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抒情散文-回家

來源:文萃谷 2.35W
經典抒情散文-回家1

回家是一種等待,回家是一種思盼;回家是一種自由,回家是一種信仰。

經典抒情散文-回家

回家是一顆種子,種在遊子的心裏;回家是一堆火苗,燃燒親人的心房。

鐘聲在回家中敲響,太陽在回家中運行;小孩在回家中成長,父母在回家中蒼老。

回家往往帶着喜氣,猶如在春暖花開中漫步;但回家也常常載着噩耗,宛如在狂風暴雨中淋浴。

回家大都包含忠誠,不惜千里萬里,哪怕囊中羞澀;但回家有時也帶着謊言,只為不再添亂,並非絕情狠心。

回家在思念中來往,回家在呼喚中昇華。

滄海桑田,勞燕分飛;牛羊下括,雞進於塒。來匆匆,去匆匆;路迢迢,馬蕭蕭;一路清風,滿臉風塵。歡心交織着淚痕,幸福包含着辛酸。

遊子對親人説,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我要回家;媽媽對孩子説,外面風大,天氣好冷,趕快回家;丈夫對妻子説,我現在還好,不要牽掛,過年回家;妻子對丈夫説,家裏安好,只是想你,盼你回家;朋友對朋友説,好久不見,近況可好,回家聊聊;戀人對戀人説,再不回來,我不理你,就此拜拜。

啊,回家,原來你是多麼神聖的字眼,你承載人間的歷史,也開啟人們的將來。你是民生的使者,你是生命的依託。

經典抒情散文-回家2

大年三十這天,終於回到家了。

在過去的這一年中,我着實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也積壓了無數的苦悶。在某些時間裏,我會迷茫、會痛苦、會忿恨,即便在平日裏顯露出一副孤家寡人一輩子也無所謂的樣子,可心裏還是對這樣的生活極其恐懼。你看,一個人生活總是免不了自言自語、自怨自艾、自作多情,時間久了似乎都開始自我分裂了。所以,當看到別人都能在家人的精心呵護下羽翼漸豐時,心裏滿是豔羨之情。

上大學的時候,其實很不願意給家裏打電話,有時候兩三週才和父母通一次電話。本以為這就是獨立、是成長、是不依賴,可在畢業之後,才發覺自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堅強。沒有同學、沒有朋友、沒有靠山,在偌大的城市中顯得那麼孤立無援, 即便這裏燈紅酒綠、這裏鶯歌燕舞、這裏車水馬龍、這裏繁花似錦,可這都不屬於我。我就像抓娃娃機裏的毛絨玩具一樣,被埋在一堆陌生玩具的底下,孤獨地等待着被拯救的瞬間,可就算最終走出那囹圄,也逃不過被玩弄的命運。

在這個世界上,唯有遠方的玩具製造商還惦念着我。如果沒有他們,恐怕某天自己暴斃也無人知曉、無人祭奠。這讓我極度渴望回家,經常產生離開那些魑魅魍魎橫行的鬼地方,不顧一切地衝回家裏的想法。

我突然想起中學時一次離家出走的經歷。那時候,我還是個非常叛逆的孩子,和父母的矛盾不斷,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逼着父母動用雞毛撣子。九年級那年,在一次爭吵過後,我嘗試離家出走。偷偷拿着100多塊錢溜出家門後,我如釋重負,終於擺脱了桎梏,心中只管盤算着該怎樣面對“新生活”。在無所事事了一個下午之後,我驚恐地發現自己根本無處可去,無人可找。在網吧廝混了一個晚上之後,疲憊不堪的自己只想找個地方休息,腦中閃過的全部都是父母的樣貌。隨後,我終於忍耐不住,哭着給父親打了一個電話,懇求他的原諒。而他語氣平淡地説:“玩夠了就回來吧”。那一瞬間才明白,家就是最能夠容忍你的地方,哪怕失足墜下深淵,只要回頭,就有一隻孔武有力的臂膀拉你上岸。

那一天,我幾乎是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跑了幾公里,只為能早點回家。在今年回家之前,我的心情和那時候幾乎一模一樣。

説實話,在做出獨自闖蕩的抉擇之前,我掙扎再三。如果留在蘭州的話,雖然父母並不能提供任何工作上的幫助,但自己的生活還是可以悠然自得,吃喝不愁。執拗着要闖四方,就必定要忍受苦痛,並且苟延殘喘。最終讓我下定決心不再久留家鄉的原因是:我害怕那些温暖讓自己成為最終被燙死的青蛙。我要走,走得越遠越好,最好能把自己逼上絕境,然後枯木逢春。

現在即是這般處境。我聽得懂昆明方言,天天吃米線,也被毒辣的陽光炙烤得黑了三圈,看起來就像是個昆明小夥一樣。可在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中,我卻絲毫沒有歸屬感,只要一張嘴,就會被人聽出來是個外鄉人。沒錯,我就是一個外鄉人,而且和幾年前相比,我已經不再是那個為了把那些狼奔豕突且道貌岸然的傢伙打得屁滾尿流的理想而堅守的外鄉人,反倒成為了一個為了生計,卑躬屈膝、蠅營狗苟的外鄉人。

我只得不斷地寬慰自己,就算這生活虐我千百遍,也一定要強顏歡笑,畢竟是自己做出的選擇,一定不能後悔。

不過話説回來,在家這幾天其實挺失望的。見到朋友後,我都會不斷重複着同一句話:“蘭州怎麼都沒什麼變化呢?”和十年前一樣,這裏的馬路依舊不夠寬敞且髒兮兮的,就像是被髒拖把拖過一樣滿是污泥;街邊的樓房還是那麼破舊,一點都沒有大都市的氣息;熟悉的巷道中飄着熟悉的牛肉麪味,羊肉串果然還是年輕小夥的最愛;就連院子裏那棵老樹上的牌子也沒更換,還是那麼醒目地標註着:二球懸鈴木。

這裏的一草一木都被時間套上了枷鎖,與我記憶中的模樣毫不偏差。因為我厭煩這樣一成不變的家鄉,也看夠了這裏荒蕪的景色,所以我才會堅定要逃離的想法。雖然我的確很喜歡家,喜歡和家人在一起。但矛盾的是,這才回來幾天,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去當個外鄉人。

經典抒情散文-回家3

我加快了腳步

又放慢了腳步

臨近故鄉

我的心情不同往常

我把撫岸邊的柳絲

身影曲折在水裏

我和流水相對望

水眼兩汪汪

我看見炊煙了

常令我魂縈夢牽

在異鄉獨居

它是我最割捨不掉的親戚

是霧嗎

浸藴我心裏

我的眼眶真的濕潤了

這時飛過家燕三三兩兩

是曾在家精心呵護的那隻嗎

恐怕又不是

離家已經整整三年了

它是否還像我一樣深深戀着她

路兩旁是一望無垠的碧綠莊稼

它們淳樸一如鄉鄰頑強茁壯

即使貧瘠從不嫌棄

而我卻因鄙視而離開了她

故鄉啊

我對不住你!

自家地頭爹悉心栽培的那幾株白楊

唔那麼粗了

那揹着書包散學回家的不是侄兒阿毛嗎

哦也那麼高了

有點點白花雜樹間

洋槐花開了

黑雲在幕天斜墜

眼漸漸暗了下來

我聽見熟悉的喊牲口聲

腳差一點踩着晚歸的`暮鴨

故鄉啊

您在我眼中一點未變!

該如何與芳鄰打招呼

該如何跟媽媽説

該如何説呢

難道要如實回答

我在外邊呆不下去

才不得不又回到

咱貧寒的家!

經典抒情散文-回家4

生活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似一輛不知疲倦的車子載着我不停向前奔波。許久沒有閒情觀賞沿途的風景,偶爾累了,也僅是斜靠在窗子上,微閉雙眼,任思緒經歷一段小小的旅程。

不知何時窗外已經飄起了楊柳千絲萬縷的綠絲絛,在清風中搖曳着柔軟的身骨,婀娜嬌媚得使人流連忘返。楊柳輕撫水面,喃喃地低聲細語,喚醒了沉睡中的小魚。帶着蓬勃的朝氣,它們快樂地在水中雀躍,陽光如金子般撒了下來,亮閃閃地照在它們可愛的身軀上,水面波光粼粼,煞是好看。怔住了岸邊的我,彷彿腦海中也盪漾開了層層漣漪……

原來春天早已悄悄來到,而我還在痴痴守侯着。柳樹已經換了綠裝,我卻全然不知。是心變得粗糙了,還是時間流逝得太匆匆?光陰似水,將來成為現在,現在成為過去,永流不息。

兩個月沒參加慈濟讀書會,聽説和鳴園內温暖的小家已經換了地方。這次摸索着來到新搬遷的家,儘管周遭的一切都很陌生,但熟悉的笑臉,温暖依舊。一走進去,就有一種親切,靜謐的感覺。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喧囂,剛才的心境有多煩擾,如今一切都回歸了平靜。

空氣中盡是祥和的味道。幾張擺放整齊的桌子,一率鋪着藏青色的桌布,感覺質地不錯,柔軟地垂着,幾乎碰到地面。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桌上放着的仍舊是那本熟悉的書--《慧心淨語》,它似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又似一汩清泉洗滌我們內心的塵埃,讓我們的心越發變得柔軟,澄清,明亮。能夠抵擋這個浮躁社會的誘惑,不被各種各樣的慾望困頓雙腳,從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有人説,這樣的地方會使人變得清心寡慾,一如一個整天吃齋的女子,一臉肅然,整個人寧靜得似一面冰冷的鏡子,太寡味,不惹人喜歡。

年輕人就應該有年輕人的活力,燦爛奔放才魅力四射。修煉成一個淡淡的女子,無聲無息地綻放,沒人會來觀望,只能孤芳自賞。可我喜歡這樣的安靜,這種純淨,神聖的氣息,宛如一片幽香飄浮,令我陶醉。

與以往的讀書會相比,今年的形式更為豐富。除了讀書,談心得體會,還播放了感人的動畫片,教授了手語歌曲。短短15分鐘的影片,剛播放不久,淚水就不聽使喚地淌了下來,如一條涔涔小溪,汩汩地向外流淌。

《父與子》的故事,並不陌生,但真正用心聆聽,領悟還是首次。父親用寬大的手掌攜起兒子稚嫩的雙手,一點一滴地教給他知識,教會他成長。堤岸還是那條堤岸,來來回回地走了無數次。

從春天走到冬天,從青年走到暮年。父親,一天天地老去,皺紋一條條增多,身軀日漸佝僂。長長的堤岸,對他來説,越來越遙遠了,當他駐着枴杖,彎着脊背站立風中,茫然注視遠方,等待兒子的歸來時,那樣的場景,着實讓人心酸。

孩子,永遠是父母內心最大的牽掛,而我們面對日趨老去的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又有多少呢?就如影片中的兒子,小的時候整天纏在父親身邊,長大成人後就很少再回來探望。往家裏寄的信,父親無力去取,塞滿了整個郵箱。而遠方的兒子卻還以為自己對父親的關心一如既往地滿溢着,殊不知真正滿溢的,只是那個破舊的郵箱。好好地愛我們的父母吧,因為他們給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了。感恩,是世間最美的語言,也是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對待。

彷彿一樹幽然綻放的玉蘭花,泛着淡淡的清香,讓我頓生出千般寸腸繞指柔,只為隱隱約約使我寧靜的喜悦。慈濟這個温暖安靜的家,我會常回來看看。

經典抒情散文-回家5

(一)來時的路

列車,在黑夜裏穿行,帶我去向回家的方向。

火車,鳴着笛聲,帶着兩束刺眼的亮光,呼嘯而來,緩緩停下,站台的燈不亮,上車的人不多。不年不節的,人們老老實實呆在安身立命的地方,沒有事,都是不情願出走的。人,是有天生的紮根性的,背井離鄉,到處遊走,不是迫不得已,就是沒有安定感,沒有歸屬感。這一次我是後者吧,呆了二十年的城市,竟然也不能給我家鄉的感覺,撲奔的那個小城,只容納我三年的中學生活,卻常在夢裏縈繞,只因老爸老媽住在那裏,便熟悉那裏的街道,那裏的商場,那裏的前樓後院,叔叔大爺們。我知道,明天一早,大姨嬸子們就知道老李家老二回來了。這是老爸老媽不願離開的理由吧。

這列車,載着形形色色人等,我用陌生打量別人,別人也用客氣看着我。沒有什麼人説話。夜車,穿行在黑暗裏;人們,沉默在列車上。

我聽到有人小聲説話。旁邊一對女子穿着長衫長裙,走路裙動衣香,似帶着仙氣。聊着服裝買賣的行情。若是進貨,是去哈爾濱吧?東三省,哈爾濱臨着俄羅斯,還是時髦現代一些。

鄰座的一對男女,初識熱絡地聊着。説着現在的日子好了,吃穿都講究了。想當年父母闖關東來到東北,我們衣衫襤縷,跟個小乞丐似的。跟李幼斌演的《闖關東》一樣。説着在瀋陽的家有兩套房子,是借了政府動遷的光。説着現在的小年輕一個個都老實,上車就是低頭玩手機。説着東北的漢子都虎和南方人的秀氣。説着説着,三人的長座空了,也躺下歇息了。

列車員體型微胖,一直不停地忙碌。收拾桌上的垃圾,掃地,整理行李架。臉上淌着汗水,不見臉上有笑容,也不見有怨氣。夜班的工作磨練着他。看不出他對工作多麼熱愛,卻也不是厭煩。於他,也是工作習慣了。夜班是辛苦的,我也上過夜班,體會過夜班的苦。那時年輕,還好會很快恢復精神。如今,就是熬夜一兩回,要好幾天能緩過來。

這回也困也累,卻不想睡。靠着玻璃窗的座位,讓我對着窗外的黑夜思緒萬千。

上車的時候,天就是黑的了。燈光成了大地的語言。昌圖是個縣城,車站燈光通亮。站前“同濟醫院”的紅色燈箱牌很是明亮。眼睛一眨,我看成了“國際醫院”,嘿,是我眼睛花了,是我願望太過美好。昌圖是遼寧最北端了,出了昌圖就出了遼寧界,進了吉林界。莫名的親切,畢竟檔案裏籍貫欄填了多年的吉林松原。這是人生存的印記,不能改變的。就算吉林經濟發展不如遼寧,不如黑龍江,卻是我最牽念的地方。車的行進,穿行在暗夜。北方的大地開始沉睡。不管春天播種下的種子是否在發芽,不管明天的能否下場透雨,睡了,就是了。只有今天睡好了,明天才更有希望。車過的村莊一個又一個,有隱約的燈光,北方的村莊是早睡的。從前是,現在也是。無論世界多麼飛快地發展,留給北方農村的也只是背影,人們依然不緊不慢地生活着,趙本山的破帽子還有人戴,在集市上,在自家的牆根邊,在渴盼看天收成的田地裏。帽子還是歪着,褲腿還是癟瞎瞎的。不知道老趙紅了這許多年,跟這個土得掉渣的帽子有沒有關係,但這個樸實厚道的農村娃子在央視春晚娛樂了大家很多年。

人們不會忘記!

村莊睡了,城市卻向來是晚睡的。車過四平,東北最大的鐵路樞紐。相比卻不如昌途的燈光更亮,售貨亭的小房子油漆斑駁,在黃色的燈光裏顯得極不景氣。出站不遠,“金士百啤酒”的大樓卻看上去燈火輝煌,這燈光便是最好的廣告,各色霓虹閃爍,是不是就可以更吸金?喝過金士百啤酒,大瓶的,量足,勁大。可媲美鐵嶺的簡島吧。是東北人的口味。哪個漢子不能查瓶整上幾個?小意思!就連北方女人也不示弱,吹個把瓶也不是事兒。

過了四平,又是大片田地和散落的村莊,北方的大平原,沒有山巒,沒有溝谷,養育了北方漢子和北方女子坦蕩蕩的豪爽性格。

省會長春,是剛重建不久的新火車站。對於拆除舊的那個尚還結實的當年日本建的老火車站,有人惋惜建築尚還堅固,有人快意拆除日本的建築,鼓吹我們自己的重建。擁與貶都是微弱的,終是重建了。只要建一個更加經久耐用的新站,人們很快會喜歡新的東西。只願它別隨了大流,成了豆腐渣,讓後來的人們更加懷念舊站就好。

再往北,過了農安,就是松原了。離松原五十里有一個小鎮——王府鎮,從沒考察過它住過哪個王爺。快車在這個小站並不停。念它是因為鎮下的王府鄉牧羊場是我出生的地方。那裏有我長大的童年,有我得過很多獎狀的國小生活。有我挖菜養大的雞鴨豬狗。有我常常念想的故鄉的老屋。再沒回鄉看過它們,也不知它們現在的模樣。不敢走近,我怕老屋沒變,我變了。而我沒有變得更好。

“老妹兒,住店不?”“不,我到家了。”“那老妹兒,打車不?送你回家。”我喜歡這樣的對話。若放在他處,這是我極厭煩的,會面無表情,繞道而過。而這是到家了,心裏踏實極了,這對話就全然變成了欣喜。我知道,前面就有這樣熱情的家鄉的“哥們兒”在接我。

回鄉的列車,一夜未睡。後天是老爸和姐姐的生日,倆人同一天過生日,我總覺得很是為他們幸福。這些時日老爸身體不太好,心裏甚是惦記,才放下上學的孩子,踏上回鄉的列車。

車窗外漆黑一片,夜深了,黑夜,淹沒了美好,連帶很多醜惡。硬座車廂裏,昏昏欲睡和昏昏已睡的人們,甚或有鼾聲傳出。睡着的時候,世界是安寧的,沒有了你貴我賤,沒有了奸傻饞滑,黑夜,有了一時的平等和安寧。車窗上有我的影子,我的影子也同樣面無表情,也不管我內心的心潮澎湃。我説了這麼多,它也無動於衷。離鄉久了,總覺得沒有錦衣,沒有金冠,對家鄉有愧,對父母有愧。可是我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他們總是會等我在家門口。

(二)回

回,兩個口,像兩扇門,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去,稱為回,大抵是説從一個漂泊的地方回到安定的地方。在外工作生活二十年,頭幾年,盼着攢着幾天假期就回老爸老媽的家呆上幾天,享受做小女兒的嬌氣依賴。終於在異地成家,生育孩子,漸漸地是過年或過節才拖家帶口都在媽家熱鬧幾天,再舉家回來。再後來,孩子課業緊張,偶爾趕上父母生日,就一個人回,住不上三兩天,就得往回走,重心似乎是自己的小家了,總有事放不下。回,從這裏到那裏,似乎變成了從那裏到這裏。而這變化似乎是無意的,是人生的一條必經之路,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路,不斷地變化着,常常是回不去的了。

不知道這是不是過於小我,心無掛礙時才會笑看雲捲雲舒,才會憂國事民事,才會讓思想脱韁奔跑,任性地跑馬佔地。而小家的門窗經了風雨時,就會立馬關城,繞着父母小兒轉,父母不要病,小兒不要鬧,而幾時能夠安心,能夠自我,似乎難以脱離俗物。“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終於理解體會這凡人之苦。平凡之路是難以迴歸的,磨平從前的衝動和稜角,接受現有的不足和缺陷,安於平常,平淡的生活,需要比奮鬥向前更大的勇氣。

從爸媽家回來,一個人的行程,卧鋪車廂裏,輕輕的音樂繚繞,車廂內,寬敞明亮,如果説硬座車廂是菜市場,那卧鋪裏堪比咖啡館了。卻無心賞樂,無心小資,媽媽塞在包裏的瓜子和果凍也沒拿出來。呆坐窗前,正是傍晚的黃昏時分,望夕陽西下,遼闊的鬆嫩平原在一場雨後生機勃發,橫豎耕耘的田地還裸露着土壤大地的廣袤,縱橫的壟溝勾畫着田間幾何的美感。雨後,大地吸飽了雨水,似乎露着吃飽喝得的滿足,甚至壟溝裏還存了雨水,足夠苗禾萌發,茁長成長。農人們歇了,偶過的小村炊煙裊裊。這一場透雨,農人們也可以安睡了,夢裏一定也會有個安穩的笑。路旁的丁香開得正好,視線裏留下一閃而過的淡紫色,封閉的車廂裏,聞不到花香,雨後天晴的落霞滿天,雲朵在天空作畫,本想直接鋪被睡上一覺,直奔終點好了。可還是被晚霞吸引。用手機拍了不少晚霞的五彩斑斕。望天常是旅途最好的消遣。默默注視窗外,跟遠去的夕陽説了很多話,許多心事説給雲聽,雲朵便一會晴朗,一會兒陰鬱,給本就飄忽不定的我,一個更加飄忽不定的心情。

想起兩天前來時對土地,對人情的憂思,欣喜自己也有那樣的純情簡單豪情萬丈,如今被家事牽絆,憂思忡忡。感慨這個年齡不得不承受的老小肩責,心有所縛。老爸身體情況令人擔憂,這幾天看上去很好,但媽媽描述的發病症狀實在讓人放心不下。而媽媽也初次經歷老爸的發病,竟然為了不打擾麻煩兒女,獨自帶着老爸去長春看病。總是擔心他們出門,這坐車打車,掛號看病也都摸索着看完了。心疼之餘,也責怪自己的疏忽。老爸神情都好,而老媽卻見瘦了,可見她承受了更多的思想負擔。我知道,老爸老媽感情極好,誰也不敢想象先失去對方的生活。跟他們聊天,陪伴兩天,讓他們儘可能地照顧好自己。

全社會都在宣傳孝道,宣傳細節細緻到要每週跟父母溝通一次,要每月去看望父母一次,要在節日父母生日給父母送禮物等等。不用規定,如果能在一起,我是希望時刻陪伴她們的,而,即便有這多規定,我能做到多少呢?不説工作時間,工作之餘,早起照顧孩子上學,晚上陪伴孩子學習,想給自己點時間都難。我們渴盼的自由呢?似乎遙遙無期。

人生總有許多無奈,可是紅塵煙雨,誰人躲得過!不再妄談理想,卻會咬牙負重前行。不再喊苦叫累,卻都苦苦掙扎。不再貪嗔怨念,卻都抿緊嘴巴在沉默裏迸出希望。

終是回不到最初,卻常念初心,在江湖的一岸,採菊東籬,手搭涼棚,望得見南山的雲。終是染了塵世的惡習,心懷慼慼,不能自已。終是心有所縛,渴盼着光明會破繭成蝶。

回,是兩扇門,只是中間迴廊似的迂迴,走了太遙遠的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