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讀書的散文

來源:文萃谷 1.38W

“我讀的最枯燥的書,對我的影響最大”

我是如何讀書的散文

讀書有一個好處是鍛鍊抽象思維能力。我們今天已進入讀圖時代,我們反覆在問自己:讀書有什麼用?讀書是讀字啊,你要鍛鍊你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人類文明之所以推進,是因為人類發明了文字。我們讀文字,即便是象形文字,也是在鍛鍊抽象思維能力。所以讀文學書的時候,你的理解跟別人的理解可能完全不一樣。我們今天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信息時代,我們開始大量讀圖,大量讀圖是會限制一個人的抽象思維能力的,讀圖的危險逐漸向人類靠攏,但我們渾然不覺。今天純文字的書已經非常難賣了,包括我自己的書都拼命地往上配一些畫,來讓你理解它。抽象思維能力是我們人類幾千年來積攢的財富。我認為我一生中讀的最枯燥的書,對我的影響最大;最有意思的書,對我的影響是適度的。因為有意思的書,你可能很少去想,越枯燥的書你想得就越多。我一直在説:“一個人怎麼能夠在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多邁出一步呢?凡事多想一步,就容易獲得成功。”

  讀書的三個階段:誦讀、學貫、涉獵

古人把讀書分為三個階段。5歲到15歲是第一個階段,叫“誦讀”——背下來就過關,不需要理解它。第二個階段是15歲到25歲。這個時期讀書非常重要,古人叫“學貫”。要知道文理之間是有關聯的,要知道怎麼去關聯所有的學科中有價值的東西,怎麼在未來的生活中應用。這個時期,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高中到碩士畢業的階段。最後一個階段是25歲到35歲,要做到兩個字“涉獵”。一定要讀不是你專業的書,什麼書都要讀。

  人生的三個階段:趨利、趨名、趨靜

我們都很希望在生活中有所追求,我們希望生活能夠達到一個內心的標準。生活在這個社會中,趨利是人生的第一個目標。為什麼要趨利呢?因為你不想給這個社會增加負擔,你不是一個靠乞討為生的人,不是一個靠救濟為生的人,你要憑藉自己的努力在這個社會上生存,而且要生存得更好。所以只要在不違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趨利就是你人生的第一個階段。

當你趨利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開始趨名。這個趨名也不是要成為名人,而是你要趨你自己的.名聲,你會看重自己的名聲。比如我做這件事,我的同事怎麼看我?我的家人怎麼看我?我的朋友怎麼看我?你會考慮為這個名聲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是否值得,這是人生的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人生要趨靜,就是要趨向內心的安靜。我們生活在這個紛雜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焦躁和痛苦。我見過很多有錢人,生活非常痛苦,老想逃離現實。一些有鉅額財產的人,因破產而跳樓自殺了,結果人家説他那賬面上還有好幾百萬美元呢。他有那麼多錢怎麼還去自殺呢?就是因為他不能承受這個落差。我們要有精神享受,這種精神享受,淺的是去看一場電影,聽一支歌,深的是去讀一部文學作品,感受文學作品帶來的愉悦。這種愉悦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是不一樣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