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隨筆15篇(熱)

來源:文萃谷 1.06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的隨筆15篇(熱)

教育的隨筆1

經常鼓勵孩子成長

一次,組織幼兒做提問遊戲。為了使孩子們對活動感興趣,我做了三朵小紅花,準備獎給提問最多的小朋友。

活動開始了,孩子們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後地提問題:"為什麼太陽是圓形的""為什麼會下雪""為什麼花朵有各種顏色""為什麼……"各種各樣的"為什麼",從孩子們的小腦瓜裏冒出來。活動結束時,我請小朋友們評出三名提問題最多的小朋友,他們分別是利利,文文,傑傑,其實這三個孩子並不是提問最多的,但平時在小朋友們心目中是"好孩子",所以小朋友們就選了他們。而那些踴躍提問,但平時比較淘氣的孩子卻沒被提名。作為教師,我也明白獎牌給這三位小朋友,有點不公平,但為了不壓抑孩子們的熱情,不傷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獎牌掛在了這三位小朋友的脖子上。

誰知,第二天早上,青青小同學拿來了幾塊獎牌,對我説:"老師,昨日您的獎牌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沒有,我和媽媽做了幾塊獎牌,您把它獎給小朋友吧!"我接過獎牌,連忙感謝青青小朋友。能夠想象的到,青青提了那麼多問題而沒有得到獎牌,該有多沮喪啊!同時,我更感謝這位細心的'媽媽,她及時地補償了孩子在那裏沒能得到的表揚和鼓勵。

關於青青小朋友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沒有人喜歡天天被人批評和訓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一種用心的、善意的期盼和鼓勵的氛圍中,對於他的錯誤和缺點給予原諒和激勵式的糾正,而不是被批評和指責,那麼他就會在肯定中不斷使自己的言行向期盼的方向發展,不斷取得進步。同理,如果老師對孩子處處看着不順眼,總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是,無意中就會把他的小缺點看作大缺點,小題大做,抓住孩子的錯誤不放。孩子敏鋭地感覺到這一點,會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公道,厭惡自己,因而與老師發生情緒上的對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它常提醒我及時給每一個孩子以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得到讚許。

教育的隨筆2

我國的基礎教育一直是為“應試”服務的,始終以大學聯考為目標。所以,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指揮之下,歷史這門學科長期成為單純的複述性的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

具體而言,從教學方法來看,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夠突出,很多時候,我們是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相結合為主,學生的調動很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實際上這些都是應試教育留下的病根。

從教學結構來看,我們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結構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理念和精神,這一點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方進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太偏重於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蒐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説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一個人物是英雄,學生茫茫然,似懂非懂,很明顯情感教育在歷史課堂上是落實的很不夠。

以上這些問題在我的歷史教學過程中也是經常出現的。

隨着形勢的發展,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然而在我實際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我要完全達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在課內課外下大功夫,研究學生、研究課堂、挖掘教材、多學習、多聽課,在歷史教學中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更好的完成歷史的教學工作。

教育的隨筆3

首先給各位博友拜年,祝你們春節快樂,一年快樂,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正月裏來是新年呀,大年七年級頭一天啊。”中國的習慣新年就從春節這一天開始。算來回家已十天,天天在忙碌中度過,到了今天總算消停下來,可以撫今追惜了。

漂泊一年,活出了另一種滋味,這滋味可謂苦樂參半。苦處有三,一是奔波之苦,每月兩次千里長征,着實讓人身心疲憊。二是吃飯之苦,每天吃學生食堂,見不到葷腥,偶爾吃點葷的,就鬧肚子。三是孤獨之苦,除了工作,就什麼也沒有了,最後幾個月辦公室裏聯了網,才有了點寄託。樂事也不少,沒有壓力,工作就是例行公事,查課、查操、查衞生、開會,偶爾還上幾節課。此外就是寫博、拉琴。煩了, 就關上門吼兩嗓子。自由自在,其樂融融。一年寫了六十多篇博文,也算充實吧。可山也還是那座山,河也還是那條河,騾子下不出小馬駒,母雞變不成金鳳凰。那種體制,那樣的學生,那樣的老師,那樣的家長,再待下去也不會出現奇蹟,甚至不會有所改變。我去意已決,可生活的軌跡是諸多的'主客觀因素共同畫出的,我能否如願,最終還不確定。不過對新的一年,我已有了想法。

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已至秋天,雖然沒有充實的感覺。但我需要淡定。近幾年確有些與年齡不符的狂躁,所以走了不少彎路。二,人説五十以前,拿命換錢,五十以後,拿錢買命。我已到了拿錢買命的年齡,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不能再拼命,我要學會養生。不能像年輕時那樣硬槓桿了。三,我要活得更加理性,不能像過去一樣衝動。好衝動是我性格的短板,過去吃過不少虧。四十而不惑,不是到四十就沒有疑惑了,一切都弄明白了,而是到了四十,不想再去弄明白那些疑惑了。四十尚如此,況我又長十歲矣?

難得糊塗,知足常樂,不能總跟自己過不去。父母尚在,兒女還離不開我,我要堅強的活着。不説直掛雲帆濟滄海了,只想病樹前頭萬木春吧。

教育的隨筆4

放寒假了,心裏一下感到好簡單啊,能夠不管班裏孩子的安全了,也不用管他們學不學知識了,不用管他們吃飯多少......,但是沒過幾天心裏突然感到很失落,好象少了很多東西,隨着時間的推移,心裏越發想念幼兒園裏的孩子,不明白他們在家裏過的怎樣樣?好不好?是不是聽話?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教育嗎?會有孩子偷偷玩火、跑到水邊嗎?在馬路上安全嗎?心經常會被自己嚇的坐卧不寧,也就越來越盼着快些開學。

開學的第一天,吃過早飯早早來到幼兒園,打掃好衞生站在門口開始接待孩子入園。第一個入園的是最調皮的郭廣吉小朋友,遠遠看到我,臉上頓時露出了天真的微笑,跑到我的跟前大聲地説:“老師我想你了。”説完就撲到我的懷裏,陸續到園的孩子也圍繞在我的身旁唧唧喳喳的告訴我,自己也想老師了。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的鼻子有些發酸,眼淚差點掉下來,想到自己在假期裏何嘗不是天天想着這些可愛的孩子呢?

以前自己經常想,幹幼兒教師工資少,待遇低,工作累,天天還要為幼兒園的.孩子提心吊膽,有時家長不理解老師,還會來園説一些不負職責的話,還是轉行算了。但是經過這一個假期,使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不管能拿多少錢,最起碼我贏得了孩子們的心,想到這些自己的情緒開朗起來,同時也堅定了我幹好幼教事業這一光輝事業的決心。

教育的隨筆5

下午放學後,望着滿地的紙屑,我不禁皺起了眉頭。自從接任中班以來,班裏的衞生總是….也曾不止一次的説過要保持好班裏的衞生,但效果總是不盡人意。 一天,無意中我發現我們班劉宇軒小朋友總是無意中從抽屜裏冒出一張廢紙,我隨即走過去一看,好好的一本圖畫本被他那麼一“加工”全沒了,這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平時總是丟三落四的,經常喊到老師身邊進行談話,卻不見效,找他的家長也談過此事,也不見效。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一次次提起了愛護環境這一話題。希望能夠讓每個小朋友都愛“班級”這個家,不亂扔果皮紙屑,維護班裏的衞生。並以此來作為評選優秀小組的標準之一。

當天下午放學前,我檢查了一下教室的衞生,發現地上乾乾淨淨的。我很開心,隨即就為每個小組獎勵了一朵小紅花。從那以後,每個小組的幼兒都相互監督,爭創班裏最優秀的小隊。劉宇軒小朋友在此次活動中表現積極,老師還給了他特殊的.榮譽,家長看到孩子的變化很受感動,現在,班裏的環境好了,小朋友也不再亂扔果皮紙屑了,小組間的相處也和諧了。

教育的隨筆6

俊俊在班裏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孩子,入園後他總是不願與教師交流,不願意與小朋友在一齊,寧願一個人縮在牆角,拒絕參加一些遊戲活動,總以審視的眼光來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有時還採取牴觸情緒,不願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並且自尊心很強!他每次小便總是害羞不願與教師講。我們對他採取了很多的辦法,可是效果不是很大,他還是很孤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而教師又是孩子的領路人和心目中的權威。漸漸地蔓延、擴散,從而產生錯誤的心理定勢,引發出人際關係障礙和許多行為上的困擾,妨礙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病態心理如果不能及時而正確的`治療,可能會危害終身。

幫忙孩子們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師要注意不要輕率地隨意貶低他們的本事或品質,以免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給予褒揚和鼓勵。孩子自我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種信念,恰到好處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我的心田上播種自信。

玩具是孩子的最愛,每一天區域活動時間總有10幾個孩子在建構區玩的不亦樂乎,可是玩完玩具後總有孩子不把玩具收拾好就到另一個區域玩去了,教師不得不跟在後面收拾。怎樣辦呢怎樣糾正孩子不好的習慣呢

我想了想,於是在班裏開展了一個“玩具要回家”的遊戲,我事先錄製好了表揚的語言和哭的聲音,遊戲中能收拾好的孩子就能得到玩具娃娃的表揚,並獎勵一個貼花,落下玩具的孩子媽媽就哭,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得不亦樂乎,在不知不覺中糾正了不良的壞習慣。

經過遊戲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玩具玩完後必須要送回家,不然他見不到媽媽會很悲痛很難過的。

經過觀察我發現他異常喜歡幫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幫別人收地墊、整理圖書等。於是我把一些活動後的整理工作有意識地交給淼森去完成,他高興極了,每次工作得都異常認真,他的舉動也贏得了小朋友的讚揚。同時他在對自我的約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為淼森供給了一個機會,使他感到:我對自我感興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夠幫忙小朋友,我在班裏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勵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表現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證明他是環境中的一個有效分子,他的行為能夠給自我和別人帶來進取的影響。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在鼓勵的作用下,孩子們會認識自我的潛能,不斷地發展!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從教師和小朋友的認可開始,你做到了嗎?

教育的隨筆7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數學教材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注重機械技能的訓練和抽象的邏輯推理,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以理解的印象,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首、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努力使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必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們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找知識背景,刺激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法和規則都可以通過根追蹤找到自己的知識背景。教師應努力將數學知識向前延伸,並在教學中尋找其來源,以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原因。在此基礎上,如果我們教授新知識,學生就會有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

(二)使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抽象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只要教師善於在學生生活中發現併合理運用其“原型”進行教學,他們就可以將抽象化為形象,學生的學習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恐懼變成快樂。

(三)用在現實生活中欣賞數學的風格

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還要讓學生了解去哪裏,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成功解決“怎麼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材料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注重機械技能的訓練和抽象的邏輯推理,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以理解的印象,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首、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努力使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應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們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教育的隨筆8

《如何使孩子喜歡看書》

幼兒喜歡看圖文並茂的書籍,可是隨着年齡增長,不少幼兒對圖書的興趣越來越笑了。尤其是隨着電視、電腦的普及,看電視、電腦佔去了他們的.看書時間。如何使孩子喜歡看書,並保持下去呢?

1、父母要拿帶圖畫的書,一邊給孩子講,一邊讓孩子看書上的圖畫。不要怕麻煩,從幼兒時期起就要培養孩子看圖書的習慣。

2、父母要經常給孩子講好聽的故事,並且告訴孩子,這些好聽的故事,都是書上寫的。從此激發孩子對讀書的渴望。

3、父母自己要有讀書的習慣。

4、堅持每週帶孩子去一次書店,一年後就能培養孩子喜歡看書的習慣。這裏,需要家長的指導。例如帶孩子到兒童書櫃前選擇圖文並茂的圖書,把題目和內容大意講給孩子聽,培養其讀書的興趣,日久天長就能養成孩子好學的習慣,促進其求知慾和好奇心。

教育的隨筆9

孩子的一日活動中有很多環節,每天中午的午睡也是很重要的環節之一。每次中午看午睡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班總是有幾個孩子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的難以入睡,我們採取了很多讓孩子能夠儘快入睡的方法:講故事給孩子聽,但是對於那些難以入睡的孩子來説,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相信這也是一個困擾我們老師的常規的難題。孩子很難午睡,這可怎麼辦?

我想:這也許與孩子在家不同的習慣有關。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覺時讓家長陪着睡覺,有的孩子從小就沒有午睡的習慣等,這些都與孩子在幼兒園難以入睡有關。我想,給幼兒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睡覺前,我們可以帶領幼兒做一些安靜的小遊戲,還可以講睡前故事給孩子聽等來讓孩子入睡,慢慢的讓習慣成自然。另外我們還可以將午睡房的光線變暗一點,有一個安靜睡覺的.氛圍。我們還要注意對於那些特別難以入睡的孩子儘量不要不耐煩的大聲批評,要給他們講一些道理,讓他們明白如果自己不睡覺,在那裏做小動作、發出聲音,會影響其他小朋友睡覺的。

以後在睡覺前,我都會看看是哪個小朋友表現的最好,儘量多用鼓勵的方式來讓他們睡覺。現在,這幾個孩子睡覺都比以前好多了,我想這種方法適合他們吧,在以後的時間裏,我還會繼續摸索方法,讓孩子們都能安靜入睡,養成每天午睡的好習慣!

教育的隨筆10

循序漸進,逐步成長

一次體智能活動中,天氣不好,我們在二樓多功能教室,葉子哥哥與我們班的小朋友玩了大灰狼的遊戲,活動中葉子哥哥當大灰狼,小朋友們會藏在長長的佈下面,葉子哥哥拿着空氣棒假裝是大灰狼來找小朋友們。可是,浩源信以為真,自此就特別害怕上二樓去上體智能活動。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每次上體智能活動都會問去不去二樓,我們都會告訴他,不去。事實上真的沒有再去過,不過他每次都會問,每次上體智能活動都不太開心,我們實行了多種方法都不行,這一次只能順其自然了。

結果,在活動中我們變成小動物一個個從河上面(繩子)走過,靜靜老師提醒我,看李浩源。我定睛一看,真是大吃一驚啊,小夥子正學習小螃蟹從“河裏”遊呢!

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去適應

,孩子會出乎我們的想象。適應的居然這麼快!

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比我們想象的強,相信你的寶貝,他會成功的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我們期待着一個個奇蹟的發生!

教育的隨筆11

人們常説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當一部分小朋友已經吃完飯,離開座位後,夢涵突然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夢涵,你怎麼啦?”“我吃不下”,“夢涵,彆着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夢涵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夢涵和奶奶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奶奶手裏還拿着幾本書,她對我説:“張老師,太謝謝你們了,夢涵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説,奶奶,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着夢涵奶奶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説,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説,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教育的隨筆12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一方面,智力與一定社會和文化環境下人們的價值標準有關,這使得不同社會和文化環境下的人們對智力的理解不盡相同,對智力表現形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另一方面,智力既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是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產品的能力。他提出了關於智力及其性質和結構的新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對獨立地存在着七種智力: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1.言語-語言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聽、説、讀、寫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並與人交流的能力。這種智力在記者、編輯、作家、演講家和政治領袖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2.音樂-節奏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包括節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智力在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演奏家、樂器製造者和樂器調音師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3.邏輯-數理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對事物間各種關係如類比、對比、因果和邏輯等關係的敏感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進行思維的能力。這種智力在偵探、律師、工程師、科學家和數學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4.視覺-空間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係並藉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係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智力在畫家、雕刻家、建築師、航海家、博物學家和軍事戰略家的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5.身體-動覺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運用四肢和軀幹的能力,表現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於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這種智力在運動員、舞蹈家、外科醫生、賽車手和發明家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6.自知-自省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夠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慾望、個性、意志,並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這種智力在哲學家、小説家、律師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7.交往-交流智力

這種智力主要是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表現為覺察、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和意圖並據此作出適宜反應的能力。這種智力在教師、律師、推銷員、公關人員、談話節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由此可見,我們的孩子並非無材,而是他們的材被國小到高中的模式化教育所扼殺,所泯滅。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是發現孩子獨特才能的“伯樂”,也應該是孩子成長的策劃大師,發現他們的長處,放大他們的優點,打造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一名別人無法替代的人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某方面取得的成績,往往會成為他重拾自信,努力奮進的動力。

以上是我對高中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提出的一些看法,希望對高中的家長們有一些幫助

教育的隨筆13

對書的渴望

看到此刻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

那還是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我們數學的韓教師就兼管着學校的圖書,韓教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師,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教師特有象徵的脖子,我們還偷偷的.給教師起外號呢!

“長脖子教師”,可是,我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為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因為每當韓教師給我們佈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我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紀律最好,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因為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所以,那時候的我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最大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慾望大。(小時候班主任教師每當週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週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裏,這就是當時最好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着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裏的新書到處都是,什麼全綵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我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

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僅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説歸説,圖書的不斷改善,為此刻的孩子學習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並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粘貼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我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提高,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一樣的書籍分佈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瞭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書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我,“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學習的時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間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教育的隨筆14

教學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於是,有效教學便成了一線教師的專業追求。

漸漸地,我們發現:邏輯性較強的活動往往都不怎麼好玩。於是,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還未下“眉頭”,對活動趣味性的關注便又上“心頭”。一些對教育負有強烈“使命感”的教師認為:教學只有有效,才不枉費自己的良苦用心,因此,應該追求絕對的有效。

在課堂裏,我們常常發現孩子會自尋樂趣,如當教師講故事講到“小熊打了個噴嚏”時,孩子們往往不約而同地集體模仿“阿嚏——阿嚏——”起來;教師教孩子手工打結,男孩竟然將結打在前排女孩的後腦勺上,接着,便響起了“小兔子、長耳朵、跳跳跳”的童謠……其實,成人在宂長的會議中,有時也免不了會説個笑話、遞個零食等。成人如此,更何況孩子。

由此,教師意識到從孩子的特點出發,為孩子創設有趣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一些教師免不了又在有效和有趣之間斟酌:有趣是需要的,但是否還是應該在有效的前提下考慮有趣呢?於是,從教學目標出發,我們便嚴謹地在完成目標之餘發現孩子的興趣。

不久前我觀摩了一個集體教學活動——兒歌《魚遊》。該活動以“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為句型,引導中班孩子通過創編兒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可是在活動中,孩子們口裏唱着“兩條小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三條小魚水裏遊,手拉手地跳個舞”……情緒卻有點低落。

我總覺得現場缺少點什麼。

忽然我的腦海裏蹦出了幼教前輩李慰宜老師的口頭禪:“好玩!”

對,缺的就是“好玩”!

我的徒弟何潔建議在這句兒歌后面再加一句“呦——呦——,在發愁”,將句型變成: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呦——呦——,在發愁。

短短的一句重複,將原本已朗朗上口的兒歌變成了節奏感靈活的時尚説唱。結果,孩子們創編兒歌的智慧,在“呦呦”聲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激發。

因為發現了孩子的樂趣所在,教學便變得生動與完美。但是必須承認,教師可以把握教學的有效,卻無法掌控活動的有趣。往往教師覺得好玩的,孩子卻大多提不起精神。

一天,文文老師頭上戴着一個大大的`蝴蝶結髮夾進了中班教室,一個男孩皺着眉説:“你怎麼這麼搞笑的樣子來上班啊!”我在一旁説:“這不是挺可愛的嗎?”周圍的幾個男孩竟然一起搖頭:“不!搞笑!”

可見,儘管我們努力地靠近,孩子們的心思我們還是未必全懂。

何潔對此卻另有一番思考:我通常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裏,尋找有效的教育契機,如看見孩子們嬉鬧着玩“摸瞎”,我就會思考還可以怎樣讓孩子玩得更開心。

接着,何潔便設計了一個閲讀活動“太陽和小魚”。

這是一個太陽公公小時候的故事:頑皮的太陽寶寶落到海底睡覺去了,大地一片漆黑,人們想盡辦法都沒有把太陽寶寶請回天空。這時,一條小魚游來了,它什麼也看不見……

在接下來的活動環節中,孩子們開始幫助小魚找太陽。

教育的隨筆15

繼續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家長》,今天讀的這一章主要講“不要忽視學習計劃”。在文章裏他説,許多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已經證明,是否有科學而且能夠落到實處的學習計劃,直接關係到學習成績的真正提高……

讀完他的這篇文章,我沒辦法不臉紅,因為自己就是那種經常(或和孩子)寫計劃,但是又沒能堅持(或監督孩子)把計劃落實到行動當中去的家長。因此,我們家孩子的學習狀況依然是沒有章法,很隨意,收效不佳。

《中庸》裏有句話説:凡事預(豫)則立,不預(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這句話用現代的語言來説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成功,若是不做準備、倉促上陣就會失敗。説話前先組織好語言,才不會詞窮語塞;做事前先想好方案和步驟,就不會出現重重困難;行動前先想好可能會出現的後果,就不會內心不安;出行前規劃好路線,就不容易陷入困境。

是的,做事之前沒有計劃,想到一出是一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沒有條理,沒有輕重緩急,哪有什麼效率?又怎能取得好成績?歷屆大學聯考狀元在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時,無不表示──有計劃的編排學習內容、組織複習,是他們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我的一位學霸朋友,每次見面看上去都是氣定神閒的,家裏也收拾得井井有條。她生完孩子後本來也有點小胖,然而,才半年工夫,身材就變得十分fit。我羨慕不已,便問她用了什麼妙招,她聽了後從手機裏翻出一張圖片,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張健身鍛鍊表,上面很清晰地寫着哪一天要做哪一項運動,做多長時間,後面還留了空格記錄完成情況。看了她的表格,我暗自歎服不已,連做運動都列有計劃表,那麼學習和工作就更不用説了吧?怪不得她當年是學霸,出來工作沒幾年就年薪幾十萬了。

常言道:平時做事無計劃,急時做事無頭緒。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或者生活,制定一份合理、周詳的計劃,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執行,才能獲得想要的成果,有計劃的人生更美好!

孩子班上有個成績很好的同學,每個週末都可以去附近的公園或遊樂場放鬆放鬆。看了他媽媽放在朋友圈的照片,令我十分不解:同樣多的作業,為什麼他有那麼多時間遊玩,而我們家的孩子卻總是忙忙碌碌的呢?和他媽媽一聊,原來他每個週末回家都會根據作業量制訂計劃,安排好在什麼時間寫哪種作業,提前做完就可以自由玩耍。啊,原來輕鬆高效和忙碌拖沓的差別就在於制定計劃並堅持實施計劃!

看來,我得再和孩子們重提製定計劃和實施計劃這個話題了。那麼要怎樣制定計劃才能更好的實施並長期執行呢?帶着疑問,我們可以繼續看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怎麼説:

學習計劃要符合實際,重點是指下面這三點:

1、緊扣教材上的學習內容,與學校老師的要求同步,避免與老師的要求發生衝突;

2、要與自己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吻合,不要提出自己現在達不到的目標;

3、要考慮自己每天所能自由支配的時間的多少,以此來確實每天完成的任務量。

計劃制定好後,就應持之以恆地實施。對於孩子們來説,堅持計劃比制訂計劃要難得多,因為不完成計劃的理由太好找了:“今天搞衞生耽誤了時間!”“今天的電視太好看了!”“今天的晚飯吃遲了!”“今天我有點不舒服!”……我絕不允許女兒以類似的各種“理由”塞責,因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相反,讓她隨時提醒自己:別忘了當初的決心和承諾!

當然任何一成不變的學習計劃都是不科學的,再好的計劃也應隨着學習情況的變化而適時調整。儘管制訂計劃時可能考慮得比較周到,但隨着學習的深入,計劃也可能會有不適應的時候。比如:考試前的學習任務可能要重些,某一單元的知識點特別難或者某一天老師佈置的作業特別多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便引導女兒對計劃進行一些調整,儘量使計劃富有一定的彈性,以便於計劃能堅持下去。

看到這些,我茅塞頓開,因為,之前自己每次做計劃都把孩子在家的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沒有考慮過孩子的實際能力,也沒有適時調整,搞得他們疲憊不堪、心生厭倦,最後不了了之。另外,我自己的虎頭蛇尾、久了就忘了監督,也是造成孩子計劃無法堅持的重要原因。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孩子還是需要父母的監督和催促的,天生就自律和自控的孩子畢竟還是很少有的。

暑假就要到了,這一次我要和孩子們商量,讓他們自己制定計劃,自己只提適當的參考意見。然後也把提醒和監督他們按計劃完成作業列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計劃中去。

朋友們,不知道我今天的這篇讀書筆記可否讓您得到收益、受到啟發?歡迎留言發表看法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