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抒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2.3W

稻草是屬秋的,且多散流在鄉野。鄉野是我筆下農村的代名詞,“鄉”指鄉下,“野”出自《樂府詩集·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裏。它指民間,與“朝”相對。農村人的純樸忠厚,用“鄉野”替換“農村”,既不俗氣,又沾惹幾分文化韻味,再恰當不過了。

稻草抒情散文

對城裏人來説,稻草卻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或然於影視許見過綠幽的稻穗,或然於作家筆下感賞過無數的稻香,但這些都不是真實的稻草,至少沒有足夠的稻草味兒。

稻草是秋收稻米後殘剩的秸稈,它可不是廢物,農家人視它如寶。稻草的主要功用便是保暖,農民常拿它鋪牀、放入地窖和紮成草包綁在樹幹上,此外,稻草還被用於柴燒、織草鞋、編繩和扎草人。

我生在鄉野,三歲就在稻草堆裏打滾,可以説我學步也是在稻草堆裏開始的。五歲便夥同玩伴下田捉魚鰍,從此,鄉野這片純真的天空也就多了幾分玩趣。草堆旁的鞦韆,猶如思念的婦人時刻惦念自己在外打工的丈夫,而它同時也玉成了無數作家筆下優美的詩文。

稻草味不乏甘洌而香醇,同含秋味兒,倘若站在欣賞的角度來看稻草,絕對是一幅不可挑剔的'傳世佳作,但並不完整,至少體會不到與稻草同呼吸的那種感覺。要在秋日,躺在稻草鋪成的席地曬陽光,泡壺清茶放在枕邊,不管有沒有秋蟲飛鳥的歌舞隨伴,也不管有沒有殘葉山澗的悲愁流觴,這些都不打緊,只要靜心感受自然的空靈和真切,也十分愜意。

我在乎這種清靜悠閒,沒有現實的煩惱,也沒有夢境的虛渺,唯有平緩的心跳和吹拂髮絲的微風,便也足夠打賞心情。這樣的情形,像雨後的景象,讓人感到生氣蓬勃而又清幽,或許是釋懷吧。

現實中,很少有人刻意去享受這樣的釋懷的。人們總把自己的日程規排得滿滿的,然後又不斷忙碌並等待下件事情的到來。或然,他們認為的生活就是現實,而現實就得不斷忙碌,以追求時間的更加充裕。人們儼然成了籠中鳥——不愁衣食,也可飛翔,但就沒有自由。人們總期許忙碌過後便會清閒,可流走的時間並未驗證人們的期許,無奈於生活,人們又只得繼續忙碌,可忙碌的結果便是忙碌過後又得繼續忙碌,或許這正是現實吧。正如現今的大片,拍完全集拍續集,拍完前傳拍後傳,對導演來説,他一生的工作便是拍電影,而且還是同類型的影片,不同的是,更換了影片中的角色和劇情。這種電影理論不正是我們忙碌的人生嗎?

生是沒有續集的,唯有的只是扮演人生空白的記憶。記憶是不能重拾再演一次的,就如落葉,黃都黃了還會再綠嗎?而人生的空白恰正是我們千篇一律的生活。稻草就正是這樣不停地輪迴——生作綠幽,死化塵灰。自己的路是由自己走出來的,別人無法替代,況且我們的前世並未安排我們今生必須受罪,其實忙碌也是自己強加給生活的,或許都因為人的虛榮心理吧。

小時候,沒稻草高便覺得稻草偉大,幾片葉子就能抽出稻米。長大後才漸明白,稻草像老農漢,一輩子都沒有跨出過鄉野,任憑風吹雨打也得長出點成績,這種堅強又不乏忠厚,真讓人敬重。

“三月的稻秧八月忙,受盡風雨也未泱。收了稻穀宰牛羊,喝了臘酒將喜揚。遊子啊遊子,快些回家嘗,離家數年苦了親孃,娘釀好了酒,鋪好了牀,盼你回家把淚藏。不識歸路聞稻香,那一定到了家鄉。遊子啊遊子,不要掛念娘,蓋好被子免得着涼,省點兒錢花,買些衣裳,年輕氣盛勿輕狂。受苦受累莫悲傷,回家就別再流浪。”童年的這首歌謠時而在腦中游蕩,正如揮之不去的思念,讓人無奈又揪心。可眼前已然下了很久的夜雨,就讓這些文字連同多愁的風順着思念的方向,飛去遠方的家鄉,讓它生根發芽,結出千萬株稻穗。眼前又該秋收了,我想,家鄉的稻草不會再孤單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