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酒的討伐

來源:文萃谷 2.96W

吾中華文明的確淵源流長得了得,酒文明在其中昭彰顯著,讓我華人發揮得經典之極。從“杜康”始到現在,就多得如蟻如星,大凡中華之丈夫,幾乎都能端起酒杯享受,一些巾幗不負“英雄”之名,也可豪飲,一點不遜色鬚眉。據有關資料得知,中國一年的飲酒量相當於一個西湖,這量按説不大,物質不滅,進去多少出來多少,一天喝個東海也用不着着忙,這反而能刺激酒企業,國庫裏有多少銀子源於酒精賺得的利潤。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是消極的。

經典散文:酒的討伐

仔細想來,酒的好處很多。酒喝多了可以胡説,平時不敢説的話,這時拉開閘門,嘩啦倒給人看。見過一個人喝了酒,踉蹌着從街上橫過,走得紛紛揚揚,瞄見一個人(可能曾有過過節)大罵,受罵者要撲向揍之,旁邊的女人拉住相勸,“那人喝多了,計較啥哩?”罷了。酒成了護身符,置於平日,挨大是交了定金的。人們都知道酒能使人失了理智,幹出些粗燥的事來,也就都拿出温良和理解來消融。對酒的寬容沒有了條件。

中華的禮儀在酒桌上淋漓盡致,借酒發揮,借酒辦事,借酒要索到什麼目的。敬酒,勸酒,碰酒。敬酒是借酒向別人表示敬意、敬慕,雙手端起酒杯,獻上,布上笑容,目的是把酒賣到別人肚子裏。勸酒是門藝術,巧造理由,自己不喝,讓別人多喝,喝多了,兩頰燒燥,胃裏抓撓,且他人醉了,還可以大開眼界,瞧免費的滑稽。碰酒的目的,也是賣酒,或曰表示友好,或表示敬佩,總之,屁話連篇,是讓酒瓶見底。善交際的,以酒為媒,大肆囂張,這個桌子喝了,又轉桌子勸碰,先自我介紹,廣告一番,再相互吹捧,純粹用酒在玩交際,俗不可耐。這樣,酒其實成了人達到某種目的的媒體,所謂“酒桌上好説話”即是範例。這都很好,發揚光大了酒文化,繼承發展了“中國是禮儀之幫”。

凡事都宜於倒過頭來想想。西方人從不強迫他人喝酒,隨意。隨意是非常美好的。以人為本的提法,現在才大肆亮相。能否隨意,其實也是一種隱晦的人權。以人為本,以我看來,可以從兩個方面“為本”,一是自己把自己當人,始終存一種平等心理,不能低視自己,活得個性,活得自我,天生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沒必要因於某種目的,讓自己的腦袋作不了自己的主,處處求同,這樣就活成別人了,是對社會保存一個生命而已。對外來的什麼“非人”壓力,要敢於碰撞,突顯“人本”。再一點應該是要尊重別人,不強迫別人作內心不願意接受的事情。再説勸酒,有能喝的,有不能喝的.,有身體允許的,有體弱多病的,酒精下去終是一種傷害,即是朋友,不妨隨他之意,迫而為之,無異於“罰人吃肉”,他勉強喝下,溺酒而命斷,買花圈表示哀悼麻煩且破費,這不僅是不尊重朋友的事,而是有借酒殺人之嫌,雖無意讓受酒者嗚呼,但客觀上已嗚呼了,不尊重他人生命的所謂熱情異常者,讓人咋替你叫好!以人為本不能發揮“以土為安”呀!

酒在人為。還不知一年因為酒的緣故,大丈夫們耽擱了多少光陰,那些長於酒後纏繞的“豪傑”,在酒場上得到了多少,又失去了多少。我們觀念修改的時候到了,表示熱誠與愛意,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意願是最好的作為。當我們端起酒杯時,切莫丟了“以人為本”,該罷口的罷口,罷手的罷手,別借酒害人,詩意的隨意是處人、敬人、愛人的一種境界。

熱門標籤