員或上級醫生的查房指示以及所遇到的各種臨牀問題。有人稱之為“臨牀隨筆”,也有人稱之為“醫海拾貝”,甚至有人稱為“醫學小百科”。不要小看這“小本子”,它的好處及妙用的確不少,甚至是受益終身。

常言道:好記心不如爛筆頭。“小本子”的好處首先是可以彌補人的記憶的不足。及時記錄上級醫生的指示,以便事後及時正確地執行這些指示,這樣即可避免和減少差錯,同時也可避免因沒能及時完成上級醫生的指示而挨批評。

教員或上級醫生查房所講的內容,常常是對疾病的高度概括或是自己多年積累的臨牀經驗,這些是書本里學不到的內容,記錄下這些經驗之談,可以終身受益。另外,從教員的心理上來看,查房時,教員看到學生虛心好學,隨時準備記錄他所講的內容,因此,他會講授更多的內容,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

臨牀工作中,常常會遇到許多目前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會由此萌發“思想火花”或靈感,及時記錄這些問題,以及靈感和火花,也許它將成為你今後的努力方向,或成功的起點。

由此看來,本子雖小,好處卻不少。因此,建議同學們進入臨牀,也準備好這“小本子”,並用好這“小本子”,一旦你體驗到了它的好處,也許它將伴你度過整個醫療生涯,而且會使你受益非淺。

“半小時”的意義

實習醫生職責中提到:實習醫生每日應提前半小時進入病房,對自己所負責的病人進行巡視、檢查……在跟隨上級醫生查房時,主動彙報病人病情變化,輔助檢查結果,提出自己的診療意見……。許多同學忽視了這一點,也沒有做好這一點,其原因是對這“半小時”的意義理解不夠。

首先,從學習方法上來説,主動的學習與被動的學習效果有顯著的差別。提前到病房,瞭解病人的病情變化,通過思考,發現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讓教員驗證或修正自己的觀點,這樣,無論是自己的觀點與教員相同或是有差異,都會在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這種學習是主動的,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不易忘記;而等上班後和教員一起查房,讓教員幫你發現病情的變化,再把他的觀點“灌輸”給你,這樣就使自己處於一種被動的位置,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考慮、消化,其結果是這種知識來得輕鬆、容易,而忘記得也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