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觀山散文

來源:文萃谷 6.35K

大秦嶺的太白山是有名的,有秦嶺主峯的風光,有“太白積雪六月天”的盛景。到過幾次太白山,只是匆匆的觀望,只注意了山的翠綠和深遠。今夏又一次走進太白山,卻感覺出觀山的許多況味來。

太白觀山散文

進山後的路伴着河畔延伸,兩岸是直立的石璧,時而縫隙狹窄,時而寬闊。初夏的山裏涼風習習,河水嘩嘩。曾有書法家贈我幅字“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坐在上山的汽車裏,我忽然又想起了這幅字,驚歎大自然的造化和大氣。這使我聯想起人與自然的關係來,尊重自然,和諧相處是多麼的必然和自然。

上到半山腰乘纜車,進入了高山針葉林帶,自然景觀卻是另一番風采了。山坡上的冷杉因了高山缺氧,空氣濕氣等生長很慢。我注意到那些小樹的枝頭卻長出長長的新葉,老樹卻幾有一點新葉。同行的企業家感悟,這就好比新辦企業處於旺盛的成長期,老企業如那老樹般需要的是可持續的發展。看一個企業的成敗是看它能否屹立百年不倒,需要堅持,需要韌性,需要長期的修煉。我想企業家的感悟頗有道理。同行的官員朋友喟歎,秦嶺有72峪,每一處都有不同的風水。社會上多對官場有偏見,其實是站在局外。官場也如這太白山的景緻。要耐得住清寂,經得起風霜雨雪,守得住誘惑,在堅持中學會穩忍隱,便有造化。一位年長點的朋友説,太白山集納了大秦嶺的精華和風韻,有高度,有深度,有層次,內涵是豐富的。

在高山攀登途中,發現新添了滑索,可以從一個高山頭滑到下一個山頭。這項目充滿了刺激。在高山上凌空速滑,伴隨着滑索摩擦聲和呼嘯的風聲,這是膽大人的幹活,卻也有幾位女士從空中劃過令人喟歎。這又引發了爭論,有人説就要敢於冒險,這是魄力。有人説滑索再快還是走下坡路,那麼快乾什麼?還有人説旅遊就是享受這個過程,內容豐富了才能留下記憶。也有人説換個角度觀山望景,乘滑索必然和我們看到的山不一樣的。眾人皆驚,不一樣嗎?也許山還是山,景還是景,我想真的不一樣。因為你的處境,心境變了,看山的角度,速度,高度自然也變了,能與站在山坡上一樣嗎?

上山的道上遇見了穿越太白山的驢友,説是還要在這裏爬幾個山頭,住幾天的。更有幾個年輕的驢友在山上的石頭旁支起了爐子熬功夫茶,品得有滋有味的。有老者拄着杖,時不時停下來在小本子上記錄着什麼。同樣是觀山,眾人的情趣卻有這麼大的差異。有的是爬上爬下,觀景吸氧;有的.是尋找刺激與獵奇;有的僅把登山安排成一場活動,呼朋喚友,圖的是換個環境議事,於是登山便是設的一個局。有的在觀山中演繹些文化出來等等。這條山道上,行走着很多人,心態,格局,境界,志趣和目的是多樣的,自然每個人的感覺也是不同的。也許這就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區別,也許這就是太白山的吸引力所在,包容萬象。

站在太白山上,我想許多人對山的讚美是多餘的,人世滄桑,這太白山始終就立在這裏,不卑不亢,不以奇花異草顯擺,默默的與日月同輝,遇了風霜雨雪也能校正自身,與天地彼此適從。但大山也是有尊嚴的,傷害不得。濫砍濫罰林木會導致泥石流,還回破壞水土保持,影響氣候等,讓人類對大自然有了敬畏。太白山的美不僅是大綠和高入雲端,更重要的是不怒自威和大氣包容,這漫山的動植物,還有山頂的大爺海,都説明太白山的豐富多彩。有聖賢説過人生的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是似山,看水是似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登上太白山,您感覺這山僅是山嗎?您不覺得一山更比一山高,您不覺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嗎?您不感到在大自然中人是多麼的渺小,您不認為這山上的每一片綠葉都在互相照應着,才有了大綠?我想起一句詩:“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雲捲雲舒”,人多做不到,然太白山上的花草樹木石頭能。我想人也應當向大山學習,樂天命,盡人事,順其自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