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教育的隨筆15篇

來源:文萃谷 2.49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教育的隨筆15篇

教育的隨筆1

可能是本學期又多添加了幾個新生的緣故,所以管理起來比較吃力,為了使孩子的常規教育得到更快的發展,在户外活動時我想到了這麼一個辦法:一天户外活動時間,小朋友們在外面玩大型玩具特別盡興,直到我們要排隊回活動室了,孩子們對於老師的招呼似乎仍然無動於衷。為了避免排隊佔用大量的'時間,又能讓孩子主動的放棄玩具,在後來的一次户外活動前,我跟他們商量説:“我們訂個規矩好不好?如果你有什麼做的不對或者不應該做的,我就給你數三個數時間的改正機會,等到三個數數完,你們就要做好,怎麼樣?”孩子們都同意了。於是,“1、2、3”就成了我約束孩子們不恰當行為的法寶。比如:上課隨便説話,只要數1、2、3,他們就接着不説了;吃飯時不洗手,一數“1、2、3”馬上洗手;上課時間到了還沒有坐好“1”字剛出口,他們就馬上跑回來坐好……

不過,這數數的過程,要看情形而定,有時,剛數了“1”,他馬上就改正了,那麼“2”和“3”自然就不用數了;有時,就要裝着忙於別的事,放慢數數的速度;有時,要觀察孩子對某一件事的興趣,如果他的興趣特別濃,就最好不要去逼他,那樣只會自討沒趣;有時,要允許他對你的反映慢一拍。

孩子是一本書,是一本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和家長去認真研讀的書。我們應該珍惜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每一天,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感受孩子的感受,從內心去理解孩子。

教育的隨筆2

家中三歲的娃娃開始學會背唐詩宋詞了,其中有一首就是《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曾經也是我兒提時代耳熟能詳的古詩,但當我念到詩中“辛苦”這兩個字時卻只能膚淺地理解其中的表面意思,直到有一天自己親自參與到其中,見證了一谷一粒,米糠汗滴的各種艱辛,才明白其中的深刻藴意!

在老家的公公種了一些稻穀,我抱着好玩的心態,在自己的朋友圈推銷自家種的高山綠色有機大米。結果出乎意料,接到大量的單子,有出於吃着試試看的心態的,有出於對於我推薦的信任的,也有礙着人際關係中那一份情分的,總之好説歹説也算是開了個好頭。

割稻子的情景就不説了,全部由家中老父操持着,那種勞作根本不是我一個小姑娘家所能想象的。前幾日聽爸爸講起他兒時的趣事時,其中有一項就是那時的爸爸跟他的好友還有隔壁的叔伯們一起鬥割稻比賽,爸爸帶着懷舊的表情靜靜地回味着兒時的情形,看着他眼神中泛起的光芒,我突然間明白,一向在我認為算是比較享福的爸爸,原來年輕的時候也是經歷過如此辛勞的。突然間對這般農忙勞作有點期待和羨慕,雖然爸爸形容,農忙之後,腰根本不是自己的腰了,割稻的過程中,整個人都是以彎曲着背胸口貼着膝蓋骨的姿勢俯瞰整個大地的,歷來如此,只有離大地這般親近的人才會得到大自然的眷顧和厚愛,才會真正愛上這土地這泥巴。

割完稻子就是在曬穀場上頂着烈日曬穀子,曬穀子的場地都要經過摸文抓鬮,然後出錢租賃過來。在老家,每年的農忙,家家户户都要割稻子曬穀子,有限的土地必須合理公正地被分配到大傢伙手裏。這種情況下鄰里關係變得和氣融洽,一邊在曬穀場上耙着穀子,一邊跟隔壁人家嘮個家常聊個閒談,這樣的情景沒有壓力和閒愁,淡淡的,多了一點人間煙火味。絲毫不像在城市的樊籠裏連對門的鄰居照個面打個招呼顯得都是那樣的不協調和多餘。

如此翻曬穀子三五天,穀殼子變得乾焦了,再需要把如此多的穀子收攏,放到鼓風機裏吹掉塵埃和餘留的稻穗,然後裝箱放到貯存桶裏!需要用米的時候,再把穀倉裏的穀子運到碾穀子的地方,經過好多的程序,終於見到白花花的米粒了,然後裝袋壓線,搬上車,運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分配到你我的家中。

而我今天,一個下午的時間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一個環節上,使出吃奶的`力氣把金燦燦的穀子倒進機器,經過各個複雜的工序,終於碾出白白的香米,見證了人類智慧的偉大成果。如同我一樣,從小到大從來都不知道怎樣把稻子從谷變成米的人大有人在,還有的就是知道是知道,親眼見識過、勞作過、幫忙過的又極其稀少。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成為一個母親以後,覺得要教會孩子許多東西,首先必須自己先體驗過才有資格去教化去感育,比如這樣一個下午的“辛苦”教育。平時,多少家庭多少的孩子不愛吃飯,不珍惜糧食,從小到大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教育好孩子去珍惜這種種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沒有用足夠感恩的心和情懷去仰視他人的辛苦和付出,這些都是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和時代所帶給我們的弊端,我們的文化中深刻缺失的就是這樣的“辛苦”教育。大多數人覺得只要是我花錢買的就無所謂,覺得只要是我願意奢侈的就沒關係,禮義廉恥,想想以往自己的有些行徑,頓時羞恥感爆滿。

你能感受得到親眼目睹着穀子經歷過一個循環變成了米粒後那種驚歎嗎?你能理解得了一個女孩子扛着五十斤的大米親自送到五樓後的那種喜悦嗎?你能體會到辛苦勞動了一個下午手腳痠痛但內心卻是異常充實的那種感覺嗎?你能明白夜深人靜時計算着出賬入賬每一筆交易對賬無誤後的那種自豪感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切身體驗過,就不知道我們如今的生活是多麼的不易,是多少人用自己的辛苦勞動換來的。現在的家庭中的大多孩子,都是家裏的“寶中寶”,都是含着金湯匙長大的,根本就不知道何謂“辛苦”,在他們看來其他人為自己付出就是理所應當的、天經地義的。

通過一個下午的勞作,我感受到了天地間最樸素的農民伯伯的狀態,他們吃苦耐勞、甘於奉獻,他們堅強不屈、不怕犧牲,正是無數個他們,用他們的辛勞和汗滴哺育了我們強壯夯實的體魄和身軀。感恩!

教育的隨筆3

從生活中寫起,從細微處入手

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當然離不開作文教學,不過我的作文教學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很突出的指導,一般以學生自己寫為主,然後從生活中,從細微中着手,讓孩子們樂於表達,樂於寫作,我常對孩子們説:“我們的作文寫下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只是為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記憶,等我們稍大一點,拿出它來讀時,會覺得自己那時候多有趣,達到這一目的就好了。當然如果有寫得好的,與同學與老師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這一思想,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學生自由寫、多寫為主。 讓他們每天寫日記,記下當天最有趣的`事,有則長,無則短。每天選出幾篇較好的,讀給孩子們聽聽,有時會把孩子們的作文收集彙編成冊,在班級中傳看。他們聽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學寫進了作文那是一種幸福。那麼寫作的興趣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抓住各種機會滲透寫作方法 剛開始要求寫日記時,每天放學,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説説聊聊,一方面幫助孩子們回憶,也拉近自己對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幫助孩子對當天發生的事進行一個梳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可以寫些什麼。 經常給孩子們讀到一些好文章,我們會共同探討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了,他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它給了你什麼啟發。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説呢。這都是我在給孩子們創造的一些機會。 其實這樣滲透,對國小生們來説暫時是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用處的,可是我想,如果長來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機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習方法,寫作技巧,對提高孩子們的習作興趣,習作能力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三、關於評價 一般來説我對孩子們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勵為主,發現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會加以表揚,所以我讀的作文有時只讀一句,有時會讀一段,當然全篇好的,我絕不會吝嗇時間,通篇全讀,以此來調動孩子們的習作興趣。 總之,我覺得作文我們在定位時不要給孩子過高的要求,只説是寫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時再注意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生多寫,老師多鼓勵,孩子們一定會愛上作文的。

教育的隨筆4

繪畫活動後,我組織幼兒喝水,孩子們陸陸續續起身過來站隊,毛毛並沒有理會我,他仍然在埋頭畫畫——這是他轉入我班一個月以來的一大進步,因為剛轉入我班時,動手操作的活動他是從來不參與的。當多數幼兒已經站好的時候,毛毛才起身,然後向隊伍的最後邊走過去,走到子源的桌子前,他看到有幾個小朋友正在看子源的畫,毛毛拿起桌子上的黑色勾邊筆就在子源的畫紙上隨手畫了兩下。這時平平跑過來告狀説:老師,毛毛在子源的畫上亂畫。”毛毛也跟着平平過來,衝着我得意地笑,一副沾沾自喜的樣子!

喝完水,毛毛坐回椅子上繼續畫畫,我走到他的旁邊,蹲下來問他:為什麼在子源的畫上亂畫?”他一臉壞笑地説:我想試試他的勾邊筆還有沒有水?”我點點頭:哦!你用這種方式檢查彩筆有沒有水啊?”他點點頭依然很得意地衝我笑。我説:那你為什麼不在自己的紙上畫呢?”他説:我怕弄髒我的畫。”

孩子只懂得愛惜自己的東西,不懂得去愛惜別人的東西,不會為別人着想。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長期處在父母及祖輩的寵愛中,爸爸媽媽對孩子百般呵護、悉心照料,只求給孩子多一些付出,而從不求回報,孩子認為:被他人關愛是理所當然的。長此以往,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的同伴缺乏關愛。如果孩子從小不知道什麼是關愛,那麼長大以後很難適應社會需求。學齡前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優良品質,有助於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而且使幼兒在與人交往,學習互動、合作與分享等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有利於其成年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毛毛跟我説完就低頭畫畫,我拿出一支綠色的水彩筆,在他準備畫草地的位置上隨手畫了一下,他哇”了一聲便開始嚎啕大哭。抬頭一看是我,所以沒有動手,不能動手解他的心頭之火他哭得更傷心了。我裝作一臉茫然地樣子説:怎麼了?”他邊哭邊吼:你給我弄髒了!”我説:我想試試彩筆有沒有水?”他依然哇哇地哭着,我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説:不是你告訴我這樣檢查彩筆水的嗎?你剛剛還在子源的畫紙上試過啊!你剛才怎麼沒有想到會把子源的紙弄髒呢?”他的哭聲戛然而止,邊擦眼淚邊轉過去看着子源説:那我以後不給小朋友亂畫了。”我對他表示了歉意,並告訴他:在我畫過的地方,全部塗上綠色就是草地。他仔細看看,咧着嘴巴笑了。

在活動中,捕捉幼兒心理的真實思想,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體驗關愛的情感和分享的快樂,在理解和體會到別人對自己關愛的同時,學會關愛他人,樂於幫助他人,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教育的隨筆5

《愛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好書,是為人子女者,為人父母者,為人師長者一生務必一讀的經典著作。該書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於1886年,書的原名是《Houre》,翻譯是"心"。它的英譯本是《Heart》,譯意也是"心"。兒童文學翻譯家葉君健在《愛的教育》代序中説:"心"這個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釋,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丐尊先生説原來就想譯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還説,在1920xx年,他得到這本書的日譯本後,一邊讀一邊流淚。他許願要譯成中文,不光是給孩子們讀,讓父母和教師都跟他一樣,流一些感動的眼淚、慚愧的眼淚,夏先生終於在1920xx年將書譯成中文。五四期間,《愛的教育》就被朱光潛、豐子愷、茅盾、夏衍等知名學者作為當時"立達學園"學生們的重點讀物,幾乎人手一冊。當時不少學校教師,也把這本書定為中國小生的必讀課外書。

《愛的教育》的副標題是《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學年日記》,通過國小生安利柯三年級的學年日記,歌頌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等做人的優良品德,歌頌了為他人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對弱小和不幸者給予同情、不畏艱難困苦的偉大精神,書中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真切動人、淋漓盡致,大至對國家、對社會、對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親子情、師生情、兄弟情、朋友情……純真無邪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時時引人入勝,感人肺腑。

《愛的教育》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體的形式,由100篇文章組成。全書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安利柯學年日記(包括作者所見的發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上的各式各樣的小故事以及作者安利柯的真實感受);他的父母親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記上所寫下的勸誡性、啟發性的文字;10則老師每月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每月例話)。《愛的教育》中描寫了那些平凡生活着的但卻是真實感人的人物,它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着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的純真感情。該書的特色是以孩子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描述了學校孜孜不倦的老師們如何關愛學生們的學習和啟發學生們的心靈;描述家庭中父母親對子女心靈成長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描述可愛單純的國小生如何在學習和生活的相處中彼此照顧、彼此鼓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書中表露了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培養和塑造兒童愛國愛民愛生活的感情。對於教育來説,除了知識的傳承書中還強調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的意義,那就是對受教育者心靈的啟發和開導。

"今天開學了,鄉間的三個月,夢也似的過去,又回到了這丘林的學校裏來了。早晨母親送我到學校裏去的時候……"《愛的.教育——第一章——始業日》。"嘿,安利柯該上4年級了。哎!沒幾天二年級的洛佩諦為救一個一年紀同學受傷了。好,我們班從從五百英里外來了個黑膚色孩子,老師説因為遠道來的要特別愛這同胞。對,今天是每週例話:少年愛國者……"第一章沒讀完,我已經深深感受到親子之情、師生之誼、朋友之戀、祖國之愛……深深感受到愛、關懷、包容、互助、獻身……這就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懷着激動的心情拜讀完全書,被一個個真實的事件感動着;《愛的教育》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賣炭人、父親的老師、我的老師、鐵匠的兒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現在我眼前。

在《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篇日記——"爸爸的護士",講述的是一個鄉下孩子進城探望生病的父親的故事。在醫院裏,孩子日夜守護着醫生指定給他的爸爸。喂水、喂藥,病人每呻吟一聲,孩子的心就跟着緊縮一下……可在後來,故事並沒有按照我們慣常的想象往下發展,而是發生了一個另人難以預料的轉折:就在孩子為自己的"爸爸"擔心焦慮時,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現在他眼前,望着要帶自己離開的爸爸,孩子這樣説:"不,爸爸……他願意我在他身邊,現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沒有勇氣離開他……"

就是這句樸素的話語,能讓任何一下健談的、自以為高尚的成年人啞口無言。愛的美德正是我們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裏的珍寶。那麼什麼是愛呢?忍不住想要引用聖埃克絮佩裏童話中小王子説過的一句放:"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卻各種對愛的術語化很強的解釋,我想愛就是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夠擁有它,不僅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運和的勇氣,但水井,卻能為我們的前行提供永遠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們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頭。

而更讓我們這些自詡為教育者的成人失措的是,儘管愛的表現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為受教育者靈魂精髓的那部分卻不能強意授予,只有一種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一旦疏忽了這點,愛便失卻了成為品格的動力,而淪於虛假和下流。屆時,這不僅將成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更將是家國之悲哀,同類之不幸。

記得周國平的散文中曾提到過愛的反義詞是冷漠,而非其他,感受頗深。對於他人的冷暖、甘苦,乃至生命價值的冷漠,可謂一種令人恐怖的惡疾。而更讓人害怕的是它的傳播範圍是以人類社會為基礎的。免疫力稍差,即被感染,而我們的孩子恰恰是最最易感的人羣。這樣的病菌一旦侵害了他們的靈魂,再要根除,絕非易事。曾有過這樣一個報道,大意是説一位國小教師在班裏搞調查——如果你發現路邊躺着一隻受傷的小狗,會怎麼辦。大部分孩子竟回答用車軋死它,把它踩死……令人不寒而慄!

思之,警之,省之,教育之艱,任務之重,不言而喻。

教育的隨筆6

揮別已經過去的20xx年,全新的20xx年在冬日暖陽的陪伴中悄然來到。看着孩子們一天天成長,我開心於與他們一起走過的每一天。有了他們的陪伴,每天都是充滿了美好和幸福。

記得有一次區域活動,孩子們正沉浸在區域有趣的氛圍中。觀察他們的活動時,我看到窗户上的裝飾掉了下來,就準備用膠槍重新粘緊,但是它的貼放位置太高,我便順手拿來一把小椅子站了上去,進行添補。剛準備把吊飾往上固定住,耳邊就傳來“好高啊”“老師小心點哦”的聲音,當時聽到孩子們關心的話語,心裏還是蠻開心的,但轉念一想,我又慚愧了。我們一直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不可以站在小椅子上。可我自己呢?並沒有規範自身言行舉止,我深知孩子們的模仿力很強,而我卻做了個錯誤的示範。之後我沒有進行添整工作,而是從椅子上下來,很認真地向孩子們承認錯誤:老師剛剛那樣是不對的,你們一定要記住:不能站在椅子上哦!孩子們一邊聽着我的'“悔過”一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事後,我就自己太過隨意的行為舉止進行了反思和檢索,我要求自己謹記:時刻要記住自己是一名幼師,是孩子們心中的導航標。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積極引導孩子。

教育的隨筆7

現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選擇各種各樣的音樂興趣班、培訓班,而大多數家長心裏並不確定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這些,甚至有些人認為“別人家孩子學,我們家孩子也要學”。音樂培訓機構本沒有錯,讓人覺得困窘的是家長或者一些老師,並沒有從孩子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沒有把其和其他基礎學科一樣重要對待,而是把音樂教育作為了一種可有可無的純興趣培養和打發孩子空閒時間的工具。

我們所知道的',語言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支配技能,孩子從胎兒期的時候就被一個豐富的語言世界包圍,他們早早地對未來所需要的詞彙進行一次次、一遍遍的積累、內化。等到身體本能逐漸發育,尤其是口腔發育的日益成熟,孩子自然地會説出第一個字、第一句話,從此跨出了人生重要一步。

其實,音樂啟蒙和語言一樣尤為重要。大家都聽説過一句話,“音樂是一種世界語言”,可見音樂與語言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通過音樂,孩子不斷第認識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就像在樂隊合奏中一樣,傾聽彼此、享受音樂、分享和合作,這才是有意義的音樂人生,這才是接觸和學習音樂的初衷。通過音樂,孩子們彼此溝通配合、學會理解,並且在音樂中,可以發揮任何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反過來講,作為老師,應該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引導孩子?首先,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並非要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音樂家或者區分和鑑別出孩子是否有音樂天分,而是要引導孩子把音樂真正變成自己的語言,為他們未來生活增光溢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放下我們所有的期待與渴望,靜靜地等待孩子,因為音樂的掌握和語言發展一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獲得和沉澱的過程。假以時日,花開漫芬芳。

教育的隨筆8

那天,班上的一個小男孩哭的滿臉通紅,跑到我這告狀:某某同學掀他四個巴掌!當時一聽,表示震驚!掀他的那個孩子在我面前表現一直很好,雖長的人高馬大,卻很是可愛,還品學兼優。更為震驚的是眼前的這個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也是個不錯的人才。這兩個人,怎麼會發生磨擦!

古人有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按捺心中的怒火,找來當事人。平日裏温柔的小男生此刻異常淡定!面對我的和顏悦色不言不語。我想該是氣到了極致吧?!

被打的男生顯得躁動不安,連哭帶嚎:我就説他考英語的時候,抄書了啊!他就打我!!!我目問,他沒有否定,也不説話,我再追問的時候,他再勉強説:是!但我沒有作弊!那個被打的男生最終承認:他也沒親眼所見,聽別人説的。

那麼問題清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了。首先我對這個被打的男生進行了幾語句語重心長的點拔:對於一個一度品學兼優的人來説,你説他抄襲,這對人家的自尊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傷害!況且你還是道聽途説,他打你是給你一個教訓,人不可以口無遮攔。有時候語言的傷害力不比武力差。他打你,你疼的是臉,而他傷的是心!這一點你懂嗎?

好像我是默許了那個甩人耳光的同學,身邊一羣看熱鬧的小孩子,個個七嘴八舌都説某某該打,他就是不會説話,他説話就是讓人生氣,想抽他。

然後,我對這個仍然不言不語的孩子説:你的怒火老師可以理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得學會尊重別人,想想你的老師,你的家長,有沒有哪個人因為生氣給過你耳光?打的是臉,傷的其實也是心啊!

在這場是非中,他們倆個都有錯,錯在我們在説話做事的時候,沒有顧及到對方的感受,因而言行舉止失去了分寸。激怒的別人的方法有好多種,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不尊重。我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們倆個互相道了歉,算是結束這場風波了!

第二天,他們倆個又在一起開心的玩耍了!

反思:

教書已有不少年頭,習慣了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只要不是罪大惡及,無法無天,都是小事,都值得寬容,都值得理解。我是一個不太厲害的班主任,很少與孩子生氣,也可以説這些年的生活,我已經學會不再生氣了。

英語老師説小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有道理!有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着淚水與汗水呢?成長不都是在一次次淚水的洗禮下才變的越發茁壯的嗎?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沒有人會能感同身受!那個口無遮攔的孩子也許會被幾個巴掌覺醒,會懂得説是一種能力,而不説才是一種智慧,不道聽途説該是一種原則!那個打人的孩子,看着平日裏燦爛陽光的孩子哭的死去活來,最終也會明白:巴掌的傷害不亞於一顆子彈。

懂得尊重,應該是青春期裏孩子教育的第一課!

走向青春期裏的孩子,容易燥動。德國的專家説:你能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教育靜下來,你就成功了!面對一羣燥動的孩子,我們為師者該做的,我想不應該是煽風點火,不應該是火上澆油,若能似春風,温柔吹過耳畔,化作幾滴春雨,浸入孩子心田,注入幾滴成長的養液,也許我們就真的能看到滿園花開的温馨,我想:這也應該屬於尊重的範疇吧?

教育的隨筆9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自終地以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決不能滿足於現狀,必須牢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通過參加這次禮儀培訓,使我在內在修養、外在形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努力以一個生活老師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個孩子,我把這樣兩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我們班上有一個小朋友,長得白白胖胖,扎着兩個小辮子樣子十分討人喜歡,可是幼小的她性格非常孤僻,而且膽子非常小,幾乎從不用語言與人交往,連大人跟她説話時她都無法用眼睛注視對方;草地上都不敢走,連走樓梯都戰戰兢兢的。出於愛護和責任,我把她的健康成長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每天清晨家長送來時,我總是親切地走過去,微笑地熱情打招呼,問寒問暖;每次上廁所、洗手、進餐時,我會主動上前幫忙照顧,跟她説説話;户外活動時,我都會伸出温暖地手拉着她一起上下樓梯並鼓勵她和小朋友一起參與鍛鍊和遊戲。現在這位小朋友已經能和別人一起玩,開始適應我們幼兒園集體的生活了,早上來園也能跟我打招呼了,此時的我感到莫大的快樂,我將永不停息愛我的孩子們,用心去呵護他們,與他們成為好朋友,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教育的隨筆10

自從開展新課改以來,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感悟最深的一點就是:我們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寬容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優良的品質。一個寬容的微笑可以抹掉孩子心靈上的陰影,一個充滿信任的眼神可以緩解孩子身上的壓力。寬容不等於放縱,對孩子適度的寬容,可以拉近教師與孩子的距離。

我班有個學生叫王成,他可以説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學生。從我剛接這個班開始,就經常聽到關於他的告狀聲,一會兒聽到他打同學了,一會兒聽到他把班裏剛打掃好的衞生灑上墨水了,一會兒又聽到他磕破別人的頭了,一會兒又聽到他把班裏的窗簾弄壞了……總之,來給他告狀的.同學絡繹不絕,真是把我搞得手忙腳亂,一時找不到任何方法來管好他。

這天自習課上,我剛走進辦公室,就有同學跑來告訴我説,他把某某女同學打哭了。我聽後,頓時火冒三丈,氣沖沖地走到教室,把他揪到辦公室,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並告訴他應該怎樣做,只有怎樣怎樣才是一個好孩子,一個好學生,説着説着我突然想起前不久聽的“知心姐姐”的報告來。對孩子首先要賞識他,只有放低自己,感受孩子,走近孩子的心理,才能與孩子融為一體。想到這裏,我便把他叫到跟前,心平氣和地和他談心,談他的生活、學習等等,慢慢地,我發現當我的聲音變平和時,他的臉上不再是那種不服氣地表情了,並且把眼光也投向了我,怯生生地問:“老師,你還喜歡我嗎?”我當時心中一驚,我還以為我的談話他不當回事呢?他接着又説:“老師,同學們都告我的狀,我怕你不喜歡我了,所以我就故意搗亂,引起你的注意。”我聽到這裏,頓時明白了,多單純的孩子啊。我便對他説,老師怎麼會不喜歡你呢?任何一個學生都是老師喜歡的好孩子,老師是不會因為他有缺點,犯錯誤就不喜歡他的,相信老師,我和同學們都是喜歡你的。聽到這裏,他便説:“老師,我以後不會再搗亂了,你就看我以後的表現吧!”從那以後,他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各項活動中也表現得非常積極。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我們在感情上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多一點尊重,多一份關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教育的隨筆11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家中的太陽,也是我們幼兒教師的一切。孩子的需要是教師關心的焦點,孩子的進步是教師快樂的源泉。你快樂,所以我開心。

心雨是我班上一個文靜又很秀氣的小女孩。平時,她不太願意主動地與人交往,話也不多。學習活動中從來都不願意舉手發言,請到她時,也不願意開口説話。有時情緒很不穩定,不樂意時抿着小嘴,一聲也不吭。似乎是一個很難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卻又是個聰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膽的品質,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注和機會。

首先,我在與她家長的交流中得知,心雨從小有奶奶帶大,奶奶為了孩子的安全,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護下成長。加上父母工作比較忙,很少有時間在家照顧幼兒,使她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面對什麼困難都要讓別人去幫忙。

方法一:下午,到了講故事的時間, “心雨,你來給大家講個好聽的故事,行嗎?”她扭扭捏捏地站起來,低着頭,牙齒緊咬着嘴脣。小朋友鼓勵她,並放低要求,只要説幾句就行了,她還是不願意。無奈,只有等到明天了。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最後,她終於答應明天來講故事。第二天,我先和她隨意地談了一會兒,讓她知道:一個人説話要算數,説過的.事情就要做到,要講誠信。再來由她講故事時,我微笑地向她點點頭“你能行的。”終於,她的態度有所好轉了,雖然聲音很輕,可是卻是不小的進步。

教育的隨筆12

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有趣、有效、有價值”的。如在講海陸等温線的分佈規律時,有“一陸南,七陸北”等,而我在黑板上寫“一路難”通“一陸南”,既有趣,又符合學習學習的心理歷程,喚起共鳴,記憶也容易多了。另外在講中國東中西部的劃分時,東部記為:遼、冀、魯、蘇、浙、閩、粵、桂、瓊、京、津、滬;中部記為:黑、吉、內蒙、晉、豫、皖、鄂、湘、贛;西部記為:陝、甘、寧、青、新、雲、貴、川、藏、渝。有趣、有效、有價值。

另外有意義的學習是相對於機械學習而言的。傳統的機械學習不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不講方法,只求死記硬背,學生不但勞而無功,且極易喪失學習的熱情。有意義的學習則特別強調新舊知識的聯繫,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講重慶與四川的簡稱時,就説四川簡稱“川”或“蜀”,重慶簡稱“渝”,然而在講中國鐵路交通網時,由重慶至貴陽的.線路不叫渝黔線,而叫川黔線,這裏就有一個新舊知識的聯繫,以前重慶屬於四川,所以也簡稱“川”,後來劃分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直轄市,簡稱“渝”,但是鐵路名是在劃分之前就有的。講清楚這些,學生就明白,不會再有疑問了。

教育的隨筆13

學生課業負擔重,國家教育部倡導減負。可這樣做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仔細觀察,其實並不是在校完不成任務,只是孩子們平時養成了拖拉的壞習慣。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們發現,學生比較弱的環節基本上是由於沒有做足夠的聯繫導致的,但是過多的聯繫又會是學生對作業和學習產生反感,喪失學習興趣,會適得其反。絕大多數的國小生都不喜歡做作業,最大的願望就是每天都沒有作業,更不要説主動的去做課外作業了。於是,召開班會經過全體集體商議,有了全新的課外作業制度——“由你決定”。即課外作業的量是由學生,而非老師決定的,這樣,當課外作業多的時候,學生是沒有怨言的。看到這裏,也許你會有些疑惑,那就讓我們再説得清楚點吧。課外作業是由學生決定,但不是他們的嘴巴決定,而是表現決定的。

“由你決定”制度的基本內容是:在完成回家作業後,每天一個有針對性的少量的課外作業,這個作業不要求學生非常快的'完成,甚至可以比平常速度慢一點,但對質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錯誤超過三個,那對不起,你還得再做一個練習,再超過三個錯誤,依然是這樣,直到錯誤在三個以內。最後,老師還會表揚每天課外作業全對,或者錯誤極少的同學。多次受到表揚的學生會獲得老師的實物獎勵。

因此,在孩子們做課外作業的時候都非常認真,非常仔細,不東張西望,更不會私下講話,因為這會影響到自己作業的質量。同時在完成之後主動檢查,對有疑問的題目自己再三斟酌。這使得他們不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知識的轉化和吸收,而且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的學習大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説,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老師做好的引導,還需要好而嚴的制度來規範他們的行為和習慣。

教育的隨筆14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這本書所寫的是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發生的許多平凡而感人的事情。這些事兒雖然都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卻融入了種種世間最偉大的愛: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也許,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書中敍述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都如此的細膩,讓人嚮往,讓人感動.這本書用樸實平凡的語言,講述着100個與孩子們有關的故事:掃煙囱的孩子、窮人、虛榮心、感恩、吵架、告別等等,體現了他們的純真善良.從中使我感受到了人類是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呀,而這種關心、理解,都離不開一個東西——愛!

我非常喜歡那篇《新老師》,尤其是新老師説的那段話:“我愛你們,希望你們也喜歡我!我不願意責備和懲罰你們當中的.任何人,也相信你們會讓我感到欣慰,我會因為有你們這些學生而驕傲!”他還説,“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孩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老師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是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也讓我對這羣學生十分羨慕。

讀了《愛的教育》之後,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我希望我以後也能有着和安利柯一樣的生活,懂得愛的生活。

教育的隨筆15

《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起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老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裏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通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裏和鄉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為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説了自己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現在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特別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