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6.25K

一、閲讀的意義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書的開始,作者將閲讀區分為兩種意義:

1、為了獲得資訊而閲讀

2、為追求理解力而閲讀

第一種意義很簡單,平時的報紙雜誌新聞都能增加資訊,但卻不能增加理解力。

第二種意義,主要在學習。學習應當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記住更多的資訊。

這一點上,我非常贊同作者的觀點。現代社會資訊氾濫,且不説書中提到的無聊電視節目和收音機廣播,目前移動互聯網造成時間碎片化,手機裏的各種小視頻和微信羣無時無刻不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二、應該如何閲讀?

閲讀時越主動,就讀的越好。

而主動閲讀就是能在閲讀中提出問題來。

書中多次提到主動閲讀的時要問的四個基本問題。

用自己的話來總結就是:

1、説的什麼?

2、怎麼説的?

3、是真的嗎?

4、和我有什麼關係?

這四個問題如此重要,在書中被多次提到。

尤其是最後一個問題值得反覆思考。

  三、閲讀的四個層次

書中把閲讀分為四個層次:

層次一:基礎閲讀

層次二:檢視閲讀

層次三:分析閲讀

層次四:主題閲讀

第一個層次

基礎閲讀

這是對閲讀者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能夠理解書中字句的字面含義。

第二個層次

檢視閲讀

主要是有系統的略讀和粗淺的閲讀。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對書中內容有個概覽。

關鍵是不要停下來,不要企圖瞭解書裏的每一個字句。

第三個層次

分析閲讀

閲讀重要的書應該使用的方式。

需要慢慢分析和消化。

幾條規則用自己的話概括總結如下:

第一階段:掌握結構大綱

規則1:給書分類

規則2:簡述書的內容

規則3:給書的內容列大綱

規則4:找出作者要問什麼?

第二階段:這本書到底在説什麼

規則5:找出關鍵字、達成共識

規則6:找出書的主旨

規則7:找出支撐主旨的論述

規則8:作者解答了什麼?

第三階段:批評式閲讀

規則9:先懂後評

規則10:理性表達

規則11:要有理論基礎

四點值得批評的地方:

知識不足、知識錯誤、不合邏輯、不夠完整

怎麼樣,讀書是不是一件好複雜、好繁瑣的事情?

好在,這只是一個理想標準,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被如此對待。

後面的章節還介紹了一些閲讀不同類型書的方法,比如實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科學、數學、哲學、社會科學等,非常實用。

第四個層次

主題閲讀

這是閲讀的最高層次。到了這裏,關心的重點就不是一本本獨立的書了,而是你要探尋的“主題”。

很遺憾,我目前個人的經驗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一層級,所以也就沒法用自己的話做總結了。但我相信,隨着今後的不斷積累,應該會一窺其中奧祕的。

  四、讀書與成長

書的最後一章,是“閲讀與心智的成長”

裏面提到了三種類型的書。

第一種類型的書,是消遣或娛樂的'書。這種書會帶來一時的歡愉,但除了享樂之外,往往不能期待有其他的收穫。

第二種類型的書,是可以讓你學習的書。這種書值得進行分析閲讀,這會增長你的心智,也會增進理解力。但是當你把書裏的精華全部吸收後,閲讀過程往往也就結束了。

有很多書是屬於這個類型。你在書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但是重讀的時候你會發現書中內容好像比記憶中的少了許多,這是因為你的心智已經成長了,而書還停留在原處。

第三種類型的書,是能夠與你一起成長的書。

最初讀的時候,書的層次就遠超過你,重讀時仍然超過你,未來也一直超過你。這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每次重讀都能發現很多新的東西,有新的感悟。

關於這種類型的書,我有一些體會。比如三國和水滸,少年時讀過,成年後讀過,現在偶爾也會碰到裏面的故事,但每次讀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與此類似還有西方的魔幻鼻祖指環王,電影看過十多遍,每次都有新感受。當然還有好多書我都沒讀過,比如最應該好好去讀一下的紅樓夢和一些經典著作,所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俗話説: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如閲人無數。

寫下這段話的時候我在想:

書是如此,那麼人呢?

哪些是讓你能夠學習的人?

哪些是能夠與你一起共同成長的人?

書的結尾還有兩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人們到了30歲左右,身體狀況就到達了巔峯。隨着時間的變化,身體的狀況只有越來越惡化,而我們的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展下去。”

“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如果沒有內在的生命力量,我們的智力、品德與心靈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停止成長時,也就邁向了死亡。”

站在三十多歲的人生當口,

心裏在咀嚼回味這些話,

其實頗有一些感受。

這些年來,似乎揮霍了太多的青春。

網上有句雞湯:

有些人30多歲時就死了,直到70歲才埋。

願我們不成為這種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