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讀書筆記作文六篇

來源:文萃谷 2.08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讀書筆記作文六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暑假,媽媽帶我去了位於秦皇島東北,萬里長城的重要關城_山海關。

我們在山海關城下抬頭仰望,只見青磚碧瓦的城樓中間,有個“天下第一關”的牌子。仔細地一看,城樓還有點斜。我問導遊阿姨,導遊阿姨説是因為地理條件,城樓建在山上,因山的不平,所以導致城樓的傾斜。

進了城樓裏面,我們順着台階上去。我向下望去,下面有很大的空地,導遊阿姨説這是甕城,是用來守城的,這讓我明白了“甕中捉鼈”這個成語的由來。

我們下了城,往前走了一會兒,我看見一大羣人在一個池子邊上蹲着看,我過去一瞧,原來是在餵魚,我也買了袋魚食,我一撒,過來的魚多得數不清,有紅的,白的、黑的、五顏六色,有的大魚還把小魚了肚子裏。我還買了個兵器紀念品,賣的紀念品都是和打仗有關的。

時間過得真快,媽媽接着我走出山海關景區。我坐上旅遊車,我從車窗望去,我還能看到山海關的美景。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幾本好書。這本《天狼》是我在這個暑假裏最喜歡的書。這個故事起伏跌宕,曲折動人,蒼涼悲烈,蕩氣迴腸。書中以狗與狼的角度來看人類,那裏的人類非常醜陋,會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這是一本動物小説,講述了一個關於狼類,狗類與人類的遙遠故事。在一個名叫桃花岡的地方,一隻名叫雪玉的母警犬與一隻在狼族如雷貫耳的獨眼母狼發生了一次長達四年的戰爭,小山村裏淳樸的一家人因這件事被捲入其中。最後,珍珍與雪玉發生了一場決戰,雪玉終於嬴了。但珍珍的兒子山妖卻逃了出來,當了狼王,突襲桃花岡。桃花岡就這樣消失了

這本書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站在狼與狗的角度來看人。在狼的眼裏,人類就是惡魔、就是殺動物機器;狗就是背叛狼族的叛徒。在狗的眼裏,人類就是自己一生的依靠,就是誓死都不能讓他受到一點傷害的主人;狼就是要去傷害主人的兇器。就是這樣。狼與狗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了。

《天狼》還有一個場景,雪玉拋棄了它唯一一個沒有攻擊性的小班點。顛峯大戰時,雪玉可是一隻狗對付兩隻狼啊!而小斑點就是在這一個時候挺身而出,和珍珍的兒子同歸於盡了。後來,雪玉就抱着為小班點報仇的心態打敗了珍珍。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你看不起一個人,也不能拋棄他,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這一本書,演繹了一個長達四年的一個驚心動魄的戰爭;這一本書,演繹原始的狼性,忠誠的狗性以及光輝的人性;這一本書,演繹了遙遠的野性的恨,永恆的温柔的愛……

愛,是不分界限的;愛,是不分種族的;愛,就是這世界上最偉大、最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想這就是《天狼》所要揭示的主題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讀書筆記本想把身份證拿了就走。沒想遇到了阻力。老頭拿身份證的手向後揚了揚,我心中老大的不快。他説,你得聽完我一句話,你是個好人,每次都給我錢,可是你在給錢的時候,從來不彎腰,錢往碗裏一扔,哐地一聲,有時候還蹦出來了,那“哐”的一聲讓人聽了心裏很不舒服。(這裏寫作者找到身份證時老頭對他每次給他錢時的不滿點出原因反映了對人的態度一定要熱情)在我一直的想像中,他對我應該是感激的。不料,在他心裏還積累了這麼多的怨恨。我説,我很忙,再説我不喜歡彎腰,從來也不曾向誰彎過腰。他説,不對,你剛才就在馬路的對面向一個人彎了腰。(這裏寫作者得知對他的不滿後用理由對付並從老頭的話中得知作者對不同人的不同態度)站在那裏,我認真地回想。是的,剛才,就在馬路的對面,一輛小車停了下來。下來的是一位單位的領導,他對我有恩,是我可敬的大哥。他在車裏看見了我,並把車停下來,和我打招呼。估計我當時確實有點受寵若驚的意思。(這裏寫作者對一位老闆的態度與對老頭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作者的對人態度因人而議這種對人的態度需要深思)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最近在報上讀到一篇題為《萬能作文模式》的文章。文中作者的妻子擔心兒子臨場作文發揮不好,影響升重點高中,便要求作者給孩子炮製一個“萬能作文”模式。作者雖然曾教育兒子“文無定法”,這時也只好搜腸刮肚了。哪知跟兒子談及時,卻遭到兒子的譏諷:“老爸,你怎麼也想到了這招,你真失敗!你不是説文無定法嗎?”但是,當老爸老媽語無倫次的時候,兒子又悲哀地説:“萬能模式,你們就不用準備了。”説到這裏,他停頓了片刻,又掩嘴一笑説,“你們想到的,我們語文老師早就想到了。他為我們準備了好幾套萬能作文模式,並要求我們照此規範寫作,不許出格,班上同學都能背下來了……”作者聽了兒子的話不禁暗暗思忖:“這不是扼殺孩子創作的天性嗎?”可是,他沒説出來。因為怕兒子聽了後丟掉“萬能作文”模式,到會考臨場發揮時會白白丟分。

為了“寧可信其有”,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黑色幽默。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可憐天下老師心。他們為孩子的作文能考“高分”,真是煞費苦心。

“萬能作文”模式真能炮製並且行之有效麼?照此“規範”寫作就準能得高分嗎?我想,除非我們的會考作文倒退到效仿“八股取士”,否則是絕不可能有什麼“萬能作文”模式的。如果有的話,可能是某些在作文指導或閲卷過程中的“傳聞”被以訛傳訛,於是,就會有基層教師或家長“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甚至將其奉為“會考作文祕笈”。

曾經有種説法,會考作文閲卷時間很短,甚至短到一分鐘或半分鐘,而閲卷教師盯住電腦屏幕進行流水批卷,極易產生身心疲憊,因此,如果考生的文章開頭不是很快入題並一下抓住閲卷老師眼球,初次印象就平了,接着來如果敍述的只是一件事情,內容就會顯得很沉悶,此時如果筆鋒曲折些、描寫細緻些,閲卷老師就會看得很費勁,心情一煩躁,打分肯定就高不了,如果到文章結尾才畫龍點睛,即便有令人回味的妙語或發人深省的警句,往往也不起什麼作用了。

聽了真叫人冒出一身冷汗!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讀了一個星期的《昆蟲記》終於讀完了。它深刻地描寫了幾種昆蟲,此如説蟬、黑蝴蜂、舞珠、天牛、螢火蟲等習性。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夜晚在草蟲中發光的是螢火蟲,但你們不知道螢火蟲是肉食動物吧!螢火蟲的主要食物是蝸牛。哈哈,同學們你們沒想到吧!我還知道了蟬是怎麼唱歌的,因為蟬的狀音鈸是凹凸的,當音鈸被拉得凹下去一點點,又在脈絡的彈性作用下迅速回到凸起狀態,蟬鳴就從這來回的振盪中發出來了。我還知道了螳螂是怎樣捕食的,天牛是怎樣過冬的等等。

讀了《昆蟲記》,我學到了有關昆蟲的知識,認識到了大自然的奧祕。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務虛筆記》是史鐵生給生命輪迴的定論,是殘疾的無力與愛情的偉大的對峙,每一個人物命運的截點都像是剝下層層的洋葱皮,更殘忍的是史鐵生要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洋葱的心是空的,什麼都沒有的,但是你還是要剝下去,如此絕望。繼續穿越這孤獨苦痛,追尋一絲存在過的痕跡,追尋生命未知的意義。而這最終的空曠與虛無就是無法摒棄的殘疾,與生俱來,每個人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同的殘疾形式,是終點也是起源,是隨機推開一扇扇門的宿命選擇,亦是我們渴望填滿的終極慾望。

文中線索眾多,人物關係複雜,而命運的交錯更像是作者在下一盤無限可能的,在這盤棋中不同的讀者因自己觀點角度的不同能夠生髮出自己的感悟,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好的小説需要有着種特質來容納讀者的思考,然後反哺給出不同的意義,提供給不同的人不同的養料來滋養心靈。所以對這本書的解讀可能不會出現相當一致的結論,而我寫在這裏的亦不過是自己的一點想法罷。

《務虛筆記》主題圍繞殘疾與愛情展開,參雜在故事情節中的`議論,結構的復調,哲學的視角,都使這本小説顯得難讀,我也只能選擇幾個方面來闡述:

生日:

這裏的生日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出生日,而是種“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那是一個人生命開始的一刻。

存在即被感知,畫家Z的生命開始於他九歲的那天下午,樓房裏的大鳥羽毛闖進了他的生命,並永遠在他生命中喧囂騷動。那是他的生日,從此Z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開始了他的征途。詩人L的生日是在十歲的夏天,他的初戀,那個從南方來的在晚會上唱歌的小女孩,點醒了他的生命。正如史鐵生所説:“他們的命運便位於兩個不同初始點上,初始點的微小差異,卻可以導致結果的天壤之別。人一生的命運,很可能就像一種叫做“混沌”的新理論所認為的那樣,有着‘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依賴’”(83頁)。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生日,不僅是小説中的人物,現實中的我們也是,也許是第一次意識到死亡的概念,也許是首次對性別的認知,總之每個人都有那個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那是我們被感知的時刻,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的出身與存在,就是我們自己的意識對這個世界的探知。“存在即被感知”不是我們感知世界,而是我們被世界感知到,這樣,我們才有了出生。“忘記或者從未覺察的事等於未發生”不在我們精神世界裏的事情,就是不存在,於是精神世界才是真正的存在。

如果一切都是浮生幻象,至少以史鐵生的理論,我們擁有曾經存在過的證據,也許第一次的出生我們是完全被動着的,但是這第二次的出生完全是我們自己的嬗變,於是我們就這樣從命運的初始點,走上了不同的路。

我們從命運的初始點,走上了不同的路。如果第二次的出生是我們主動的嬗變,那麼那些細微的差別所導致的巨大差異也是我們握有主動權的嗎?換句話來説,推開這扇門或者推開那扇門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嗎?

O説“你推開了這個門而沒有推開那個門,要是你推開的不是這個門而是那個門。走進去,結果就會大不一樣,沒人知道不曾推開的門裏面會是什麼,但從兩個門會走到不同的世界去,甚至這兩個世界永遠不會相交”。

在美麗的房子裏的不同的遭遇造成了Z、L、Wr的不同。對夢想的勇敢追逐與對現實的投降屈服造成了N永遠的漂泊與T求全的安穩。如果説性格決定命運,不如説是選擇決定性格。

我們推開這扇門時是不是其實一切早已註定?其實一切都是宿命?我沒有找到史鐵生的答案。也許掌心的糾纏曲線,塔羅牌的吉凶預兆與門一樣,是一出生就決定了的,也許是第一次出生,但我認為史鐵生所要表達的是第二次出生。

就我看來,其實是不是宿命最終都沒有意義,因為人生是一次性用品,能把一切的偶然變成必然,不管推開門的主動權是不是掌握在我們手上,這些選擇都是被打上宿命烙印的,因為我們並不知道另一扇門後面有什麼,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就沒有了意義,就這樣走進一扇門,它就是你的宿命。我覺得史鐵生的門理論對命運的解構淺顯,也許那是一個更為深刻的存在,超越時間超越自由,當下的選擇與未來的命定暗暗相合,是偶然與必然的統一體。

殘疾與愛情

“生命本身的密碼,很可能,這顆星球上的一切夢想,都是由於生命本身的密碼”“那密碼是什麼呢?殘疾還是愛情?”“是殘疾也是愛情”(10頁)

C的身體是殘缺的,但是其他的人難道他們不是殘缺的嗎?在這本書裏,所有的主人公都帶有殘缺的,心靈上的殘疾。

“殘疾(殘缺)與愛情——我甚至相信這是生命的寓言,或是生命所固有的遺傳密碼,在所有人的心裏和處境中都散佈着它們的消息。從我們一出生,一感受到這個世界,這個同類之羣,我們就日益強烈地感受到了差別、隔離和懼怕,同時生出了愛的慾望”“就是説,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這是人之個體化的殘缺。因此我們傾向與他者溝通、親和。而他者之為他者,意味着差別、隔離、恐懼甚至傷害,這是社會化的殘缺。——於是我們更加地期盼團聚——我需要你,需要他者,一個心魂需要與另外的心魂相融合。而這證明了愛情。我們因殘缺而走向愛情……原來殘缺和愛情是互為因果的……是人對殘缺的意識,把性愛演練成心魂相互團聚的儀式”。

愛是因為殘疾而生,因為不完滿而追求完滿而生。卻發現愛情本身並不能填充我們缺失的部分,但這是我們唯一能獲取温暖的方式,顯得不那麼單薄。

這是殘疾的無力與愛情的偉大的對峙,是人類的有限性對無限性的挑戰,是唯一能與這世界抗衡的刀斧劍戟。就像個過河的卒子,單槍匹馬和嚴陣以待的王作戰,這殘局持續了上千年,而對峙本身就是勝利。

死亡

從O的死亡序幕到最後眾人對O的死亡的猜測,O的死亡是小説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開篇與結尾都有涉及。文中的O是愛情的捍衞者,她一生都是在追求純潔的永恆的愛情,到最後的遺書她都還寫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愛你,要是我有力量在愛一回,我還是要選擇你”。不管是因為Z令她過於失望,還是因為所謂的“生命的終極意義”讓她掉進了不解的迷茫,她的赴死之心由來已久,一個比詩人還有想象力的美妙的死亡,必定是策劃了很長時間,她在等待一個時機。

L説“當那件事發生以後,O發現,死的機會不期而至,她感到一切都可以結束了,一切都是那樣的荒唐……唯有死變得很誘人……她之所以説她還是愛Z的,或者是為了安慰Z……如果愛情不過是一種安慰人的技術,不過是解決肌膚之親的途徑,如果連她自己也逃不出這樣的魔掌,沒有自由也沒有重量,一切都是虛假的、臨時的,她還能指望什麼呢?那時只有死是温馨的”L還説“這就是那個死亡序幕的原因,O真是一個勇者,為我所不及”。(439頁)

也許文中的每個人物都在自己的生命途中領悟到了愛情的虛假與臨時,但是隻有O選擇了死亡這樣的決絕的方式表達對真相的蔑視。性可以是愛的儀式也可以是不愛的儀式。但是我相信這是O所不能接受的,這不是她的邏輯,如果她可以接受不愛,那她也不會選擇死亡了。O的死亡正是對愛情的守護,她把她的愛情帶到了現實不能左右的地方,這樣才能實現她的美麗夢想。存在的核心是一種空虛,就守着這空虛堅持存在吧。O是一個勇者,為我們所不及。

在小説的結尾,F醫生説“是差別推動了慾望,是慾望不息的去尋找平等,這樣上帝就造成了一個永動的輪迴”(484頁)我們輪迴的動力便是這對差別(缺陷)的填補,所以人類殘疾的不完滿的狀態是必要的,是推動發展的動力,所以這樣那樣的缺陷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不是我們在這差別產生的輪迴裏,而是這樣的差別造就了我們。你和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