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就業工作建議和意見

來源:文萃谷 1.61W

畢業生在畢業來臨之際,就會面臨着就業的工作問題,我們都有哪些建議可以提出來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畢業生就業工作建議,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畢業生就業工作建議和意見

  畢業生就業工作建議篇一

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更為突出。本文在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表現和原因的基礎上,從財税政策的角度提出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建議。

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第一,大學畢業生總供給與總需求矛盾依然突出。

近年來,高校大學畢業生供給量不斷加大。

我國大學畢業生從20xx年的144萬人躍升到2009年的610萬人,增長了6倍,加上歷年沒有就業人員,20xx年需要安置的大學生為700多萬人。並且,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大學生就業壓力仍不會減弱,到2011年,大學層次畢業生數量將達到峯值,約758萬人。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數量遠遠趕不上大學畢業生的供給數量。

第二,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問題突出。

1.市場需求與大學專業設置矛盾問題日益突出。

目前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不能與企業產業結構和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以至於蜂擁而上的一些熱門專業如今出現人才供給的過剩。

以高校普遍開設的電子商務專業為例,截至2003年,教育部已經批准181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開設電子商務專業。但國際電子商務師認證委員會(中國)研發中心在20xx年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進行的就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xx年6月15日,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

2.區域結構性矛盾非常明顯,西部地區供給與需求矛盾較大。

目前,大量大學畢業生過分集中在東部地區和城市。而中西部地區、廣大的基層卻面臨着人才匱乏又難以吸引畢業生的情況。

調查顯示,北京是最受大學畢業生青睞的就業地區,受調查的大學畢業生中,有24.69%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在北京就業;其次為廣東省,比例為21.76%。

3.不同行業與專業就業冷熱不均。

目前,畢業生所學專業的專門化程度越高,與國民經濟中增長較快的行業和職業相關性越強,就越容易就業。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兩大領域:一是藝術領域,二是生命科學領域,包括醫學、生物和農學專業。同時,低就業率往往和低薪相連。

第三,金融危機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當前整個世界經濟形勢的惡化直接導致了社會整體就業形勢的嚴峻。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目前企業普遍實行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於培養與培訓的費用大幅減少,不少企業甚至停止了招聘。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第一,大學畢業生就業崗位相對不足。

1.就業崗位相對不足的深層次原因在於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就業彈性持續下降。目前大學畢業生失業是結構性失業,並不完全因為大學的普及率高。

我國一直將追求經濟增長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標。據胡鞍鋼等專家估計,這種發展模式造成我國“八五”期間少創造就業機會6.0%~12.3%,“九五”期間少創造就業機會3.7%~8.0%。經濟發展的就業彈性不斷減弱,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0.3以上下降到目前的0.1左右,經濟增長對於就業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小。

我國目前各產業吸收就業的結構還不合理。第一產業吸納就業的潛力最差。隨着各地工業化逐漸傾向於向資本密集型方式轉變,作為現今吸納高校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領域———第二產業的就業彈性也將減弱。只有增強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吸收就業能力,才是解決目前和將來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主要途徑。但我國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優勢依然沒有充分體現,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不足,影響着對大學生的吸納。

2.某些行業受宏觀經濟和政策調整影響,減少了就業崗位。同時,就業崗位相對不足也是緣於就業人口的巨大供給量這一因素。

近幾年來,大學招生人數每年以30%~40%的速度擴張,但由於種種原因,經濟對勞動力特別是對大學生的吸納速度並沒有這麼快。以2006年為例,全國有大學畢業生413萬人,同比增加44%,但同年全國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卻減少了22%。

第二,大學畢業生教育體系與市場需求脱軌較為嚴重。

目前,高等教育與就業市場脱軌嚴重,以致出現供給結構性失業。一些高校盲目擴張,教學質量下降,更加劇了高校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的背離。

第三,政府公共就業服務投入不足。

從國外的做法來看,加大公共就業服務投入,促進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對於緩解就業壓力具有見效更快的作用。一些國家甚至出現取締私人職業介紹,實行政府壟斷公共就業服務的局面。

  畢業生就業工作建議篇二

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解決民生問題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更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市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昔日的“天之驕子、國家棟梁、民族未來、家庭希望”已經不再。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智商和文化素養;他們幾經艱辛考上大學,曾經滿懷激情,胸懷大志,希望畢業以後能夠報效祖國,回報父母和家庭。他們花費了家庭和社會的高昂的教育經費,畢業了卻很難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有的處於失業和半失業狀態,收入較低且不穩定。我市每年外出學習返回本市就業和大學城高校畢業生留在日照尋求就業的人數大約在一萬人左右。這些畢業生能夠找到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的也就佔到20%左右。80%不能滿意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的生存狀況不佳,對家庭和社會帶來諸多不利,對個人和羣體產生一定傷害,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公平、公正與和諧,必須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現就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大力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多公平公正選擇就業的機會。大力開發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例如: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者,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並參加社會保險。政府拿出專項資金,給予一定年限的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等。

二、完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醫護人員、中國小教師、公益性崗位等公 0

共社會事業人員統一招聘制度。每年補充一定數量的事業人員,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動補充機制。

三、出台政策鼓勵各類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各級財政拿出一定經費對企業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實行就業培訓、崗位補貼、養老保險、醫療生育保險補貼等。

四、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開展免費創業培訓輔導,並給予一定的培訓補貼。加大創業扶持力度,給予一定的貼息貸款等。實行税費優惠政策,對自主創業的,免除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財政部門採取先徵後返的方式減免其營業税和個人所得税等。

五、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建立財政對公共就業的預算制度,對到基層、企業實習、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適當的補貼,對城市低保家庭、農村貧困家庭應屆畢業生在我市就業或待業的給予相關輔助和補貼。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登記制度,及時掌握並關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建立高校畢業生檔案免費託管制度。建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發佈制度和就業信息網絡互通制度,及時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有效地就業信息。建立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為他們的畢業實習提供崗位,並給予一定的實習生活補貼。建立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制度,對城市低保家庭的高校畢業生、農村貧困家庭的高校畢業生、符合條件的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一年以上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和殘疾高校畢業生等,給予重點幫扶。對重點幫扶畢業生實施一對一職業指導,直接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或優先安排參加見習,並根據個人意願和市場需求組織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技能鑑定,提供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鑑定補貼。開展一對一的重點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採取有效措施,援助轄區內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都來關心愛護大學生,為他們的就業和生活提供有效地幫助,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温暖、黨和政府的關愛。

  畢業生就業工作建議篇三

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將繼續面臨嚴峻的形勢。畢業生總量持續增多,地域、專業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大量外盛市畢業生來我省求職;儘管我國經濟形勢企穩回暖,不過許多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並沒有實質性增長;部分畢業生就業心態不夠成熟,對就業形勢估計不準,就業意識不強,部分畢業生出現主動待業傾向;部分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對到偏遠地區、艱苦行業、基層單位就業準備不足。為進一步穩定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發揮服務和引導作用,特提出以下建議:

1、整合資源,規範就業招聘市常進一步整合各級各類人力資源市場,打破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壁壘,加強和改進招聘會的組織和服務工作。加強對民營職介機構的指導和規範,堅決制止民營職介機構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2、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進一步完善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政策,改善就業生態環境。通過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夯實大學生創業對促進就業的增長貢獻。

3、高校、有關部門、人力資源市場等要重視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高校、人事部門等有關方面重視應屆大學畢業生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應屆畢業生總體職業素養。

4、合理引導,激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繼續認真貫徹《江蘇省貫徹落實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的實施方案》,落實優惠政策,激勵畢業生到基層、到蘇北地區建功立業。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條件,提高廣大農村對大學生吸收就業水平,完善大學生村官的管理,促進新農村建設水平。

5、重點幫扶,關愛特困高校畢業生。對特困家庭畢業生進行重點培訓、重點幫扶、重點推薦,確保他們順利就業。

6、加強宣傳,創造健康的就業生態環境。新聞媒體應加大對大學生創業、優秀大學生村官、平凡小人物成長等典型案例的宣傳,通過就業市嘗高校、學生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為認真貫徹促進就業有關政策,統籌城鄉就業,努力實現將我區打造成為“充分就業城區”的總體目標,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的精神為指導,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街道)”為載體,緊緊圍繞全區“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重點工作目標,全面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努力實現就業更加充分、生活更加富裕、社會更加和諧,使全區居民充分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二)工作目標。力爭在“十二五”前三年,充分就業社區達到100%,充分就業街道8個,實現“充分就業城區”的目標。其中,20xx年充分就業社區創建率達到70%、充分就業街道3個;20xx年充分就業社區創建率達到85%、充分就業街道6個;20xx年充分就業社區創建率達到100%、充分就業街道8個。

二、開展全民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就業素質

(一)開展區域特色培訓,培育特色產業。結合區域特點,依託青島農業大學、飛洋學院等區內高校資源,開發適應當地發展特色的實用專業和工種,培育和發展當地“草根經濟”。結合東部區域開展的“節會”和旅遊開發等特點,開展旅遊產品營銷、農家餐飲等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結合中部區域商業和臨空產業發達的特點,開展營銷、物流、服務業等專業的職業培訓;結合西部區域臨海經濟的特點,開展海產品養殖、海產品加工、海產品餐飲等技能和技術的培訓,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二)做好全區勞動力職業培訓和勞動預備制培訓。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要繼續貫徹落實各項培訓政策,全面實施勞動預備制培訓,通過組織開展培訓和職業技能大賽,促進全民技能提升,確保經培訓後就業安置率達到90%以上。

(三)完善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培訓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培育、發展和整合見習基地,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完善落實各項見習政策,鼓勵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見習崗位。設立見習基地的企業在增加就業崗位時,要優先錄用在本企業見習的高校畢業生。本區生源高校畢業生在見習期間,享受與企業正式員工“同工同酬”的福利待遇。20xx年全區畢業生見習基地達到30家以上。

三、完善就業援助政策,拓寬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渠道

(一)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範圍。就業困難人員是指具有本區户籍的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人員中的以下人員:1、女性年滿40週歲、男性年滿50週歲以上的人員(簡稱“4050”人員);2、居民家庭中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具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關係的人員均處於失業狀態且無經營性或投資性收入的人員(簡稱“零就業家庭”人員);3、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親家庭成員;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5、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有一定勞動能力並有就業願望的殘疾人;6、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並連續登記失業1年以上的人員;7、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的人員;8、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破產或改制時,已辦理協保手續且未再就業的人員。

(二)鼓勵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和本區生源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繼續貫徹落實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和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相關政策,對與以上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限內,以上年度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照規定的用人單位繳費比例,給予保險補貼,同時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崗位補貼。

(三)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各街道和社區要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通過多種形式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新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和社區開發的.“居家養老”服務崗位、殘疾人託養服務等崗位要優先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及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機關事業單位內部的輔助性工作崗位(含協管員崗位),同等崗位條件下應優先招用就業困難人員。20xx年區政府開發公益性崗位230個。

(四)加強靈活就業人員的服務管理。各街道要成立非正規就業組織,負責對轄區內靈活就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從事靈活就業的居民,應到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進行登記認定,並納入各街道非正規就業組織管理。非正規就業組織要積極開發就業崗位,定期發佈用工信息,及時提供就業指導。對納入非正規就業組織管理並經認定的就業困難人員,由區、街道按5:5的比例給予每人每月100元的靈活就業補貼。

四、建立充滿活力的創業機制,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一)加大就業扶持資金投入。堅持“保民生、保重點”原則,加大對充分就業工作的資金投入,並建立逐步增長機制。20xx年區政府促進就業資金在2010年的基礎上加大投入,用於就業配套政策支出。各街道要制定出台促進就業政策,設立每年不低於50萬元的就業扶持資金,確保各項就業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

(二)抓好創業示範基地建設。要充分整合利用促進創業的各類服務資源,加強創業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各街道、社區、企業和個人利用各類園區、閒置廠房或場地等適合聚集創業的場所,建設創業示範基地。通過分類別、分層次積極推進,打造各具特色的創業載體。對入住示範基地創業的居民,提供各種優惠措施和服務。年內建設1處市級創業示範基地,2處以上區級創業示範基地。對經評估達標的創業示範基地給予5萬元的獎勵。

(三)落實小額貸款貼息政策。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軍隊退役人員、被徵地農民、殘疾人、隨軍家屬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可根據政策申請不超過20萬元的小額貸款貼息,貼息期限累計最長不超過兩年。

(四)鼓勵勞動者自謀職業。對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給予每人不超過4000元的一次性扶持資金。對創辦企業的,給予不超過6000元的創業補貼。

(五)優化創業服務。圍繞創建 “充分就業社區”,統籌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為不同的創業對象提供指導服務和政策扶持。組建創業項目資源庫,為有創業意向的居民提供創業項目參考。成立創業專家指導團,為居民提供創業指導。充分利用各類創業培訓資源,為居民提供創業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更好地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五、完善服務平台運行機制,提高就業服務水平

(一)完善基層就業服務平台建設。服務平台建設是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的關鍵,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是各項政策宣傳、落實的重要環節,要做到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實現“一站式”服務。在現有人員的基礎上,要增加有專業技能的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基礎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二)實施就業服務平台規範化管理。全區要統一規範“一庫七帳”等充分就業社區台帳。各街道勞動保障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便民大廳要嚴格落實規範化建設,實現全區就業工作檔案統一、數據統一、格式統一,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增設室外電子顯示屏幕。

(三)規範完善人力資源信息發佈渠道。整合利用全區人力資源信息發佈渠道,加快推進青島汽車北站職業介紹市場建設,形成佈局合理的三級信息發佈平台,逐步建立統一開放、信息暢通、服務完善的人力資源信息發佈體系,實現全區就業信息資源同步共享。

六、強化組織領導,形成齊抓共管合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就業是民生之本,各街道、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共同推進充分就業工作的開展。區政府成立充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指導全區就業工作的開展;各責任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同做好充分就業工作;各街道、社區要將就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就業工作的領導。

(二)加大考核力度。區政府將“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街道)”工作納入對街道“雙千分”考核,與各街道辦事處簽訂《充分就業工作目標責任書》。對創建工作中的優秀街道和社區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予以表彰。

(三)抓好宣傳引導。各街道、社區要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街道)”中打造有特色的服務品牌。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加強創建工作宣傳,充分利用宣傳欄、公示欄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普及就業政策和知識,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營造全社會促進就業的濃厚氛圍。要及時總結宣傳創建工作舉措、成效和先進經驗,大力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七、本意見自下發之日起執行,有效期至20xx年12月31日。對於本意見涉及單位或個人享受的扶持政策,原則上只能享受一次。本意見由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